江泽民的现代化思想初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思想论文,江泽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6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7608(2007)05-0016-04
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的现代化思想,是在继承邓小平现代化思想的基础上,在系统总结世界各国现代化经验和教训的前提下,立足于中国的国情,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是对邓小平现代化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是新世纪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南。
一、经济现代化思想
1992年6月9日,江泽民在中共中央党校发表的讲话中,根据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论述,第一次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思想。江泽民指出:“我们过去长期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这种经济体制曾经起过重要作用。但是由于这种经济体制存在权力过分集中的弊端,存在忽视甚至排斥商品经济、忽视甚至排斥市场作用的弊端等等,越来越不适应现代化生产发展的要求,束缚生产力的发展,以致往往把整个经济搞死,使其失去生机与活力。所以,对这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进行根本性的改革势在必行,否则就不可能实现我国的现代化。”[1] 同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四大采纳了江泽民的意见,正式确立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此后,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若干问题的决定》把中共十四大确定的目标、要求和原则等加以具体化和系统化,勾画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在1997年的中共十五大上,江泽民再次强调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性,并将其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纲领的重要内容。把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是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对邓小平现代化思想的深化与发展,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一项具有全局意义的跨世纪的任务,是中国人民摆脱贫困、走向富裕、建设小康社会,全面实现现代化的关键。
二、政治现代化思想
1989年,江泽民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和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制,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在中共十四大报告中,江泽民把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使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有一个较大的发展,作为全党必须努力实现的重要任务之一。在中共十五大上,全党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与法制建设又有了新的认识。江泽民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现代化跨世纪的发展,要求我们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江泽民还强调指出:“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2] 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是社会主义文明进步的需要,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江泽民还认为,“依法治国,要贯彻两个原则:一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二是必须保证广大人民群众充分行使民主权利”[3]。为了更好地贯彻和执行“依法治国”的方略,江泽民强调:“一要继续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特别是要加快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体系。二要保证政府机关坚持依法行政,保障公民权利,坚决制止政府机关中存在的滥用权力、违法行政的现象。三要保证司法机关严格执法,坚决纠正有法不依、违法不究的现象。要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有领导地加快司法改革的步伐,逐步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司法体制。对执法中存在的地方保护主义和部门保护主义,对一些领导干部以言代法、干预司法部门独立办案的行为,对一些司法人员执法犯法、贪赃枉法的活动,要依照党纪国法严肃查处。同时,要继续建立和健全有关制度,从根本上保证严肃、公正执法。四要继续深入开展普法教育,增强全民的法律意识,首先要提高领导干部的法制观念和依法办事能力。在青少年中加强法制教育,是实施依法治国的带有长远性、根本性的工作,要持之以恒地抓下去。”[4] 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本质出发,将依法治国作为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一个重要目标予以阐述,这表明中共第三代领导集体进一步发展了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理论,丰富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内容,即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目标是要建立尊重和保障人民民主权利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三、文化现代化思想
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江泽民深刻地阐述了文化建设在党和国家工作中的战略地位以及文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使党对于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的极端重要性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而先进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江泽民指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相辅相成的事业,缺少任何一个方面,都不成其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5] 他认为,精神文明对物质文明建设起巨大的推动作用,并且保证它的正确发展方向。因此,我们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以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去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在他看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不仅表现在经济政治方面,表现在能够创造出高度的物质文明上,而且表现在思想文化方面,表现在能够创造出高度的精神文明上”[6]。他多次强调,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不仅要使人民物质生活丰富,而且要使人民精神生活充实。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既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和政治的基本特征,又对经济和政治的发展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只有创造出更加绚丽多彩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才能更好地体现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才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先进文化是体现我国综合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当今世界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不仅包括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等方面的竞争,也包括文化方面的竞争。江泽民强调:“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7] 国家的发展和强盛、民族的独立和振兴、人民的尊严和幸福,都离不开强大的文化支撑。面对日趋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面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面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江泽民指出:“努力建设我国的先进文化,使它在全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中间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和感召力,与努力发展我国的先进生产力,使我国加快进入世界生产力发达国家的行列,都是我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任务。”[8] 只有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理想,高举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旗帜,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才能在世界文化的相互激荡中把我国建设成为文化强国,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不断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才能使中华民族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江泽民的文化现代化思想深刻地反映了实践的要求,准确地把握了时代的特征,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光芒。他的文化现代化思想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涉及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发展战略、发展动力、根本目的等方面,涵盖理论、新闻、文艺、出版、广播影视、思想道德建设等领域,形成了一系列关于文化建设的新思想、新观点和新论断。
第一,始终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江泽民强调:“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必须始终做到两条,一是必须坚定不移地巩固和加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绝不允许搞指导思想的多元化;二是必须紧密结合形势的变化和实践的发展,发扬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9]
第二,紧紧围绕中国共产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既是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也是逐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文化建设必须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服从和服务于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努力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他指出:“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我们进行的一切工作,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时又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也就是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10] 而要达到此目的,使人人都能充分享受社会主义文化成果,就要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群众的精神力量,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从而实现人民群众思想和精神生活的全面发展。
第三,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把体现党的意志同反映人民的心声统一起来。党的新闻事业与党的利益休戚相关,是党的生命的一部分。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是党和人民的喉舌,舆论导向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能否得到很好的贯彻执行。江泽民认为,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最根本的是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党性原则,坚持团结稳定,以正面宣传为主。“一切思想文化阵地,一切精神文化产品,都要努力宣传科学理论,传播先进文化,弘扬社会正气,倡导科学精神”[11]。
第四,大力弘扬和培育伟大的民族精神,不断增强全民族的精神力量。江泽民指出:“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12] 他要求弘扬和培育伟大的民族精神,要同坚持和发扬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形成的优良传统有机地结合起来,同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之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巨大精神动力。
第五,切实推进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对一个国家的治理来说,法治和德治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法治以法律的权威性和强制性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德治以道德的说服力和感召力来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江泽民指出:“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13] 如果不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人们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淡薄,再好的法律和制度也起不到约束的作用,甚至形同虚设。因此,我们必须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的教育,建立和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为社会保持良好的秩序和风尚营造高尚的思想道德基础。
四、农业现代化思想
江泽民把切实解决“三农”问题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并提出了一系列农业现代化思想。
第一,必须始终加强和巩固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江泽民指出:“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稳定是整个社会稳定的基础,农民问题始终是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根本问题。这是我们党从长期实践中确立的处理农业问题、农村问题和农民问题的重要指导思想。”[14] 他认为,没有牢固的农业基础,就不可能有我们国家的自立;没有农业的积累和支持,就不可能有我国工业的发展;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基础地位和战略作用,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第二,积极探索扶持、保护、促进农业发展的新机制和新办法。首先,要依靠科技进步振兴农业。江泽民指出:“我国农业发展中科技进步因素在不断提高,已经取得很大进步,但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处于较低水平。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和大农业经济的发展,最终取决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和适用技术的广泛应用。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的运用,不仅可以有效地弥补农业资源的短缺,而且可以提高物质投入的有效性。因此,我们一定要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马克思主义观点,积极创造条件,把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逐步地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15] 其次,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江泽民指出:“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这是关系农业稳定增长,增强农业后劲的一个重要问题……必须把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放在与能源、交通、重要原材料等基础产业同等重要的地位。”[16] 再次,要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江泽民指出:“继续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中心任务……紧紧依靠科技,优化农产品品种结构,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大幅度提高农业的整体素质和效益。要积极稳妥地实施城镇化战略,加快乡镇企业结构调整和体制创新,发挥农民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广辟就业渠道和增收门路。”[17]
第三,发展乡镇企业,推动小城镇建设,提高城镇化水平。蓬勃兴起的乡镇企业是20多年来我国农村改革的一项重大成果,是具有旺盛生命力的新生事物,它对于振兴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就地安排农村富余劳动力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为提高国民经济的总体实力,实现中国特色的工业化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江泽民指出:“改革开放以来,各地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吸引农村劳力。这是我国农民群众的一个新的伟大创造,是解决农村富余劳力的正确途径和根本出路,对于保持农村和整个社会的稳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只有把乡镇企业搞起来,才能安排农村富余劳动力,解决农村富裕的问题;才能以工补农,增加对农业的投入,促进农业的现代化;也才能更好地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巩固农村基层的党政组织,拓宽农村共同致富的道路。”[18]
五、教育现代化思想
江泽民的教育现代化思想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
第一,教育观念的现代化。转变陈旧的教育观念,树立和倡导现代化的教育观念,是促进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前提和重要内容。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之后,江泽民敏锐地洞察到世纪之交的时代特点,立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十分重视教育在发展科学技术中的重要作用。他多次强调要高举科学的旗帜,广泛开展科学教育,尤其是要加强对广大青少年的科学教育。江泽民认为:“弘扬科学精神,就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勇于面对科技发展和各项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通过研究和反复实践,不断创新,不断前进;就要热爱科学、崇尚真理,依据科学原理和科学方法进行决策,按照科学规律办事;就要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努力用科学理论、科学知识以及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武装自己;就要甘于奉献、攀登高峰,为祖国、为人民贡献一切智慧和力量,敢于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任何困难和艰险,始终勇往直前。”[19]
第二,教育结构的现代化。江泽民曾多次强调要通过优化教育结构来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1992年10月,江泽民指出:“要优化教育结构,大力加强基础教育,积极发展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高等教育,鼓励自学成才。”[20] 1994年6月,江泽民又强调,当前我们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深化教育改革,使教育结构和教育体制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要求”[21]。1996年3月,江泽民再一次指出,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要进一步优化教育结构,调整好学校布局,改革和完善学科与专业设置,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和教材建设,优化教育资源的配置,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率,把我国的教育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22]。
第三,教育内容的现代化。江泽民十分重视教育内容的设置,指出我们在进行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就是对干部群众和学生必须认真进行中国历史、地理、文学知识和政治知识的教育。没有这些知识的武装,人们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是难以确立起来的。在学校中,对数学、物理、化学、外语等知识的教育要重视,对上面讲的这些知识的教育也要重视。如果轻视思想政治教育、历史知识教育和人格培养,那就会产生很大的片面性,而这种片面性往往会影响人一生的轨迹”[23]。江泽民认为,我们的教育目的,就是要“不断培养大批合格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不断造就大批具有丰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不断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要完成这一历史任务,必须不断推进教育创新……进行教育创新,根本目的是要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要改革教学的内容、方法、手段,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吸纳当代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最新成果,建立符合受教育者全面发展规律、激发受教育者创造性的新型教育教学模式,形成相互激励、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努力创造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和社会环境,使每一个受教育者都能充分发挥自身潜能,激发学习成长的主动性,实现全面发展”[24]。
第四,教育方式和手段的现代化。教育手段的现代化是衡量教育现代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效率的重要保证。江泽民指出:“进行教育创新,必须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大力提高教育的现代化水平。要通过积极利用现代信息和传播技术,大力推动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25]
第五,师资队伍的现代化。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不断提高师资队伍的综合素质,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关键。江泽民指出:“教师在教育创新中承担着重要使命。教师富有创新精神,才能培养出创新人才。教师应该具备求真务实、勇于创新、严谨自律的治学态度和学术精神,努力发扬优良的学术风气和学术道德。……教师是知识的重要传播者和创造者,连接着文明进步的历史、现在和未来,更应该与时俱进,不断以新的知识充实自己,成为热爱学习、学会学习、终身学习的楷模。”[26]“希望我们的教师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教书者必先强己,育人者必先律己。教师的道德、品质和人格,对学生具有重要影响。教师要注重言教,更要注重身教。教师的日常工作虽然是平凡的,但教育工作的意义却是很不平凡的。教师应该自觉加强道德修养,率先垂范,既要有脚踏实地、乐于奉献的工作态度,又要有淡泊明志、甘为人梯的精神境界,以自己的高尚人格教育和影响学生,努力成为青少年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受到全社会尊敬的人。”[27]
标签:依法治国论文; 江泽民论文; 社会改革论文; 经济建设论文; 社会主义社会论文; 政治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现代化理论论文; 社会主义革命论文; 经济论文; 时政论文; 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