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研究生教育的综合素质培养

浅谈研究生教育的综合素质培养

一、浅谈研究生教育中的综合素质培养(论文文献综述)

房婉萍[1](2021)在《我国研究生教育中的导生关系及其优化研究》文中认为导生关系是研究生教育中教育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导生关系的优劣对研究生教育质量有着直接且深刻的影响。但是目前我国研究生教育中的导生关系出现了一些异化现象,导生之间摩擦和矛盾现象时有发生,对研究生培养产生消极影响。因此,我们应该深入思考当前我国研究生教育中导生关系存在的问题及其背后的原因,并探寻建立良好导生关系的对策和途径。本研究基于构建和谐导生关系的重要性和现实需求,在共生理论的指导下,通过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探究我国研究生教育中导生关系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进而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为导生关系的优化提供实践参考。第一,本研究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阐释了共生理论的基本要素为共生单元、共生环境、共生模式,并通过阐述共生理论与导生关系内涵的契合性、共生理论对优化导生关系的重要作用,论述了共生理论对导生关系研究的适用性。同时,本研究将我国研究生教育中导生关系的具体内涵界定为学术指导关系、合作关系、人际和谐关系。学术指导关系包含学术规范指导、科研能力指导、实践能力指导、评价与监督四个维度;合作关系包含合着科研成果、科研课题合作、事务性合作三个维度;人际和谐关系包含平等、尊重、公正、关怀四个维度。第二,本研究自编调查问卷,调查对象为全国硕士研究生,发放问卷1085份,其中有效问卷为1043份。通过对问卷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和差异性分析,发现我国研究生教育中导生关系的现状为:(1)导生学术指导关系较好,但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存在差异;(2)导生合作关系不足,有待加强;(3)导生人际和谐关系较好,但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存在差异,且导师对研究生关怀不足。同时,我国研究生教育中导生关系存在以下问题:(1)导生关系没有充分体现研究生教育阶段的特点;(2)导师对研究生学术指导存在不足,具体表现为导师指导内容存在片面性和导师因材施教不足;(3)导生合作力度不足,具体表现为导生合作机会较少且合作深度不足;(4)导师对研究生关怀不到位。第三,本研究通过对10位硕士研究生的访谈,深入探究导生关系的影响因素,具体而言:(1)导师的亲和力、对岗位职责的认识程度、指导理念会对导生关系产生影响;(2)研究生的专业基础、学习与科研的主动性、与导师交往的主动性会对导生关系产生影响;(3)导生双向选择制度、导师管理制度会对导生关系产生影响;(4)师门组织文化会对导生关系产生影响。第四,本研究根据共生理论在导生关系研究中的应用,结合导生关系中存在的问题与影响因素,从制度层面、导师层面、研究生层面、文化层面提出优化导生关系的建议与对策。同时,对5位导师和2位管理者进行访谈,从他们的视角探究优化导生关系的建议与对策,保障对策的科学性与可行性。(1)加强制度保障,具体而言:要改革导生双向选择制度,使导生的双向选择建立在充分了解的基础上;要完善导师管理制度,即严格落实科学的导师准入制度、完善导师更换制度、实施灵活的导师退出机制、优化导师评价考核制度。(2)导师要提高自己的指导能力,具体而言:要提升岗位职责认知程度,增强育人意识;要积极树立正确的指导观念;要提升自身亲和力。(3)研究生要提高自己的主动性,具体而言:要提高学习与科研的主动性;要提高与导师交往的主动性。(4)要建设良性的师门组织文化。

魏昕蓉[2](2021)在《专业学位研究生案例教学模式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案例教学是一种有别于传统教学的将理论与实践有机融合的教学方法。起初,研究者只是将案例教学应用于医学等领域,后来案例教学逐渐进入教育学领域,得到教育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并且为教育学领域相关学术研究提供了重要方式。近几年,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逐渐走向改革,引入案例教学,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及实践能力列为重要发展目标。本研究主要围绕专业学位研究生案例教学模式展开研究,通过研究,期望达到以下的目的:首先,掌握当前专业学位研究生案例教学的实然状态;其次,分析案例教学模式构成要素及作用机理;再次,通过实证研究分析专业学位研究生案例教学模式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案例教学模式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理论研究、实证研究、问题研究及对策建议。第一部分理论研究:构建案例教学模式理论模型研究。主要从理论层面分析案例教学模式的构成要素及作用机理,构建理论分析框架,并从应然层面对案例教学模式进行分析。通过对核心概念和各维度的概念界定,明确其内涵与外延。从目标、条件、内容、方式、评价五个维度进行阐释,构建案例教学模式的理论分析框架。第二部分实证研究:证明理论模型各要素之间的作用机理研究。通过实证研究,对案例教学模式现状进行比较分析。通过文献的梳理以及问卷的收集,掌握当前专业学位研究生案例教学模式实然状态,梳理出案例教学模式的特征,总结出当前案例教学模式实施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第三部分问题研究:在前文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实践探索过程中,发现的当前案例教学模式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第四部分对策建议:改进案例教学模式的对策研究。根据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所发现的问题及归因,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案例教学模式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本研究结果希望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案例教学模式发挥启示作用,为完善案例教学模式研究略尽绵薄之力,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提供应用案例教学的可行之策,期望能为国内相关研究提供些许参考。

陈秋萍[3](2021)在《研究生对指导教师的满意度调查研究》文中提出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主要责任人,导师对研究生的指导与培育、对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提高以及新时代研究生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基于学生视角调查了研究生对导师的满意度现状,深入分析研究生对导师的满意度评价背后隐含的问题,由此提出提升研究生对导师满意度的建议措施。本研究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有好老师”和国家关于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的职责规定等为理论基础,确定了研究生对导师满意度的调查维度并构建了指标体系。通过对L大学1821名在读研究生进行问卷调查,基于描述统计、差异分析系统探讨了研究生对导师基本素质和基本职责履行情况的满意度,结果发现:研究生对导师基本素质的满意度要高于研究生对导师基本职责的满意度。总体上,男性研究生对导师的满意度要低于女性研究生,且研究生对男性导师的满意度要低于对女性导师的满意度;研究生对导师的满意度随着研究生年级的增长、导师年龄的增长、导师职称的提高、指导人数的增加而下降;专业学位研究生对导师的满意度要高于学术学位研究生对导师的满意度;理工农医类研究生对导师的满意度要高于人文社科类研究生对导师的满意度;研究生对未担任行政职务的导师的满意度要高于担任行政职务的导师的满意度;研究生对导师的满意度随着指导次数的上升而上升,但并非指导次数越多越好。在此基础上,本研究对L大学20名在读研究生、8位导师、2位研究生院管理者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访谈,以挖掘影响研究生对导师满意度的主要因素。通过访谈发现,影响研究生对导师满意度的具体原因包括:部分导师在指导过程中存在指导次数偏少、对研究生多样化需求(特别是学业需求)满足程度不够的问题,部分研究生存在对导师依赖性较强、对未来规划不明晰的问题,以及师生交流存在代沟、“共情”不足,甚至师生关系陷进磨合期等问题。同时,在管理层面,存在研究生教育管理制度落实不足、监管有缺失,“以生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薄弱等问题。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本研究认为,要提升研究生对导师的满意度,需从学校、导师、研究生三个层面入手。第一,学校层面要加强对导师的监督引导,保障导师立德树人职责顺利履行。主要任务是搭建和完善导师专业化能力提升平台,建立健全导师考核评价机制。第二,导师层面要提高专业化水平,明确自身岗位职责,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提升共情能力,做到因材施教,为研究生提供良好的科研条件与氛围。第三,研究生层面要明确自我发展定位与规划,主动与导师建立科研互动关系。

赵朋[4](2021)在《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质量的现存问题及提升策略研究 ——基于J省三所师范院校的调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根据《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2009)》文件精神,我国自2009年开始招收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至今已有12年的时间,先后有10届研究生毕业。如何做好全日制教育硕士的培养工作,不断夯实教育硕士培养质量工程,相关各部委及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指导委员会印发各类政策文件指导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工作。但当前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工作仍然存在不足,在面向“教育现代化2035”,在社会不断发展,教育不断进步的趋势下,必须不断完善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工作,才能适应社会进步和教育发展需要,突出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质量这一实践取向符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高质量发展”,“质量效益”的要求。解决当前问题的办法首先是通过对全日制教育硕士的培养质量开展系统调查,分析存在的问题,针对关键问题强化培养全过程质量管理,并对各个培养环节进行严格的质量监控。要想将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工作做好,必须全面检测培养质量。建立一个科学的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对于探讨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的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质量的评价,科学地选择和使用质量评价工具是前提。在本研究中,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以及个人访谈法。在文献、相关政策文本以及评价模型分析基础上,以CIPP评价模式为依据,建立起结构维度,从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和输出评价四个要素出发,编制出当前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质量现存问题的系列问卷,并进行信度检验与结构方程效度检验,使之达到测量学标准。在调查实施阶段,用编制好的系列问卷,分别调查校内导师与任课教师216人,校内管理者65人、全日制教育硕士毕业生325人等不同主体对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质量的认识与看法,从中发现问题,并根据实证调查与访谈结果,再结合理性探索,对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质量问题进行分析,剖析原因。在上述基础上,再结合相关理论基础,提有效地提升升策略。针对质量评价在各个维度中所呈现的问题,探寻其背后的原因,就是在整个全日制教育硕士的培养过程中,探讨质量文化、质量实施、质量保障以及质量评价等原因对问题产生的影响。例如在质量文化这一层面上,由于质量文化成为教育利益的附庸,而衍生的质量观念落后,质量体系缺失,质量导向不足等诱因,使得全日制教育硕士的培养质量观念没有深入到整个培养过程中。其次,在质量实施过程中,无法满足供给侧自身发展需要,造成培养过程中出现培养模式重形式,轻过程;课程配置重理论,轻实践;指导机制重成果,轻浸润等价值取向,这必然会影响到实施结果。再次,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保障资源的不足,也是导致培养质量存在问题的原因,例如学生资源优质比率低,导师资源结构不平衡,配套资源投入产出少等,这些都是保障培养质量的关键性资源,这些资源的缺失必然造成全日制教育硕士的培养质量无法达到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预设的程度。最后,现有质量评价开放式增维能力薄弱也是造成培养质量问题的原因,由于诊断针对性不强,没有及时发现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在这一层面上,外部评价缺乏调节性,评价体系缺乏科学性,内部评价缺乏特质性等都是导致不能科学、客观反映培养质量问题的原因。如何切实提升全日制教育硕士的培养质量,解决现有问题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具有一定的整体性、联动性特征。根据对导致质量问题的原因分析,最主要的就是建构合理的培养模式体系,并坚定落实。首先,需要提升以价值为导向的质量动力,提升质量文化氛围,诸如营造教育质量软环境,转变师生共生新观念,创新质量监管新模式等,具备良好的质量动力,是保障质量培养的前提。其次,夯实以实践为导向的质量支持,实践部分是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质量的关键,在这一目标下,要创设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培养模式,探索符合学生成长成才规律的课程,建立产学研共同体的供需互动平台,实现实践过程的联动,夯实专业型硕士的实践能力基础。再次,应该是强化以学生为导向的质量保障,包括优化学生选拔制度,开发优势导师资源,保障持续性投入链等,做到保障有力,才能确保培养质量的稳步提升。最后是完善以发展为导向的质量评估,在这一层面上,应该弱化行政部门干扰性政策,建立多维的质量评价标准,增强学术评价的主体职能,使得对于培养质量有清晰的认识,做到随时调整改进,不断优化全日制教育硕士的培养工作。

马曦[5](2020)在《新时代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现状及改革路径研究 ——基于江苏省高校思政课的问卷调查》文中研究表明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已走过了七十余年的历程,呈现出鲜明的阶段性特点。从新中国成立到60年代中期、改革开放之后到80年代末、20世纪90年代到新世纪初期(2004年)、2004年到党的十八大(2012年)、党的十八大以来等五个时间段,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管理体制等诸方面,都发生了阶段性的变革,积累了五条最基本和最核心的经验。建设硕士研究生思政课课程体系,第一,需要坚持党对课程体系建设工作的领导地位;第二,认清思政课在高校教育中的重要性;第三,将国家意志贯彻到课程体系中去;第四,妥善处理好教材、教师和教学的关系;第五,不断推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三进”工作。面对国内国际的新形势新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党的指导思想的新发展,极大丰富了我国高校思政课的内涵。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的重大论断和历史研判,不仅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描绘了宏伟的发展蓝图,也给高校思政课课程指明了新趋势,提出了新要求。本文提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历史方位的时代背景下,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硕士研究生思政课要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基于新的社会发展现实,结合未来党和国家的发展战略,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勇挑重担,不断探索和发挥新的宣传职能,在促进硕士研究生坚定政治信念、增强科学本领、高涨服务意识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在新时代,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发展体现出新的趋势和要求。这具体包括,第一,健全完善思政课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第二,打造政治立场坚定、专业素质过硬、人才储备充足的研究生思政课教师队伍;第三,强化研究生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第四,继续加强党对研究生思政课建设的领导。在认识、总结新中国七十余年思政课建设成就的基础上,笔者尝试面向江苏省九所高校的学术硕士研究生展开调研,分析我国高校硕士研究生思政课教学体系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质量,在科学认识建设成就的基础上,为提供更高质量的思政课出谋划策。调查结果显示,当前思政课教学体系表现出教学时效性更加突出、教学反馈不断深化、教学针对性逐渐强化的特点。在发展成就上,表现出课程重要性更加凸显、领导工作机制更加健全、课程体系改革和教材建设初见成效三个方面。在发展的问题上,则体现在教学方法有待丰富、教学模式有待深化、学生获得感较为欠缺三个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迈向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也面临新的社会需求和社会形势。在各类教学软硬件不断改善的情况之下,如何进一步完善教学体制,成为硕士研究生思政课长久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随着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变,全民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两个一百年”目标的日益临近,社会各个领域都在鼓足干劲,充分发挥社会主义的建设热情,提升社会主义建设本领,凝心聚力,共同参与到中华民族的历史性发展建设中去。从实际工作来说,完善硕士研究生思政课教学体制,需要从全局角度考虑、从细节之处入手。新时代硕士研究生思政课课程体系的完善与构建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第一,需要强化课程教学机制,进一步提高政治性,建立一体化课程体系,开拓多元化教学手段,完善教学效果考核方法。第二,需要强化教师教师队伍建设,注重教师队伍教学水平提升,完善教师队伍培养和关怀机制,加强教师队伍考核。第三,强化教学科研协调保障机制,加强教学科研机制设计,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成果,提高学生研究水平,实现以研促学。强化教学科研的协调发展。最终,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育出具有“民族担当、爱国热情、时代关怀、世界视野”的高水平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迟晓庆[6](2020)在《中国戏曲学院研究生第二课堂开设与实施状况研究》文中提出戏曲艺术的持续发展始终离不开戏曲教育的支撑,二者血脉相融,荣损与共。新时期戏曲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是探索更加符合戏曲人才培养规律,寻找更符合新时代需求的戏曲教育模式。随着社会对人才质量要求的提高,越来越多的高校尝试将第二课堂应用于学校的教学中,与第一课堂统筹协作、合力育人,以培养出本领扎实、思维创新、人文素养兼具的复合型人才。当前“第二课堂”理论正在发展,高校也都在积极探索第二课堂育人的方式。如何使第二课堂围绕戏曲专业研究生的成长成才发挥作用是当下应该探究的关键问题。本论文共分为五章,以中国戏曲学院全日制研究生教育为例,探究戏曲高等教育第二课堂教学模式。对第二课堂理论进行梳理,结合目前教育背景分析中国戏曲学院研究生第二课堂体系建设的现状、成效和不足。其中,第三章、第四章是本文的重点章节,对中国戏曲学院第二课堂发展演变的路径及规律进行深入分析。借助问卷访谈等实证研究手段,了解第二课堂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和研究生对待活动的态度和感受,将戏曲专业研究生第二课堂现状呈现出来。通过对课题研究总结学院第二课堂教学活动的成效及不足,推动第二课堂教学建设。基于对第二课堂的综合分析,笔者认为:第二课堂对戏曲专业研究生实践能力、专业水平及综合素质的提升,对研究生团队意识的形成、创新能力的培养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不能忽视它在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即时代迅速转变的大背景下如何使人才培养与社会建设、与市场需求良性结合,产生更好的效应,培养能够适应当下戏曲建设发展的戏曲专业的时代新人,以上都是未来戏曲高等教育中应该思考的问题。戏曲高等教育具有不同于其他艺术学科的独特性,无论是戏曲中专教育乃至研究生教育,第二课堂在戏曲艺术人才专业锻炼的作用不可取代。总之,希望本文的研究结果在实践和理论方面,能为戏曲高等教育和戏曲艺术专门人才培养提供一些经验和参考。理论层面上,为戏曲专业研究生第二课堂理论的发展提供支撑和新的研究视角。实践层面上,有利于探索符合时代需求的戏曲艺术人才培养模式,并对戏曲院校研究生第二课堂教学建设提供参考。

张雅如[7](2020)在《户外教育在研究生人才培养中的运用研究 ——以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为例》文中提出国家兴盛,人才为本。在全球化时代背景下,人才越来越成为国家综合国力的核心竞争力。十九大和全国教育大会确立了教育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和以实践育人为根本途径。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工作,通过持续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为我国培养了成千上万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在全面推进教育改革的大环境下,我国的研究生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为科研创新领域培养了大批优秀的高层次创新研究人才,成为新时代我国现代化社会建设的中坚力量,更成为国家繁荣进步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实现的主力军。诚然,我国研究生人才教育中也普遍存在培养方式单一、创新能力不强和人文素养缺失、身心素质不强等与社会实际需求不相适应的现实问题。立足现实,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首开先河,将户外教育引入研究生通识教育课程,开展了许多有益的实践和探索。户外教育作为在户外情境中开展的体验教育方式,具有体验性、开放性、灵活性、自然性、探索性、挑战性等特点,通过主体体验学习,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研究生的领导力、责任意识、团队协作、感恩意识、逆境生存等综合素质的提升。近年来,户外教育在国内高校本科生教育中广泛运用,但在研究生人才培养中的运用才刚刚起步。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将户外教育融入高校研究生教学中,顺应了高校研究生教育教学面向实践的改革需要,实现了对传统教学方法的突破,是新时期我国对社会主义研究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本文以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户外教育开展情况作为研究对象,查阅分析了国内外有关户外教育、研究生教育等文献资料,在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开展了为期一年的教学实践,进行了系统的实地调查研究,收集整理了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户外教育的开展情况、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学生学习体会和课程效果反馈的资料和统计分析的数据。研究中,还对国内已经开展户外教育的八所高校主要负责教师进行了户外教育现状和实效的问卷调查和访谈。研究表明:一、户外教育与研究生人才培养有效融合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但已显示出良好的发展图景;二、户外教育在研究生综合素质培养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能有效提升研究生感觉能力、运动能力、沟通能力和领导能力,促进学生观察、推理等理性技能的发展;三、户外教育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户外教育认知程度不足、课程目标与教学实践之间脱节、教学师资配置不足、户外教育科学研究薄弱等问题;四、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将户外教育纳入研究生培训体系的实践运用,初步形成了一套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在内的运行体系,具有较好的推广与借鉴价值。针对新时代户外教育在研究生人才培养中的运用提出以下建议:一、大力开展研究生户外教育课程建设工作,化解对户外教育认识不足、师资队伍匮乏、课程体系不完善、安全体系不健全等制约户外教育发展的矛盾,将户外教育纳入研究生通识教育课程体系;二、围绕不同专业研究生综合素质要求,围绕“学生为本,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新时代人才培养目标,将户外教育纳入到实践育人教育体系;三、将户外教育纳入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发挥户外教育在构建健康、协作、积极、友好的校园文化中的重要作用。

董琪[8](2020)在《中英两国舞蹈学硕士舞蹈教育方向课程体系对比研究》文中认为在我国舞蹈教育大背景下,舞蹈学硕士舞蹈教育方向课程体系研究是全面发展舞蹈人才培养的现实需求、优化课程体系构建的客观需求、同时也是课程体系系统化的需求。本研究通过文献资料法、调查法、数据处理法和对比分析法探究中英两国舞蹈教育方向课程目标、课程设置、课程评价三大方面。运用区域抽样法抽出6所高校代表中国,由于开办舞蹈学硕士舞蹈教育方向的英国院校只有爱丁堡大学,所以仅1所高校代表英国。并对两国舞蹈学硕士舞蹈教育方向课程体系进行对比,依次分析出中英两国舞蹈学硕士舞蹈教育方向课程体系的不同点与相同点,研究结论如下:1.中英两国舞蹈学硕士舞蹈教育方向课程体系的课程目标都强调专业技术与教育能力综合素质培养,舞蹈理论与教育实践结合的综合能力培养是两国高校对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2.中英两国舞蹈学硕士舞蹈教育方向都视专业必修课程教育为核心,其中学时与学分的设置占比相对较高,但实践教育课程设置较为薄弱;3.中国高校课程设置注重公共课与专业课教育,英国虽没有公共课程类别划分,但英国高校重视必修课与选修课中舞蹈科学理论探索;4.中国高校舞蹈教育方向侧重课程设置评价质量,而英国高校课程评价中专业评价质量相对较高,其中中国高校课程评价均分高于英国高校课程评价均分。但中英两国高校五个纬度的课程评价均未达到高质量标准,有待进一步提高。

朱心怡[9](2020)在《全日制研究生教育质量测评及提升研究 ——基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视角》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估能够考察和判断研究生教育质量现状,是国家监测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工具。对研究生教育质量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估,能够为全面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提供参考和保证。作为高等教育顶层的研究生教育,是我国加快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主力军,其最终教育目标应该是培养全面发展的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即拔尖创新人才。研究生教育和拔尖创新人才在培养目标上存在内在的统一,二者各项核心素质上的培养是一致的。本研究通过文献分析,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视角出发选择五大核心素养包括科学素养、创造性人格素养、创新素养、领导力素养和情商素养对当前全日制研究生教育质量进行评价研究。本研究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视角出发,以江苏省南京大学、东南大学、苏州大学、江苏大学等六所高校528名全日制研究生为对象进行实证研究,以期探究我国全日制研究生教育质量现状。具体研究结论如下:(一)全日制研究生教育质量处于中上水平,其总体得分高于理论中值。各核心素养总体发展情况最好的是情商素养,其余依次是领导力素养、创新素养、创造性人格素养和科学素养。(二)全日制研究生科学素养总体情况并不理想,总体得分低于理论中值,其中在论文发表和主持课题两方面得分较低。性别、年龄、硕士类别和年级的差异对全日制研究生科学素养的发展有显着影响。(三)全日制研究生创新素养总体情况较好,其中总体发展情况最好的是发现问题维度,在问题的提升转化维度上情况一般。性别、院校和年级差异对全日制研究生创新素养的发展有显着影响。(四)全日制研究生领导力素养总体情况较好,各维度发展情况比较均衡。性别、硕士类别、院校和年级差异对全日制研究生领导力素养的发展有显着影响。(五)全日制研究生创造性人格素养总体得分高于理论中值,但并不是太好。其中总体情况最好的是全日制研究生的挑战性人格,其次是好奇心和冒险性。全日制研究生的想象力人格发展情况并不理想。专业类型的差异对全日制研究生创造型人格素养的发展有显着影响。(六)全日制研究生情商素养总体得分高于理论中值,各维度发展情况良好且较为均衡,但在情绪调控方面仍有待提高。硕士类别、院校、专业类型和年级的差异对全日制研究生情商素养的发展有显着影响。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本研究基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目标从高校和个人两大层面提出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对策建议。

呼延天慧[10](2020)在《研究生教育质量内部保障体系及改进机制研究》文中提出研究生教育规模日益扩大,培养质量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其中不乏各种质疑之声。如何有效改进研究生阶段的教育质量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焦点问题,也凸显出内部保障体系构建工作的紧迫与重要性。要构建科学的质量保障体系,就必须科学分析影响研究生教育质量的一系列要素,探寻对教育质量产生关键作用的控制点,进而以制定制度、丰富文化等作为切入点施行控制,以便从根本上大幅度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要构建针对研究生教育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属于一项系统工程,具有复杂性,需要依赖于各方的努力和参与确保该体系的完善性。所以,在改进内部保障体系时,需要充分了解内部保障体系运行的现状和问题,在此基础上结合高校研究生教育工作实际要求,建立健全科学、合理、全面的内部保障体系,以期为最大程度上改善当前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提供坚实的基础保障。本文综合运用比较研究法和实证研究法,围绕我国研究生教育现有的内部保障体系运行状况进行分析。首先全面收集国内外学者关于研究生教育质量内部保障体系相关文献和资料,梳理现阶段国内外学者研究成果,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阐释了研究生教育质量内部保障体系的内涵,并且阐述了此次研究所应用到的全面质量管理理论、PDCA循环理论,确保为此次研究提供了可靠的理论支撑。结合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以陕西某地方大学为案例(后面简称为X大学),针对研究生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现状开展调查工作,设计针对X大学研究生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问卷,以该大学研究生和导师作为调研对象,针对研究生生源情况、课程和教学、导师指导、学生评价以及人员参与情况开展调查,将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同时结合对研究生和导师的访谈信息,对存在于内部质量保障体系方面问题、形成原因等进行探索。并借鉴英、美等发达国家在建立内部质量保障体系过程中的实践经验,研究确定了我国在构建研究生教育质量内部保障体系进程中应采取的措施,优化导师队伍以凸显专业水平,建立多元化导师评价问责机制,并严格推进问责机制有效实施;优化课程设置及内容,凸显课程应用特色;利用“戴明环”模型改进教学质量,采用更加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课程理论和实践结合教学;规范论文评审要求,细化论文评价标准;加强学校管理,完善学生参与途径和反馈渠道,营造卓越的质量文化氛围,建立质量监测信息平台;评价指标标准化,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完善高校校内自评,实现多元评价保障研究生教育质量;针对研究生教育质量内部保障体系建立专门的问责机制,并使其体系化、规范化,构建高校内部评估机制,加大信息公开力度,进一步对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内部保障体系加以改进,以期切实提升我国研究生教育的质量与层次。

二、浅谈研究生教育中的综合素质培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研究生教育中的综合素质培养(论文提纲范文)

(1)我国研究生教育中的导生关系及其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和谐的导生关系是保障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重要条件
        1.1.2 目前我国研究生教育中导生关系存在诸多问题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关于共生理论的相关研究
        1.3.2 关于研究生教育中导生关系的相关研究
        1.3.3 对已有研究成果的评价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4.3 研究工具
    1.5 论文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理论基础
    2.1 共生理论的缘起与内涵
        2.1.1 共生理论的缘起
        2.1.2 共生理论的内涵
    2.2 研究生教育中导生关系的内涵
        2.2.1 研究生教育中导生关系的含义
        2.2.2 研究生教育中导生关系的影响因素
        2.2.3 研究生教育中导生关系的状态
    2.3 共生理论对研究生教育中导生关系的适用性
    2.4 研究生教育中导生关系的共生要素
        2.4.1 导生关系的共生单元
        2.4.2 导生关系的共生环境
        2.4.3 导生关系的共生模式
第三章 我国研究生教育中导生关系的现状调查
    3.1 实证研究设计
        3.1.1 研究工具
        3.1.2 问卷试测
        3.1.3 正式问卷的发放与收集
    3.2 我国研究生教育中导生关系现状的描述性统计
        3.2.1 导生学术指导关系的描述性统计
        3.2.2 导生合作关系的描述性统计
        3.2.3 导生人际和谐关系的描述性统计
        3.2.4 研究生教育中导生关系现状的小结
    3.3 导生关系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差异性分析
        3.3.1 导生关系在性别变量上的差异性分析
        3.3.2 导生关系在年级变量上的差异性分析
        3.3.3 导生关系在学位类别变量上的差异性分析
        3.3.4 导生关系在专业门类变量上的差异性分析
        3.3.5 导生关系在导师指导制度变量上的差异性分析
        3.3.6 导生关系在导师是否担任行政职务变量上的差异性分析
        3.3.7 导生关系在导师指导研究生数量变量上的差异性分析
        3.3.8 研究生教育中导生关系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差异性分析小结
    3.4 我国研究生教育中导生关系的现状
        3.4.1 导生学术指导关系的现状
        3.4.2 导生合作关系的现状
        3.4.3 导生人际和谐关系的现状
第四章 我国研究生教育中导生关系存在的问题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4.1 我国研究生教育中导生关系存在的问题分析
        4.1.1 导生关系没有充分体现研究生教育阶段的特点
        4.1.2 导师对研究生的学术指导存在片面性
        4.1.3 导生合作力度不足
        4.1.4 导师对研究生的关怀不足
    4.2 我国研究生教育中导生关系的影响因素
        4.2.1 导师层面
        4.2.2 研究生层面
        4.2.3 制度层面
        4.2.4 师门组织文化
第五章 我国研究生教育中导生关系优化的建议与对策
    5.1 制度层面
        5.1.1 改革导生双向选择制度
        5.1.2 完善导师管理制度
    5.2 导师层面
        5.2.1 提升岗位职责认知程度,增强育人意识
        5.2.2 积极树立正确的指导理念
        5.2.3 提高专业素养
        5.2.4 提升亲和力
    5.3 研究生层面
        5.3.1 提高学习与科研的主动性
        5.3.2 提高与导师交往的主动性
    5.4 建设良性师门组织文化
第六章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2)专业学位研究生案例教学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内容
    三、文献综述
        (一)“案例教学模式”的研究趋势
        (二)“案例教学模式”相关政策文献综述
        (三)专业学位研究生“案例教学模式”构成要素相关文献综述
        (四)对已有研究评述
    四、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思路
第二章 案例教学模式的理论研究
    一、核心概念界定
        (一)案例教学
        (二)案例教学模式
        (三)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
    二、案例教学模式的基本理论
        (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三、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案例教学模式理论构建
        (一)专业学位研究生案例教学模式的构成要素
        (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案例教学模式构成要素间的逻辑分析及理论假设
第三章 专业学位研究生案例教学模式的实证研究
    一、问卷设计
    二、问卷抽样调查情况
        (一)预问卷抽样调查情况
        (二)正式问卷抽样调查情况
    三、调研工具分析
        (一)项目分析
        (二)效度分析
        (三)信度分析
    四、问卷相关分析
    五、案例教学实施现状比较分析
        (一)不同工龄教师的比较分析
        (二)不同专业技术职称教师的比较分析
        (三)不同学历教师的比较分析
        (四)不同学习经历教师的比较分析
        (五)不同学位类别学科的比较分析
    六、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案例教学模式模型验证
        (一)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案例教学模式维度间的相关分析
        (二)案例教学模式各要素间的路径分析
第四章 专业学位研究生案例教学模式实施中的问题
    一、案例教学目标不明确
    二、案例教学条件不完备
    三、教学案例内容不系统
    四、案例教学方式亟待转变
    五、案例教学评价不健全
第五章 研究讨论与结论
    一、结果讨论
        (一)不同工龄教师的比较分析讨论
        (二)不同专业技术职称教师的比较分析讨论
        (三)不同学历教师的比较分析讨论
        (四)不同学习经历教师的比较分析讨论
        (五)不同学位类别学科的比较分析讨论
        (六)案例教学模式各要素间的路径分析讨论
    二、研究结论
第六章 专业学位研究生案例教学模式的优化策略
    一、明确案例教学目标,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二、提高案例教学条件,保障教学模式实施
    三、健全案例教学内容,完善课程体系建设
    四、创新案例教学方式,增强教学实施效果
    五、完善案例教学评价,提升案例教学水平
主要参考文献
    一、着作类
    二、期刊类
    三、论文类
    四、其它类
致谢
附录 1: 案例教学实施情况现状调查
附录 2
    案例教学实施现状各维度之间的相关性
    案例教学实施现状量表各题项之间的相关性

(3)研究生对指导教师的满意度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1.1 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主要责任人
        1.1.2 当前我国研究生教育中的导师指导存在一些问题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研究综述
        1.3.1 有关导师指导的研究
        1.3.2 有关研究生教育中满意度的研究
        1.3.3 对已有研究的述评
    1.4 研究思路和拟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1.4.1 研究思路
        1.4.2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概念界定
    2.1 理论基础
        2.1.1 “四有好老师”
        2.1.2 《关于全面落实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的意见》
    2.2 概念界定
        2.2.1 导师指导
        2.2.2 研究生对指导教师的满意度
    2.3 研究生对导师满意度的考察维度
第三章 研究设计
    3.1 问卷结构
    3.2 测量工具
    3.3 问卷试测
        3.3.1 试测问卷的效度检验
        3.3.2 试测问卷的信度检验
    3.4 正式问卷的形成
    3.5 正式问卷的发放
        3.5.1 调查样本的基本情况
        3.5.2 正式问卷的信度检验
        3.5.3 正式问卷的验证性因素分析
第四章 研究生对指导教师满意度的现状分析
    4.1 研究生对导师满意度的描述统计分析
        4.1.1 不同背景研究生对导师的满意度分析
        4.1.2 研究生对不同背景导师的满意度分析
        4.1.3 小结
    4.2 研究生对导师满意度的差异分析
        4.2.1 研究生对导师满意度的T检验
        4.2.2 研究生对导师满意度的单因素方差分析
        4.2.3 小结
    4.3 研究生对导师满意度现状的总结
        4.3.1 研究生对导师的整体满意度较高
        4.3.2 研究生对导师满意度评价相对偏低的具体表现
第五章 影响研究生对导师满意度的原因分析
    5.1 导师对研究生的学业指导不足
        5.1.1 导师对研究生的指导次数偏少
        5.1.2 导师对研究生的多样化需求满足程度不够
    5.2 研究生的自我规划和独立意识较弱
        5.2.1 研究生缺乏对未来的明确规划
        5.2.2 研究生对导师的依赖性较强
    5.3 师生在交流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5.3.1 师生交往中存在一定的“代沟”
        5.3.2 师生交流存在“共情”不足
        5.3.3 师生交流中的磨合效果差
    5.4 高校研究生教育管理存在缺失与不足
        5.4.1 高校研究生教育管理制度未落实,监管有缺失
        5.4.2 高校研究生教育管理“以生为本”理念薄弱
第六章 提升研究生对导师满意度的对策建议
    6.1 导师层面:以专业化发展为目标提升指导能力
        6.1.1 导师应明确岗位职责,提升职业素养
        6.1.2 导师应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6.1.3 导师应提升共情能力,做到因材施教
        6.1.4 导师应为研究生提供良好的科研条件
    6.2 学生层面:独立自主主动建立科研互动关系
        6.2.1 研究生要明确自我发展定位与规划
        6.2.2 研究生应主动与导师建立科研互动关系
    6.3 管理层面:加强监督引导保障导师立德树人职责履行
        6.3.1 完善导师专业化能力提升平台
        6.3.2 创设师生对话交流平台
        6.3.3 建立健全导师管理机制
第七章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录

(4)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质量的现存问题及提升策略研究 ——基于J省三所师范院校的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意义
        (一)理论价值
        (二)实践意义
    三、文献综述
        (一)核心概念界定
        (二)质量标准的相关研究
        (三)质量保障的相关研究
        (四)现有研究的综合评价
    四、研究目的、内容与问题
    五、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问卷调查法
        (三)个人访谈法
    六、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七、研究创新与不足
        (一)本研究的创新
        (二)本研究的不足
第一章 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质量的政策依据与评价模型分析
    一、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质量目标
        (一)热爱教育事业有崇高教育情怀
        (二)掌握厚重的理论与知识基础
        (三)具备扎实的教学与管理能力
        (四)具有终身学习与专业发展意识
        (五)具备国际化视野与交际能力
    二、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质量保障性政策
        (一)对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质量的整体性要求
        (二)对培养方案、目标、规格质量方面的要求
        (三)对招生与师资队伍的指导性政策
        (四)对课程教学以及教师指导方面的指导性要求
        (五)对学位论文以及质量追踪方面的指导性要求
    三、CIPP质量评价理论模型的分析
        (一)CIPP理论模式
        (二)CIPP评价模式的特点
        (三)CIPP模式适切性分析
第二章 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质量现存问题系列问卷的编制
    一、研究对象的确定
    二、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质量现存问题校内导师与任课教师卷的编制
        (一)校内导师与任课教师卷编制的目的
        (二)校内导师与任课教师卷编制的程序
        (三)校内导师与任课教师卷维度的确定
        (四)校内导师与任课教师卷初稿的形成
        (五)校内导师与任课教师卷的试测
        (六)校内导师与任课教师卷的正式施测
    三、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质量现存问题管理者卷的编制
        (一)管理者卷编制的目的
        (二)管理者卷编制的程序
        (三)管理者卷维度的确定
        (四)管理者卷初稿的形成
        (五)管理者卷的试测
        (六)管理者卷的正式施测
    四、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质量现存问题毕业生卷的编制
        (一)毕业生卷编制的目的
        (二)毕业生卷编制的程序
        (三)毕业生卷维度的确定
        (四)毕业生卷初稿的形成
        (五)毕业生卷的试测
        (六)毕业生卷的正式施测
第三章 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质量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一、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质量调查样本选取
        (一)教师样本的选取
        (二)管理者样本的选取
        (三)毕业生样本的选取
    二、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质量的现状调查
        (一)校内导师与任课教师卷的现状调查
        (二)管理者卷的现状调查
        (三)毕业生卷的现状调查
    三、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质量存在的问题
        (一)培养目标与培养方案的制定缺乏广泛的参与
        (二)培养数量激增与导师数量、培养设施发展不均衡
        (三)培养过程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的管理
        (四)培养实际与教育实践目标间严重脱节
第四章 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质量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质量文化成为教育利益的附庸
        (一)质量观念落后,无法适应发展趋势
        (二)质量体系缺失,无法实现预定目标
        (三)质量导向不足,难以满足提升需要
    二、质量实施无法满足利益方需求
        (一)培养模式重理论,轻实践
        (二)课程配置重形式,轻过程
        (三)指导机制重成果,轻浸润
    三、质量保障资源共同体功能失效
        (一)学生资源优质比率低
        (二)导师资源结构不平衡
        (三)配套资源投入产出少
    四、质量评价开放式增维能力薄弱
        (一)外部评价缺乏调节性
        (二)评价体系缺乏科学性
        (三)内部评价缺乏特质性
第五章 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质量提升策略
    一、提升以价值为导向的质量动力
        (一)营造教育质量的软环境
        (二)生成教育质量的新观念
        (三)创新质量监管的新模式
    二、夯实以实践为导向的质量支持
        (一)创设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培养模式
        (二)探索符合学生成长成才规律的课程
        (三)建立产学研共同体的供需互动平台
    三、强化以职业为导向的质量保障
        (一)优化学生选拔制度,保输入
        (二)开发优势导师资源,保过程
        (三)加强持续性投入链,保供给
    四、完善以发展为导向的质量评估
        (一)弱化政府的垄断性评价权
        (二)建立多维的质量评价标准
        (三)增强学术评价的主体职能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质量状况调查系列问卷初稿
    附录二 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质量现存问题专家效度系列调查问卷
    附录三 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质量现存问题系列正式调查问卷
    附录四 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质量现状校内导师与任课教师访谈提纲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后记

(5)新时代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现状及改革路径研究 ——基于江苏省高校思政课的问卷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原因
    二、选题的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当前国外思政课课程的体制及研究介绍
        (二)我国高校思政课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综述
    三、选题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本文的研究思路
        (二)本文的研究方法
    四、论文基本结构、创新与不足之处
        (一)论文的基本结构
        (二)论文的创新和不足之处
第一章 硕士研究生思政课课程体系建设的阶段与经验
    第一节 硕士研究生思政课课程体系建设的基本阶段
        一、起步探索:新中国成立到60 年代中期
        二、改革探索:改革开放之后到80 年代末
        三、稳步发展:20 世纪90 年代初期到新世纪初期(2004 年)
        四、深化发展:2004 年到党的十八大(2012 年)
        五、新时代新阶段:党的十八大以来
    第二节 硕士研究生思政课课程体系建设的基本经验
        一、坚持党对课程体系建设工作的领导地位
        二、认清思政课在高校教育中的重要性
        三、将新思想新理论贯彻到课程体系中去
        四、妥善处理好教材、教师和教学的关系
        五、不断推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三进”工作
第二章 新时代硕士研究生思政课课程体系发展的新趋势、新要求
    第一节 新时代硕士研究生思政课课程体系发展的新趋势
        一、新时代的依据、内涵和意义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研究生思政课课程建设的历史方位
        三、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时代研究生思政课课程建设的意识形态要求
        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生思政课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
    第二节 新时代硕士研究生思政课课程体系发展的新要求
        一、建全完善思政课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
        二、打造高水平的研究生思政课教师队伍
        三、强化研究生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
        四、继续加强党对研究生思政课建设的领导
第三章 我国硕士研究生思政课教学体系调查研究
    第一节 我国硕士研究生思政课教学体系现状——基于江苏省九所高校的调查
        一、调查的方法及样本
        二、思政课现状及观点
        三、研究提炼
    第二节 我国硕士研究生思政课教学体系的发展成就
        一、课程教学的现实意义更加彰显
        二、课程教学协同机制更加健全
        三、学生对思政课的认同度普遍提高
    第三节 我国硕士研究生思政课教学体系存在的不足
        一、教学方式方法有待更新
        二、教学机制体制建设亟待加强
        三、学生学习动机仍需加强
第四章 新时代硕士研究生思政课课程体系的完善与构建
    第一节 强化课程改革创新
        一、进一步提高政治性
        二、建立一体化课程体系
        三、开拓多元化教学手段
        四、完善教学效果考核方法
    第二节 强化教师队伍建设
        一、注重教师队伍教学水平提升
        二、注重完善教师队伍培养和关怀机制
        三、注重教师队伍考核
    第三节 强化教学科研协调保障机制
        一、加强教学科研机制设计
        二、推动科研成果转化
        三、提高学生研究水平,实现以研促学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学术成果
致谢
附录 江苏省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效果的问卷调查表

(6)中国戏曲学院研究生第二课堂开设与实施状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戏曲专业的研究生第二课堂研究背景及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一、国外学者“第二课堂”理论概括
        二、国内学者对“第二课堂”的理论探索
    第三节 研究思路及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第二课堂概念界定及研究理论依据
    第一节 第二课堂的内涵及特征
        一、第二课堂概念界定
        二、第二课堂的基本特征
        三、第二课堂的必要性
    第二节 第二课堂研究理论依据——体验学习理论
第三章 戏曲专业研究生教育第二课堂发展历程及现状
    第一节 戏曲高等教育第二课堂的培养定位
    第二节 中国戏曲学院研究生第二课堂的现状
        一、研究生第二课堂活动设计模式
第四章 研究生第二课堂实证研究——问卷及访谈
    第一节 问卷信效度分析
        一、信度分析
        二、效度分析
    第二节 问卷结果梳理及分析
    第三节 访谈设计
        一、访谈对象的确定
        二、访谈时间及地点
        三、访谈问题设计
第五章 戏曲专业研究生第二课堂教学活动综合分析
    第一节 第二课堂在研究生教育中的作用
        一、对研究生专业实践能力及专业水平的整体提升
        二、研究生综合素质提升——从主体意识到人文精神
        三、推动研究生的团队协作,增进社会交往
        四、培养研究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
    第二节 戏曲专业研究生第二课堂存在的问题
        一、对第二课堂育人功能认识尚需进一步深化和拓展
        二、宣传力度不足、宣传效果受限
        三、相关资源建设和经费保障制度尚不完善
        四、现行第二课堂活动种类难以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需求
    第三节 结合戏曲专业研究生的特点提出可行性建议
        一、加强第二课堂实践育人机制建设
        二、完善新媒体平台建设
        三、密切联结第一课堂,实现协同育人目标
        四、统一规划,丰富第二课堂活动形式
结语
附录一 中国戏曲学院研究生第二课堂参与情况调查问卷
附录二 中国戏曲学院研究生第二课堂参与情况调查问卷数据统计结果
参考文献
致谢

(7)户外教育在研究生人才培养中的运用研究 ——以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
        1.1.1 创新型人才培养是强国战略的必要
        1.1.2 户外教育是促进人才素质全面发展的新方式
        1.1.3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开启我国研究生人才培养的户外教育先河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对象、方法及研究路线
        1.3.1 研究对象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路线
    1.4 创新点及特色
        1.4.1 创新点
        1.4.2 研究特色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户外教育概念界定
    2.2 国内外研究生人才培养的研究综述
        2.2.1 国外研究生人才培养研究现状
        2.2.2 国内研究生人才培养研究现状
    2.3 国内外户外教育的研究综述
        2.3.1 国外户外教育研究现状
        2.3.2 国内户外教育研究现状
第3章 户外教育在研究生人才培养中应用的实践探索
    3.1 国内高校户外教育开展现状
        3.1.1 高校户外教育发展历程
        3.1.2 高校户外教育课程开展现状调查分析
    3.2 户外教育在研究生培养中的作用研究
        3.2.1 户外教育在研究生培养中的功能研究
        3.2.2 户外教育老师对研究生开设户外教育课程的认知
    3.3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开展户外教育的背景分析
        3.3.1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对研究生人才培养的要求
        3.3.2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学生的基本情况
        3.3.3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户外教育场地
        3.3.4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户外教育体系和模式
    3.4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户外教育的模式探索
        3.4.1 户外教育选修课程模式
        3.4.2 汇丰商学院军事情境领导力课程模式
        3.4.3 商学院户外极地远征模式
        3.4.4 丰富的校园主题户外教育活动模式
    3.5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户外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5.1 户外教育在发展中存在着亟待解决的问题
        3.5.2 立足提升研究生人才素质的户外教育发展对策
第4章 结论与展望
    4.1 结论
        4.1.1 户外教育融入研究生培养的实践成效凸显
        4.1.2 户外教育提升研究生素养的运用实效明显
        4.1.3 户外教育丰富研究生课程的探索事效彰显
    4.2 展望
        4.2.1 户外教育将在深化体系改革中深度融入高等教育
        4.2.2 户外教育将在教学科研创新中快速走向多元发展
        4.2.3 户外教育将在行业标准规范中逐渐实现安全监管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附录5
    附录6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8)中英两国舞蹈学硕士舞蹈教育方向课程体系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依据
        1.1.1 舞蹈教育方向课程体系研究是全面发展舞蹈人才培养的现实需要
        1.1.2 舞蹈教育方向课程体系研究是优化课程体系构建的客观需求
        1.1.3 目前关于我国舞蹈教育方向课程体系的系统化研究较少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国内相关研究
        2.1.1 有关国内舞蹈教育体制发展现状研究
        2.1.2 有关国内舞蹈学硕士研究方向现状研究
        2.1.3 有关国内舞蹈学硕士舞蹈教育方向建设研究
    2.2 国外相关研究
        2.2.1 有关国外舞蹈教育体制发展现状研究
        2.2.2 有关国外舞蹈学硕士研究方向现状研究
        2.2.3 有关国外舞蹈学硕士舞蹈教育方向建设研究
3 研究对象及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调查法
        3.2.3 比较分析法
        3.2.4 数据处理法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基本概念释义
        4.1.1 课程相关概念
        4.1.2 课程体系核心概念
        4.1.3 课程体系构成要素
    4.2 中国高校舞蹈学硕士舞蹈教育方向课程体系构成要素分析
        4.2.1 中国高校课程目标强调人才综合素质培养
        4.2.2 中国高校课程设置注重公共课与专业课教育
        4.2.3 中国高校课程评价重视课程设置评价质量
    4.3 英国高校舞蹈学硕士舞蹈教育方向课程体系构成要素分析
        4.3.1 英国高校课程目标强调舞蹈理论与实践综合能力培养
        4.3.2 英国高校课程设置注重舞蹈科学理论探索
        4.3.3 英国高校课程评价重视专业评价质量
    4.4 中英两国高校舞蹈教育方向课程体系研究对比分析
        4.4.1 中英两国高校课程目标侧重专业技术与教育能力培养
        4.4.2 中英两国高校实践教育课程设置较为薄弱
        4.4.3 中英两国高校课程评价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5 研究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9)全日制研究生教育质量测评及提升研究 ——基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目的
        三、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核心概念
        一、研究生教育质量
        二、拔尖创新人才
    第二节 全日制研究生教育质量研究综述
        一、全日制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影响因素
        二、全日制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相关研究
        三、全日制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相关研究
    第三节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研究综述
        一、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核心素质研究
        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三、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相关实践研究
        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和全日制研究生教育质量研究
    第四节 研究评述
第三章 研究设计与工具
    第一节 研究假设
    第二节 研究被试
    第三节 研究工具
        一、基本背景信息
        二、全日制研究生科学素养情况调查
        三、全日制研究生创造型人格素质测量问卷
        四、全日制研究生创新素养测量问卷
        五、全日制研究生领导力素质测量问卷
        六、全日制研究生情商素质测量问卷
    第四节 数据处理方法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全日制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测量与实证分析
    第一节 全日制研究生人口统计学变量的描述性分析
        一、性别分布情况
        二、年龄特征分布情况
        三、硕士类别分布情况
        四、院校类别分布情况
        五、专业类型分布情况
        六、年级分布分布情况
    第二节 全日制研究生各核心素质的基本情况
        一、全日制研究生科学素养的基本情况
        二、全日制研究生创造性人格素养的基本情况
        三、全日制研究生创新素养的基本情况
        四、全日制研究生领导力素养的基本情况
        五、全日制研究生情商素养的基本情况
    第三节 全日制研究生各核心素质与人口统计学变量假设检验
        一、全日制研究生科学素养与人口统计学变量假设检验
        二、全日制研究生创造性人格素养与人口统计学变量假设检验
        三、全日制研究生创新素养与人口统计学变量假设检验
        四、全日制研究生领导力素养与人口统计学变量假设检验
        五、全日制研究生情商素养与人口统计学变量假设检验
    第四节 研究结果与讨论
        一、全日制研究生科学素养与人口统计学变量之间的关系分析
        二、全日制研究生创造性人格素养与人口统计学变量之间的关系分析
        三、全日制研究生创新素养与人口统计学变量之间的关系分析
        四、全日制研究生领导力素养与人口统计学变量之间的关系分析
        五、全日制研究生情商素养与人口统计学变量之间的关系分析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对策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基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视角的全日制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提升对策
        一、高校层面
        二、个人层面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10)研究生教育质量内部保障体系及改进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研究生教育质量是当前高等教育关注的重点问题
        1.1.2 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是实现人才强国的必然要求
        1.1.3 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问责和改进是质量提升的关键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文献综述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1.4 研究方法与内容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内容
    1.5 研究思路
2.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支撑
    2.1 研究生教育质量
    2.2 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2.3 研究生教育质量内部保障体系
    2.4 理论支撑
        2.4.1 全面质量管理理论
        2.4.2 PDCA循环理论
    2.5 本章小结
3.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内部保障体系现状分析——以X大学为例
    3.1 研究设计与过程
        3.1.1 调查学校基本情况
        3.1.2 调查问卷及访谈提纲编制
    3.2 调查研究数据结果及分析
        3.2.1 生源状况
        3.2.2 课程与教学情况
        3.2.3 导师指导现状
        3.2.4 学生评价情况
        3.2.5 参与内部质量保障环节
    3.3 X大学研究生教育质量内部保障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3.3.1 课程教学缺乏多样性
        3.3.2 质量评价方式单一
        3.3.3 导师质量问责机制缺失
        3.3.4 学生参与质量保障渠道不畅通
    3.4 本章小结
4.国外研究生教育质量内部保障体系发展经验借鉴
    4.1 美国研究生教育质量内部保障体系
        4.1.1 严格导师选聘及管理
        4.1.2 多元化课程设置
        4.1.3 个性化教学方式
        4.1.4 完善的内部问责制度
    4.2 英国研究生教育质量内部保障体系
        4.2.1 教师严格遴选
        4.2.2 严格导师责任制度
        4.2.3 内外结合的评价机制
    4.3 国外研究生教育质量内部保障体系对我国的启示
        4.3.1 课程设置需要多样化
        4.3.2 完善导师遴选管理机制
        4.3.3 教学方式更加灵活化
        4.3.4 建议以自评为主的质量评价
        4.3.5 建立全面的内部问责机制
    4.4 本章小结
5.研究生教育质量内部保障体系改进机制探索
    5.1 建立完善的导师责权机制
        5.1.1 优化导师队伍
        5.1.2 建立导师评价问责机制
        5.1.3 严格推动导师问责机制有效实施
    5.2 构建更为科学的课程体系
        5.2.1 优化课程设置
        5.2.2 凸显课程应用特色
        5.2.3 创新课程内容
    5.3 促进教学方式多样化
        5.3.1 利用“戴明环”改进教学质量
        5.3.2 灵活与多样的教学方式
        5.3.3 课程理论与实践结合教学
    5.4 严控论文评估工作
        5.4.1 规范论文评审要求
        5.4.2 细化论文的评价标准
    5.5 加强学校内部管理工作
        5.5.1 完善学生参与途径和反馈渠道
        5.5.2 营造卓越的质量文化氛围
        5.5.3 建立质量监测信息平台
    5.6 强化多元评价保障教育质量
        5.6.1 评价指标标准化
        5.6.2 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5.6.3 完善高校校内自评
    5.7 深化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问责改进
        5.7.1 制定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问责制度
        5.7.2 建立校内评估机制
        5.7.3 完善信息公开透明
    5.8 本章小结
6.结论
    6.1 研究结论及创新点
        6.1.1 研究结论
        6.1.2 创新点
    6.2 研究局限及展望
        6.2.1 局限
        6.2.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四、浅谈研究生教育中的综合素质培养(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研究生教育中的导生关系及其优化研究[D]. 房婉萍. 兰州大学, 2021(02)
  • [2]专业学位研究生案例教学模式研究[D]. 魏昕蓉. 沈阳师范大学, 2021(02)
  • [3]研究生对指导教师的满意度调查研究[D]. 陈秋萍. 兰州大学, 2021(02)
  • [4]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质量的现存问题及提升策略研究 ——基于J省三所师范院校的调查[D]. 赵朋. 东北师范大学, 2021(09)
  • [5]新时代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现状及改革路径研究 ——基于江苏省高校思政课的问卷调查[D]. 马曦. 南京大学, 2020(12)
  • [6]中国戏曲学院研究生第二课堂开设与实施状况研究[D]. 迟晓庆. 中国戏曲学院, 2020(01)
  • [7]户外教育在研究生人才培养中的运用研究 ——以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为例[D]. 张雅如. 安徽工程大学, 2020(05)
  • [8]中英两国舞蹈学硕士舞蹈教育方向课程体系对比研究[D]. 董琪. 武汉体育学院, 2020(10)
  • [9]全日制研究生教育质量测评及提升研究 ——基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视角[D]. 朱心怡. 江苏大学, 2020(05)
  • [10]研究生教育质量内部保障体系及改进机制研究[D]. 呼延天慧.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浅谈研究生教育的综合素质培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