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性能抗震设计下超限高层建筑结构研究论文_李顺辉

广州市住宅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广东省 广州市 510000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超限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目标及水准,详细阐述了建筑物的性能抗震设计,并进行了举例说明,希望帮助建筑行业提升抗震设计水平,促进行业发展。

关键词:抗震设计;超限高层建筑;建筑结构

前言

当今社会,伴随着城市化的脚步,建筑行业迎来了巨大机遇,但同时,用户对其交付物的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在抗震方面,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法,能有效提升建筑物的抗震能力,满足用户需求,下面就从性能抗震设计的角度出发,对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进行研究。

一、超限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目标及水准

(一)抗震性能目标

所谓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目标,就是指面对地震灾害,建筑物的预期性能水准的各种组合,如在某一限定年限内,根据概率可将地震等级划分为大震、中震及小震,而建筑性能水准又包括建筑结构、非结构及附属设施等多方面,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目标就是根据多方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的。在综合考虑建筑工地特征、收入效益及该建筑潜在价值等方面时,可按建筑物的重要程度将抗震性能目标分为基本、重要及特别设防目标。在当前建筑行业中,“超限”高层建筑是指存在超过抗规要求的高度、扭转不规则、偏心率较大及连接复杂等问题的高层建筑工程,国家已经出台了相关制度,约束其抗震设防管理,借此提升其抗震设计的可靠性及安全性。

(二)抗震性能水准

如图1所示,结构抗震性能水准可进行细分。在“1a”、“1b”阶段,建筑结构在地震后完好,没有损伤,在一般情况下不需要进行修理,用户不会因结构受损而遭受伤害,建筑能够正常使用;在有轻微损伤时,可以通过简单的修理解决安全问题,不影响出入。在“2”阶段,建筑结构震后基本完好,薄弱位置及重要位置没有损伤,在其他部位若存在轻微裂缝,稍加修理即可使用,保证出入安全。“3”阶段,在地震后建筑结构出现轻微破坏现象,在某些薄弱位置及重要部件中形成轻微裂痕,其他部位会有中等程度的损坏问题,这时需采取安全措施进行修理,才能达到正常使用的标准。“4”阶段,在地震后,建筑结构遭受中等程度损害,大部分部件出现轻微损伤,其他部件出现中等损伤,有明显裂痕,需采取隔离手段,用户不能进出,这时,应采取强度更大的修理措施,进行妥善加固才能达到使用标准。“5”阶段,建筑结构遭受巨大损害,大部分部件遭受中等破坏,部分部件遭受严重破坏,存在明显裂痕,但整体建筑不发生倒塌现象,用户安全受威胁。在进行防震设计时,建筑设计师应根据实际情况,考虑设防强度、建筑环境、建筑高度、建筑结构及经济条件等方面,进行“超限”性能抗震设计[1]。

图1 抗震性能目标和性能水准示意图

二、超限高层建筑结构基于性能抗震设计的具体实施

(一)抗震性能目标的选择

根据建筑经验及相关理论,结合上文提到的抗震性能性能水准,可将抗震性能目标分为五种:第一种,在小震和中震情况下,建筑物满足la要求;在大震下,满足1b要求时,对建筑物的高度及规则性无需专门限制。第二种,建筑物在小震下满足1a、中震下满足1b、大震下满足2阶段要求时,在一般情况下,无需进行专门限制。第三种,小震下满足1a、中震下满足2、大震下满足3阶段要求时,无需对建筑物高度进行限制,但对其重要部位的规则性应放宽限制。第四种,小震下满足1a、中震满足3、大震下满足4阶段要求时,建筑物高度可适当超过现行制度规定,在某些规则性限制上也可放宽。第五种,小震下满足1a、中震满足4、大震下满足5阶段时,建筑物高度不能超过规定要求,规则性限制也不应放宽。建筑设计师在设计建筑物时,应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目标选择。

(二)北京国贸大厦三期工程示例

北京国贸大厦三期设防烈度为8度,总高330米,外形规则,使用了含钢率较高的型钢混凝土柱及内筒;加强层由内外筒之间的伸臂桁架及两层高的腰桁架构成;并且在地下室设置了鳃墙,增加了内筒面积,调整基础底板的压应力;内筒尺寸为平面的40%,高宽比为15.5;内筒及外框筒承载力满足中震不屈服的要求。如图2所示,该建筑物超高,基于性能设计,在小震下,其位移应按1:500进行控制,并在内筒下方四分之一楼层设置组合剪力墙,上部采用钢材作为支撑;由钢结构承担腰桁架的全部承载力,并按中震弹性设计。这种设计方法达到第四种性能目标。

图 2 北京国贸大厦三期示意图

(三)基于性能抗震设计的设计要点

建筑设计师在进行设计时,除了上述文中提到的抗震目标的选择,还需要对整体建筑进行全面考虑,不仅要考虑到工程的预算及施工材料等方面,还应掌握相关设计要点,如保障建筑结构规则性及控制层间位移,从而保证超限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震性、稳定性及安全性,发挥出基于性能抗震设计的优势[2]。

在保障建筑结构规则性方面,建筑设计师应结合实际设计情况及施工状况,对建筑的扭转刚度及整体建筑的均匀性进行重点要求,保证在规定范围内进行设计,尽可能避免因结构扭转问题产生的抗震性、安全性降低的现象;充分考虑建筑结构的对称性,合理布置剪力墙。与此同时,通过充分考虑与设计,建筑设计师能及时发现结构的弱点及漏洞,及时进行补充与修正,防范建筑结构损伤甚至坍塌等问题。

在控制层间位移方面,要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位移问题进行把控,最关键的就是保证平面规划的合理性。所以,建筑设计师在设计中要特别注意位移问题,不断加强平面规划的科学性,从而增强层间位移方面问题的掌控。

除此之外,对于建筑设计来说,相关设计人员的素质也非常重要,这就要求设计从业人员不断提升自身素养,对自身专业技能及职业素养严格要求,并对发生地震灾害时建筑物的抗震性及实际情况等进行具体性、综合性的分析,保证建筑结构在面临应力变化时不会受到严重损伤,减轻用户损失。在此基础上,增强基于性能抗震设计的科学性,将地震灾害对建筑物的影响最大限度的降低,从而保证超限高层建筑结构的稳定及安全,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使用及居住体验,发挥出设计的最大效用,提升设计水平,促进行业健康。稳定发展。

结论

综上所述,基于性能抗震设计进行超限高层建筑结构具有较大优越性,建筑设计师应充分发挥其优势,在设计中应用该方法提升设计质量,保障建筑物的安全、稳定,减少地震灾害给人民及企业带来的损失。

参考文献

[1]高源.浅谈高层建筑抗震及基础隔震技术[J].居舍,2018(35):73.

[2]贾宏宇.抗震结构设计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8(29):130-131.

论文作者:李顺辉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6

标签:;  ;  ;  ;  ;  ;  ;  ;  

基于性能抗震设计下超限高层建筑结构研究论文_李顺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