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经济一体化前景_自由贸易区论文

亚洲经济一体化前景_自由贸易区论文

亚洲经济统合前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亚洲论文,前景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 F1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6623(2004)01-0016-06

近年来,经济全球化将区域经济一体化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而亚洲这个有着世界最多人口的地区,却至今在经济协作方面未有实质性的进展。东盟自由贸易区(AFTA)是亚洲唯一的自由贸易区,目前尚未完成贸易的完全自由化。亚洲的两大经济贸易体中国和日本,基于对本国市场的保护,对自由贸易的参与程度不高,贸易自由化的进程也刚刚开始。

事实证明,亚洲缺少一个具有综合经济实力,且能发挥互补性的自由贸易区,并且已经在世界经济合作和贸易上显现出了弊端。在此情况下,在亚洲成立一个至少是部分主要成员参与的自由贸易区,通过拓展区内贸易和保护区内市场来制衡EU和NAFTA,已经是众望所归。亚洲自由贸易区的形成将标志着与EU和NAFTA三足鼎立的贸易格局的基本形成。亚洲地区各国通过经济协力实现地域经济整合已刻不容缓。

目前亚洲的三大经济主体是中国、日本和东盟。这三个经济体缺少了任何一个,在经济实力和规模上也不足以和EU及NAFTA对抗。目前日本已经和新加坡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已经和即将纳入议事日程和合作方案的主要有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日本-东盟自由贸易区(JAFTA)和日韩自由贸易区。以贸易立国的日本,一直只致力于多边贸易谈判。为了顺应经济一体化的潮流,日本近年开始积极参与双边自由贸易区的谈判。而中国也是刚刚开放市场,加入WTO。AFTA是一种比较松散的自由贸易安排,目前也只是处于经济一体化的最初级阶段。AFTA构想自1992年开始启动,到现在为止,6个原始成员国之间的关税,也未如期达到普通有效关税(CEPT)的要求。AFTA无论从规模还是从经贸一体化的程度,都与EU和NAFTA相去甚远,这两个贸易联盟都有一至两个国家作主导。日本作为亚洲经济的最强国,本来对这个主导义不容辞。但由于日本面临经济衰退,其在亚洲的领导地位正在受到日益崛起的中国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亚洲的贸易自由化进程何去何从?在未来亚洲自由贸易中,谁将承担主导作用?

日本的“一揽子经济合作构想”和日本东盟自由贸易区构想(JAFTA)

日本一直是东盟的最主要贸易伙伴之一、主要的海外投资提供国。东盟一直是日本原材料和廉价劳动力的主要供应者以及制造业的主要生产基地和市场。日本是东盟的重要进口国。东盟在吸收海外直接投资、资本、技术和管理方面高度依赖日本。东盟与日本之间存在着和谐的互补关系。另一方面,日本与东盟国家的贸易关系虽有向水平方面发展的趋势,但总的来说还是垂直的。日本从东盟进口原材料。东盟在制造业产品上主要依赖于西方国家,而非日本。东盟的制造业产品很难进入日本市场。日本与东盟国家的贸易还是非对称的。东盟在经济上对日本的依赖度远高于日本对东盟的依赖程度。

1.日本关于自由贸易区的构想

从近年日本的动态来看,与中国集中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联盟相比,日本显然对在更大范围内实现自由贸易区更有兴趣,JAFTA只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一个环节而已。日本提出的自由贸易合作构想主要有:

一是“一揽子经济合作构想”。日本首相小泉于2002年1月8~14日,对东盟5国(菲律宾、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和新加坡)进行了为期1周的巡回访问。小泉首相于13日访问最后一站新加坡时,与新加坡总理吴作栋签署了日新自由贸易协定,并提出了“一揽子经济合作构想”。这个提议得到了包括东盟各国首脑和美国国务卿鲍威尔在内的各界好评。2002年5月,小泉首相又对越南、东帝汶、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进行了访问。日越双方还达成了早期缔结双边投资协定。日本虽然已同澳新紧密经济关系组织(CER)缔结双边贸易协定,但在亚洲经济一体化还未见雏形的情况下,冒昧推行ASEAN10+3(日中韩)+2(澳新)合作构想,非常不切实际。因此,从中短期考虑,日本想一箭双雕,即同时推进并达成日本大洋洲自由贸易协定(JOFTA)和日本东盟自由贸易协定(JAFTA)。待时机成熟后再考虑进一步的整合。

二是亚洲自由贸易区。在中国率先和东盟进入自由贸易谈判之后,日本为了对抗中国,继“一揽子经济合作构想”之后于2002年4月15日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上,由日本经济产业省的官员提出推动建立包括中国、日本、韩国、香港、台湾及东盟10国的亚洲自由贸易区的倡议。

2.对日本自由贸易区构想的评价

一是合作伙伴的涵盖范围过宽。从日本近年来提出的一系列倡议和构想不难看出,日本在强调与东盟伙伴关系的同时,“希望通过具体的协作,使中国、韩国、澳洲和新西兰等国也能成为该共同体的核心成员”。日本已充分认识到,只有避免建立一个排他的、封闭的共同体,最大范围地接纳合作成员国特别是政治经济关系密切的国家,才能最大限度地符合日本的国家利益。为此日本提出了在东盟日中韩的基础上纳入大洋洲国家甚至美国。但是目前从现实的角度考虑,ASEAN10+3(日中韩),ASEAN10+5(日中韩澳洲新西兰)及ASEAN10+5+1(美国)的实现前景堪忧。2000年11月,在东盟首脑扩大会议中,韩国总统金大中正式提出了10+3构想。鉴于日本和韩国内错综复杂的农业保护问题,东盟拒绝了该提案。另一方面,10+5提案也面临来自马来西亚及中国的反对。马来西亚首相马哈迪尔从1990年首次提出建立EAEC(东亚经济圈,后更名为东亚经济协作体)时,就将澳洲和新西兰排斥在外。中国在支持EAEC的同时,也不断通过各种渠道,对澳洲和新西兰的加入表示不以为然。因此,如果将大洋洲国家包括在内(ASEAN10+3+2)的话,其最终的结果肯定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在亚洲经济一体化实现进程中,对亚太地区的这两大“抵抗势力”也绝对不能视若无睹。所以,10+5比10+3的实现难度更大。10+5+1构想从成员国来看,和APEC并无本质区别。APEC早在1994年茂物宣言中已提出了发达国家不晚干2010年,发展中国家不晚于2020年实现APEC成员内部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因此。很难想象在APEC以外,另建一个10+5+1,有什么具体的现实意义。8年或10年后,如果连10+3和10+5构想都实现无望的话,10+5+1构想也更只能是“空中楼阁”而已。

近期日本提出的亚洲自由贸易区实现前景也不乐观,除了和10+3遇到同样的问题外,该提议因为有台湾的参与,必然遭到来自中国方面的强烈反对。可以肯定的是,谈判将是一个艰苦而漫长的过程。

无论从短期操作的可行性还是从扩展贸易区的最大实惠上,日本都应该在短期内尽量缩小合作范围,致力于联合亚洲几个主要经济实力强的国家和组织,如中国和东盟,才能从经济实力上与EU和NAFTA媲美。而如果提议不能尽快实行的话,日本也不能尽快从贸易自由化中受益。虽然EU向东欧诸国、希腊和土耳其等国扩展,NAFTA也在向中南美扩展,但这并不能成为日本急于把合作对象无限制扩大的榜样。因为NAFTA已经完成了自由贸易区建立的第一阶段,EU更是已经进入了货币一体化阶段。而日本,目前只与新加坡成功缔结了自由贸易协定,与韩国和东盟的自由贸易协定还未有具体的框架出台。大范围的区域自由贸易合作条件还远未成熟。

二是没有期限设定和目标管理。姑且不论“一揽子经济合作构想”和刚刚提出的亚洲自由贸易区,就连几个提议中最有可行性的JAFTA,日本至今也并没有一个明确实现期限,在具体的议事日程上和实现时间表上没有一个清晰的蓝图,这也是JAFTA的致命弱点。到目前为止,日本还没有就何时开始与东盟就建立自由贸易区一事进行交涉达成协议。另一方面,中国已率先于2001年11月和东盟达成协议,将在10年内实现CAFTA,并与2002年5月双方已经就削减关税开始了谈判。2002年11月,提出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草案。种种迹象表明,中国先于日本与东盟成立自由贸易区,已成定局。如果日本还不就JAFTA的日程设定一个期限以及具体的步骤,这不仅使10年的目标成为一纸空谈,还会使东盟对日本是否有诚意和能力排除障碍,以最终实现JAFTA产生怀疑。一旦CAFTA率先实现,那么日本可能会在达成协议时被强迫遵守“游戏规则”,而在交涉时丧失更多的利益。在政治经济上,这也可能成为日本失去其在亚洲的主导地位的原因之一。

此外,与中国集中于与整个东盟对话相比,日本在提出JAFTA构想的同时,也同时在与东盟国家进行国与国之间的交涉。但由于作为交涉顺利进行的大前提和障碍的焦点,集中在农产品等个别问题上,国与国的双边谈判在目前的阶段显然缺乏效率。日本一方面提倡与东盟整体建立全面的伙伴关系,一方面又和东盟的个别成员国同时谈自由贸易的问题。目的和手段显得自相矛盾。

三是没有提出日本国内农业问题的解决方案。农业问题一直是日本建立自由贸易区进程中的瓶颈。东盟(新加坡除外)基本都属于农业国。如果不能促进对日农产品的出口,和日本缔结自由贸易协定将毫无魅力可言。而对日本来说,农业问题又是一个相当敏感的问题,与国内政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日本贸易保护主义由来已久。将来,日本东盟如不进一步促进相互贸易的发展,双方也有发生贸易战的隐患。

本次日新自由贸易协定缔结之际,由于自民党农产品和水产品贸易调查会等一批农业水产品保护议员的抵制,造成了将近2000种农产品关税无法撤销的遗留问题。可以肯定地判断,东盟的其他国家绝不会象新加坡那样在农产品问题上轻易妥协,JAFTA实现过程中,农产品的关税问题解决难度可见一斑。

2000年日本分别从东盟进口5419亿日元食品和4126亿日元原材料。这分别仅占日本从东盟总进口额的8.5%和6.4%。一旦日本开放国内农产品市场,从东盟的进口额将成倍增长,日本对此应有紧急且有效的对策。而拥有9亿农业人口的中国,在提出CAFTA构想之际,已公开承诺开放其农产品市场。并已经具体确定于2003年开始降低部分农产品的关税。而且,对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印度支那3国,还给予特别照顾,答应给这些国家3年的过渡期。

日本在缔结JAFTA时,农产品问题无可回避,如果日本继续在农产品保护主义上固步自封,那么不仅与东盟的合作成为泡影,今后也会被排除出经济贸易一体化的阵营。等待日本的必将是更大的利益损失。

3.影响日本东盟经济合作的障碍

一是来自政府内部的阻力。从双方政府的态度来看,JAFTA实现的前景也不容乐观。在日本政府内部,日本和东盟经济差距过大,根本无法缔结自由贸易协定的呼声很高。另一方面,一部分东盟成员,对小泉首相受美国恐怖事件影响,推迟了对东盟诸国的例行访问也怏怏不快。

二是日本本国经济状况不容乐观。从经济条件来讲,日本要强化同东盟的经济协作,首先应以振兴持续10年低迷的经济为前提。事实上,日本经济经历10年的低迷,仍对国内经济的诸多问题不得要领。结构改革也是毫无效果。日本银行目前仍被堆积如山的不良债权所困扰,财政赤字更是已经达到GDP的1.4倍。小泉政府虽然也数次推出改革的举措,但到目前为止,各项改革尚无显著成效。如果日本不能成功地走上复兴之路,就会影响东盟对日本的信心。

三是在亚洲的主导地位正在丧失。低迷的经济使日本越来越无力对东盟各国进行海外直接投资和发放ODA援助,这无疑进一步削弱了日东经济的互补性。亚洲金融危机的时候,作为东盟经济合作伙伴的日本,未能有效地施以援手,这使东盟国家越来越意识到日本是不能依靠的。另外,受不景气的影响,日本也无力担负亚洲经济的主导。同时,日元大幅波动,引起亚洲经济混乱,遭到了亚洲各国首脑的强烈谴责。

四是日本与东盟在诸多国际事务上存在分歧。在2001年的首脑会议上,由日本倡导的全面支持美国的谴责世界恐怖主义的决议遭到东盟的否决。虽然这个事实对日本来说无疑是非常震惊的,这也说明日本“对东盟的估计过于乐观”。作为伊斯兰教国家的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及文莱,“家庭内部事务”并不像局外人想象得那么简单。日本和东盟在认识上存在严重分岐,已是不争的事实。此外,东盟诸国拟规划建立连接东南亚各国和中国的铁路(新加坡至昆明),日本却主张修建公路更为妥善。日本借打击恐怖主义,积极筹划海外派兵,这也遭到亚洲国家的谴责。日本和东盟之间如何达成妥协,寻求共识已成为今后需要努力的方向。

五是贸易保护主义抬头。10年来,日本一直无力提升本国低迷的经济,经济不景气,出口下降。日本不思改革良策,反而对外来贸易伙伴更加敌视,越发肆无忌惮地搞贸易保护主义。例如,近年来,日本同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贸易摩擦频繁。如对中国的农产品限制进口,但在贸易自由化已成为全球潮流的今天,应该充分意识到贸易应该是互惠互利的。日本决不会成为贸易保护主义的赢家。贸易保护也是以本国利益的损失为代价的。

六是福田主义和海外事务参与动向。自1977年福田赳夫前首相在马尼拉发表“福田主义”,25年来日本和东盟之间,并没有形成紧密的国际组织机构。日本虽承诺“不做军事大国”,最近借反恐之名积极筹划向海外派兵,也让亚洲各国提高警惕。

七是贸易和投资方面有待改善。目前,日本和东盟的经济关系中,有若干有待改善之处。例如,日本东盟的贸易中,一直表观为东盟一方的进口入超。东盟进口入超额,分别以1998年8976亿日元,1999年9127亿日元和2000年9576亿日元递增。另一方面,日本对东盟的直接投资却连年减少。这主要是由于日本泡沫经济破灭引起对海外投资的削减,以及对东盟的投资正在向中国转移。日本对东盟的直接投资,正以1998年5159亿日元,1999年4404亿日元和2000年2751亿日元之势递减。东盟如何吸引日本的资本,是今后有待探讨的课题。东盟也期待通过强化和日本的经济协作,使贸易和投资两方面均得以改善。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

中国和东盟经济发展到了今天,无论从历史契机,还是必要性和紧迫性上,都说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条件,已经成熟。

1.CAFTA建立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是东盟区内贸易规模拓展受阻。1992年1月,东盟提出了东盟自由贸易区(AFTA)的构想,并制定了从下一年起的1 5年间,将东盟变为自由贸易区的计划,但成效却并不显著。这主要是由于东盟成员国之间经济互补性差而造成的。由于东盟各国几乎同样是从欧美和日本引进资本,并集中发展电子电器产业及机械设备产业,各国制造业出口产品极其相似,致使东盟区域内贸易无法扩展。例如,东盟1993年至2001年间区域内贸易出口额,仅从21.1%升至22.8%,进口额也停滞于从17.4%升至21.3%的水平。东盟各国区域内的合作空间的拓展,已极为有限。

二是东盟区外与主要贸易国贸易停滞不前。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使东盟各国的经济陷入了困境,并急于寻找机遇和出路,重振本国的经济。然而,与此同时,东盟一直在直接投资和贸易方面依赖甚重的日本,经济却由于泡沫经济的崩溃而一蹶不振。“9·11”等一系列事件,使欧美经济迅速下滑,引发了亚太地区有关各国经济的进一步恶化。在这种情况下,东盟再要扩展同日美及新兴工业经济体的贸易合作,已困难重重。东南亚的政治动荡、宗教争端和恐怖事件,更是使投资者望而却步。

三是与中国的贸易将成为东盟今后经济发展的新动力。东盟必须设法开辟经济协作的新领域,探索新的经济发展模式,这就使东盟发展同中国的合作变得至关重要。近年来,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经济迅速崛起,是世界上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不言而喻的是,谁能在这个经济成长的过程中占有一席之地,谁就有可能从中获取巨大的利益。谁能拥有这个具有13亿人口的巨大市场,谁就有了发展和繁荣的希望。东盟有7个国家是WTO的成员。中国加入WTO后,正在按照承诺逐步地降低关税,消除非关税壁垒,简化审批制度,实现制度透明化和开放国内市场。东盟作为中国的第五大贸易伙伴,是主要的受惠者之一。CAFTA的建立是在WTO的贸易优惠框架的基础上,给予东盟各国更大的贸易优惠政策。据估计,CAFTA建立后的贸易创造效应是巨大的。CAFTA的形成不仅将带动双方经济的发展,据估计,区内出口也会扩大50%左右。

四是东盟自由贸易区(AFTA)的既存框架和正在进行的合作是CAFTA的基础。东盟各国于1992年组成了AFTA,至今已运行10年。东盟的原始6个成员国的关税,依据普通有效优惠关税(CAPT),截至2001年1月1日,关税降到0-5%以下的比例分别为:新加坡100%、文莱99.8%、印度尼西亚99.1%、菲律宾96.3%、泰国94.8%、马来西亚90.8%。其他东盟4国越南、缅甸、老挝和柬埔寨,实现关税降低的最后期限分别是2003、2005、2005和2007年。由此可见,东盟各国在建立自由贸易区,尤其是降低关税壁垒方面,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此外,东盟各国在工业、服务、货物运输、认证等方面,签订了一系列协议,如东盟工业发展框架协议(ACIO)、东盟服务业框架协议、东盟运输便捷化框架协议和东盟相互认证框架协议。这些协议为即将进行的CAFTA框架结构制定时,在时间进度和具体操作上,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尤其是中国在缔结国际贸易协定上经验较少,刚刚完成了WTO的谈判。而从未和任何国家缔结自由贸易协定。

另外,中国和东盟在某些领域已经进行交流和合作,也会为以后合作模式的建立,提供有利的借鉴。2001年文莱会议上,中国总理朱镕基曾经将湄公河的开发,作为五大优先合作领域之一。而早在CAFTA提议之前,澜沧江和湄公河的合作已经在进行。中国和毗邻的东盟国家的边境贸易已在进行。

五是发展中的相似性和经济上的互补性。中国和东盟的大多数国家同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近似。双方共同面临着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问题,如都需要通过拓展贸易和吸引海外投资,来维持快速经济成长。随着双方经济一体化程度的加深,双方在合作时,会有很多共同利益。此外,中国和东盟经济存在一定的互补性。中国和东盟彼此是重要的贸易伙伴。贸易领域已从最初的纺织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升级到机械和电子电子产品。如1993年,机械和电器产品只占东盟和中国向对方出口的12.4%和20.8%,而到了2001年,这一比例已分别提升到了48.3%和50.9%。这充分说明中国和东盟彼此正在日益成为重要的工业品市场。中国和东盟彼此也是重要的旅游市场。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和中国国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与东盟的旅游市场不断扩大。据世界观光组织的统计,2000年中国到东盟各国旅游的人数达到了2307350人次;而同年中国(包括香港)也接待了来自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和泰国和1556139游客。CAFTA的建立必将扩大区内贸易和繁荣旅游市场,进一步增强这种互补性。

六是变竞争性为互补性。由于中国和东盟的经济结构和出口商品结构相似,出口对象市场相同(即美国、EU和日本),尤其在加入WTO后,中国在劳动力价格和争夺世界工业品市场的竞争中,都对东盟构成了巨大的威胁。在贸易上,中国在欧美具有比较优势的纺织品和服装,以及机械电器产品,很可能会抢夺东盟产品在世界市场上的份额。但是,从另一个角度讲,竞争可以迫使双方进行产业重组。CAFTA的构筑,更有利于双方进行产业分工合作,双方各自发挥比较优势,并以进口代替相对劣势的产品。从而从地区范围内,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整个地区的商品竞争力。

七是中国政治经济角色日益重要。中国近年来已经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变成为亚洲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正在日益成为世界强国。中国在亚洲金融风暴中,承担起了一个大国应该承担的责任,坚决不让人民币贬值,也让东盟各国刮目相看。中国在联合国和世界舞台上,历来是发展中国家的代言人,中国的举动,增强了亚洲国家的信心。在这种情况下,与中国合作是必然的选择。没有中国的参与,亚洲经济一体化不会名副其实。

八是中国的诚意和让步。中国在CAFTA的谈判中,承诺率先向东盟开放部分市场,以达到某些早期效益后,东盟国家再开放他们的市场。因为担心后加入东盟的4个经济相对较落后的国家,很难在自由贸易区建立的第一时间受益,中国为促进协议的顺利达成,提高他们的积极性,承诺给予印度支那3国和缅甸降低关税的一个缓冲期。与日本在农业问题上暧昧态度相比,中国在农产品问题上的政策显得具体和明朗得多,在提出构想之初,就明确做出了开放农产品市场的承诺。中国加入WTO的谈判,为中国就农产品问题上和东盟各国的进一步磋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九是亚洲金融危机使加强区域经济合作成为必要。东盟各国从亚洲金融危机吸取的教训是,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时代里,区域经济合作可以有效提高抵御危机的能力。中国和东盟的贸易合作,即关税同盟将会对亚洲各国金融合作,以至探索共同货币的可能性起铺垫的作用。

2.CAFTA将使中国收益匪浅

一是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是中国对抗国际区域性经济组织的一种有效手段。在亚洲地区建立区域性经济组织,可以增加在经济贸易往来中的发言权。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是中国继加入WTO的多边贸易体制后进一步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标志;是中国与其他国家建立的第一个自由贸易区,CAFTA将使中国进一步受益。

二是由于中国经济虽然一直保持高速成长,但对美出口却始终停滞不前,同日本的贸易磨擦也日渐严重,因此,中国发展同亚太地区,特别是同东盟的经济合作关系,已成为当务之急。

三是中国会吸引来自东盟国家更多的投资。特别是中国的西部大开发以及一系列优惠政策,将吸引东盟各国的投资。

四是投资的增加同时会带动贸易的增长。由于中国现行的投资政策中,有对外资企业产品一定比例必须外销的规定,因此在中国的海外直接投资,切实促进了贸易,特别是出口的增加。

五是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到目前为止,无论是加入APEC,还是WTO,一直是作为后来者。此次,中国第一次作为地区贸易安排的创始人,参与区域经济活动,并先与日本达成了协议。这标志着中国作为日益崛起的经济体,正在地区经贸合作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3.建立CAFTA的阻力

一是AFTA建立进程受阻。AFTA在建立中,原定于2002年在东盟最初6个成员国中,实现的普通关税优惠协议,即实现关税减免为0-5%,由于以马来西亚和泰国为主的国家,推迟将部分品目的关税降为5%以下,而未能如期完成。这不仅说明了,AFTA自由贸易化程度较低,而且可以看出CAFTA建立中,贸易保护主义会成为一大阻力。

二是中国和东盟国家之间存在竞争。第一,CAFTA的建立,有可能对东盟各国的国内市场造成潜在的威胁。在短时间内,可能会表现为大量廉价的中国制造品涌入东盟,对东盟各国的工业品市场造成冲击。一些比较劣势的产业,可能面临阵痛和整合。第二,东盟各国和中国在海外直接投资上存在着竞争。随着中国逐步改善投资环境,海外直接投资将进一步流向中国。如中国及东盟分别占东亚外国直接投资的70%(450亿美元)和12%(80亿美元),比例悬殊。而AFTA的建立,不仅仅是争夺第三国的投资,也必然会导致东盟本国的投资流向中国。第三,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对东盟不能不说是一种潜在的威胁。“中国威胁论”,即中国可能会成为未来亚洲中的政治和经济巨人,也可能会在某些程度上,影响一些东盟国家首脑在决策上有保守倾向。

三是东盟的四个新成员发展滞后。东盟的四个新成员越南、柬埔寨、老挝和缅甸经济发展还很落后。这四个国家除越南外,都不是APCE及WTO成员。虽然中国已给出了优惠的政策,但这些国家能否如期开放市场,降低关税,本国经济是否能够承受,还要取决于这些国家的改革和经济发展状况。

亚洲自由贸易区建立的前景

在亚洲自由贸易区的建立过程中,会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关键问题:

1.基本框架

应该说亚洲自由贸易区建立的基本框架应是以东盟、中国和日本或韩国为基本成员。他们中缺少一个,在规模上也不足以制衡EU和NAFTA。在日本的亚洲自由贸易区提议中,台湾问题将是一个十分敏感的问题。中国将这次亚洲经济整合,是看作一次单纯的经济活动,循WTO和APEC的先例,允许台湾参加,还是会强烈反对?台湾会不会被排除出亚洲经济一体化安排之外?台湾会不会得到来自美国和其他国家的支持?出于政治的考虑,中国本次作为自由贸易区的发起人和不可VIP成员,在占尽先机的情况下,应该不会轻易同意台湾的加盟。

由于在农业等问题上存在着严重的分岐,东盟、中国和日本马上实现自由贸易区,一步走还很困难。从实践上来看,分步走,即由实现可行性较大的中国和日本与东盟分别组成自由贸易区,然后再实现进一步的整合,从而最终实现亚洲自由贸易区。日本关于亚洲自由贸易区的提议,如果不能在2010年APEC成员国自由开放贸易和投资之前实现的话,这种提议并没有多大的现实意义可言。

2.妥善处理中日关系

值得关注的是,中国和日本,一个是亚洲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一个是亚洲经济成长最快的国家,如何处理好彼此的关系,将对亚洲自由贸易区的成败起到关键作用。应该看到,中国的发展可能会对日本在亚洲的主导地位构成威胁,甚至很多人认为中国会在未来取代日本,成为亚洲的核心。不管这种推测是否属实,日本应在中国的经济高速成长中考虑如何受益。可以看出,中国和日本分别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除了双方实际存在的分岐之外,还带有很大的竞争和对抗的意味。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区域性经济合作空前重要的大环境下,中日应该摈弃敌视的态度,而多寻找共同发展空间。中国经贸关系将成为亚洲自由贸易区能够顺利实现的最关键的因素之一。如果中日不能实现联盟的话,就不能说亚洲自由贸易区已经形成。

3.日本的贸易保护主义是亚洲自由贸易区的障碍

日本作为亚洲自由贸易区的倡导者,到现在为止并没有真正为亚洲区域经济一体化做出实质的让步。中国和东盟之间虽然也存在着各种矛盾和阻力,但双方还是有诚意和让步的。未来亚洲自由贸易区能否顺利实现,将取决于日本是否能够在农产品和开放国内市场上,做出最终让步。这也是缔结自由贸易协定的最基本条件。日本应该尽早面对事情的核心,作出应对措施才是上策。想从贸易自由化中受益,而又幻想在农产品问题上侥幸过关,希望是渺茫的。日新自由贸易协定的缔结,不是今后日本缔结双边自由贸易协定的蓝本。彻底面对农业问题的自由贸易协议,才是日本走向贸易自由化的通行证。

日本针对CAFTA提出了亚洲自由贸易区,应该说这是亚洲各国实现经济整合的最终目标。但东盟10国加日中韩的构想尚且难以实现,亚洲自由贸易区在短时间内也只是一种构想而已。亚洲现在缺乏一种可行的能够吸引所有主要成员的自由贸易框架。作为亚洲三大经济体的东盟、中国、日本以及韩国,到现在为止也还未达成一种共识,而使多边的自由贸易安排成为可能。取而代之的是,这三大经济体各自为政,各自进行双边自由贸易谈判。目前中国已经先与东盟达成协议,并付诸实施。日本与韩国和东盟分别在进行自由贸易区的磋商。亚洲建立自由贸易区的步伐刚刚开始,要达到经济高度一体化,甚至象EU那样统一货币,还需要一个相当漫长的时间。在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暂时的利益受损,可能是难以避免的。这些损失对每个国家可能是不平均的。但亚洲各国必须清楚意识到的是,亚洲经济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将具有划时代的深远意义。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区域经贸联盟,是亚洲国家摆脱国际大国的操纵,提高国际政治经济地位的一次契机。

表1 亚洲自由贸易区主要国家实力比较(2000年)

加盟国

 人口(万人) 国内生产总值

人均GDP

 出口额进口额

 (GDP)亿美元

(美元)

(百万美元) (百万美元)

文莱 33(99年)   48.6 14,094

  3,1611,420

柬埔寨1,220

   30

244 1,3631,413

印度尼西亚

21,049 

 1,522

   728 62,124

  33,515

老挝 522

17

325 359 650

 马亚西亚

 2,326 897  3,53198,229

  81,963

 缅甸 4,900 67

144 1,8002,261

自 东 菲律宾7,649 747  953 38,078

  31,387

由 盟 新加坡413*

 

821  23,085

  135,551

 134,090

 泰国 6,626 1,222

   1,96069,900

  62,200

 越南 7,769 314  404 14,308

  15,200

 东盟合计

 52,054 

 5,686

   -

424,873

 364,099

中国 126,60010,800854 249,203

 225,094

日本 12,668*

 41,437* 32,585*

405,390*  351,006*

韩国 4,802 4,572

   9,671172,268

 160,481

数据来源:世界各国经济情报档案。

注:加*号的是2001年数据。

表2 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基本数据(2000年)

 加盟国人口(万人) 国内总生产

人均GDP

贸易额

 (GDP)亿美元

美元

 百万美元

欧盟

法国、德国等15国

 37,63378,171

 20,772

4,567,900

北美自由贸易区 美国、加拿大、黑西班 41,025111,469

27,171

2,865,100

数据来源:日本外务省。

[收稿日期] 2003-12-23

标签:;  ;  ;  ;  ;  ;  ;  

亚洲经济一体化前景_自由贸易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