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开放的地区主义”——亚洲金融危机的思考之四,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亚洲论文,之四论文,金融危机论文,主义论文,地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自80年代初太平洋经济合作理事会建立到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形成和发展,逐步形成了“开放的地区主义”以及“开放、平等和渐进”的指导原则。
所谓“开放的地区主义”原则包含三层意思: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各成员间应是相互开放、平等互利的;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对亚太地区不同层次、不同形式和不同内容的次区域经济合作组织,都不应该加以歧视;亚太地区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的结果,不仅是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各成员之间,而且也将是它与非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经济体之间的障碍实际减少。
近半个世纪以来,区域经济合作不断加强和扩展。据日本贸易振兴会统计,到1996年年中,“全世界已有101个地区经济圈,其中60 %以上即69个是在1990年以后建立的”。区域化不等于集团化或一体化,现有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的层次、内容和形式是不同的,其中主要有:一,一体化程度已经很高,如欧洲联盟(简称“欧盟”);二,有关国家签订协议,逐步减少直到取消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在规定时间建成自由贸易区,如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东盟自由贸易区;三,有关国家和地区通过磋商,在某些领域加强合作、提出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不同时间表,各成员自愿实施,具有灵活性,如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四,虽然提出某些原则和愿望,但没有具体目标和实际行动较少,如独联体;五,多数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处于初建阶段。
区域经济合作组织通过各种形式的合作,发挥区域优势,实现优势互补,特别是通过实施区域内优惠政策,提高竞争能力。据统计,现行的地区性优惠协议已有90项,其中3/4是在1994年以后签署的,欧盟参加了其中1/3以上的协议。1995年世界贸易额的一半,即54330 亿美元是在地区贸易协议范围内完成的。但是,区域经济合作组织的发展有两点引人瞩目,一是,在区域经济合作中防止过于依赖某一个国家或由一个国家主导,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和经济利益仍是主要的;二是,在加强区域经济合作的同时,积极扩大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合作。
经历40多年发展,欧盟合作范围和领域逐步拓宽,一体化程度不断加深。在欧盟15个成员国中的11个国家将从1999年1月1日起实行欧洲统一货币欧元,从2002年7月起正式取消欧元区国家的本国货币, 统一使用欧元,这些国家的货币政策大权将交给欧洲中央银行。但是,不仅多数小国关注本国的主权、经济安全和经济利益,就是欧盟中的老大德国也反对欧盟用权过滥。德国财长魏格尔今年8月4日在公布《2010年对称的财政政策》方案时说,德国反对在1999年欧洲货币联盟启动之后,各个国家的税收和财政政策逐渐集中到布鲁塞尔。他说:“一个欧洲中央国家不能、不必、不会存在。”魏格尔主张彻底贯彻“辅助性原则”,各国能解决的问题,应由各国自行解决。只有那些必须由欧盟委员会解决的问题,才能由它决定。在欧盟经济和货币一体化不断加深的过程中,欧盟积极实行东扩、南下、重返亚洲和非洲、远征拉美的战略,1995年12月15日,欧盟与南方共同市场在西班牙马德里正式签署加强双边合作的框架协议,并且提出了在2008年建立跨洋自由贸易区的设想。
美国以北美自由贸易区为基础,积极推行南下和两洋战备,旨在加快全球贸易和投资自由化进程。早在1994年12月,美国推动34个美洲国家首脑在迈阿密确立了在2005年建立美洲自由贸易区的目标。与此同时,美国大力推动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活动向机制化方向发展,加快贸易投资自由化、部门提前自由化进程,利用APEC推动全球贸易投资自由化和实现亚太战略目标。美国同欧洲的经贸关系仍十分密切和重要,美国也在积极扩大同欧盟的合作,特别是欧元启动将对美元地位构成巨大的挑战,这是美国必将认真对待的。
东亚有东盟和其他一些次区域经济合作组织,但是,主要是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即使像“东亚经济核心论坛”这样松散的东亚经济合作设想,以及东亚发生金融危机后日本提出建立的“亚洲货币基金”,都遭到美国的反对和否定。核心问题是美日争夺在亚洲的主导权或主导地位。东亚发生金融危机之初美国“隔岸观火”、东亚汇市和股市趋于稳定之际日元贬值重新加剧了东亚金融市场的动荡。《亚洲华尔街日报》今年4月2日刊登《澳大利亚人报》对外主编谢里登的题为《亚洲的地区性组织干什么去了?》的文章指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在东亚金融危机中无所作为,东亚地区尚未建立起甚至最起码的地区性组织来对付地区生活中所面临的挑战。
东亚金融危机的经验教训之一是,要加强区域经济合作和协调,但不能过于依赖一两个国家。在加强区域经济合作的同时,要积极扩大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合作和交往,如亚欧合作。只有进行范围广阔的合作,才有更大的回旋余地。
标签:欧盟论文; 区域经济一体化论文;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论文; 亚洲金融危机论文; 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