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科研的现状、特点及发展趋势分析_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研究现状、特点及发展趋势探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探析论文,发展趋势论文,科学研究论文,思想政治教育论文,现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528(2009)10-0083-07

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过程中积累起来的处理人民内部思想政治问题的方法和艺术,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发挥着“生命线”的重要作用。改革开放以后,伴随着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和学科化的进程,思想政治教育逐渐从实务工作演变成一门专业和学科,向科学化迈进了坚实的一步,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也取得了长足发展。

一、思想政治教育科学研究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和学科化的进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得到了空前发展。从思想政治教育学术论文发表情况来看,据我们从中国学术期刊网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关键词索引,1979年至2008年共收录论文16434篇,其中,1979年仅发表思想政治教育论文10篇,而到2008年就发表论文2828篇,呈现出急剧增长的态势。从思想政治教育类著作出版情况来看,据有关研究者不完全统计,从1984年至2008年,以“思想政治教育”为题名的各类著作,仅原理类著作就达115部,并且呈现出专题化和精细化的发展态势,[1]表现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整体繁荣。为了进一步探寻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现状,笔者对思想政治教育科学研究状况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1.思想政治教育第一批学者的个案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批学者既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倡导者,也是积极研究者,他们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研究方法和学科建构的方法,目前仍然主导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基本取向。为此,我们从全国10所早期创办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高校选取了10名参与创办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目前仍然活跃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专家进行了个案研究,发现以下一些特点。

第一,经验和人生感悟是他们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的重要来源

被研究的学者在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之前,大多都有过宣传工作、学生工作或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经验,其中大部分既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同时也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实务工作。相对于新生代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学者而言,他们的经历比较复杂、人生阅历丰富。“经验”在他们的学术研究中曾经起着重要作用,这从他们早期所撰写的论文中可以看出,从某种程度上说经验是其知识生产的一个重要来源,经验影响到他们知识的建构;同时,他们成长的独特的政治环境以及所接受的教育也造就他们对“意识形态”的敏感性,在其早期的学术中对政治现象有较多的关注,对国内外政治形势的变化有较快的反映,比较关注和强调思想政治学科的意识形态性。

第二,跨学科研究视角是他们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主要特色

被研究的学者大多数第一学历的专业主要来自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之外的其他相关的人文社会学科,如政治、党史、哲学、历史;有部分还具有理工科背景。这种知识背景的多样性必然影响到他们的学术研究。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学术研究视域的广泛性。他们的主要研究领域既有对思想政治教育自身的研究,也有对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关领域的研究,如伦理学、人才学、领导学、女性主义等;既有对微观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如对思想政治教育要素的研究,也有对宏观思想政治教育的关注,如学科发展的研究。视域的广泛性一方面给予研究以活力,但同时由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外延过宽,也造成对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领域的模糊。

学术研究的跨学科性。被研究的学者从事学术研究之时,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尚未诞生。由于时代发展的需要,他们承担起创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历史使命,由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其内涵、基本理论、方法等还没有既成的观点,他们从其各自的学科出发去理解、解释思想政治教育的各种现象,从不同的角度去建构思想政治学科的知识结构,因而思想政治教育的许多概念、术语从其他学科借鉴而来,学术研究的跨学科性的特点比较鲜明。

第三,传统研究范式是他们进行研究的主要方式

被研究的学者主要采用哲学思辨法、经典文献法、经验总结、历史研究、比较研究、跨学科研究等研究方式进行研究。只有个别学者在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使用过实证研究,通过问卷和访谈等方式来获取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几乎没有学者对思想政治教育现象进行规范的实验研究,也很少见到学者们采取多种不同的方法进行交叉研究。从总体上看,被研究的学者研究方法总体处于传统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范式。

2.《思想教育研究》杂志1994—2008年文章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我们之所以选择《思想教育研究》,是因为《思想教育研究》是全国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的会刊,也是全国为数不多专门以思想政治教育为研究对象的刊物。我们选取了《思想教育研究》1994—2008年所发表的文章作为研究对象,除去会议综述、新书评介、机构介绍外,据统计,1994—2008年15年间《思想教育研究》共发表论文2383篇。研究方法按照传统研究方法、量化研究方法和质性方法划分。传统研究方法包括思辨法、经典文献法、经验总结、历史研究、比较研究等;量化研究方法是以实证研究为基础的研究方法,包括实验法、问卷法、测量法等;质性研究是以研究者为工具对思想政治教育现象进行解释、建构的研究方法,包括民族志、叙事研究、访谈研究和个案研究等。按照以上分类,《思想教育研究》发表论文研究方法的使用情况总体如表1。

如表2所示,在《思想教育研究》刊物发表的文章中,经验总结类文章位居于首位,超过半数,思辨性文章其次,占文章的1/3左右;经典权威方法文章排在第3位,调查法的文章排列第4位,这两者所占的比重都相对较少。表明《思想教育研究》发表论文偏重于实践经验总结类文章和理论分析文章,同时也从另外一个层面反映了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经验和思辨研究占主导地位的现状。

3.中国学术期刊网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法的计量分析

为了从更大范围探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研究方法现状,我们以中国学术期刊网为工具,以“思想政治教育”和“研究”为主题词,对1979年到2008年的中国学生期刊网收录论文进行文献检索,除去部分重复的文章和非学术类文章以外,符合条件的有796篇。根据上述传统、量化和质性方法三大范式的划分,中国学术期刊网中以“研究”为第二次索引的思想政治教育文章中研究方法使用的情况如表3:

由表3可见,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面的文章从总体上处于传统研究范式,较少使用量化和质性研究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研究。为了进一步分析不同时间段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情况,我们做了进一步分析,如表4。

由表4,在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早期,较少出现“研究”这样的词语,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在他们的论文中冠以研究的名义,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种各样类型的研究方法都呈现出明显趋势,表明科学研究的问题越来越得到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研究者认同,但从总体上说,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主要的研究范式依然采用传统的研究范式,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应实现范式的转变。

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基本特点

上述三个方面的研究虽然不能反映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的全貌,但从上述三个方面的研究情况,我们可以归纳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一些特点。

1.经验研究在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是在总结和提炼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下,充分吸收借鉴现代人文社会科学理论成果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新型应用性学科。因此,经验在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实践经验的提炼,不仅使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智慧进一步提升,转化为指导人们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理论,而且突显了思想政治教育应用学科的研究特色。这个特色无论是在思想政治教育第一代学者的研究中,还是在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者的文章中都可以得到体现和证明,在《思想教育研究》15年来发表的论文中,经验总结占据着主要的地位,这一方面反映了该刊物的实践取向,但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说,重视经验研究恰恰反映了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应用性特色。在中国学术期刊网的研究文章中,虽然经验研究的论文并不占据重要的地位,但思辨研究文章中包含诸多经验的成份。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的总体状况来说,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一方面经验在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非常重要,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应用性的基本体现。但另一个方面表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整体研究还处于经验状态,还没有把经验研究作为一种科学研究的基础进行探讨,还没有把经验研究纳入科学研究的视野,通过科学的程序和方法对经验进行研究,需要对思想政治教育经验进行科学研究。

2.思辨研究依然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主流

思辨研究是通过逻辑推理来获取知识的研究方式,是哲学和其他思维科学获取知识的基本方式。古代思辨哲学家认为,经验是不可靠的,它反映事物的表象,而真理是超越感觉经验的,只有通过逻辑推理,才能获得比感性知识更可靠的知识。由于思辨所提供的知识是靠逻辑推理来证明的,只要“公理”是真实的,那么由它推论出的知识也是真实的。但思辨法的缺陷恰恰在于,它无法证明“公理”是超验的,无法被经验证实。正是为了克服上述缺陷,现代科学研究方法在实证的基础上发展起来,成为现代科学研究的主导性研究方法。但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现状来看,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代研究者由于其知识背景的局限性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基础的缺乏,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知识的构建过程中,除了以思想政治教育经验和个人人生感悟作为理论构建的基础以外,更多采取思辨的方法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知识体系的构建,在他们的努力下,经过系统的理论构建,他们基本上建立起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概念和范畴,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知识体系。从《思想教育研究》杂志15年发表的论文和中国学术期刊网上发表的文章来看,中国学术期刊网上以“研究”为第二次检索,75%以上的论文为思辨性研究论文,在《思想教育研究》杂志发表论文中位居第二的就是思辨性论文,占1/3左右。如果我们进一步把经验总结的论文进行细分,在经验总结的论文中对经验进行提升的主要方式应为通过逻辑进行理性提升,具有思辨研究的成份。如此推论,在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论文中,思辨研究论文的比重还会提升,思辨性研究占据着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主流。

3.实证研究开始逐渐进入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领域

如前所述,实证研究是科学研究的基础,科学研究特别是近代自然科学研究就是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当前虽然实证研究在社会科学研究领域运用中遇到越来越多的挑战,但实证主义研究范式依然是社会科学研究的一个主导性的研究范式。在我们开展的三个研究中,被研究的第一批思想政治教育学者较少使用实证的研究方法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在《思想教育研究》15年发表的论文中,也只有2.52%的论文采用实证的研究方法;在中国学术期刊网发表的研究文章中,有3.53%的论文采用实证的方式进行研究。表明实证研究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并不占据主导。进一步从实证研究的论文来分析,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实证研究主要表现为问卷调查等方式,而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研究,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实证研究十分缺乏,表明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实证研究的不足。但从另一个方面来看,毕竟实证研究已经开始进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领域,并且从中国学术期刊网的研究论文来看,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思想政治教育论文采用实证研究的方式来进行研究,从中国学术期刊网的调查研究论文来看,2004—2008年调查研究论文占全部调查研究论文的69.2%。说明实证研究已经进入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领域,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研究方式。

4.多角度、多学科研究应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法的趋势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十分复杂的社会实践活动,对于如此复杂的社会现象,需要从各个不同角度进行研究,正如美国学者约翰·埃利亚斯(John L.Elias)所说:“道德教育是一个需要多学科共同研究的领域,仅仅通过一门学科来探讨这一领域既是有限的,也是危险的。”[2](P56)同样,对于如此复杂和特殊的思想政治教育现象,用单一的方法、从一个视点进行,也是十分片面的。只有从多角度出发,充分发挥各学科研究的优势,才能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特定学科的研究方法。但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现状来看,尽管在被研究的第一批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学者在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较多使用了学科交叉的方法,从跨学科的视角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多方位透视,但在《思想教育研究》15年发表的论文中和中国学术期刊网的研究论文中,运用多样化的方法、从多视角对思想政治教育现象进行研究的论文还十分少见,单一研究方法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依然占据着主导的位置,把各种研究方法结合起来的复合性研究相对较少,多角度、多学科研究方法既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现状的迫切要求,同时也应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发展的基本趋向。

三、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法的发展

从上述对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现状及特点的分析可知,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从总体上依然处于传统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范式,经验总结和思辨研究依然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研究方式。传统研究范式在研究人文社会科学现象的过程中尽管存在着诸多的优势,但从总体上是一种前科学研究状态的研究方式。为了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和学科化的进程,应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逐步引入实证研究的研究方法,引入其他范式的研究方法,在多样整合中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法论体系。为此,我们提出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应把几种研究结合起来,形成整合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法。

1.思辨研究与实证研究并重

思辨研究与实证研究是从研究方法论角度而言的。思辨研究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主要特点和优势,通过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概念、范畴、特点、规律等进行分析和探讨,揭示思想政治教育内在的规律性问题,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论框架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思维方式等都需要加强思辨研究的作用,但是,如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仅仅停留在思辨的层面,则容易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局限于哲学和观念层面,而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针对性与应用性相背离,因此,加强实证研究不仅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科学水平,而且也反映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需要。实证研究是通过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有关材料和证据进行系统整理,通过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各种变量及内在关系进行调查、观察、访谈和实验等来获取对思想政治教育现象的认识的方法,实证研究是科学研究的基础。尽管在科学研究中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研究范式,比如诠释与建构主义的研究范式、批判主义与行动研究范式等,但在研究方法论发展中,实证研究依然是占主导地位的科学研究范式。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现状来看,尽管实证研究已经逐渐受到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者的重视,但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现状总体来看,以实证研究作为方法论基础的研究依然十分薄弱,需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实证研究,把思辨研究与实证研究结合起来。

2.传统研究、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相整合

传统研究、量化研究和质性研究是具体研究方法的角度来进行的划分。传统研究方法主要是指通过经验、思辨、历史、比较等方法对思想政治教育现象进行分析,这种研究对确定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本质、特性、规律探讨是十分有益的,因此依然可以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方法。但传统研究的局限性就是所有研究成果没有办法通过其他方式进行验证,也缺乏一些基本的研究程序和规范,因而显得科学性不够。量化研究是伴随着近代科学技术的产生和发展所形成的一种思维方式和研究方式,它主要侧重从事物和社会现象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与数量变化来进行分析,其功能在于揭示和描述事物和社会现象的相互作用和发展趋势。量化研究通过所谓逻辑实证主义来创建知识,侧重运用演绎(线性)逻辑来得出结论。在量化研究中,知识的获取过程强调的是,获得结论要具有客观性以及不受研究者价值观的影响。严谨规范的指标测量、精心控制的条件以及复杂多样的统计分析通常是量化研究设计的内容。而质性研究是在针对把科学方法运用在社会科学领域存在的种种问题和局限的背景下,一批人文学者、社会科学研究者所发展出来的针对社会现象进行研究的方法,质性研究方法内涵十分丰富和多元,有学者把质性研究方法比喻成一把大“伞”或一棵大树,在下面汇聚着多元的方法。而我国学者陈向明曾尝试作过一个定义,质性研究“是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3](P12)

量化研究和质性研究各有其特点和优势,有研究者归纳为:(1)量化研究比较适合在宏观层面对事物进行大规模的调查和预测;而质性研究比较适合在微观层面对个别事物进行细致、动态的描述和分析。(2)量化研究证实的是有关社会现象的平均情况,因而对抽样总体具有代表性;而质性研究擅长于探求特殊现象,以此发现问题或提出新的看问题的角度。(3)量化研究将事物可以量化的部分在时间的一点上凝固起来,然后进行数量上的计算;而质性研究在时间的流动中追踪事件的发展过程,使用语言和图像作为表述手段。(4)量化研究从研究者自己先设定的假设出发,通过收集和分析数据来验证自己的假设;而质性研究强调从当事人的角度了解他们的看法,将他们的概念和语词作为分析的单位。(5)量化研究极力排除研究者本人对研究的影响,尽量做到价值中立;质性研究十分重视研究者对研究过程和结果的影响,要求研究者对自己的行为以及自己与被研究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反思。[4](P17-18)

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的总体状况来看,传统研究依然占据着研究的主导,量化研究严重不足,而质性研究更为缺乏,表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对量化研究和质性研究的迫切要求。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应把三者进行有效整合,使研究方法更为多样、平衡。

3.对象研究、实务研究和自身研究相统一

对象研究、实务研究和自身研究是以研究现象和领域来进行的划分。对象研究是针对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或受教育者开展的研究。教育对象既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积极活动的主体,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对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人员要针对教育对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首先要对教育对象思想政治状况及其发展规律进行深入认识和了解。对教育对象思想政治状况及形成和发展规律的研究,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人员了解工作对象的特点和思想政治观念发展变化规律,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对象研究既可以是个体的,也可以是群体和团体的,既包含历史,也可以包含现实和未来,也就是凡是与教育对象相关的内容都属于对象研究领域。而实务研究是指对思想政治教育人员所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进行研究,它与思想政治教育人员所从事的方方面面工作存在着密切关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所从事的各种显性的或隐性的、理论的或实践的、直接的或间接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都可以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实务研究的范围。至于自身研究是指对思想政治教育人员自身的研究,既包括思想政治教育职业化和专业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技能和要求,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和发展等宏大的主题,也包含思想政治教育人员个人生命体会、反思与感悟,生命故事,职业看法和心理感受等微观主题。

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现状来看,与传统研究方式相适应,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式偏重于实务的经验总结和思辨研究,少量的实证研究主要偏重于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研究,更缺乏思想政治教育自身的研究。这表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领域的局限性,只有把几者统一起来,才能从多角度和多层面对思想政治教育现象进行全方位透视,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

4.学术研究与行动研究相结合

学术性和行动性是针对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而言的。所谓学术性研究是指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专门的学科,从学理的角度进行科学化研究。学术性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获取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知识和经验,丰富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体系。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现状来看,虽然从改革开放初期开始,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批学者十分注重经验和实务活动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用理论研究指导实际工作,同时从实际工作中进行理论提升形成理论观点,做到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但是伴随着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和学科化的进程,学术研究者与实务工作者之间的鸿沟却日益加深。正如有研究者分析:“思想政治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因此归属于不同阵营,即不同的‘科学共同体’。思想政治实际工作者面对学术研究只能敬而远之,或者为了某些功利目的做些供发表的论文文章,理论研究者面对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坐而论道,只能隔靴搔痒,这种楚河汉界分明的状况显然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必须加以改变。”[5](P254-255)而行动研究正是弥补理论工作者与实务工作者之间鸿沟的有效途径。

所谓行动性研究或行动研究是指“教育实践者为改善自己的实际工作而进行的研究。”“行动研究是实践者为提高新的行动的效果而对其进行的系统性研究。”[6](P466)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研究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为了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而开展的研究工作。行动研究有助于把思想政治理论研究者、实务工作者和研究对象等思想政治教育基本力量整合起来,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发展。

最近20年,在西方特别是美国,兴起了一股把科学研究、实务工作与研究对象的价值整合起来的思潮,即证据为本(Evidence-based)的运动。[7]证据为本的思潮首先发源于医学领域,它主张医生在治疗过程中不要从病理出发来进行医疗决策,而是通过从以往治疗的实际病例中寻找有利于疾病治疗的最佳证据来进行医疗决策,根据这种思想,在医学领域形成了一门新型的医学分支学科即循证医学。后来证据为本的思潮又广泛运用在心理咨询和精神疾病治疗的临床实践中,主张治疗师将科学研究、临床证据和病人的价值观念进行有机整合,以代替过去治疗师仅仅通过自己经验来进行治疗决策的经验为本的治疗倾向。目前,证据为本的思想已经广泛运用在教育和实务工作领域,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主张通过科学研究,把科学研究与现代科学技术的运用结合起来,实现精细教学。证据为本的思想可以作为把学术研究、理论研究与实务工作结合起来的一种尝试,通过科学研究来提高实务决策的科学性和精确性,同时,也通过实务工作的具体决策,使得科学研究更有针对性和适切性。证据为本的思想为辅导员把实务工作与科学研究结合起来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的工作思路。

把学术研究与行动研究结合起来,正是促进理论工作者与实务工作者结合起来的有益尝试。学术研究与行动研究、理论工作者与实务工作者所做的工作结合起来,逐渐找到弥合学术研究与行动研究、理论工作者与实务工作者鸿沟的办法,是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内在必然。

标签:;  ;  ;  ;  ;  ;  ;  ;  

思想政治教育科研的现状、特点及发展趋势分析_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