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党建工作的创新
李春意
(天津大学,天津)
摘 要: 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党建工作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已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本文分析了高校开展“互联网+党建”工作的必然性与可行性,探析了建立网络党建教育和活动平台、党员管理和服务平台、党务监督管理平台的高校“互联网+党建”工作创新路径,并提出了四项推动高校“互联网+党建”工作持续健康发展的保障措施。
关键词: “互联网+”;高校党建;“互联网+党建”;党建平台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互联网凭借其开放、共享、互动、融通的优势,快速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善于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开展党建工作,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也对此做了安排部署,“互联网+党建”逐渐成为党建工作创新发展的重要方向。高等院校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党建工作是整体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由于高校的独特优势,其“互联网+党建”工作的创新和探索步伐较快。
一 高校开展“互联网+党建”工作的必然性与可行性
“互联网+党建”是指党建工作和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融合发展,在党建工作中,突出互联网的及时便捷、互动共享、大数据分析等优势。
收费特点:I)主要针对机构客户,但提供个人注册付费下载;II)图书按章节和全文付费,期刊按论文收费,价格较高,一篇期刊论文售价34.95欧元,一本刊125,21欧元,一本图书售价约54欧元,章节24欧元
雨又开始下,而且来势很猛,小半会儿,沟渠里的汇水就响起狰狞的奔涌。他掀亮手电,想找个能躲避的地方。电话铃响了,是他老婆打来的,问他在干啥?睡了没有?一是惦记,二是查岗,老婆的惦记给了他暖意,至于查他的岗,她那脑袋瓜子压根就整不明白他的事。
(一) 高校党建工作的对象与互联网具有较高适应性
高校党建工作的对象主要是教师和大学生,他们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是互联网的主力军。高校师生均具有较强的网络意识,习惯通过互联网交流和获取信息[1]。尤其是当代大学生群体,在其成长过程中互联网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网络已经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高校开展“互联网+党建”工作,更容易被高校师生接受和掌握,使党建信息从线下延伸到线上,进一步增强党建工作的开放性和畅通性。
(二) 高校具有开展“互联网+党建”的载体和技术优势
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在开发网络党建平台、提供高质量党建内容方面具有技术和人才优势。高校普遍都配备有先进的网络设备,也是无线网络覆盖的高密度区域,为开展“互联网+党建”提供了硬件基础。高校学生的思维活跃,能够结合自己的学生生活,开发出令人喜闻乐见的党建素材,并且善于使用各种网络技术手段将其推广传播。同时,“互联网+党建”可以有效填充高校学生的上网内容,加强对其党性教育。
(三) 传统党建形式推行受高校教学体制的限制
传统党建形式依赖于“三会一课”,这需要在固定的时间和场所将党员集中起来开展活动。而高校学生由于选择课程的自由性,上课时间千差万别,很难能有统一时间将其集中起来。尤其是高校入党的多为高年级学生,他们一般都面临着升学或者就业压力,实习实训或考研课程往往会使他们缺席党支部会议。同时,传统的开会模式缺乏互动性,多数学生只是被动地听讲,容易出现消极懈怠心里,学习质量无法得到保证。
(四) 对学生党员的监管考核急需提高
学生党员的学生生活相对较为自由,并且由于学制限制,往往无法在高校学习期间成为正式党员,这使得有些高校对学生党员的监管考核不规范、不系统、不够严谨。加之学生党员均处于青春期,自律意识相对缺乏,在缺少督促监管考核、缺少良好模范带动的情况下,容易出现方向偏离,出现入党动机不纯、党员言行不规范等各种问题。“互联网+党建”全过程、全息化的动态管理可弥补对学生党员的监管考核缺位。
二 高校开展“互联网+党建”工作的创新路径
1.利用互联网平台加强对学生党员管理。学生党员一般都是高年级学生,他们普遍有实习实训、学习交流、考研课程等压力,生活学习的场所不固定,流动性强,这使得高校对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较为分散。通过互联网党建平台,可以在传统党支部的基础上成立对应的网络党支部,同一网络党支部成员可以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惑,也可以通过网络党支部进行请教。还可以通过互联网党建平台,召开党支部视频电话会议,保证在党员分处各地的情况下,“三会一课”的正常进行[2]。通过网络平台,学生党员也可以向所在党支部提交个人思想汇报、学习心得、培训总结等材料。加强对流动性强的学生党员的系统管理。
(一) 构建党建教育和活动平台
原发性输卵管癌肉瘤缺乏特定的诊断方法。阴道脱落细胞学、子宫内膜活检、血清CA125测定、腹腔镜检查等有助于其诊断及鉴别诊断,B超、CT、MRI等有助于术前诊断及分期。临床中偶可在阴道脱落细胞中查到输卵管癌细胞,若阴道脱落细胞学为阳性,则应行子宫内膜及宫颈分段诊刮以排除子宫内膜及宫颈的恶性肿瘤。患有原发性输卵管癌肉瘤患者血清CA125可升高,但CA125并非其特有的肿瘤标志物,所以在其诊断中缺乏特异性,但可作为判断治疗效果及预后的指标。腹腔镜检查可直观输卵管病变,并且可以取活检进行病理学检查与诊断。
在设计课程时,可根据实际党员教育需要,设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史、时政要闻、社会民生等学习专栏,让师生党员自由选择学习内容、分配学习时间。这样可以有效解决高校学生党员难以集中学习问题,自由化的课程选择也可以增强学生党员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1.重视党的作风和纪律建设。党的建设工作,不仅包括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传达、党的组织生活开展、党员教育管理等方面内容,还包括党的作风建设和纪律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持党的先进性,不断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必然要求。高校党建工作同样需要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对党员干部的监督和管理,要利用互联网公开、透明、交互性的特点,把党组织和党员活动置于师生的共同监管之下,构建公开透明的党纪监察平台。
根据系统输出连续、及时发现故障并实时切换两个重要因素,设计一种基于可编程逻辑器件的硬件仲裁切换机制,实现双机容错实时切换系统。
(二) 构建党员管理和服务平台
高校“互联网+党建”是高校党建工作顺应互联网发展的主动选择也是必然选择,是不可逆转的,应当不断创新思路、把握主动、遵循规律,提高高校党建工作实效。
2.利用大数据分析实现党员精准精细管理。伴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业态也在蓬勃发展,通过对各类数据的采集、整理、分析和运用,提高了各行各业的精准管理水平,也为高校党建工作实现对党员的精细化管理和个性化服务提供了可能。通过建设党员信息数据库,把党员的个人简介、在线学习情况、党建活动参加情况、网络活跃情况等信息输入计算机,形成统一的可进行实时动态管理的数据库,便于党组织精准掌握党员的总体情况,及时了解党员学习生活情况及思想动态,准确掌握不同党员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提供个性化、差异化帮助。另外,如党费收缴、党员考核等工作也可以进行数字化管理,提高工作的精准度。
一体化教师的培养任重道远。针对实习指导教师匮乏的问题,职业学校可以先从校外招聘能工巧匠,使他们一边教学生一边教教师,直至培育出足够多的、名副其实的一体化教师。
(三) 构建党务校务监督管理平台
2.搭建高互动性和参与性的党建活动平台。传统党建活动的开展,往往都是党支部会、党小组学习会、主题研讨会等,这样的活动互动性较差,往往都是少数几个人讲,其他人被动地听。而通过在线党建活动平台,通过线上线下的互动,可以增强党员之间的相互交流,使得党建活动更加扁平化。例如,在线上平台开展一些学术研讨活动、开展热点话题讨论活动,可吸引更多高校师生广泛参与。并且,网络具有隐匿性的特点,学生在参与讨论各类话题时,更容易表达出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自己对某一问题真实的态度。如此一来,不仅可以丰富党建活动的内容,还可以扩大党建活动的参与范围,也有利于对对学生党员思想动态的精确掌握,进行更加有针对性的教育引导,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达到育人树人的目的。还可以在线上发起党教活动倡议,在线下组织开展,快速扩大活动的知晓度,吸引更多师生参与到党建活动中来。
3.完善信息公开平台。通过网络平台将校务、党务公开,及时发布学校的重要决策、重大事项和师生关心关注的重大问题,让工作和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主动接受师生员工的监督。还可以在网上设立举报箱、意见箱等监督载体,师生员工可以通过网络载体对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活动进行监督,让腐败者无处遁形,举报党员干部的不作为、乱作为行为,举报违法乱纪行为,增强拒腐防变的内驱力。
1.建立开放共享的在线党建教育平台。传统的党员教育形式具有封闭性,每次学习的内容都是事先安排好的,每次学习人员也变化不大,学习场所也比较固定,在这种情况下,党员学习教育的覆盖面比较窄。而互联网具有不受时空限制的优势,拥有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且连通各方,通过互联网开展党建教育可以极大地扩大党建教育的受众范围。通过整合各类党建教育平台,高效可以构造出数字化党建课程资源库,涉及各类专题,包括音频、视频、课件、电子书等各类党建资料,并打造开放式的党员在线教育培训平台,党员通过在平台上选课、学习获得积分,也可以在平台上完成先关考试,学习成效作为党员管理、奖惩考核的重要依据。
2.建立网络问询平台。通过互联网,普通党员和基层党组织的诉求和意愿,可以直接传达到上级党组织乃至更高层党组织的耳中。学校可以通过开设网上校务党务大厅,推动学校党委、行政、后勤等各职能部门实现网上办公,增强服务师生的便利性。可以在网上大厅上,将师生的咨询事项推送设置为“所有咨询需三日内办结,若三日内不办理,系统将强制逐级往上反馈”模式,倒逼相关党员干部加强工作作风建设,杜绝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庸政懒政怠政现象。
3.利用物联网技术提高大型党建活动效率。高校是人口密集场所,师生数量较多,也是党员高度集聚的地方,一所普通高校的二级学院师生党员数量可超过百人,而一所普通高校普遍拥有10个以上二等学院。因此,在高校开展大型党员活动时,会议的组织就十分纷繁复杂,仅仅是统计签到和参加人数就费时费力,还容易出错。而通过物联网信息技术,引进人脸识别系统或者指纹识别系统,或者在相关证件中植入相应芯片,便可通过射频识别技术自动完成签到,有关信息还能实时汇聚到计算机后台,快速进行数据分析,节约了人力物力,避免了人员的滞留拥堵,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
三 高校推进“互联网+党建”工作的保障措施
高校具有开展“互联网+党建”工作的基础和优势,但在推进“互联网+党建”的过程中也存在思想认识不到位、平台建设不规范、缺乏专业技术人才等诸多问题,需要采取相应措施保障其稳步健康发展。
(一) 加强对“互联网+党建”的思想认识。
部分高校师生对“互联网+”背景下的高校党建工作存在偏见,许多师生党员觉得网络党建不正式、不规范,甚至只把网络党建平台当作接收通知的公告栏,不参与不反馈。应当认识到,高校党建工作与互联网的融合趋势是不可逆转的,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是新时期党建工作创新实践。同时,也应认识到在“互联网+党建”工作中互联网并不能替代人的主体作用,互联网技术是提高高校党建工作质量和效率的技术手段,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才是做好高校党建工作的根本和保证[3]。
(二) 注重加强顶层设计
各高校独立地开展“互联网+党建”工作,重复建设党建平台,容易造成标准不统一、资源浪费的问题。应当探索建设校际高校党建工作联盟,推动教学资源共享、网络平台共享、党建经验共享,实现目标统一、业务统一、管理统一,保证高校“互联网+党建”工作有统一标准,有规范可依,防止重复与浪费。同时,在国家层面还应出台“互联网+”背景下党建工作的相关规章制度和标准,提升相关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三) 提升党务工作者网络素养
“互联网+党建”对高校党务工作队伍提出了更高、更专业的要求,需要的是既有扎实的党的理论知识,又有丰富的党务工作经验,还懂得互联网领域专业知识的新型复合人才。这需要加强对高校领导干部尤其是党务工作者的培训力度,在培训课程中增加互联网、高校党建以及“互联网+党建”的相关内容。高校党务工作者必须与时俱进,准确把握高校师生党员特点,善于利用互联网进行信息传播,才能更好地传递党的声音。
对于备用系统,因为它使用的几率非常小,如果要象维护主系统那样维护备用系统是不现实和不经济的。从我们的实际来看,主系统的维护工作量比较大,我们不可能因为有一套备用系统后,维护人员成倍增加,因此,我们要求备用系统建成后的日常维护工作量应尽可能少。
(四) 构建良性党建网络共同体
互联网的泛在性和开放共享性,使得建设党建网络共同体成为现实需要,需要党员对这一共同体有强烈归属感和认同感。在这一共同体中,集教学、管理、宣传于一体的党建信息可以直观呈现,各方利益诉求可以扁平式有效传达。普通党员、各级党组织之间形成一种多向良性互动,使信息传达、意见征求、建言献策等变得更为直接、广泛和便捷,各方共同推动“互联网+党建”工作不断向前。
参考文献
[1] 张罡.“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党建工作创新发展的思考[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32(02):3-5.
[2] 倪放.“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党建工作创新研究[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8,34(06):43-45.
[3] 李慧.“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党建工作创新探究[J].世纪桥,2017(7):58+96.
本文引用格式: 李春意.“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党建工作的创新[J]. 教育现代化,2019,6(57):159-161.
DOI: 10.16541/j.cnki.2095-8420.2019.57.053
作者简介: 李春意,男,汉族,山东人,天津大学,讲师,在职研究生。 研究方向:行政管理、党务工作。
标签:“互联网+”论文; 高校党建论文; “互联网+党建”论文; 党建平台论文; 天津大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