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高中数学 教学改革 合作学习 策略
教学改革新理念要求教师重视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文明教养、专业技能和自我表达能力、延伸能力。高中教师想要切实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和课堂教学质量,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树立合作意识,开展课堂合作教学,增强数学课堂的探究性、实践性、开放性和创生性,以此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一、坚持教学改革新理念的教学原则
(一)资源性原则
随着信息技术深化普及程度越来越高,高中数学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开始将多媒体、计算机、互联网等技术引入课堂,有利于丰富教学资源。教学改革新理念要求课外媒体资源服务于课标要求,高新技术既不能取代教材,也不能取代教师,只能作为师生共享资源存在。因此,尽管高中数学教师将资源性原则融入课堂合作教学中,但仍然要努力发挥自身作用,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例如,数学教师在讲解“空间几何体”知识点时,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收集数码图片、影视素材,将其剪辑制作成教学课件,应用于学生探究讨论环节之前,起到引出问题的作用,有利于帮助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对激发学生的讨论热情具有促进作用。
(二)开放性和创生性原则
教学改革新理念具有较强的开放性与创生性,这与合作学习方式不谋而合,多媒体同样具有较强的开放性,高中数学教师在开展小班合作教学时,可以利用多媒体的开放性特点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由于教师与学生的知识素养、知识层次皆不相同,加上教学改革新理念要求教学资源与教学模式摆脱模式化、单一化,所以教师在搜寻教学资源时,应当以学生的角度看待问题,充分挖掘资源的潜在价值,结合学生的性格特点促进个性化教学进一步发展,以此实现培养并提高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目的。
(三)普及性原则
高中数学教师在制作教学课件时,应当注意课件的普及性。传统的教学课件缺乏耐久性,尽管能够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却不能大面积推广,迟早会被淘汰。所以,高中数学教师应当结合教学特点、学生学习特性以及教学目标创设具有多层次性的教学课件,并将其保存至移动设备中,以便随时取用和拷贝。例如,利用PPT和Front Page制作的简易课件,具有携带方便、存储规模小以及普及性高等优点。
二、合作探究问题应具备价值性
(一)合作探究问题存在的问题
第一,合作研究问题缺乏探究性和开放性。教师提出的问题过于单一化和浅显化,并不具备深入探究的价值,学生根据数学教材可以直接找到答案,根本不需要开展合作讨论对问题进行研讨,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创新思维和求异思维,严重减低合作学习效率和质量。
第二,某些高中数学教师想要设计出具备“层次化”的探究问题,最终却设计出具备“零碎化”特点的问题。层次化主要是指根据不同层次学生设计不同合作探究问题,如对于计算能力较差的学生可以设计识记类问题和理解类问题,对于数学成绩较好的学生可以设计拓展类问题和应用类问题,对于数学学习能力极其优异的学生可以设计复杂性较强的综合类问题,如此才能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共同进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如何提高合作探究问题的价值
对于合作探究问题,高中数学教师应当对其有一个明确的认识。一般条件下,合作探究问题被分为预设性问题、生成性问题两种,预设性问题由教师提前布置在导学案中的问题,具有提前性;生成性问题则是学生在学习和讨论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具有真实性。
三、提高课堂合作学习的科学性
(一)进行必要合作讨论
开展课堂合作学习符合教学改革新理念的要求。高中数学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既体现了民主教学观念,又充分活跃了课堂教学气氛,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具有积极影响。但是,高中数学教师应当注意的一点是,必须科学选择合作讨论节点。换句话说,就是数学教师不应当为了迎合教学改革新理念,盲目开展合作探究讨论,而应保证每一次合作讨论都具有实际意义。这就要求高中数学教师全面把握课堂教学节奏,选择适当的时机组织学生开展有价值的合作探究,如在遇到教学重难点、出现疑难问题或需要利用概念性质对正误进行判断等情况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合作讨论。
(二)保持合作探究的有序性
合作探究能够增加师生互动和生生交流机会,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合作意识,还能促使学生获得更多表现自己的机会,有利于形成相互帮助、相互促进的学习氛围,充分体现了学生是课堂主体的教学改革新理念。但是当前合作探究讨论过程中,有些高中生并不是在讨论问题,反而借此机会闲聊一些与课堂知识不相关的话题,而且不知控制音量,导致一到讨论环节,教室内部就会变得十分嘈杂。对此,高中数学教师可以走下讲台,融入到学生的研讨过程中去,对言论发表顺序进行规定,保证每一名学生都能在合作讨论环节各抒己见,以此提高合作探究环节的有序性,防止出现“走过场”现象。另外,教师应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告诫学生在他人发言时,认真、虚心倾听,对于不懂或者意见不一的问题,要在尊重他人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见解,通过取长补短,促使自身能力得到全面发展。
(三)确保合作探究时间充足
高中数学教师要重视每一位学生。目前的课堂合作学习方式是,教师提前将导学案发给学生,学生在课后完成导学案,然后在上课前几分钟就导学案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这种合作学习方法,会使得学生数学成绩两级分化严重,学习好且自律性较强的学生会保质保量地完成导学案,但是学习差且自律性较弱的学生只会为了敷衍教师严查,随意填写或抄袭,与教学目的和要求不符。另外,课堂合作探究还存在时间不充足的问题,一般情况下,教师会在课堂开始前五分钟或三分钟内,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讨论,事实上这些时间远远不够学生研讨一道问题,使得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对此,高中数学教师在制作导学案时,应注明哪些是必须在课前完成,哪些需要自己在研讨之间仔细思考,严格控制学生的导学案书写质量。条件允许下,可以将学生写完的导学案收集起来,统一进行检查,对于应付和抄袭的学生给予严厉批评。对于合作研讨时间,在保持有序性的前提下,教师应当将时间安排在10分钟到15分钟之间,如此才能保证学生合作讨论的充分性。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学改革新理念提出,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高中教师在开展课堂合作教学时,应当重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通过充分发挥自身引导作用,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另外,高中数学教师可以将课堂的主动权移交给学生,帮助学生树立合作意识。
参考文献:
1.高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误区及改善策略 汪莉莉 《中国农村教育》 2019年
2.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周冠华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2017年
论文作者:王治蓉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9月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2
标签:教师论文; 学生论文; 高中数学论文; 合作学习论文; 课堂论文; 教学改革论文; 能力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9月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