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的国家资本主义思想实践及其当代价值_小资产阶级论文

列宁的国家资本主义思想实践及其当代价值_小资产阶级论文

列宁的国家资本主义思想和实践及其当代价值——研读《论“左派”幼稚病和小资产阶级性》,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幼稚病论文,阶级性论文,左派论文,列宁论文,小资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860(2013)05-0048-07

1918年4月,面对国内形势的变化,列宁主张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从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方面转移到经济方面,转移到管理国家和发展生产上,把“国家资本主义”作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必经阶段。以布哈林为首的“左派共产主义者”否定过渡时期的必要性,主张立即对全部工业企业实行国有化,立即实行农业集体化;反对实施和利用国家资本主义,反对利用旧社会过来的专家;认为以列宁为代表的党的领导已“向资产阶级及其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走卒投降”,苏维埃共和国有“演变到国家资本主义去”的危险。为了统一党内思想,顺利展开国内经济建设,列宁发表了《论“左派”幼稚病和小资产阶级性》一文,以论战的方式,对“左派共产主义者”在国际国内一系列问题上的观点展开了批评,进一步阐述了国家资本主义的主张和理论。这篇文章是列宁在经济建设问题上反对“左倾”错误的第一篇文献,也是社会主义史上围绕着经济建设问题反对“左倾”错误的第一篇文献。重新研读这篇文章,对于更好地贯彻落实我们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一、关于“左派”错误的思想根源和阶级根源

列宁在《论“左派”幼稚病和小资产阶级性》一文中,分析批评了“左派”错误立场及观点形成的思想根源和阶级根源。

列宁指出,“左派”错误立场及观点的思想根源之一,在于不懂得当时俄国形势的特点是由剥夺资本家的措施向“计算和监督”的措施过渡。“左派”要求以坚决的手段推进国有化,实现社会主义公有制,由整个社会占有生产资料。实际上,在苏维埃政权建立初期,新政权已经采取了国有化的措施,譬如,从1917年11月开始,列宁先后起草《银行政策提纲》、《对人民委员会关于给农业供应生产工具和金属的法令草案的补充》、《人民委员会关于水路运输问题的决定草案》等文件,苏维埃政府先后颁布了关于银行、铁路、外贸、商船、大工业企业国有化的法令。截至1918年5月,除全部银行国有化外,国有化的工业企业已达512个,其中绝大多数是属于冶金矿山、金属加工、电机等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意义的大型企业。[1](P57)另一方面,对于大多数私营企业,甚至是占总数90%的私营企业,苏维埃政权本来不准备进行国有化和剥夺资本家的财产,而是主张在企业建立工人团体或工人组织,对本企业的生产过程和分配过程进行监督,对有关的账目进行计算。可是一部分企业主不接受“计算和监督”的措施,力图以破坏生产入手搞垮苏维埃政权。在这种情况下,苏维埃政权不得不实行国有化。目的是打击敌人的破坏活动,巩固苏维埃政权。到1918年四五月间,列宁发现,国有化和没收资本家财产的步伐已远远超越了“来得及加以计算”的步伐。苏维埃政权应该转变工作重心,由国有化和没收作为工作重心的“轻骑兵”行动转到“计算和监督”作为工作重心的“重炮兵”行动,即暂时停止国有化和没收的工作,将“计算和监督”提到一切工作的首位。

对于上述苏俄形势的特点,“左派”完全不懂。列宁指出:“‘左派’的不幸,就在于他们没有看到‘目前形势’的实质,没有看到从没收(在实行没收时,政治家的主要品质就是坚决性)到社会化(要实行社会化,就要求革命家有另一种品质)的过渡的实质。”[2](P520)还指出:“昨天,形势的关键在于尽量坚决地实行国有化,实行没收,打击和打倒资产阶级,粉碎怠工,今天,只有瞎子才看不到,我们已经国有化的,已经没收的,已经打倒的和粉碎的,比我们来得及加以计算的要多。可是社会化和简单的没收不同的地方就在于:实行没收单有‘坚决性’就可以了,用不着有正确计算和正确分配的才能,而实行社会化,没有这种才能就不行。”[2](P520)他的意思是,国有化和没收主要表现为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关系,表现为一种政治关系,或者说表现为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在这方面可以有“坚决的”和“不坚决”的态度之区别。他认为,“社会化”的科学含义应该是指由广大工农群众占有生产资料并进行社会化大生产。它表现为生产者与生产工具以及生产原料的关系,或者说表现为生产者与生产过程的关系,做好这方面的工作要求建立新制度和进行科学管理,可以不讲究态度是“坚决的”或者“不坚决”的。正是鉴于此种意义,列宁认为,进行国有化和没收,只需要有坚决的态度,不需要有管理的才能,而实行社会化没有管理的才能是不行的。“左派”将过去已经完成了的任务视为当今的任务,是面向过去,而不是面向未来。“左派”认为“彻底粉碎怠工”是当今苏俄的首要任务,列宁认为这方面的任务已经完成。“我们所缺乏的,完全是另外的东西,即进行计算,盘算一下应该把哪些怠工者安插到哪些地方去,怎样组织自己的力量去实施监督。”[2](P520)“左派”不懂得“打倒”、“粉碎”对于社会主义建设是远远不够的,最重要的和最困难的任务是建立新制度和进行科学管理。

“左派”错误立场及观点的思想根源之二,是不懂得向国家资本主义过渡是一个进步。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指明,社会主义制度优越于资本主义制度,但这样的社会制度只有在资本主义制度的基础上才能产生,更直接地说,它只有在社会化的、资本主义机器大生产的基础上才能产生。可是,在俄国国民经济结构中,小生产占很大比重。在小生产的基础上不能够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相对于小生产而言,国家资本主义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他们从没有想过,国家资本主义较之我们苏维埃共和国目前的情况,将是一个进步。如果国家资本主义在半年左右能在我国建立起来,那将是一个很大的胜利,那将极其可靠地保证社会主义一年以后在我国最终地巩固起来而立于不败之地。”[2](P521)国家资本主义是国家政权可以有效指导和调节的、可以产出大量社会产品的社会化生产。如果90%的资本主义所有制企业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国家资本主义变革,则苏维埃政权可以在更大的范围内更有力地调节生产,可以更好地实现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有序化,从而更有力地巩固无产阶级政权。“左派”由于不懂得国家资本主义相对于俄国小生产的进步意义而指责布尔什维克具有“右派”倾向,“背叛”了社会主义等,是十分错误和可笑的。

“左派”错误立场及观点的思想根源之三,是没有搞清楚苏俄国内各种经济成分之间的关系,错误地认为国家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之间的矛盾是经济领域的主要矛盾。十月革命胜利后,俄国称为社会主义共和国,但是实际上并没有建成社会主义制度。根据马克思的理论,社会主义没有商品生产和货币交换、没有三大差别和阶级差别、没有国家机器和政治制度。由于它发展的方向是社会主义社会,所以它处于由资本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阶段。列宁指出:“看来,还没有一个专心研究俄国经济问题的人否认过这种经济的过渡性质。看来,也没有一个共产主义者否认过社会主义苏维埃共和国这个名称是表明苏维埃政权有决心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而绝不是表明新的经济制度就是社会主义制度。”[2](P521)他说,“过渡”这个词表明俄国既有资本主义经济成分,也有社会主义经济成分,还有其他经济成分。当时的苏俄存在五种经济成分:即宗法式的、在很大程度上属于自然经济的农民经济;小商品生产(包括大多数出卖粮食的农民);私人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社会主义。

在列宁看来,这五种经济成分中,占优势的是小商品生产,即小资产阶级自发势力。当时,国内大多数农民即农村小资产阶级,抓住机会,投机贩卖粮食,拒绝按照国家规定的价格出售粮食,严重地破坏了国家在粮食贸易上的管理和垄断。他们手中掌握着好几个亿小款项,用此倒卖粮食,拒绝任何的国家干涉、计算和监督。由此可见,当时国内的实际情况并不是国家资本主义的存在对社会主义构成威胁,“在这里不是国家资本主义同社会主义作斗争,而是小资产阶级和私人资本主义合在一起,既同国家资本主义又同社会主义作斗争。小资产阶级抗拒任何的国家干涉、计算与监督,不论它是国家资本主义的还是国家社会主义的”。列宁的结论是:“‘左派共产主义者’在经济问题上的错误的根源就在于不了解这一事实,投机商、奸商、垄断破坏者就是我国‘内部的’主要敌人,即反对苏维埃政权的经济措施的敌人。”[2](P522)

列宁还进一步指出,“左派”的立场及言论充分地暴露出他们的小资产阶级性。马克思、恩格斯早已提出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之间要经过一整个过渡时期,建立新的社会主义社会必须经过一个长期的不断探索的过程。至于怎样探索或者说探索时采取怎样的措施,应该由探索中的无产阶级来决定。十月革命后的苏俄马克思主义者,不仅应该知道国家资本主义与小农经济相比较谁更为先进,更应该懂得在工农掌握政权的苏维埃共和国,实施国家资本主义不应引起恐慌,而应该以积极的态度予以推进。“左派”不懂得国家资本主义相对于俄国现实的进步性,这说明他们是站在小资产阶级的立场上并以小资产阶级的眼光看问题。列宁指出:“他们暴露出自己的小资产阶级性,就因为他们看不到小资产阶级自发势力是我国社会主义的主要敌人。”[2](P521)还指出:“谁要是看不到这一点(指小资产阶级的危害性——引者),那他就恰恰由于盲目无知而暴露出自己做了小资产阶级偏见的俘虏。我们的‘左派共产主义者’就是这样的人,他们在口头上是(当然,他们也深信自己是)小资产阶级的无情的敌人,而在实际上却正好是帮助小资产阶级,正好是为小资产阶级效劳,正好是表现小资产阶级的观点”。[2](P523)列宁的上述论断,指明了“左派”的小资产阶级属性,指明了他们产生错误立场及观点的阶级根源。

二、苏维埃政权需要实行国家资本主义政策和措施

列宁在批评“左派”反对国家资本主义的错误立场及观点的同时,阐述了推进国家资本主义的可能性和必然性,以及如何实行国家资本主义的一系列重要思想。

列宁认为,国家资本主义中“没有任何使苏维埃政权感到可怕的东西”。因为国家资本主义的具体内容,是苏维埃国家通过一定的方式对私人资本主义企业的生产和分配过程进行监督,使其更有利于工农群众的利益和苏维埃国家的利益。在实施国家资本主义的过程中,苏维埃政权会对私人资本家作一定的让步,在经济上作一定的付出。列宁认为,这样的付出是值得的,如果国家资本主义可以增进国家的利益和人民的利益,那么,“国家资本主义将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哪怕……我们付出的代价要比现在大,因为‘为了学习’是值得付出代价的,因为这对工人有好处,因为消除无秩序、经济破坏和松懈现象比什么都重要,因为让小私有者的无政府状态继续下去就是最大、最严重的危险,它无疑会葬送我们(如果我们不战胜它的话),而付给国家资本主义较多的贡赋,不仅不会葬送我们,反会使我们通过最可靠的道路走向社会主义”[2](P524)。他还说,苏俄工人群众一定能够学会怎样反对无政府状态和保卫国家的秩序,一定能够学会根据国家资本主义原则来整顿好大生产的组织,如果他们学会了这些,就是“掌握全副王牌”,社会主义的巩固就有了保证。

列宁认为,国家资本主义是从小生产走向资本主义的国有制或者走向社会主义的“同一个中间站”。在苏俄,虽然小生产在国民经济中占很大比重,但是机器大生产同时存在,并且以更快的速度发展着。因此,小生产的命运不会长久。它的前途无非是两种情况:或者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集中化而成为大生产,成为资产阶级国家的国有制企业;或者是无产阶级掌握政权,使之成为全体社会成员占有的社会主义企业。“在俄国目前占优势的正是小资产阶级资本主义,从这种资本主义无论走向国家大资本主义或者走向社会主义,都是经过同一条道路,都是经过同一个中间站,即我们所说的‘对产品的生产和分配实行全民的计算和监督’。”[2](P527)全民的计算和监督等于国家的计算和监督,等于国家资本主义。这说明,国家资本主义在俄国经济演进中有着不可取代的必然性。

至于如何实行国家资本主义,列宁认为苏俄需要学习德国。国家资本主义是私人资本主义发展的高级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铁血宰相俾斯麦利用强大的国家力量对社会资源进行集中,从而优先发展大机器工业和军事工业,使得德国这个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实力上很快地追赶上了英国、法国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德国经济学界将这种方式称为“国家资本主义”。一战期间,国家资本主义在德国发挥出极大的优势。政府对生产和消费进行严格的管理和控制,对城市和乡村人口的需求进行精确的计算,对投资、原材料和食物进行精细的再分配,到1918年,德国成为既掌握现代技术“最新成就”又拥有制定生产计划的政府组织的国家,从而成为国家资本主义的典型代表。列宁认为,如果德国不是贵族和资产阶级的国家,而是无产阶级的国家,那么这里就具备了实现社会主义的全部条件,从这个意义出发,列宁明确指出:“没有建筑在现代科学最新成就基础上的大资本主义技术,没有一个使千百万人在产品的生产和分配中严格遵守统一标准的有计划的国家组织,社会主义就无从设想。”[2](P526)

因此,他提出:“我们的任务就是要学习德国人的国家资本主义,全力仿效这种国家资本主义,要不惜采用独裁的方法加紧仿效,甚于当年的彼得,他曾不惜用野蛮的斗争手段对付野蛮,以促使野蛮的俄罗斯加紧仿效西欧文化。”[2](P526)

在国家资本主义的具体措施上,列宁提出,对文明的资本家实行特殊的“赎买”。就此,列宁说:“让我们深入思考一下马克思的思想吧。他指的是上一世纪70年代的英国,是垄断前的资本主义的极盛时代,是当时军阀机构和官僚机构最少的国家,是当时最有可能‘和平地’即通过工人向资产阶级‘赎买’的办法取得社会主义胜利的国家。所以马克思说:在一定条件下,工人决不拒绝向资产阶级赎买。”[2](P529)布哈林也赞同马克思的赎买思想,即从资产阶级手里赎买土地、工厂以及其他生产资料,进而实现社会主义制度。可是他是以立即实现社会主义制度为目的的,所以仍然属于“左倾”思想。列宁认为当下俄国的情况同马克思所说的可以实现“赎买”的19世纪70年代的英国有很大的不同。当时英国资本家是世界范围内最有组织习惯的资本家,他们惯于用妥协的方法解决政治和经济问题,有可能屈服于英国工人并接受“赎买”措施的想法。而在俄国,工人即无产者没有在人口中占绝对优势,没有很高的组织程度,而且在俄国没有高度的文明,资本家也没有妥协的习惯。他指出:“如果考虑一下这些具体条件,那就很清楚,我们现在能够而且应该把两种办法结合起来,一方面对不文明的资本家,对那些既不肯接受任何‘国家资本主义’,也不想实行任何妥协,继续以投机和收买贫民等方法来破坏苏维埃措施的资本家,无情地加以惩治;另一方面对文明的资本家,对那些肯接受并能实施‘国家资本主义’,能精明干练地组织真正以产品供应千百万人的大企业而对无产阶级有益的资本家谋求妥协或向他们实行赎买。”[2](PP530-531)显然,所谓赎买是指实施国家资本主义措施。由于十月革命的胜利,无产阶级建立了苏维埃政权。这个政权是无产阶级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工具。俄国无产阶级拥有这个政权,证明他们搞社会主义的政治条件比西方任何国家无产阶级的政治条件都优越。但是他们的文化水平、思想素质、组织程度、文明程度却远远不及西方国家的无产阶级。鉴于此,列宁说:“我们目前正处在一种特殊的情况下,就是说,我们俄国无产阶级在政治制度方面,在工人政权的力量方面,比不管什么英国或德国都要先进,但在组织象样的国家资本主义方面,在文明程度方面,在从物质和生产上‘实施’社会主义的准备程度方面,却比西欧最落后的国家还要落后。正是由于这种特殊情况,工人们目前有必要对那些最文明、最有才干、最有组织能力、愿意为苏维埃政权服务并且诚心诚意地帮助搞好大的和最大的‘国家’生产的资本家实行特殊的‘赎买’,这难道还不明白吗?”[2](P531)

除了赎买以外,列宁还提出向托拉斯的组织者即资本家学习。实施国家资本主义,必然要让资本家继续工作,发挥他们的作用。即使是在已经国有化的企业,根据“计算和监督”的方案,也需要让资本家继续工作,发挥他们的作用。“左派”认为这是在生产中“恢复资本家的领导地位”。列宁对此加以驳斥:(1)苏维埃政权是在设有工人委员会的情况下给资本家以“领导地位”的,这些工人委员会监督领导人的每一步骤,学习他们的领导经验,不仅能够对他们的命令提出申诉,而且还能够通过苏维埃政权机关来撤换他们。(2)给资本家以“领导地位”,是为了在工作时间内让他们履行职务,而他们的工作条件则是由苏维埃政权规定的。(3)苏维埃政权给资本家以“领导地位”,并不是把他们当作资本家,而是把他们当作领取高额薪金的技术专家或组织者。我们无产阶级政党,正应该任用他们作为劳动过程和生产组织的“领导人”,因为我们没有其他有经验的、熟悉这方面工作的人。列宁说:“只有那些懂得不向托拉斯的组织者学习就不能建立或实施社会主义的人,才配称为共产主义者。因为社会主义并不是臆想出来的,而是要靠夺得政权的无产阶级先锋队去掌握和运用托拉斯所造成的东西。我们无产阶级政党,如果不去向资本主义的第一流专家学习组织托拉斯式的即象托拉斯一样的大生产的本领,那便无从获得这种本领。”[2](PP535-536)

三、列宁理论的当代价值

列宁的《论“左派”幼稚病和小资产阶级性》一文,批评了“左派共产主义者”在经济建设上的错误立场及观点,阐述了苏俄实施国家资本主义政策的可能性、意义以及具体措施,其理论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第一,在经济建设问题上反对“左倾”错误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列宁逝世以后,斯大林成为苏联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人。上个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中期,他领导苏联人民实施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展开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促进了生产力和经济的发展,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胜利。这是值得肯定的。可是他在实践中降低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标准,认为“消灭了本国资产阶级”就意味着建成了社会主义社会,过早地宣布苏联建成了社会主义社会,并且急迫地提出向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迈进,这就显示出了“冒进”和“左”的倾向。斯大林以后的苏联领导人,或者继续提出向共产主义社会迈进,或者宣布他们已经建成了“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同样体现出“左”的倾向。中国在上个世纪50年代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也有这样“冒进”和“左”的倾向。我们本来打算用三个五年计划的时间实现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结果只用了两三年的时间,就实现了所谓农业手工业的集体化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公私合营。然后又不间断地推进公有化程度,超越了我国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既不能很好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还把我国的社会主义搞得不伦不类。直到改革开放,邓小平反对了这种错误倾向,认为“右可以葬送社会主义,‘左’也可以葬送社会主义”[4](P375)。此后党的领导人继续坚持了这样的思想认识和实践,所以才能够推进我国改革开放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第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需要借鉴列宁国家资本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国家资本主义本身,作为一种政策或手段,不能简单地认定其资本主义性质或社会主义性质。对国家资本主义性质的判定,主要看实行国家资本主义的国家政权的性质。目前看来,大多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都已经意识到国家资本主义在克服经济危机、管理和组织有序生产方面的优势。当国家资本主义从属于资产阶级的政权时,注定它所服务的对象是资产阶级,这就使得国家资本主义具备了资本主义的性质。同样,国家资本主义也是社会主义国家进行经济建设时的重要选择。当政权稳固地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中时,国家资本主义也就具备了社会主义性质。新中国自建立以后,特别是在上个世纪50年代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过程中,重视采取国家资本主义的政策,有过成功的经验。如对民族资产阶级的赎买政策,我们就搞得比较成功。中国由于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比较落后。改革开放以来,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政策,而且这样的政策会较长时期地坚持下去。这样,在我国经济运行过程中,就很有必要继续借鉴列宁关于国家资本主义的思想和实践。国家政权可以而且有必要通过国家资本主义政策,加强对民营经济、外资企业的引导和管理。我们必须确认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和优越性,也要认识实施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的进步性,积极地发展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只有通过这条道路,才能达到利用一切有利因素建设社会主义的目的。

第三,列宁提出国家资本主义理论的勇气和精神值得当代人效仿。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过对资产阶级赎买的理论,但没有进行过这样的实践。列宁提出了国家资本主义的理论,并且探索和设计了当时国家资本主义的形式即“计算和监督”,包括苏维埃国家机关的“计算和监督”和企业工人的“计算和监督”。这需要有理论创新的勇气和精神。“左派共产主义者”反对这个理论,攻击国家资本主义的措施是向资产阶级投降,是“右派布尔什维克倾向”,增加了坚持这个理论与实践的难度。可是,列宁以大无畏的精神提出并坚持了这个理论,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在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邓小平发扬了列宁的理论创新精神。改革开放之初,人们为包产到户的性质发生争论,后来又围绕着经济特区的性质、“傻子瓜子”的去留等,发生了更激烈的争论,邓小平果断地提出姓“资”姓“社”问题不争论,以“三个有利于”作为判断是非得失的标准,并且系统地提出了改革开放的理论。他说:“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也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3](P143)在他看来,“现在,有右的东西影响我们,也有‘左’的东西影响我们,但根深蒂固的还是‘左’的东西。有些理论家、政治家,拿大帽子吓唬人的,不是右,而是‘左’。‘左’带有革命的色彩,好像越‘左’越革命。‘左’的东西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可怕呀!一个好好的东西,一下子被他搞掉了。右可以葬送社会主义,‘左’也可以葬送社会主义”。[4](P375)正是由于邓小平的远见卓识,才使我们党避免了重犯过去“左”的错误,引领改革开放取得重大成就,走出了一条成功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我们一定要毫不动摇地坚持与时俱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为此,我们必须继承和发扬列宁当年倡导国家资本主义的理论勇气和创新精神。我们相信,在党的十八大精神的指引下,理论创新的精神将在我党继续发扬光大,新的理论将赋予实践新的生机和活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将继续阔步向前。

标签:;  ;  ;  ;  ;  ;  ;  ;  ;  ;  ;  ;  

列宁的国家资本主义思想实践及其当代价值_小资产阶级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