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交流发展到融合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新理念与新路径
●彭 韬 杨 珂
1987年,我国海峡两岸正式拉开交流序幕,两岸同胞长期隔绝的状态被打破,经济文化交流开始步入正轨。随着交流层次的深入、领域的丰富、规模的扩大,两岸交流合作发展到一定阶段。2008年是两岸关系实现历史性转变的关键节点:两岸共同迈向和平发展道路,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格局;两岸人民之间双向交流、直接交流的规模扩大;交流的领域也从探亲、贸易、投资逐步延伸到教育、文化等方面,交流层次也日益丰富。在满足了这些初期的交流合作需求后,大陆与台湾地区都希望进一步深化发展,因此在维持双方现有交流合作规模、领域、层次的基础上,进一步促进深化两岸融合发展成为新阶段的主导方向和重要目标。
我儿子轩轩1岁半以后,几乎1个多月就会发烧一次,每次要住院治疗1周。轩轩一吃药就反胃,只好依赖打针。但是打针也很困难,轩轩手臂上的肉比较厚,打点滴的时候不好找注射血管,只好从头皮上注射,或者采用肌肉注射。不管怎样,都需要父母“绑架”,使他动弹不得,才能接受治疗,每次都折腾出满头大汗,内衣湿透。我和他爸爸轮流请假带轩轩治病,身心疲惫,每过1个月就“胆战心惊”一次,生怕稍微有点闪失宝宝又会生病。
一直到2014年,两岸交流实质还是以交流发展为主。同年11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平潭考察时提出:“两岸同胞同祖同根,血脉相连,文化相通,没有任何理由不携手发展、融合发展。”这是他首次提出“融合发展”概念。2015年3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政协三次会议联组会时,肯定“两岸制度化协商取得新成果,两岸经济融合发展不断深入,各领域交流合作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台海局势总体稳定”。同年5月4日在会见国民党主席朱立伦时,习近平总书记主张“深化两岸利益融合,共创两岸互利双赢,增进两岸同胞福祉”。这些都是对“融合发展”理论的应用与发展。2019年1月2日,《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在北京举行,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题为《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而共同奋斗》的重要讲话,讲话中提出了五点建议,其中第四点就是“深化两岸融合发展,夯实和平统一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的论述,牢牢把握住了同胞间一脉相承、国家认同这个关键,为今后深化两岸合作交流明确了努力目标和工作方向,对推进国家和平统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一、新时代祖国和平统一的实践命题
交流发展是在初级领域及较浅层次上的发展,而融合发展更强调交流合作的目标,是对两岸交流发展的创新、深化,是推进两岸统一进程的方向目标及动力源泉。融合发展一方面极大地丰富了两岸交流发展的内涵,从人员往来、经贸流通、文化交流、社会服务以及遏制“台独”等领域出发,逐步为实现两岸最终统一奠定基础、创造条件;另一方面也是两岸交流发展的历史规律的集中体现,是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完美诠释。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是和平统一,而和平统一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融合发展。融合发展表明了大陆将一如既往地推动两岸交流发展的态度,表明大陆将持续促进两岸交流合作,并在此基础上推动两岸民众“心灵契合”,最终使和平统一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
交流发展和融合发展都可以在和平统一的理念范畴中得到阐释,是新时代祖国和平统一的实践命题,均属于“两岸同属一中”“两岸一家亲”等理念的延伸扩展,是深化两岸关系稳定发展、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重要形式。如果将交流发展理解为基础维护,那么,融合发展则更加接近于完善保障。交流发展主要关乎两岸关系的维系,融合发展则与国家统一全面相连。融合发展内容多元、丰富,涵盖经济、社会、文化、政治等多个领域。在交流发展基础上进行深化的融合发展要紧紧围绕以拉近同胞心灵距离、增进同胞亲情福祉、增强对两岸命运共同体的认知为导向,也就是要促进两岸同胞心灵相通,增进两岸民众的文化认同、民族认同、国家认同。两岸关系从长远来看必须由交流发展深化到融合发展,交流发展的深层次含义就是融合发展,交流发展是本,融合发展是纲。交流是基础,融合是宗旨,发展是目的,在“迎来送往”交流发展基础上的融合发展,范围外延到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丰富了对台工作内涵。
二、从交流发展到融合发展:路径逻辑
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提出了有关两岸融合发展和共圆中国梦的论述,这深刻昭示了两岸同胞共同的使命与责任,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着眼长远的战略自信,也体现了两岸同胞的爱国主义精神。共圆伟大复兴“中国梦”是两岸同胞的共同心愿,两岸同胞应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共同书写两岸融合发展新篇章。
(一)交流发展是融合发展的实践基础和必由之路
1987年以来,两岸交流由点及面、由小到大、由浅入深,从最初台胞来大陆探亲旅游、经商投资、求学就业等方式的单向交流,发展到两岸人民在党政团体、文体教育、科技卫生等多领域、多界别的双向交流。两岸在经济社会领域的合作交流取得巨大成绩,发展了两岸市场,实现了产品互联互通。2018年全年两岸人员往来人次超过905万,与2017年同期相比增长3.2%。其中台湾同胞来往大陆人次首次突破600万,第一次来到大陆的“首来族”达40万人,均创历史新高,报考大陆高校的台生也成倍增长。1988年至2018年,两岸人员往来总计达1.34亿人次,其中台湾同胞来大陆总计达1.04亿人次;两岸贸易总额累计约2.6万亿美元,大陆累计批准台商投资项目10.5万个;大陆长期以来不仅是台湾最大的出口市场,还是台湾最大的贸易顺差来源地,也是台湾最大的岛外投资目的地。两岸民众越来越多的学习、工作、生活交融在一起,加快了两岸融合进程。
当前,在交流发展上实现两岸融合发展需要从如下方面着手。首先,增强台湾同胞的中国人身份认同,强化对于中国历史文化、中华文明等的观念认同,做到双方彼此认同,水乳交融、不分你我。其次,取消区别对待,鼓励台湾同胞参与大陆经济社会事务。台胞在大陆学习、工作、生活基本没有障碍限制,台胞可以参与到大陆的社会团体管理、活动中来,大陆人士也应该可以参与到台胞社团中去。三是完善法治保障。中央、地方可以通过立法规范提高两岸融合发展的制度化保障,保护台胞的合法权益,提高他们的参政议政能力。如2018年2月28日,国台办、发改委等29个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即“惠台31条”,其中涉及加快给予台资企业与大陆企业同等待遇的措施条款达12条,涉及逐步为台湾同胞在大陆学习、创业、就业、生活提供与大陆同胞同等待遇的措施条款有19条。2018年7月11日,湖北省出台“惠台62条”,也是湖北对标国台办出台“惠台31条”的具体实施和承接,是湖北对省内现有惠台政策的一次集成和推动落实。与此同时,其他省市也纷纷根据各自地方实际情况,积极出台本地的相关配套措施并推动实施,为对台工作、保护台胞权益增添了法治保障和司法服务,有助于增强台湾地区民众对大陆法律法规的认可和信任,推动两岸大交流,促进两岸关系实现大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对台工作任务就是“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强调“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共同愿望,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
(二)融合发展是交流发展的创新深化和必然趋势
2018年7月12日,中国国民党前主席连战率领的台湾各界人士参访团来到大陆,次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人民大会堂会见参访团时强调:“我们有充分的信心和足够的能力,牢牢把握正确方向,坚定不移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希望“两岸同胞共同努力,承认并坚持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坚决反对和遏制‘台独’势力,进一步扩大深化两岸各领域交流合作,增进同胞亲情福祉”。深化两岸融合发展是新形势下化解分歧、破解两岸难题的必由之路。通过两岸融合发展,增进两岸民生福祉,转变民意结构,遏制“台独”,让台湾同胞充分享受与内地同胞同等的待遇,促进民众安居乐业及两岸和平发展,还可以破解民进党当局利用“公民自决”来混淆是非、发起台湾“现状独立”的极端主张,解决台湾同胞的国家认同归属问题。
We started to talk and came quickly to a conversation about techniques and the fact of both being attracted by skillfulness.
融合发展理论顺应时代发展,切合当下实际,是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全新的扎实推进和完善丰富,必将有助于进一步密切两岸同胞情感,促成两岸更多的经济社会融合以及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使两岸关系发展、祖国统一得到更大的动力与保障。
三、融合发展:新时代祖国和平统一的新理念
除常用的抽签法,还有一种简单随机抽样方法,称为随机数法,教师按照教材的做法告诉学生怎么做就可以了,基本上是一种机械化操作方法.客观地说,抽签法或许有一定的实用价值,但随机数法的实际应用价值有待检验,现实中谁会真的对着一张随机数表去抽样?不过作为抽样方法之一,让学生有所了解未尝不可.
两岸融合发展分为五个层面:经济融合、社会融合、文化融合、精神融合和政治融合,这也是按难度从低到高来排列的。经济融合和社会融合是其初级阶段,随着两岸经济社会融合的不断发展,会逐渐朝向文化、精神和政治融合推进,进入两岸融合发展的高级阶段,实现深度融合。尽管隔海分治70年,但两岸同文同种、血脉相连,在中华文化的基础上实现文化融合是完全可能的,值得注意的是,大陆目前并未提出“文化融合”这一概念。笔者认为,只有通过文化融合,才能逐步实现精神融合以及“心灵契合”。至于政治融合,因为两岸政治体制和制度存在较大差异,台湾地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大陆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短期内难以实现两种体制制度的调和,所以,采用“一国两制”方案使两种异质性制度在一个国家内和谐共存是十分必要的。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如果两岸统一,台湾地区将在“一国两制”框架内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愿望,享有高度自治权,充分保障选择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的权利,这种政治融合是融合发展的最高阶段。
(一)推进两岸融合发展是实现国家统一的必要途径
在其他原材料及调料一定的前提下,按照不同的薏米添加量分别以10.0%,15.0%,20.0%,25.0%,30.0%加入,通过感官评定分析,色差测定,确定薏米的最佳添加量。
融合发展是解决台湾人民认同问题、争取民心民意转变的新举措。实现从“是你是我”到“不分你我”的过渡,两岸融合发展也是一个顺应民心、贴近民心的过程。通过交流发展基础上的融合发展,在现阶段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乃至在未来可能实现的政治生活层面,把台湾同胞同样看待,让台湾居民与大陆居民享有同等待遇,才能在真正意义上消除台湾同胞对祖国大陆的心理隔阂,实现完全意义上的两岸经济社会一体化,从而真正实现两岸“心灵契合”。
两岸融合发展的最终目标是两岸人民共圆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也是融合发展的旗帜与载体。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并深刻阐述了融合发展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意义所在:“中国梦是两岸同胞共同的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两岸同胞前途命运息息相关”,“我们将持续推进两岸各领域交流合作,深化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增进同胞亲情和福祉,拉近同胞心灵距离,增强对命运共同体的认知”。中国梦是两岸共同的梦,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需要两岸民众的共同奋斗,这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
(二)深化两岸融合发展是践行“两岸一家亲”理念的重要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们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尊重台湾现有的社会制度和台湾同胞生活方式,愿意率先同台湾同胞分享大陆发展的机遇。我们将扩大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实现互利互惠,逐步为台湾同胞在大陆学习、创业、就业、生活提供与大陆同胞同等的待遇,增进台湾同胞福祉。我们将推动两岸同胞共同弘扬中华文化,促进心灵契合。”这段论述集中阐述了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的核心要义。
“两岸一家亲”的理念核心是“两岸一家人”,是两岸同胞的亲情纽带,也是推动两岸关系良性发展的动力。两岸同根同文同种,同属于中华民族,有共同的民族情怀,这是再怎么“去中国化”都不能改变的现实,虽然两岸仍没有真正解除敌对状态,但“两岸一家亲”理念还是有共同的认同基础的。相信随着两岸各领域交流合作和人员往来的规模、层次扩大,“两岸一家亲”理念会被越来越广泛深入地接受。要促进台湾同胞能够真正融入祖国大陆,成为祖国大家庭的一份子,让台湾同胞共担民族大义,真正感受到“两岸一家亲”理念的亲情和血浓于水之情,让祖国大陆成为台湾同胞真正的心灵归宿,打造两岸人民命运共同体意识,促进两岸同胞心灵相通,真正达到“心灵契合”,融合发展是必经之路。
(三)强调两岸融合发展是反对、遏制“台独”的有力抓手
2016年以来,台湾岛内政局发生了重大变化,民进党当局拒不承认“九二共识”,这使得两岸官方及制度化交往停摆,两岸关系发展进入低谷期,也损害了台湾同胞切身利益。“台独”分裂势力、“法理台独”“新南向政策”“去中国化”等破坏两岸关系的动作频频,两岸和平稳定局势受到严重影响。应对这样复杂的局势,中国大陆一方面要坚定反对“台独”,遏制“台独”势力的进一步扩张;另一方面要继续强化两岸同胞情感纽带,深化两岸融合发展。
融合发展的思想与当前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时代背景高度契合,顺应大陆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与“中国梦”的要求。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两岸关系经历了复杂多变的演化,历经了李登辉编造的“两国论”、陈水扁炮制的“法理台独”、马英九建构的“一中各表”、蔡英文主张的不承认“九二共识”时代,两岸关系内涵外延均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经历一段时期的交流发展后,两岸关系理应上升到新的发展阶段。融合发展就是要打破当前两岸现状难以突破、政治环境无法破解的僵局,解决两岸大交流、大合作中困扰两岸发展的问题,断绝“法理台独”既遂的可能性,互联互通,让“货出去、人进来”。抓住融合发展机遇,解决制约交流发展中的瓶颈问题,正是融合发展的意义和作用,可以给民众带来最实惠的交流发展成果。
(四)实现融合发展的最终目标是共圆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随着两岸融合发展思想的实践深入,中国大陆越来越凸显出两岸关系的主导话语权。两岸开放交流的历史已经超过了三十年,这三十年是两岸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合作的三十年,相信有大陆综合实力和社会经济的强大支撑,未来融合发展的目标现实可期,国家统一指日可待。
从交流发展到融合发展,经济融合和社会融合起着基础和关键作用,所以目前融合发展的趋势包含两个方面:一是要加强经济融合,即以提质增效为出发点,全面提升两岸经济合作层次和效果。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经济融合时指出,“加强两岸产业合作,支持两岸企业合作创新、共创品牌、共拓市场,扩大两岸中小企业和农渔业合作,扩大基层民众参与面和获益面”。同时他也指出,“我们将深入了解台湾民众尤其是基层民众的现实需求,采取积极有效措施,照顾弱势群体,使更多台湾民众在两岸经济交流合作中受益”。习近平总书记还提出要加强两岸经济政策沟通,拓展产业合作领域,推动落实双向投资,扩大金融服务业合作,保障在大陆投资台资企业的合法权益,欢迎台湾同胞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并支持台湾以适当方式加入亚投行的主张,他强调,“两岸经济合作要充分考虑两岸双方社会的心理感受,努力扩大两岸民众的受益面和获得感,让两岸同胞参与越多受益越多”。二是要加强社会融合,从扩大人员往来角度出发,加强各领域全方位合作和人员相互往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继续创造条件,扩大同胞直接交往,促进两岸各界交流。两岸同胞要以心相交,不断增强民族认同、文化认同、国家认同。特别是要为两岸青年学习、就业、创业、交流提供更多机遇、创造更好条件,使青年一代成为推动两岸关系发展、实现民族振兴的重要力量”。
四、以融合发展推进和平统一的政策路径
2019年1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就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实现祖国统一提出了5点主张。在“深化两岸融合发展,夯实和平统一基础”一节他指出,“我们对台湾同胞一视同仁,将继续率先同台湾同胞分享大陆发展机遇,为台湾同胞台湾企业提供同等待遇,让大家有更多获得感”。对此,拟就两岸融合发展推进和平统一建议如下:
一是以“两岸融合发展”为导向,以增进两岸民众的了解与情谊为抓手,是落实“两岸一家亲”理念、构建“两岸命运共同体”、实现“两岸心灵契合”的重要途径。“融合发展”是“交流发展”的升华,“交流发展”能够达到增进两岸民众了解与情谊的作用,但“融合发展”所引起的社会效应和民众影响会更加深远。在新时代新形势下,促进两岸人民以心相交是两岸社会交流的努力目标和方向,要不断增强两岸人民的文化认同、民族认同及国家认同,进而化解误会及分歧,增进双方情感,从而实现“两岸一家亲”的目的。也只有进一步深化两岸社会融合发展,才能扎实推动两岸同胞实现潜移默化的交融。一方面让更多的台湾同胞分享到大陆经济社会发展所带来的改革红利、融入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来,从而增强对大陆发展模式与经济社会制度的认识与认同,认清蔡英文当局政治操作“台独”本质,也能夯实两岸基层民众的支持认同与感情基础,为化解两岸统一的矛盾与阻力提供最基本的情感支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决定两岸关系最终走向的是祖国大陆自身的发展”,台湾问题的最终解决归根结底在于大陆自身的实力壮大,持续解决好大陆自身的发展问题,不断增强大陆各方面的综合实力,是增强对台吸引力、让台湾民众更愿意来大陆发展的重要前提,也是构建“两岸命运共同体”、实现“两岸心灵契合”的重要途径。
二是以青年交流为工作重心,使两岸青年交流成为两岸交流新亮点和新动力,扭转台湾青年族群统“独”认同异化、国家认同缺失的现状。青年一代是两岸关系发展的未来,但这一代台湾年轻人基本是在“去中国化”背景中成长起来的,加上两岸政治差异、社会差距、经济压力与自我认知的迷茫,台湾年轻人缺乏对两岸关系长远发展、“国家认同”理念的理性认识和客观分析。作为今后的工作重心,让青年一代台湾同胞有更多机会了解祖国大陆的发展和成就,接触祖国、认识大陆、接受“一中”是化解两岸分歧的重要方式之一,有助于使两岸关系行稳致远。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要为两岸青年学习、就业、创业、交流提供更多机遇、创造更好条件,使青年一代成为推动两岸关系发展、实现民族振兴的重要力量”。近年来,随着两岸青年交流互动影响扩大,祖国大陆的各个地方都新设了多个两岸青年交流项目,例如湖北省设立了两岸青年东湖论坛,其他各地类似两岸青年文化节、两岸青年文化研习营等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吸引到大批台湾青年到祖国大陆游览、访学、就业、安家。这不仅增进了两岸青年一代同胞之间的情感交流,也使得更多优秀的两岸青年在共同发展中成为合作伙伴,进而成为传播增进两岸相互理解认识正能量的使者,源源不断地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注入新动力,推动台湾青年加深对祖国大陆的认知,深化彼此情感,从不断优化两岸青年交流的理论政策和机制模式入手,打造两岸青年交流平台,增强交流的实践性、多样性和广泛性,引领交流沟通向纵深领域发展,从经济社会融合入手,从而化解台湾民众的倾“独”认同,增强台湾青年对祖国大陆的政治认同与身份认同意识,共担民族大义、共谋民族复兴、共促祖国统一。
SF的收派业务在收件环节,客户满意度最高的是收件服务中收派员的服务态度,主动积极。而在收件服务中发现收派员业务熟练度、专业度这方面满意度较低,说明SF员工在专业知识方面还是比较欠缺。在收件环节,满意度最低的是价格价值中的价格是否透明,这说明收派员在上门收件的过程中,并没有明确地告诉顾客各项服务的价格标准,只是随性给顾客办理服务手续。
三是以民间、基层交流为工作主轴,以城市间交流为两岸融合发展的突出方向。目前蔡英文当局拒不承认“九二共识”,不认同两岸同属“一中”,两岸“官方”交流停摆,导致两岸经济合作、文化交流、人员往来都受到冲击和影响。在这样的复杂环境下,两岸民间、基层交流重要性日益凸显。近年来两岸各种民间文化节活动持续不断,乡镇村里、城市社区、农渔民组织、工商界别交流也是方兴未艾,尤其台湾基层县市长到访会对两岸城市交流带来极大的示范引领作用。最具代表性的事件是蓝营8县市负责人来大陆推介:2016年12月,代表团应邀到祖国大陆推介赴台旅游、经贸采购等,一方面是加强两岸基层交流,另一方面是希望借此增进台湾基层百姓福祉。在城市交流方面,2019年春节前后,台湾地区金门县、连江县、澎湖县县长分别率团访问福建多个城市;3月18日至23日,台中市副市长令狐荣达也开启了大陆福建浙江之行;3月22日至28日,高雄市长韩国瑜率团访问香港、澳门、深圳、厦门四地,成果丰硕,共收获52亿元新台币订单。之所以能够形成这样热烈的氛围,一方面是祖国大陆坚定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积极促进两岸基层、民间交流;另一方面是台湾民间及基层对两岸交流的需求也一直旺盛,在“拼经济”发展机遇下,台湾民众希望保持这种良好的交流合作氛围。所以即使在蔡英文当局阻挠、破坏两岸各领域交流合作的情况下,台湾民间及基层民众与祖国大陆展开的交流也越来越多。民间、基层交流就是要让更多台湾民众尤其像“三中一青”群体分享大陆发展的机会,享受两岸和平发展的红利,拉近彼此的心灵距离。两岸民众在交流交往、工作生活中,将彼此的利益连结得更为紧密,能强化休戚相关、患难与共的认识,践行肝胆相照、风雨同舟、“两岸命运共同体”认知,从而更有利于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实现祖国统一。
铜梁二中一直致力于推进学校的素质教育,鼓励高中学生社团发展,学校现在有包括龙舞社团、舞蹈社团、篮球社团、西韵文学社团、化学社团、动漫社团与科技模型社团等十余个学生社团。我校的社团是由团委牵头,教务处统一管理,但本人在学校开展社团活动几年来,较为深入其中,总结其中在管理上存在大致有以下几点不足:社团管理制度不完善、社团干部的培养和管理较为欠缺、各社团间均衡发展的合理调控和管理上有所缺失等。现对以上问题,本人浅谈社团活动的有效管理的办法:
(作者分别系华中师范大学港澳台事务办公室副主任、台湾与东亚研究中心研究员、历史学博士,华中师范大学培训中心讲师、博士)
责任编辑/周吟吟
标签:习近平总书记论文; 和平统一论文;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论文; 台湾民众论文; 新路径论文; 华中师范大学港澳台事务办公室论文; 华中师范大学台湾与东亚研究中心论文; 华中师范大学培训中心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