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科学发展,推进全面振兴——辽宁省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经验与启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辽宁省论文,科学发展观论文,启示论文,坚持科学论文,经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的重大举措,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继续,是深入推进改革开放、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迫切需要,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辽宁省第一批学习实践活动从2008年9月开始至2009年2月结束,共有4.9万多名省直单位党员和5万多名第二批试点单位党员参加。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全省参加第一批学习实践活动的党组织全面落实“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总要求,紧紧围绕“坚持科学发展、推进全面振兴”这一主题,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扎实推进,用新思路、新体制、新机制、新方式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老工业基地振兴。
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主要经验
(一)领导有力,精心组织,增强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坚定性
中共辽宁省委从对党的事业负责,对国家的发展负责,对人民的福祉负责的高度,坚持把搞好这次学习实践活动,作为推进科学发展观在辽宁贯彻落实的重要机遇,作为老工业基地改造、实现全面振兴、再铸辉煌的强大动力,作为全省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采取有力措施,切实抓紧抓实抓好,使得学习实践活动一开始就成为党员干部的首要任务、人民群众的头等大事。
1.组织落实、责任到位。第一,组建各层级的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省委组建了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由省委书记张文岳同志任组长,省委副书记、省长陈政高等同志任副组长。各部门各单位全部由党组(党委)主要领导同志担任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组长。第二,设立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抽调精干力量,具体负责活动的组织实施工作。第三,建立学习实践活动领导指导检查组。第一批组成了13个指导检查组,由正副厅级现职领导干部担任正副组长,负责144个省直部门和9个试点单位的指导检查工作。由此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协助抓,上下衔接、运转顺畅、领导有力的工作格局。
2.明确方向、把握关键。省委书记张文岳同志主持制定了《中共辽宁省委关于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实施意见》、《辽宁省第一批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方案》、省委常委活动方案、为民办实事实践活动方案等指导文件,对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提出明确要求。在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做到“三个坚持,四个贯穿始终”,即坚持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中央确定的学习实践活动指导思想、目标要求、主要原则和方法步骤,紧紧围绕“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总要求来进行,努力达到提高思想认识、解决突出问题、创新体制机制、促进科学发展的目标;坚持突出实践特色,紧密结合辽宁实际,以“坚持科学发展、推进全面振兴”为实践主题,着力解决制约全省科学发展、全面振兴的重点问题,努力推动全民振兴,在新起点上实现新跨越;坚持创造性开展工作,在完成“规定动作”的同时,创新活动载体,搭建实践平台,努力增强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干部带头、率先垂范。胡锦涛总书记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上指出,这次学习实践的重点是县级以上领导班子和党员领导干部。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党委(党组)主要负责同志能否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对学习实践活动的成效有着重要影响。省委严格按照党中央的要求,并自我创新,坚持从常委一班人做起,带头参加学习实践活动,带动全省各级领导干部普遍做到“八带头”:第一,带头搞好思想发动。从省委书记到各级领导班子一把手,带头作动员讲话,带头宣讲科学发展观,做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第二,带头参加学习。省委常委集中学习在5次、6天以上,各党组(党委)班子的集中学习时间普遍达到5天以上。第三,带头讲党课、做报告。张文岳同志和陈政高同志分别在全省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专题研讨班上做辅导报告,全省市厅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做专题辅导报告960余场次。第四,带头征求意见。由省委常委召集的征求意见座谈会18个,广泛听取全省各市委、市政府、省直各部门、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基层干部群众的意见建议;各党组(党委)领导班子成员也都采取各种有效形式广泛征求意见。第五,带头调查研究。省委每名常委都确定一个调研题目,各党组(党委)领导班子成员领题,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听取意见,研究和解决存在的问题。第六,带头搞好分析检查。省委主要领导和各党组(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全程主持分析检查报告的起草,认真查找存在的主要问题,深刻剖析原因,明确努力方向。第七,带头为群众排忧解难。在省委常委带动下,参加第一批活动的党员领导干部全部与困难家庭结成帮扶对子,深入到困难家庭扶贫济困。第八,带头到联系点指导工作。省委常委、党员副省长、省委学习实践领导班子成员也普遍建立了联系点,每名领导干部深入联系点普遍在3次以上,切实把联系点办成示范点。
(二)突出实践特色,紧密联系实际,确保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针对性、实效性
实践性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特征。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必须突出实践特色,在学习中推动实践,在实践中深化认识,使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理念,形成科学发展共识,更加自觉地以科学发展观审视过去、总结经验得失,以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转变思想观念,以科学发展观分析现实、查找突出问题,以科学发展观规划未来、谋划战略、完善体制机制,不断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为此,省委从辽宁老工业基地改造、实现全面振兴的这个辽宁最大的历史实践活动出发,紧密结合辽宁省实际,结合国际金融危机后出现的新情况,把突出实践特色贯穿学习实践活动的始终。
1.从国家实施振兴东北战略的实际出发,辽宁紧紧抓住了这一历史机遇。科学发展观提出之时,恰逢国家实施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战略之际。实施振兴东北战略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为辽宁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在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辽宁紧紧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充分利用国家支持东北老工业基地对外开放的各项政策,进一步扩大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的执行范围和投资物流企业试点范围,引导外资更多投向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高端制造环节和节能环保等领域,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高附加值的产品和服务产品出口,大力发展加工贸易,推进贸易增长方式转变。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快海外矿产等资源基地开拓和建设,抓好对外工程承包和境外投资项目,加强外派劳务基地建设。
2.从自身发展基础的实际出发,理清发展思路,明确辽宁发展战略。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理清发展思路是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要环节之一。省委在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既分析了自身特有的比较优势,改革开放30年为辽宁积累了体制、物资和技术基础,工业基础雄厚,产业结构日趋合理,人才资源丰富,又分析了国际国内发展的有利条件,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辽宁发展的“三大战略”更加清晰,更加完善,更加坚定。
充分发挥地域优势,实施沿海经济带开放开发战略。科学发展观提出以来,省委、省政府重新审视和深入探讨辽宁沿海开放问题,顺应潮流,审时度势,确立了科学发展的思路。2007年初,全省出台了《关于鼓励沿海重点发展区域扩大对外开放的若干政策意见》,明确提出今后一个时期,全省对外开放的重点将放在大连长兴岛临港工业区、辽宁(营口)沿海产业基地、辽西锦州湾沿海经济区、辽宁丹东产业园区、大连花园口工业区5个区域。与此同时,辽宁还将建设一条1400多公里长的滨海公路,将这5个区域连接在一起,形成对外开放“五点一线”的新格局。在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进一步完善辽宁沿海经济带开放开发战略,确定为辽宁发展三大战略之一,并经过积极努力将纳入国家发展规划。辽宁沿海经济带开放开发战略使得辽宁的发展融入全国,将会在我国形成一个辐射东北、沟通华北和华中的战略高地,成为东北地区新的重要增长区域。同时也成为我国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整体战略的新支点,更使得辽宁的发展融入东亚乃至世界的宏大蓝图中,为正在振兴中的辽宁老工业基地又打开了一扇走向世界的新大门,成为东北亚经济隆起带。
充分利用城市群优势,实施沈阳经济区一体化发展战略。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潮流,也是国内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之一。在现实条件下,一个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周边城市群、经济圈的发展,城市之间的竞争已演变成城市群、经济圈之间的竞争。沈阳经济区是以沈阳为中心,包括鞍山、抚顺、本溪、营口、阜新、辽阳、铁岭共8个城市,通过中心城市沈阳的经济辐射和吸引,与周围经济社会活动紧密联系的地区形成的“区域经济共同体”。沈阳经济区各市具有天然的地缘关系,彼此之间水相系、山相连、人相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经济地理单元。沈阳经济区是我国重要的重化工业发展基地之一,是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和辽宁省的经济核心地带。全区总面积75402平方公里,占全省的50.95%;总人口2362万人,占全省的54.9%。2007年,沈阳经济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098亿元,占全省的64.4%;实际利用外资57.8亿美元,占全省的63.5%;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65.4亿元,为全省的4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313亿元,占全省的5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66.1亿元,占全省的58.7%。在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沈阳经济区一体化发展战略进一步完善,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建设沈阳特大经济核心体;打造沈抚连接带、沈本产业经济带、沈铁工业走廊、沈辽鞍营通海产业经济带、沈阜产业经济带;构建装备制造、石油化工、钢铁工业、新材料、高新技术、制药六大产业集群。沈阳经济区一体化发展战略的实施,将实现区域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充分利用辽西北资源优势,实施突破辽西北发展战略。在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省委、省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区域协调发展的全局出发实施突破辽西北战略、支持辽西北地区加快发展。举全省之力推动阜新、铁岭、朝阳等辽西北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实践,是全面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的重大举措,也是构建和谐辽宁的迫切需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在深化改革开放中破解难题、激发活力、拓展发展空间,推动辽西北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确保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持续较大幅度超过全省平均水平,确保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显著提高,确保生态环境建设取得明显成效。要努力消除不利于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大力优化投资环境,加快建立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要优化空间布局,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和平台,加快推进矿产资源开发与利用、新型能源、新型建材、农产品精深加工以及装备制造、现代物流等重点产业开发,培育壮大一批产业集群,形成产业优势和聚集效应,全力做大做强主导产业。要加大对辽西北地区交通、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推动辽西北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再上新台阶。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大力发展县域经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做大做强畜牧、大棚蔬菜和花卉等产业,壮大特色农产品加工业。要着力改善辽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此,省委作出了《关于实施突破辽西北战略的若干意见》。
3.创新活动载体,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在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省委、省政府始终把以人为本、改善民生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始终从广大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解决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好事、做实事、解难事。省委从学习实践活动一开始,就把取得群众满意作为关键来抓,以体现民心、顺应民意、温暖民生为着眼点,以解决困难群体、环境污染、信访积案三大问题为活动载体。
开展“党员干部走进千家万户”活动。省委以“重在把主题实践活动抓实,重在体现人民群众满意为标准,重在抓出实实在在的成效”为要求,坚持以党员干部为主体,以个人身份参加活动,与困难群众“认亲交友”,做到人人有任务,人人受教育;采取实名制的办法与困难家庭对接,省直部门1.9万多名在职党员干部每人联系一个贫困家庭,登记造册,建立档案;在下去的方式上,坚持一竿子插到底,从省委书记、省长到普通党员干部,不打招呼、不层层陪同,按照统一提供的住址,由党员干部自己上门找困难家庭;在落实帮扶责任上,坚持党员干部个人、部门单位和全省统筹三个层次推进,每名党员干部都有帮扶方案,采取一户一策、一人一策的方式进行帮扶。截止2009年1月底,到困难家庭走访均达3次以上;个人累计为困难家庭解决问题34956个,捐助现金1190多万元,捐助物质折合现金737.2万元;部门和单位解决问题15788个,投入资金1210.14万元。省里统筹解决因病致贫的8617户困难家庭,提供医疗救助资金862万元;对困难家庭中的4193名学生,提供助学资金353万元,安置困难家庭就业4018人,使1096户困难家庭纳入2009年农村低保户危房改造计划。对符合廉租住房或经济实用房保障标准的1416户城镇困难家庭,已有389户住房问题得到解决,其余1027户全部纳入2009年城镇住房保障计划。
开展“解难题促和谐”实践活动。集中力量解决信访工作中涉及“改革发展”稳定全局、历史长期遗留、群众反映强烈、影响当前辽宁省社会和谐发展稳定的九方面突出问题。解决国有企业工资历史拖欠63.64亿元,清欠率100%;将困难企业退休人员和城镇集体职工从2009年1月1日起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险范围;对上世纪60年代精简退职职工调整提高了生活待遇标准,平均标准由135元提高到243元,增幅达80%;资源枯竭矿山破产工伤人员费用已全部发放到位;解决了未参保城镇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养老保险问题;解决拆迁中存在的违法违规行为,出台了依法规范拆迁行为政策意见,交办的167件违法违规拆迁案件全部办结,结案率100%;研究制定了被征地农民生活保障政策,近期将下发;清理解决执行积案5674件,实现执结率90%;对义务教育学校工资待遇问题实行专项督查,并提出了解决民办教师待遇问题的政策。
开展“环保攻坚惠民”实践活动。截至2009年2月底,已建成1683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100万农民喝上了“放心水”;已建成80个生活垃圾处理示范村,另有20个完成土建工程;已建50个省级环境优美乡镇和164个省级环境优美村;完成边界防护林带造林41.81万亩,完成荒山造林12.8万亩;已完成1000个村屯和100所学校绿化的规划设计,努力使学习实践活动过程成为不断为民造福的过程。
(三)始终围绕全局,解决突出问题,促进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扎实性、深入性
研究、回答、解决问题是制定政策、完善机制、实现目标的实践逻辑。自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来,省委对需要集中整改的问题进行认真研究,形成了常委整改落实方案;各党组(党委)也都按照中央“四明确一承诺”的要求,把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提出的努力方向具体化,按解决问题和完善制度的轻重缓急和难易程度,分门别类地提出整改落实的工作目标、方式方法和时限要求,把责任落实到实处。在整改中,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以此推动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
1.切实查找存在的突出问题。省委和各党组(党委)充分发扬民主,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全省通过座谈会、书面征求、网上征求和面对面征求等多种形式,广泛征求意见。省委汇总梳理了对省委常委会工作的意见建议共4个方面、182条。省委在此基础上,着重解决经济发展、改善民生、党员干部素质和领导能力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各地各部门梳理汇总了对自身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一些干部群众的头脑还存在着违背科学发展观精神的思想观念。如把“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理解成“唯经济发展为中心”;忽视“以人为本”或把“以人为本”扭曲为“人类中心主义”;把“科学发展”解读成“慢发展”、“不发展”。在体制机制上还有障碍科学发展观落实的不完善之处。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健全,重化等大型国有企业占据主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等问题;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相对滞后,目前政府没有完成向服务型、法治型政府的转变;干部任用体制机制不完善,对干部的监督机制体制在实践中存在着一些盲点。
2.着力解决保增长中的突出问题。省政府下发了《关于贯彻落实扩大内需方针促进全省经济持续较快发展的意见》,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挑战。1.3万亿元以上投资计划已经层层分解落实到位,各项重点项目正在抓紧运作和实施中。组织动员广大党员干部坚定发展信心不动摇,咬住发展目标不放松,带领广大群众迎难而上、奋力攻坚,2008年全省生产总值经初步核算实现13461.6亿元,增长13.1%;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1356.1亿元,增长25.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393元,实际增长12.1%;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576元,实际增长10%。2009年初以来,在经济发展困难进一步加大的情况下,保持了较好的发展势头。
3.重点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突出问题。截至2008年底,新增实名制就业112.6万人,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为零,城镇失业率3.8%,首次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完成5万平方米以下城市连片棚户区改造任务,新建335万平方米经济适用房和55万平方米廉租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均筹资水平由50元提高到100元,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70万人。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月人均提高了100元,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平均提高了18%。全面免除了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向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资助55万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学生、城镇贫困家庭学生和高等学校贫困家庭学生完成学业;新建农村九年一贯制寄宿学校145所。实施农村整村扶贫开发500个,覆盖贫困户16万户、53万人,人均增收600元;实施“阳光工程”和普惠制培训,培训农村劳动力57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35万人。新建93所区域性敬老院,改造75所乡镇敬老院和14所市级光荣院。新建农村公路黑色路面2920公里。新建2000个行政村文化共享服务点,提前两年完成20户以上自然村屯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省财政安排3亿元,重点解决了城市低保和低保边缘户的冬季取暖问题。
4.围绕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解决党的建设中的突出问题。坚持省委常委带头,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和作风建设,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着力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分析问题的能力,自觉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各项工作之中;全面启动新一轮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提高领导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促进全面振兴的本领;切实加强领导干部的党性修养,树立和弘扬优良作风,着力解决宗旨意识不强、政令不通、侵害群众利益、不廉洁自律、独断专行、奢侈之风、追求低级趣味等问题,促进了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整体素质的提高。
(四)破解体制机制障碍,建立长效机制,保持科学发展的持久性、长远性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要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保障。”解决突出问题必须与破解体制机制障碍有机统一起来,这样才能形成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辽宁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最根本的要靠改革,要着力推进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消除经济发展的体制障碍。创新体制机制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键所在。制度每完善一小步,人类就会前进一大步。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过程中要弄清楚从哪里着手进行制度创新,要在解决突出问题的过程中,从体制机制建设的高度分析产生问题的根本原因,防止短期行为和临时突击思想,避免头疼医头、脚痛医脚,注重总结经验教训,查漏补缺,在不断完善和创新各种规章制度上下工夫,从根本上铲除各种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行为发生的土壤。
在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活动中,省委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围绕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深层次问题,针对影响科学发展的制度缺失和政策障碍问题,本着科学严谨、务实管用的原则,建立健全12个方面体制机制。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制机制:采用指数化的综合评价方法,即先将各指标作无量纲化处理,尔后加权得出综合指数,从而动态地观察分析我省科学发展状况,测度各地科学发展进程。科技创新体制:把对科技研发、成果转移及产业发展的方法制度化,包括资源的宏观配置机制、企业的研发机制、大学和科研院所的科研体制、政府的科技管理体制、政策和文化环境等,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产业发展机制:紧紧抓住国家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和沿海地区加快开放的机遇,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环节,大力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带动原材料等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发展高技术产业、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用高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建设新型产业基地,促进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区域协调机制:重点包括政府间合作机制,政策扶持机制,利益补偿机制,帮扶机制,行业协作机制,公共服务均等化机制。城乡统筹机制:立足城乡经济、社会、人口、资源和环境的整体性,把城市和农村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考虑城乡规划、生产力布局、要素搭配,达到城乡资源的最优化利用,实现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缩小城乡差别,实现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和全省城乡共同繁荣。环保机制:为解决我省环保管理体制与工作机制不适应科学发展的矛盾和问题,建立健全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综合决策的环保体制机制,包括综合决策参与和推进机制,综合决策落实与保障机制,引导与激励机制等。节能机制:推动节能减排各项工作的落实,建立健全节能降耗的长效机制,使节能降耗工作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包括建立绩效考评机制,建立能效准入机制,健全节能管理监察机制,建立落后产能退出机制,完善节能激励机制,加快建立节能技术研发推广机制,健全循环经济发展机制,建立全民节能行动机制。财税分配机制:包括加快财政资金分配机制改革,建立和完善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和保障农民收入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加强财政支出管理,建立健全科学理财、民主理财、依法理财的管理机制。民生保障机制:包括健全困难群体、特殊群体民生保障机制,健全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体制,健全教育民生保障机制,健全农民医疗保障机制。舆论导向机制:包括报刊、广播、电视舆论引导机制,互联网舆论引导机制,理论宣传引导机制,社会宣传引导机制,境外舆论引导机制,舆情搜集研判机制,舆论引导保障机制。突发事件应对机制:包括完善信息报告和共享机制,强化应急处置协调联动机制,完善社会动员机制,健全风险隐患排查监控机制,强化突发事件监测预警机制。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机制:为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提供体制机制保证。
创新完善体制机制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必须常抓不懈。这次学习实践活动,为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契机。各地区各部门要进一步在系统配套、可操作、重落实上下功夫,建立长效管用的体制机制,形成推动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以体制机制的不断创新完善,推动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
二、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启示
(一)坚持学习调研,解放思想要贯穿学习实践活动的始终
省委和各党组(党委)把搞好学习调研作为整个学习实践活动的基础和前提,把解放思想作为推动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动力。省委和各党组(党委)采取中心组学习、专题研讨班、培训班、专家辅导等形式,认真组织党员干部学习中央规定的三本书和相关材料。省委制定了以“坚持科学发展、推进全面振兴”为主题的解放思想讨论活动实施方案,采取举办系列研讨会、百项课题攻关等10项措施,广泛开展解放思想讨论活动。举办了解放思想座谈会,研究如何进一步推进解放思想,加快辽宁全面振兴步伐。组织2000多名宣讲员,深入基层开展科学发展观宣讲活动。抓住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契机,深入开展改革开放教育,坚定改革开放信心,坚持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在东北新闻网开设“我谈科学发展观”、“从辽宁变化看科学发展”、“为科学发展、全面振兴献一计”等互动专区,截止2009年2月点击率已达到52万多人次。
实践证明,把解放思想贯穿学习实践活动始终,才能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清醒认识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与发达地区相比存在的差距和不足,清醒分析加快辽宁全面振兴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清醒把握全面振兴的阶段性特征,清醒判断辽宁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方位和水平。才能破除计划经济的惯性思维,破除封闭狭隘的思想意识,破除坐而论道的思维方式,破除小富即安的保守思想。才能在新的思想高度上形成深化改革开放的共识、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自觉把思想认识从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自觉改革不符合实践发展和时代要求的体制机制,创造新体制新机制。
(二)坚持以人为本,依靠群众要贯穿学习实践活动的始终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省委在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依靠群众,成果让群众共享。
依靠人民群众找问题,问题才能找得准。全省共召开座谈会900多个,近1万余干部参加座谈;发征求意见函2万余份,参与书面征求意见4万余人;结合调研和开展“党员干部走进千家万户”实践活动,面对面征求干部群众的意见;委托省统计局在全省进行万人民意调查;在东北新闻网开设专栏,网上征求意见。这些为找准问题奠定基础。
向人民群众问计问策,发展思路才能更清晰、更有实效。省相关部门请专家学者论证沿海经济带、沈阳经济区和突破辽西北战略,使辽宁的发展思路更加清晰。
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问题,人民群众才能真正得实惠。以“党员干部走进千家万户”、“解难题促和谐”和“环保攻坚惠民”为实践载体活动,引起强烈反响,就是最好的说明。
以群众满意为标准,才能检验学习实践活动搞得好不好。从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进行的群众满意度测评情况看,总体满意率达到99.8%,其中满意的为96.3%,比较满意的为3.5%。
实践证明,只要做到为了人民,依靠人民,让人民得实惠,人民就拥护,人民就满意。
(三)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各具特色要贯穿学习实践活动始终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坚持实事求是原则重要的就是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各地区各部门千差万别,各地区各部门在科学发展观的认识上有所不同,在面临制约科学发展的问题上有所不同,在推进科学发展的基础条件上有所不同,在落实科学发展的要求上有所不同。因此,要区分不同地区、不同单位、不同层面的党员干部,有针对性地确定具体目标任务,提出具体要求,设计实践载体,对学习实践活动的具体步骤、具体时间作出灵活安排。要努力探索符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的发展思路。要建立符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的体制机制。
实践证明,只有从本地区本部门实际出发,解决本地区本部门的突出问题,建立具有本地区本部门特色的体制机制,学习实践活动才能真正见实效。否则,“一刀切”,或者照搬照抄,就会使学习实践活动走过场。
(四)坚持全面性,统筹协调要贯彻学习实践活动始终
在学习实践活动中,省委全面把握学习实践活动的目标要求,做到在学习实践活动中,正确处理理论武装与突出实践特色的关系,改造主观世界与改造客观世界的关系,抓领导干部这个重点和组织好广大党员参加活动的关系,解决当前问题与建立长效机制的关系。省委统筹推进学习实践活动各个阶段、各个方面的工作,坚持把深入学习、提高认识贯穿始终,把解放思想、改革创新贯穿始终,把解决问题、完善体制机制贯穿始终,把依靠群众、发扬民主贯穿始终。省委及时找准学习实践活动与当前各项工作的结合点,把搞好学习实践活动同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结合起来,与完成今年各项工作任务结合起来,与加强党员干部队伍的全面建设结合起来。
实践证明,在学习实践活动中,既要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又要突出重点,既要搞好学习实践活动,又要做好当前的各项工作,因此,必须统筹协调,真正做到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
(五)坚持改革创新,边整边改要贯穿学习实践活动始终
创新和整改是学习实践活动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省委和各党组(党委)一方面坚持改革创新,一方面坚持边学边改、边查边改、集中整改。在整改中,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各地区各部门对现有的各类措施、意见办法、规章制度进行系统清理,对该废止的及时废止,对需要完善的及时修订完善。建立完善了2219项政策制度。
实践证明,学而论道,不动真格的,不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不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不改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科学发展观就不能落到实处。体制机制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创新。
(执笔人:中共辽宁省委党校副校长曲明哲,哲学教研部讲师吴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