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观察西医常规治疗、结合针灸、按摩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4年3月周围性面瘫患者46例,患者在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及护理基础上加用中医的针灸、按摩治疗。15天为一个疗程,总结中西医结合治疗面瘫的有效率。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面瘫疗法,操作简便,经济实惠,效果满意。结论:西药治疗配合经络穴位按摩、针灸治疗,提高了疗效,安全可靠,患者易于接受,适合推广。
【关键词】 西药治疗;针灸按摩;周围性面瘫【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6-0179-01
周围性面瘫又称面部神经麻痹,属祖国医学“口眼歪斜”范畴[1],患者起病突然,面颊部表情肌瘫痪,口角歪向健侧,眼裂扩大,眼睑不能闭合,鼓腮漏气,伴有多泪,舌前局部味觉障碍,患者面部表情受影响外,给日常生活带来很多不便。周围性面瘫年发病率为23/10万,男女发病率接近,任何年龄可以发病。我科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对患者进行药物、针刺、按摩治疗,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我院康复科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周围性面瘫46例,46例患者有26例由神经内科住院治疗后,转入康复科继续巩固治疗和康复训练。其中男28例,女18例:年龄19-76岁,中位年龄47岁,病程5-14天,左侧26例,右侧20例。
1.2 诊断标准中医诊断标准参照《针灸治疗学》[2]中“面瘫”诊断标准,西医诊断参照《临床神经病学》[3]的诊断标准。
1.3 治疗方法1.3.1 西医常规治疗①患者入院后给予药物治疗,09氯化纳注射液100mL+利巴韦林0.5g静脉滴注,1次/d;维生素B100mg,肌注,1次/d,维生素B120.5mg肌注,1次/d,地塞米松10mg,口服,1次/d,7天为一个疗程。
②加强口腔,眼部护理,饭后嘱咐患者温水漱口,睡前刷牙。不用手揉眼,外出戴眼罩或墨镜。
③急性期注意休息,不用冷水洗脸,避免面部吹风,嘱咐患者外出时戴口罩。
1.3.2 中医方法治疗①针灸治疗:针刺取穴:地仓透颊车、阳白、太阳、翳风、合谷(健侧)、每日一次,留针20分钟,14天为1个疗程。
②穴位按摩:取卧位,枕好;用湿毛巾热敷,两掌掌心相贴旋擦产生热感为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首先以暖热的左、右掌心轻按在左右脸颊上,左掌逆时针、右掌顺时针,各揉摩24圈;随后,推擦和揉按太阳穴、四白穴、地仓穴、风池穴,各做24次。
1.4 疗效评定标准参照《临床常见病诊断标准》[4].①痊愈:双侧额皱纹,鼻 沟恢复对称,闭眼正常,鼓腮时口角不漏气,进食时齿颊间不滞留食物残渣,说话时口角不歪斜。
②好转:双侧额皱纹,鼻 沟基本对称,闭眼欠实,鼓腮时口角不漏气,进食时齿颊间不滞留食物残渣,说话时口角略有歪斜。
③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
2 结果46例周围性面瘫患者,经中西医结合治疗,其中,治愈36例,占78.26%,好转8例,占17.39%,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65%3 讨论3.1 多数患者周围性面瘫均有不同程度表情肌功能障碍,说话时口角歪斜,进食时,食物残渣滞留齿颊之间,面部表情受影响,单纯中西药物治疗疗效不佳。而针灸与按摩相结合治疗具有特殊疗效,总有效率达95.65%。
3.2 针灸之所以发挥巨大作用,是因为本病由脉络空虚,卫外不固,加之起居不慎,风邪乘虚而入,侵占人体,上窜逗留于面部,侵犯肌肤,入经入络,导致面部、耳部的少阳及阳明络脉阻滞不畅,经筋失了濡养,以致肌肉驰纵不收而患病[5]。因此,针刺面部腧穴,疏调局部经络气血,达到活血通络之目的,针刺合谷、曲池穴,达到疏风散热之目的,亦有“面口合谷”之意。
3.3 本组通过摩、擦、推、揉等手法刺激面部足阳明胃经穴位,有助于面神经功能恢复[6]之效果。面瘫患者是由于风寒之邪入侵面部经络,导致面肌瘫痪的病证[7]。通过穴位按摩,不仅可以调和气血,散寒通络,改善局部症状,而且具有扶正补虚祛邪,防止病邪入侵之功效。
因此,针灸、穴位按摩是目前治疗面瘫的安全有效的首选方法。
4 体会4.1 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效果明显。针灸在我国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针灸治疗、穴位按摩是通过刺激人体穴位,充分调动人体自身防病的能力,因此,针灸针刺的方法,按摩的手法及穴位的选择与掌握都是非常重要的。
4.2 中西医结合治疗面瘫,尤其是推拿能改善微循环,改善体表温度,使毛细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多[8],使患者在推拿按摩治疗后感到神清目爽的效果。
4.3 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从46例治疗效果看,疗效显著,经济实惠,针灸、按摩、痛苦小,患者容易接受。满意度提高。综观本组治疗效果,值得在基层医院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1] 刘艺琴、田盛华、李应昆, 针剌治疗周围性面瘫常用疗法的概况[J], 中国民族医药2012(9):28-30[2] 王启才,针灸治疗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69[3] 黄如训、梁秀林、刘焯霖. 临床神经病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201[4] 李锐、周玮、王坤.中医治疗周围性面瘫及心理护理体会[J]. 社会医学杂志2011( 2) :73-74[5] 李杨、杨建宇.周围性面瘫的治疗概述[J].中国中医药代远程教育2011(18):177-178[6] ]刘银波、毕秋菊.经穴按摩护理干预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18):892-893[7] 隽树松. 针灸治疗面瘫的疗效分析. 《求医问药》2011. 9( 12) :277-278[8] 郭万学,理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730作者简介:熊文、男、大学毕业、湖北省通山县人民医院康复科主任、主治医师
论文作者:熊文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5年8月第1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4
标签:面瘫论文; 针灸论文; 患者论文; 穴位论文; 面部论文; 中西医结合论文; 疗效论文; 《医师在线》2015年8月第16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