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分析研究立体定向微创手术联合颅内压监护在颅脑疾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3 年2 月-2015 年2 月于本院就诊的80 例颅脑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各40 例;两组患者均采取颅内压监护进行临床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进行立体定向微创手术治疗。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未见明显差异(P>0.05),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显示差异显著,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几率以及死亡率,结果显示差异显著,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患有颅脑疾病的患者采取立体定向微创手术联合颅内压监护进行临床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康复,并有效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几率以及死亡率,提高患者的预后效果,故值得在颅脑疾病的临床治疗工作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颅脑疾病;立体定向微创手术;颅内压监护;临床应用效果【中图分类号】R651.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76-7808(2015)-06-158-01
立体定向微创手术近年来在颅脑疾病的临床应用愈趋广泛,其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脑水肿症状,并降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1],但也有相关研究结果显示侵入型的开颅手术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对患者的脑组织造成伤害,故临床关于颅脑疾病治疗方法的选择仍存在一定争议[2]。本次研究将以随机选取2013 年2 月-2015 年2 月于本院就诊的80 例颅脑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研究立体定向微创手术联合颅内压监护在颅脑疾病中的应用效果,现将分析结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13 年2 月-2015 年2 月于本院就诊的80 例颅脑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各40 例;其中观察组:男性患者23 例,女性患者17 例;患者年龄:43-78 岁,平均年龄为(67.4±2.3)岁;其中12 例为颅内血肿、14 例为急、慢性硬膜外(下)血肿、14 例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对照组:男性患者22 例,女性患者18 例;患者年龄:42-75 岁,平均年龄为(67.6±2.4)岁;其中11 例为颅内血肿、13 例为急、慢性硬膜外(下)血肿、16例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结果未见明显差异(P>0.05),故组间可比性较好。
1.2 方法立体定向微创手术:术前安装立体定向仪,在CT 机的引导下,寻找患者颅内病灶中心部位或侧脑室,并依据测量计算数据准确标出穿刺靶点坐标,避开功能区及危险区选择穿刺点,并对穿刺部位进行常规消毒处理,之后对患者进行局部麻醉,选择合适的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从穿刺点刺入颅内,促使针芯到达患者病灶部位,将针芯拔出,之后连接注射器。并选择病灶侧非功能区钻孔置入颅内压监护探头并固定,连接颅内压监护仪。可根据患者病情选择置入脑实质、脑室或硬膜外。如为颅内血肿,则对血肿的液体部分进行抽吸,之后用生理盐水对血肿固体部分进行冲洗,再向血肿部位注入血肿液化剂,并连接引流袋,之后进行2 个小时的闭管,然后开始引流。本次研究中所使用的血肿液化剂由2ml 的生理盐水+3 万单位的尿激酶组成。每日对患者冲洗血肿处3 次,复查结果显示血肿消失则可拔除引流管。如为感染病灶,则抽吸后注入敏感抗生素闭管后引流。
颅内压监护:若患者出颅内压均值在5mmHg 以下时可抬高引流管高度或适当补液避免颅内压过低,颅内压均值5-20mmHg 之间则不使用脱水药物,若患者颅内压均值在20-40mmHg 之间可对患者采取一般措施降低颅内压,如抬高床头、镇静、释放脑脊液或使用甘露醇等脱水药物,同时注意观察患者的颅内压变化情况,若患者颅内压均值在40mmHg 以上则可依据CT 图像上患者的血肿大小、颅内压变化情况等决定是否加用脱水药物或对患者进行开颅手术治疗。治疗7 日后进行各项指标的对比。
1.3 统计学处理相关数据均录入SPSS17.0 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 检验比较组间差异。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卡方检验比较组间差异。P<0.05 代表差异结果有意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 结果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对比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未见明显差异(P>0.05),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显示差异显著,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详见下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对比(?x±s)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对照组40 40.2±4.5 13.2±5.9
观察组40 40.3±4.4 19.9±4.2
T 0.100 5.851
P >0.05 <0.05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几率以及死亡率的对比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几率以及死亡率,结果显示差异显著,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详见下表2。
表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几率以及死亡率的对比[n(%)]
组别 例数不良反应发生几率 死亡率
对照组 40 8(20.0) 6(15.0)
观察组 40 2(5.0) 1(2.5)
x2 4.114 3.913
P <0.05 <0.05
3 讨论
多数颅脑疾病均具有颅内压升高的情况,故对患者进行颅内压监护则可有效且及时了解患者的颅内压动态变化情况,从而有效防止患者出现医源性低颅压、肾衰竭、水电解质紊乱等不良情况[3],同时大量临床研究结果证明与此同时对患者及时进行立体定向微创手术则可在极大程度上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死亡率,改善患者的预后质量[4-5]。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13.2±5.9)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9.9±4.2)分,且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几率以及死亡率观察组也明显低于对照组。上述研究结果表明对患有颅脑疾病的患者采取立体定向微创手术联合颅内压监护进行临床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生存几率、降低颅脑损伤程度以及不良反应发生几率。
综上所述,对患有颅脑疾病的患者采取立体定向微创手术联合颅内压监护进行临床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康复,并有效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几率以及死亡率,提高患者的预后效果,故值得在颅脑疾病的临床治疗工作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1]任思颖,伍国峰,毛远红.立体定向微创清除颅内血肿后运动功能恢复的预测[J].贵州医药,2013,36(9):795-796.[2]李金彩,李中秋,陆兵勋.脑立体定向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3,5(8):855-856.[3]肖绪林,张偕文,刘敬业.持续颅内压监护在颅脑损伤中的应用[J].天津医药,2013,5(25):6-7.[4]武金有,任新祝,张春萍等.原发性重型颅脑患者的颅内压监护[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3,6(13):366-367.[5]郑江环,宁丽洁.用立体定向微创颅内血肿粉碎清除术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J].求医问药(下半月刊),2013,11(5):85-86.
论文作者:吴昌松 宁丽洁 耿亚兰
论文发表刊物:《世界复合医学》2015年第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10
标签:患者论文; 颅脑论文; 颅内论文; 血肿论文; 两组论文; 疾病论文; 微创论文; 《世界复合医学》2015年第6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