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土木工程建设方面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土木工程建设施工的过程中,混凝土是非常常见的一种材料,为了确保土木工程的施工质量,一定要重视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施工单位还需要进一步学习和了解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仔细处理施工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不断让混凝土的性能和质量提高,进一步对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进行优化。
关键词:土木工程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1、土木工程建筑以及混凝土概述
1.1、土木工程
土木工程是建造各类工程或设施的技术的统称,包括地上、地下、水中等一系列工程设施,如房屋、道路、桥梁等,而建筑只是土木工程中的一部分。土木工程建筑代表着人们的物质需求,也体现着人们的精神需求,建造优质土木工程建筑是社会生产和人们生活稳步发展的基础。
1.2、混凝土结构
混凝土结构是一种常见的工程结构,其在土木工程建筑建设中的应用十分普遍。该种结构以混凝土为主要材料,混凝土是将砂石和水按照一定比例配制而成,抗压强度、耐久性等性能都很高。混凝土结构具备以下特点:①原材料容易获得,制作工作成熟简单,其运输成本不高;②具备良好的抗压强度、耐久性、抗腐蚀性,普通的人为破坏很难对混凝土结构造成重大损伤;③不易燃烧,耐火性好;④混凝土未成型前的可塑性较高,适用于各种结构的土木工程建筑;⑤混凝土凝固后由于自身的塑性等原因,容易出现裂缝问题,如温度裂缝、塑性裂缝等,影响混凝土结构质量,甚至危及混凝土结构安全。
2、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裂缝的形成原因
2.1、混凝土自缩
在混凝土材料当中,水泥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材料。在水泥硬化的时候会导致水分流失,在一定的温度条件和气候条件下,混凝土会出现蒸发等情况,水分的流失会让混凝土产生自缩等情况,最终出现混凝土裂缝。在混凝土施工的过程中,一定要加强混凝土的流动通畅条件下,通过高效减水剂进行催化。这种条件下,混凝土流动性进一步增加,会让水泥自锁的出现情况,对混凝土的制作产生影响从而导致混凝土裂缝,如果在混凝土当中混入了一些硅灰材料,可能会促进混凝土制作,而造成混凝土裂缝的产生。
2.2、外界温度变化
因为土木工程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另外在施工的时候多半处于户外,因此混凝土结构往往会受到温度以及外界环境的影响,导致混凝土的性能出现一定的变化,造成温度应力的产生。如果混凝土内外温差比较大,可能会出现很大的温度应力,造成混凝土产生裂缝,与此同时混凝土面积比较大的时候,由于混凝土结构相对较为厚实,那么地基约束也会增大,可能会导致混凝土出现裂缝。
3、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
3.1、混凝土浇筑技术
在进行土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混凝土建筑通常包含以下几点,首先是基础底板和墙体以及一些楼梯结构,在浇筑墙体的过程中需要对墙体底部进行5cm的浇筑,在浇筑的时候需要重视使用的混凝土成分相同,与此同时,为了符合均匀性的目的,可以选择铁锹灌模的方式进行操作。在浇铸刚度方面也有一定的规定,通常条件下需要控制在40cm,在建设基础底板的过程中,最大的问题在于混凝土散热,一定要对混凝土的温度应力进行控制,通过合理的方式让整体承受能力提高,确保浇筑过程中的连续性。在设备和材料选择的过程中也需要进一步重视相关细节,在我国浇筑方式很多不同的浇注方式,带来的效果也各不相同,需要与周边的环境相结合,依照实际情况,合理的选择相关的浇筑方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拆模技术
在混凝土工程当中,应用混凝土模板可以确保混凝土结构处于稳定状态,当所有施工完成之后,需要拆除模板。在拆除模板的过程中需要依照后支先拆、先支后拆的具体原则进行操作,先将不承重的部分拆除,依照承重的顺次进一步的进行处理,模板拆除需要具有一定的时间规范,如果超过时间标准,也会影响混凝土结构,所以在拆除的时候一定要对时间、温度、承重等相关问题进行综合考虑,特别是不承重的部分,如果自身强度无法达到要求,就提前将其拆除,可能会严重影响混凝土结构的棱角,承重部分也需要依照拆除原则进行操作。
3.3、混凝土中的压实措施
压实混凝土能够保证混凝土的密实和均匀性,能够让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进一步提高,所以需要施工人员具有一定的专业素质和经验,加强混凝土的振捣工作,在此过程中还需要保证有现场监督人员对其进行监督管理,在此条件下可以通过插入式振动棒,可以保证插点的均匀排列。在振捣的过程中,需要控制在300~400mm,避免出现漏振等情况,需要对插入式振动棒的插入深度进行重点控制,保证振捣底层可以插到钢筋底部。另外在振捣的时间方面,需要保证混凝土的表面不出现泛泡等情况,为了让混凝土和钢筋的握裹力提高,进一步提升混凝土的抗裂性,就需要让混凝土的密实度增加,需要进行二次复振、二次模压等相关工艺。
3.4、混凝土的养护技术
在混凝土养护的时候,一定要合理的控制混凝土的温度,需要采取相关方式进行管理。首先需要依照实验测算的情况了解表面温度和混凝土中心温度的情况,通常条件下,室外最低温度和混凝土表面温度具有一定的差异,差值通常小于20℃,如果混凝土结构的抗裂性能不强,一定要控制温度差处在25~36℃之间,另外在拆模的过程中,混凝土的温差不能超过20℃,主要是中心温度和表面温度的温差以及外界温度的温差,为了让混凝土内外温差有效降低,可以通过内部预埋水管的方式进行,将冷却水通入。通过这种方法,能够有效降低混凝土内部的最高温度,冷却这个步骤需要在完全混凝土浇筑之后进行。
3.5、混凝土无损检测技术
混凝土的无损检测也是非常重要的,主要是在对构件内部结构不破坏的条件下,通过测量仪器来对混凝土的缺陷以及混凝土的强度进行测量,在此过程中可以利用混凝土物理量来对混凝土的质量进行间接评定。依照当前的行业规则测算的方法主要有钻芯法、回弹法、后装拔出法等相关无损方法来对混凝土结构是否符合要求进行评测,无损检测方法的特点在于费用低,而且操作简单,不会对混凝土结构构件产生破坏,在土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得到广泛的应用。超声波回弹综合法有效的结合了超声波法和回弹法,首先对混凝土的回弹值进行测算,接着对波速进行测算,通过一定的方法对超声之后回弹值进行修正,最终获得需要的混凝土强度值。超声回弹综合法在使用的过程中离散度低,规律性比较明显,具有很强的可靠性,适合使用。
3.6、混凝土温度应力控制技术
在混凝土结构施工中,对温度应力进行控制是十分必要的,利于防治裂缝问题,保证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温度应力控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2]:①选用硅酸盐水泥。与一般水泥相比,硅酸盐水泥的水热化更容易控制;②减少水泥用量,对水泥用量进行严格控制。混凝土结构中的水泥会散发一部分热量,这些热量在混凝土内部会增强温度应力作用,使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问题,甚至是结构性损坏裂缝。为此,要严格控制水泥用量;③加入减水剂,可以降低水泥使用量;④混凝土浇筑中,对浇筑温度和外部温度进行严格控制,把控整个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温度变化。
4、结束语
伴随当前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土木工程建筑项目的质量,在土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混凝土结构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所以相关人员一定要深入了解混凝土内部结构,保证混凝土建筑工程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郭晓林.简析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J].科技与企业,2015,13:144.
[2]张博.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5,48:34~35.
[3]张伟.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分析[J].烟台职业学院学报,2013,02:87~89.
论文作者:何少宁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20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20
标签:混凝土论文; 混凝土结构论文; 土木工程论文; 过程中论文; 温度论文; 裂缝论文; 建筑论文; 《基层建设》2020年第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