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宝龙置业发展有限公司 山东 烟台 265600
摘要:海绵城市建设可以有效缓解城市内涝、削减城市径流污染负荷、节约水资源、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并且科学合理的排水措施可以促进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此,本文概述了海绵城市,阐述了海绵城市建设的意义及其措施,对海绵城市给排水建设的作用与排水措施进行了论述分析。
关键词:海绵城市;建设;意义;措施;给排水;作用
1 海绵城市的概述
海绵城市是指在城市建设中将城市的特征与海绵的特征相结合,并且在城市建设中合理的利用资源,实现城市与资源的协调发展。海绵城市建设总体上是从应对城市雨洪问题出发,逐步演变为解决城市水与生态问题的综合性方法。海绵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海绵城市建设应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海绵城市”并不是推倒重来,取代传统的排水系统,而是对传统排水系统的一种“减负”和补充,最大程度地发挥城市本身的作用。
2 海绵城市建设的意义及其措施
2.1 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的意义。主要体现在:
2.1.1 社会意义。第一、海绵城市建设的理念为城市老旧城区海绵城市建设提供了新思路。相比建设大型地下调蓄池、大规模改造雨水管线等方案,改造设置一些城市“海绵体”是一个更加可行的思路。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可通过原有的老旧建筑雨水管断接技术,将雨水管线接入周边公园、水体、集中绿地等,集中贮存雨水,也可以利用小区内部的花坛、绿地等建筑设施空间布置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 城市道路可结合道路绿化带、树池等绿化空间,布置生态树池、植草沟等低影响开发设施,有效地对地表径流加以蓄、滞、渗、排等。第二、海绵城市建设可以减少城市内涝的发生。通过海绵城市的建设,将防、排、蓄、渗、滞等措施合理地结合起来,大大减轻城市防洪排涝的压力,有利于减少城市洪涝灾害的发生,维护城市居民安定的生活环境。
2.1.2 经济意义。海绵城市建设需要开展与城市相适应的水利工程建设,同时水利工程的建设要与城市中的园林结合,从而保护水资源,节省治理水污染的费用。
2.1.3 生态意义。海绵城市建设调整了城市中生态系统,提高环境质量,海绵城市规划建设中,种植的树木增多,硬化的路面减少,合理的处理雨水,甚至将雨水回用于工业的生产,不但带来增加经济利润,还改善了环境。
2.2 加强海绵城市建设的措施。
2.2.1 合理制定海绵城市建设政策。海绵城市建设需要通过政策支持来加强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的推广,相关部门应加强制度方面的研究制定工作,如对已经出让并且尚未建设的土地,通过对设计变更、资金方面的支持等方式,在规划设计中融入海绵城市的理念,使其应用更有保证。对尚未出让的地块,可以在原有的评价指标中加入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相关指标。通过这种方式来激励相关单位对海绵城市理论的应用。
2.2.2 结合实际,实施科学规划建设。海绵城市建设要结合城市的区域特点明确制定各项规划目标,加强控制和管理城市雨水的径流系数,并且合理的规划建设还能够从雨水径流的源头控制水污染,从而使得水资源能够被充分的利用,同时还有效的改善了我国城市的景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 加强海绵城市给排水建设的作用
海绵城市给排水建设的作用主要表现为:
3.1 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基于客观环境限制,我国大多数地区处于缺水的状态中,但是我国城市建设正处在高速发展的阶段,对水资源的需求非常强烈,如果仅靠地下水源,很难满足发展的需要,为此需要更多的水资源供应渠道,保障城市建设顺利进行,其中,海绵工程能够有效地提升水资源的利用率,让水资源通过自然渗透、自然积存以及自然净化等过程,重新被人们所利用,从而降低城市建设的成本,提高城市发展的速度。
3.2 提高环境适应能力。我国地域辽阔,既有较为干旱的西北地区,又包含雨水充足的沿海地区,同时,随着气候环境的不断变化,我国城市大多会经历雨水的考验,当雨水量较大时,城市的排水压力会比较大,大多数城市会出现内涝问题,为此必须要做好给排水建设工作,提升城市应对风险的能力。我国建设海绵城市,其主要的作用是提升环境适应能力,降低雨水的不良影响,保留雨水资源,利用防、排、蓄、渗、滞等方法,不但可以减少内涝问题的产生,同时还可以有效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3.3 恢复受损害水体。海绵城市建设的作用不仅在于提升环境适应能力,其还能有效地恢复和净化受损的水体,在海绵工程中,通过利用专业的技术和自然途径,能够将自然水文特征维持在城市开发前状态,提高对城市原有生态系统的保护效率。海绵工程中的生态手段对粗放式城市建设环境进行优化,能够恢复前期受损坏的水体,使其能够降低污染程度,在海绵工程的给排水建设工作中,应当首先对城市的水体情况进行细致的检查,找出问题较为严重的区域,并集中加快海绵工程建设,提升水体的恢复速率,政府部门应当将海绵工程与其他的工程进行联合。
4 加强海绵城市建设排水的措施
4.1 科学规划排水工程。海绵城市建设需要结合城市区域特点,加强排水工程的规划,严格控制城市雨水的径流系数,并且合理的规划建设还能够从雨水径流源头控制水污染,使水资源能够被得到充分利用,同时有效改善我国城市景观。
4.2 加强初期雨水弃流排水。初期雨水弃流可以通过一定方法或装置将存在初期冲刷效应的降雨过程中的初期径流予以弃除,减少径流污染、提高雨水资源的利用率。常见的初期雨水弃流包括容积法弃流、小管弃流(水流切换法)等,弃流形式包括自控弃流、渗透弃流、弃流池、雨落管弃流等。是否采用初期弃流,采用何种弃流控制措施及如何合理确定初期弃流量应该根据项目现场条件、汇水面特性、管渠系统大小、污染状况、控制目的及设计的工艺系统等综合分析而定。
4.3 强化透水铺装排水的合理设计。大面积不透水的硬质铺装在暴雨来临时会导致雨水的径流,排水管道超负荷后便会导致内涝的发生。采用缝隙透水的混凝土路面砖以及多孔的嵌草砖、碎石地面铺设的透水性路面,尽量让雨水渗透进入土壤;当雨水通过路面的渗透速率大于土壤渗透速率时,多余的雨水再进入市政排水管道,或者让多余的雨水排入附近的池塘、蓄水池,留住雨水,让其逐步渗入地表,制造会呼吸的地表。
4.4 实施生物排水设计。生物排水是指设置较浅的洼地并种植当地的耐旱及短时耐淹植物,通过植物、土壤及微生物作用滞蓄及屋面、路面等硬化下垫面的径流雨水,通常分为简易型生物滞留设施和换土型生物滞留设施;生物滞留设施按应用位置不同分为雨水花园、生物滞留带、高位花坛、生态树池和下沉式绿地。生物滞留设施一般主要由蓄水层、覆盖层、种植土壤层、砂滤层、排水层、溢流口等部分组成。
结束语
基于全球生态环境恶化的现状下,随着洪涝灾害和水资源短缺问题的日益严重,城市的不合理建设造成环境失衡进一步加剧,实施科学合理的海绵城市建设非常重要,因此对海绵城市建设及其排水进行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国荣等.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城市规划中的实践构想[J].山西建筑,2014(36).
[2]鞠茂森.关于海绵城市规划理念、技术和政策问题的思考[J].水利发展研究,2015(03).
[3]工文亮等.海绵城市建设要点简析[J].建设科技,2015(1).
论文作者:温瑞陆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10
标签:海绵论文; 城市论文; 城市建设论文; 雨水论文; 径流论文; 水资源论文; 内涝论文; 《防护工程》2017年第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