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nutella协议与划分技术的P2P网络模型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Gnutella协议与划分技术的P2P网络模型的设计与实现

李祖鹏[1]2004年在《P2P网络路由模型研究及其在MANET路由协议设计中的拓展》文中研究说明Peer-to-Peer网络技术是目前国际计算机网络技术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其主要目的就是充分利用互联网中所蕴含的潜在资源(包括计算资源、存储资源和文件资源等)。而P2P路由模型研究则一直是P2P网络技术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P2P网络中进行高效的消息路由是提高网络可扩展性、解决P2P网络带宽吞噬问题的关键所在,这些问题解决的好坏直接影响P2P应用的有效性和P2P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针对当前主流P2P路由模型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并结合国家863高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新型网络体系结构(Peer-to-Peer网络技术)研究》的研发需要,本文分析和研究了叁代主流P2P路由模型的工作原理和关键技术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结构化P2P路由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尝试进一步将P2P路由技术领域研究成果拓展到无线移动自组织网络(Mobile Ad Hoc Network,MANET)路由技术研究领域,在对两者交叉领域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P2P计算模式的新型MANET路由模型。 本文的主要工作和贡献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在分析目前叁代主流P2P网络路由模型(分别是集中目录式P2P网络路由模型、非结构化P2P网络路由模型和结构化P2P网络路由模型等)优势和不足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型结构化P2P网络路由模型-HARM(Hierarchical Aggregation P2P Network Routing Model),该部分主要工作包括: ● 提出HARM模型下基于网络实际拓扑的网络分层和组群划分算法,通过引入分级代理(Hierarchical Agent,HA)和聚集群体(Cluster)等概念,将物理距离较近的节点划分到同一个聚集群体中,充分利用了节点的网络邻近性(Network Proximity)特征,克服了结构化P2P系统普遍存在的绕路(Detouring)问题; ● 提出HARM模型下基于分布式哈西表(Distributed Hash Table,DHT)的节点动态命名机制,实现了节点身份与其哈西环域空间下逻辑标志的映射关系和关键值(Key)分配的负载均衡,并通过引入全局环域(Global Ring Zone,GRZ)和私有环域(Individual Ring Zone,IRZ)的方法简化了路由查询过程; ● 提出HARM模型下的分级路由表(Hierarchical Routing Table,HRT)架构,将每个节点所维护的HRT表项数有效控制在0(log N)量级(N是网络节点总数),实现了针对不同层次聚集群体的消息路由功能; ● 提出HARM模型下基于结构化P2P覆盖层网络的路由发现和更新算法HARM_Scale,通过建立用于数据保存和路由查询的哈西环路,将路由消息经过的最大跳数控制在0(logN)量级,将一个节点加入或退出系统所发送的消息数控制在0(log~2 N)量级; ● 提出针对HARM模型的一系列优化策略(分别是HA负载均衡,数据项备份机制和

宋应森[2]2012年在《移动P2P网络中资源搜索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带宽和终端设备处理能力的不断提高,已经在传统网络中广泛应用的P2P技术也逐渐渗入到无线通信领域。然而,移动网络因其拓扑结构易变、节点性能与网络带宽有限以及网络层编址与标识机制差异等缺陷,导致在移动P2P网络下的资源搜索、数据分发、安全和隐私等方面存在一系列的问题。本论文重点研究移动P2P网络下的资源搜索策略问题,提出了两种更为有效的资源搜索策略,在此基础上,设计一种适合校园无线环境特点的分层式网络结构模型。在P2P技术的应用领域内,资源搜索策略的研究已经成为比较热门的话题,即网络中的某个节点搜索到提供特定资源的其它节点所使用的方法。目前,移动P2P网络资源搜索策略的解决方案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无线环境和移动设备的特点,将一些现存的比较成熟的传统P2P资源搜索策略改造成适合移动P2P网络的方法;另一种就是重新设计出适合无线环境的资源搜索方法。资源搜索策略研究的重点就是保证网络节点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带宽内获得尽可能多的有效节点来参与资源搜索,并准确的返回搜索结果。对现存的各种非结构化资源搜索策略研究后,论文提出了一种基于TBRPF路由协议的跨层Gnutella资源搜索机制。机制的核心思想是在网络层和应用层之间建立协调层,通过增加层间接口和参数来保证层间实现最大程度的信息共享。改进后的方法具有较高的动态适应性和较低的网络开销,可以有效避免移动P2P网络的扰动问题,减少了网络冗余信息,提高了资源搜索效率,从而达到全面优化网络性能的目的。在结构化的移动P2P网络中,为更好的满足用户对查找资源服务的需求,论文提出并设计了一种基于结构化移动P2P网络的M-Kelips资源搜索机制。该机制的核心思想是选择网络中性能高的组节点来代替普通节点接入到移动P2P网络中,缩短节点查找所需资源的时间,保证了节点所维护的链路状态信息的稳定性和正确性。最后,根据校园网络环境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校园无线环境的移动P2P网络结构模型,采用分层式的网络结构标准,对不同网络形式下的节点进行区域划分,屏蔽网络层中不同网络设备标识的差别,并阐述了该模型的资源搜索机制。

史庆伟[3]2008年在《基于小世界模型的P2P网络文本检索》文中研究指明与集中式搜索引擎相比,构建在P2P网络上的文本检索系统在可扩展性、数据更新、维护成本和安全性等方面具有与生俱来的优势。由于P2P网络中的节点缺乏全局网络的拓扑知识,如何定位节点资源、减少网络节点之间的通信开销成为P2P网络中文本检索的核心问题。本文基于小世界模型研究了P2P网络中的文本检索问题,主要贡献如下:针对向量空间模型中文档矩阵高维稀疏的问题,提出了一个P2P网络节点文档向量降维的方法。该方法将文档中词频出现两次以上的词条作为文档的摘要信息,来表示节点文档内容,然后根据改进的STC算法为选出的词条建立了一个树状的层次结构。在计算文档向量相似度时,采用sigmoid函数为不同层次的词条赋予不同的权重。针对Gnutella网络中转发消息的泛洪问题,基于小世界模型提出了一种无结构P2P网络文本检索的方法。该方法中,P2P网络的每个节点都维护一定数量的短程连接邻居节点和长程连接邻居节点,由此来构建具有小世界特性的网络。邻居节点的更新策略是在节点的查询和应答交互过程中进行的,每次查询结束后,都会更新邻居节点文档向量中关键词的权重,使得节点能够动态地快速了解网络的拓扑情况和其他节点的文档内容。实验结果显示,与Gnutella网络相比,小世界P2P网络具有更大的聚类系数、较小的特征路径长度和更高的文本检索查全率。针对基于DHT技术的结构化P2P网络在不支持复杂查询、负载不平衡和路由效率低等方面的问题,根据Kleinberg小世界模型设计了一个结构化P2P网络协议(SPPSW协议)。在SPPSW协议中,内容相近的节点被划分到相同的节点类中,在节点类的内部,节点可以根据相似程度选择邻居,网络由一些相互连接节点类构成。节点类可以动态地调整节点类的大小,能够自组织地分裂、合并,节点类之间存在一些长程连接,缩短了查询路由步数。实验结果显示,随着网络规模的扩大,在SPPSW协议网络中,搜索开销呈对数平方曲线增长,维护开销呈线性增长;选择一个合适的节点类内部节点的数量,可以使得整体的网络维护开销和搜索开销最小。

郭永强[4]2003年在《基于Gnutella协议与划分技术的P2P网络模型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Peer-to-Peer(简称P2P)是一种很有发展潜力的网络技术,在对等计算、协同工作、搜索引擎、文件交换等领域有很好的应用前景。Gnutella是一种P2P的网络通信协议,基于Gnutella通信协议的网络叫做Gnutella网络。近年来Gnutella网络发展的非常迅速。但是Gnutella网络还有诸如规模可扩充性不强、查询速度慢与查询效果不佳等缺点,限制了P2P网络的进一步发展。 本文针对这些缺点,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Gnutella协议的P2P网络模型。在传统的模型中,网络上的所有主机不管它们所处的距离远近,它们的地位都是一样的。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新的模型中将网络划分为不同的子网,子网内与子网外的主机分别对待,相应的每一个结点都同时保存内部和外部两个动态更新的主机列表。在内部网络中,我们采用IP多播技术自动定位主机结点,在外部网络中,则采用手工输入和自动发现相结合的方法来定位主机结点。在网络的查询机制中,我们也对内部网络和外部网络采用了不同的查询方法。最后,我们用java实现了该模型。 短路效应(Short-Circuiting Effect)是严重影响Gnutella网络性能的另一个因素,本文通过修改泛滥式(flooding)查询的消息控制机制的办法,消除了短路效应的影响。

黄静[5]2011年在《无结构P2P网络演化过程的拓扑属性分析研究》文中认为P2P技术是一项极大地改变了人们在互联网上获取信息方式的发明,它消除了以往通过服务器获取信息时的瓶颈效应,提高了互联网上信息传播的效率,甚至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P2P网络中相互交换信息的节点间直接建立连接,参与节点通过自组织形成一个信息交换网络,具有传统C/S架构不可比拟的优势。由于不存在服务器瓶颈,P2P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诸如网格计算,分布式存储,Web缓存,网络电话,流媒体,网络会议,内容分发等实际系统中。在P2P网络中,不存在中心式的控制结构,所有节点都承担部分网络结构的组织与维护工作。由于节点间是相互独立的,P2P网络中的节点变动非常频繁,研究网络拓扑随时间而演化的过程对网络协议的设计和评估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研究了无结构P2P网络拓扑结构随时间逐渐变化的动态过程,主要分为叁个部分。第一,本文研究了无结构P2P网络的拓扑演化过程。在现有网络测量结果的基础上,我们建立了一类从概率上反映无结构P2P网络拓扑随时间逐渐变化的网络演化模型,该模型不仅考虑了网络节点的变化情况,也将P2P网络中频繁发生的连接变化考虑在内。此外,该模型的输入是反映网络用户统计行为特征的相关参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用户行为对网络拓扑产生的影响。本文在不考虑用户行为多样性的条件下,给出了关于演化模型度分布的差分方程,并利用生成函数方法求解了网络度分布,然后采用仿真和数值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验证了无结构P2P网络演化模型及其度分布分析的正确性。仿真和分析结果都表明存在两类影响网络度分布的因素,一类倾向于使其服从幂律分布,另一类倾向于使其偏离幂律分布,偏离幂律分布的程度与网络中节点的行为相关。第二,本文将无结构P2P网络的演化模型推广到对一类基于P2P的服务提供网络的建模中。这类网络向远程用户提供服务,但是其本身则是由数台分别完成部分功能的服务器组成。在不考虑节点变化的情况下,我们将无结构P2P网络的演化模型推广用于描述这类服务网络,并给出了与模型度分布相关的差分方程及其解。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这类网络的资源度分布是Poisson分布,其均值与资源请求概率和资源分布概率相关,网络度分布则是几个Poisson分布之和。第叁,我们研究了Gnutella网络中社区结构随时间变化的过程。基于在一段时间内连续测量的Gnutella网络拓扑数据,我们采用动态社区结构分析方法研究了Gnutella网络中社区结构的演化过程。分析结果表明,由于网络中节点加入退出非常频繁,Gnutella网络上的社区结构很不稳定,社区经常被分解,同时节点的频繁加入退出也影响到了节点所属社区的稳定性,导致节点经常更换自己所属社区。

王磊[6]2009年在《基于信任的分组P2P拓扑构造与访问控制技术的研究》文中提出P2P网络在协同工作、分布式信息共享、大规模并行计算等方面显示出独特优势,但是在可管理性、激励性和安全性等方面仍然存在很多问题:P2P网络的分布式特性增加了节点管理的难度;由于缺乏激励机制,资源得不到充分的共享;具有复杂策略的恶意行为使得单一的安全机制无法有效保证P2P网络的安全。基于上述背景,本论文提出一种分组混合P2P网络,在此环境下,对信任模型及其在拓扑构造、访问控制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和研究,主要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针对现有混合P2P网络存在的不足,设计了一种分组混合P2P网络GHP2P。GHP2P由多个群组构成,每个群组由超级节点进行管理,节点根据自己的兴趣初始化邻居节点。(2)为了有效识别free-rider和各种类型的恶意节点,提出一种基于反馈的动态全局信任模型DGTrust。DGTrust从可信度和服务能力两个方面对节点进行评估,引入时间因素和惩罚机制,并给出基于信任的请求处理和响应选择策略。(3)提出一种基于信任的自适应拓扑构造协议TATCP,分析了信任模型在拓扑构造中的重要作用,利用DGTrust模型分别对GHP2P网络中普通节点层和超级节点层的拓扑结构进行优化。(4)利用RBAC模型中角色与权限分离带来的灵活性,提出一种GHP2P网络环境下基于信任与角色的分层访问控制模型TRGAC,根据DGTrust模型的评估结果授予节点相应的角色,利用分层机制对具有不同角色的节点实施有效的访问控制。研究表明,将信任模型、拓扑构造技术和访问控制模型相互结合,可以从多个方面激励节点共享资源,大大增强P2P网络的安全性和可管理性。

吴普良[7]2007年在《基于P2P网络的流媒体服务技术研究及应用》文中指出随着网络技术和流媒体技术的发展,通过国际互联网实时看电影、电视成为人们热衷的网上娱乐活动。C/S模式的流媒体服务系统存在着网络带宽瓶颈,不能满足大规模的流媒体服务需求。而P2P(Peer-to-Peer)技术的出现改变了以服务器为中心的数据传输模式,从根本上解决了C/S流媒体服务系统存在的问题。基于P2P的流媒体服务技术是指采用P2P网络架构、利用P2P的数据交换技术而实现的流媒体传输和播放技术,它已成为当今流媒体技术领域的研究热点。论文以流行在国际互联网上的P2P网络电视为例分析了当前P2P流媒体系统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继而有针对性地提出了P2P流媒体服务系统ShareMoVie的设计目标,并对系统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需求分析。在深入研究了典型P2P网络构架、P2P网络数据传输机制、Gnutella网络模型、流媒体数据传输技术等内容的基础上,采用Windows Peer-to-Peer SDK及DirectShow SDK对系统进行了设计和实现。并对系统做了初步的测试工作,对测试结果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和总结。系统中流媒体数据的传输采用泛洪机制实现,论文运用基于数据源的节点组织策略对客户端节点进行分组,将流媒体数据的泛洪过程控制在一个独立的分组中进行,从而减轻了因流媒体数据的泛洪而造成的网络负担,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系统的数据传输能力。本系统不存在专门的流媒体服务器,系统中所有影片都来自于客户端的共享,为降低客户端共享影片时的网络带宽开销,论文实现了一个简单有效的数据上传速率控制机制,该机制保证了客户端在共享影片的同时还能轻松观看系统中由其他客户端提供的节目。另外,系统还实现了影片内容审查功能,以此来对客户端共享的影片进行内容审查,防止不健康影音制品在系统中的传播。

齐文华[8]2007年在《无结构P2P网络下蠕虫传播模型及其仿真分析研究》文中研究指明P2P(Peer-to-Peer)网络日益流行的同时也为蠕虫提供了温床。最近,一种新型蠕虫——P2P蠕虫的出现,使网络面临新的威胁。这种蠕虫利用P2P系统进行传播,使其传播更加隐蔽、精确。因此,对基于P2P网络的蠕虫及其传播规律、防护技术的研究十分迫切,因而成为近期在网络安全领域研究的一个热点。其中,对P2P网络蠕虫传播模型的研究是很重要的方面。通过对P2P蠕虫传播模型的研究,可以得到其在网络上广泛传播的规律,进而研究抑制蠕虫传播的方法。本文在分析P2P蠕虫传播模型的基础上,利用仿真的方法来研究P2P蠕虫传播行为,并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影响其传播的主要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分析了网络蠕虫行为特征,提出一个简单的蠕虫模拟框架,对网络拓扑结构进行了有选择性的抽象,采用了分层的方式(具体分为宏观层和微观层)模拟蠕虫的传播。将宏观层的数学分析模型和微观层基于包级别的仿真技术结合,优势互补,从而避免仿真粒度过粗或过细带来的问题。2.深入研究了无结构P2P网络蠕虫(UP2P——Unstructured P2P)的模拟方法,设计和实现了一个UP2P蠕虫传播仿真系统——UP2PWS。系统的设计思想是,通过UP2P蠕虫传播的数学模型来刻画和研究UP2P蠕虫在宏观层的传播规律,通过模拟蠕虫在网络中的真实活动来实现UP2P蠕虫在微观层的仿真,并选取了一种广泛应用的无结构P2P网络——Gnutella作为蠕虫传播的媒介,对其进行基于包层次的仿真。论文对系统架构、工作流程、UP2P蠕虫宏观层模拟、微观层模拟等实现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3.通过改变蠕虫传播条件,在UP2PWS系统上完成了一系列实验,并依据实验结果分析了影响UP2P蠕虫传播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所提出的蠕虫传播模型和仿真实验环境是有效的,能够真实反映UP2P蠕虫的传播过程,能够为蠕虫传播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实验数据及参考方案。

徐坚[9]2008年在《基于层次式DHT和语义邻居的P2P网络资源定位模型研究》文中提出P2P应用已经引起全世界数百万计算机用户的关注,从Napster到Instant Message,P2P应用已经挤身当今互联网上最广泛使用的应用之列,许多公司和研究机构都投入到对P2P的理论研究和产品开发中。在P2P的研究中,对等计算是研究的重要方面,要实现对等计算的计算模式,主要面临资源的放置、定位和获取叁个问题。其中核心问题是研究如何高效地定位所需资源。基于DHT的结构化P2P资源定位技术是目前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然而,传统的结构化P2P系统一般只考虑节点之间的逻辑关系,这可能导致覆盖网络中相邻的节点在底层物理网络中相距甚远;另外,已有的基于DHT的资源定位算法只支持精确单关键字匹配查询,这也导致了它的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所以,研究DHT网络中的实际物理拓扑以及语义查询对资源定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意义。本文对新型P2P资源定位模型HDHT_SN进行的研究工作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1、讨论了P2P中一些具有动态IP地址的节点的结构特征,在计算其节点的标识符(NodeId)时,用节点的MAC地址作为哈希函数的参数,即NodeId=hash(MAC),这样,具有动态IP的节点也就拥有了固定的NodeId;2、在传统的平面式DHT算法的基础上,本文结合网络中实际物理拓扑特征提出了层次式DHT模型,即HDHT,其基本思想是:尽量使节点查询任务在本地完成,以减少网络流量、加快查询速度;引入语义邻居的概念,支持基于HDHT的语义查询,使得查询过程通过启发信息得到更丰富的查询结果;3、基于改进平面式DHT算法-Chord以及改进SON的思想建立HDHT_SN模型,并给出HDHT_SN中的资源定位策略;为优化查询效率,给出了远程资源本地放置的策略;4、使用P2P系统仿真器PlanetSim对HDHT_SN模型和算法进行了部分实现工作,并与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比对分析,说明了HDHT_SN的有效性和可行性。近年来,基于Peer-to-Peer的理论研究和产品开发发展迅速。其中,研究P2P模型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本文介绍了P2P的主要应用模型,以及P2P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在第二章,详细讨论了传统的P2P网络资源定位模型,研究了其适应的应用领域,并对其优缺点作了剖析,其中主要对分布式结构化资源定位模型作了详细阐述,并对P2P算法研究中引入小世界模式的观点的取得的现有成果作了讨论。传统的分布式结构化系统不支持语义查询,本文介绍了较新的在结构化覆盖网上研究语义查询的新思想,即语义重迭,并对其作了详细介绍,并指出了它的优点及应用局限,为引入自己的研究作了铺垫。介绍了P2P技术的优势及存在的技术困境,给出了P2P技术与其它新技术如网格的整合,讨论了P2P中非常重要的信息安全问题,最后展望了P2P的发展前景。

茹林[10]2009年在《P2P网络中多线程下载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P2P网络的文件共享应用有了很大的发展,出现了迅雷和BT等被广泛应用的基于P2P技术的网络文件共享工具。但是迅雷采用的网络模型Napster有网络结构不健壮的缺点,而BT则在其资源发布和搜索机制上存在信息发布和更新不及时的缺点。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Gnutella模型的改进的文件共享和多线程传输机制。主要完成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详细分析了Napster、Gnutella、Kazaa这几种典型的P2P文件共享系统模型。在此基础上,重点对目前广泛应用的迅雷和BT软件,从网络模型和文件传输机制方面着手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并总结了其各自的优点和不足。其中以Gnutella模型的网络稳定性最好,所以本文将以这个模型为网络基础结构。●针对迅雷模式存在对服务器严重依赖的缺点和BT模式在信息发布时依赖种子文件、信息更新不及时的缺点,提出了一种基于Gnutella模型的改进的文件共享与多线程传输机制,改进后的文件传输机制综合了迅雷与BT的优点。在此基础上,具体设计与实现了一个P2P多线程文件共享系统。●最后,对改进后的共享系统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比迅雷模式的网络稳定性要好,比BT模型的资源发布和查询方式有了一定改进。但其本身也存在一定不足,不适合大规模网络应用。

参考文献:

[1]. P2P网络路由模型研究及其在MANET路由协议设计中的拓展[D]. 李祖鹏. 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2004

[2]. 移动P2P网络中资源搜索策略研究[D]. 宋应森. 山东师范大学. 2012

[3]. 基于小世界模型的P2P网络文本检索[D]. 史庆伟. 天津大学. 2008

[4]. 基于Gnutella协议与划分技术的P2P网络模型的设计与实现[D]. 郭永强. 郑州大学. 2003

[5]. 无结构P2P网络演化过程的拓扑属性分析研究[D]. 黄静.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1

[6]. 基于信任的分组P2P拓扑构造与访问控制技术的研究[D]. 王磊. 苏州大学. 2009

[7]. 基于P2P网络的流媒体服务技术研究及应用[D]. 吴普良. 武汉理工大学. 2007

[8]. 无结构P2P网络下蠕虫传播模型及其仿真分析研究[D]. 齐文华. 西北大学. 2007

[9]. 基于层次式DHT和语义邻居的P2P网络资源定位模型研究[D]. 徐坚. 云南师范大学. 2008

[10]. P2P网络中多线程下载的研究[D]. 茹林. 大连海事大学. 2009

标签:;  ;  ;  ;  ;  ;  ;  ;  ;  ;  

基于Gnutella协议与划分技术的P2P网络模型的设计与实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