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农村河道是农业灌溉,抗洪排涝的主要基础设施,与农民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做好农村河道整治与生态治理工作,不仅有助于农村河道安全,而且有助于营造良好的河道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鉴于此,本文探讨当前农村河道整治与生态治理面临的问题,提出治理应遵守的原则及相关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农村河道;整治;生态治理;措施
我国地域广阔,农村分布大量河道,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上发挥重要作用的。为保证农村河道功能的正常发挥,做好农村河道整治与生态环境治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受到当地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积极采取相关治理措施,取得一定成效,然而受多种不良因素影响,农村河道整治与生态治理仍存在一些不足,有必要采取措施进一步巩固治理工作。
一、农村河道整治与生态治理问题
分析发现,当前农村河道整治与生态治理存在一些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整治标准低
河道整治与生态治理标准低,给河道功能的正常发挥及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主要表现为:河道附近小型企业存在着将废水、生活用水排入河道的现象。部分群众不注重垃圾管理,在河道岸边堆放垃圾等。另外,农业生产中,农民将牲畜粪便、农药化肥等在未经任何处理的情况下,直接排入河流中。
2.防洪能力弱
部分河道河岸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如河岸植被破坏,存在河岸崩塌的危险。同时,城镇开发推进过程中,河道规划不科学、不合理,导致河网被人为分割等,使得河岸稳定性及生态环境被破坏,泄洪能力大大降低,一旦遇到多雨的季节,存在较大安全隐患,给沿线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较大威胁。
3.管理落实差
河道管理落实差是影响河道整治与生态治理质量的又一因素,一方面,农民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对河道保护的意识较低,尤其在开展河道整治工作时,不可避免的给农作物带来破坏,导致农民对河道整治的积极性不高。另一方面,农村河道管理工作中,当地政府职能部门比较重视主河流的整治,但有关水资源综合利用、水生态治理、水环境保护方面的考虑欠缺,这在一些小的河道治理工作中尤为突出。
二、农村河道整治与生态治理原则
农村河道整治与生态治理是一项需长期坚持的工作,为保证整治与治理质量,政府职能部门应总结以往成功经验,对相关举措进行优化,并认真遵守相关的整治原则。
1.前瞻性原则
近年来,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迅速,农村变化日新月异,为满足农村发展要求,开展农村河道整治与生态治理工作时应遵守前瞻性原则,即,整治河道既要符合当前农村发展要求,又要考虑农村未来的发展情况,从整体上进行合理规划,以满足未来农业结构调整要求,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同时,兼顾河道生态治理,营造良好的河道环境。
2.长期坚持原则
河道整治与生态治理是一个长期工作,需要政府职能部门的长期坚持。众所周知,农村河道及生态环境受人为因素的影响较大,加上未知的自然影响因素较多,出现的问题难以预料,因此,政府职能部门应提高认识,制定河道整治与生态治理近期、长期工作目标与计划,结合以往经验以及辖区河道治理现状,制定一系列治理对策,确保农村河道治理与农村发展实际以及时代发展要求相适应。
3.与经济协调原则
在政府的管理与领导下,我国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不断迈向新的台阶,人民的收入获得较大提升。但需要注意的是,农村的经济发展应与河道整治与生态治理工作相协调,即,农村经济的发展不能以牺牲河道功能及生态环境为代价,这就要求政府职能部门,树立正确的农村经济发展意识,在制定相关举措时,尊重自然规律,维持河道原有的自净能力和生态环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农村河道整治与生态治理措施
为改善农村河道整治与生态治理现状,政府职能部门应重新审视以往的工作,既要肯定已取得的成绩,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又要认识到工作中的不足,提高工作人员的思想意识,认真、扎实的落实河道整治与生态治理工作。
1.提高整治标准
农村河道整治与生态治理时,职能部门应提高标准,确保河道整治与生态治理细节的认真落实,具体应注重以下内容的考虑:
一方面,做好乡镇企业规划布局。政府职能部门认真分析辖区河流分布、走向,对乡镇企业进行合理的规划,做好工业污水的排放控制。同时,结合当地土壤状况,优化农业种植结构,应用先进种植技术,降低有害农药、化肥的使用。另一方面,加强农村各类垃圾管理。农村往往产生较多垃圾,为防止垃圾堆放河道两边,影响河道生态环境,政府职能部门应定期深入到各河道检查,要求各责任人做好垃圾处理宣传工作,对农村垃圾进行分类,集中外运处理。
2.提升防洪能力
提高河道防洪能力是保证河道安全的重要举措,因此,职能部门应将其作为工作重点严加落实,具体应注重以下内容的认真落实:
一方面,做好河道加固处理。政府职能部门应结合辖区河道质量情况,定期拨付专门款项,用于加固河道。同时,做好河道沿线生态环境管理,即,加大对滥砍滥伐的打击与惩罚力度,做好河道沿线植树造林工作,防止河道植被被破坏。同时,城镇规划时,应做好充分的论证与规划,不破坏河道原有结构。另一方面,制定防洪应急预案。政府职能部门应结合雨季雨量情况,制定防洪应急预案,并做好预案的演练,及时采取措施对原有河道进行优化,提高防洪泄洪能力。
3.加强管理力度
河道整治与生态环境治理工作中,政府职能部门应加强管理力度,不放过任何一个管理细节,确保河道安全、生态环境良好,具体应认真落实以下内容:
首先,做好河道整治与生态环境治理宣传。为获得广大农民的支持,政府职能部门应做好积极的宣传工作,通过当地广播、电视台等,讲解河道整治与生态环境治理的重要性,提高广大农民的认识。同时,开展整治工作时选择合理的时机,降低给农作物造成的破坏,提高农民的配合积极性。其次,全面统筹,兼顾生态环境保护。政府职能部门开展河道整治工作时,一些小的河道仍应引起足够的重视,保证河道功能正常发挥的基础上,兼顾生态环境保护。最后,做好清淤泥疏浚工作。无论是主河道,还是一些小的河道,政府职能部门应定期组织人员做好清淤疏浚工作,以及河道垃圾清理工作。
四、结论
河道不仅是重要的水利设施,又是生态环境的重要构成部分,尤其农村河道在推动农业经济发展上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政府职能部门应提高认识,认真落实农村河道整治与生态治理工作。本文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经多年努力,我国的农村河道整治与生态环境治理虽取得一定成效,但仍存在整治标准低、防洪能力弱、管理落实差等不良问题,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2)为保证农村河道整治与生态治理质量,应遵守前瞻性原则、长期坚持原则以及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的原则,保证河道满足当前及未来的农村发展要求。
(3)在遵守一定原则的基础上,政府职能部门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包括提高河道整治标准,合理规划沿线企业以及农业生产中废水和垃圾的排放。同时,通过加固河道,做好河道沿线绿植管理,防止水土流失。另外,加强河道管理力度,做好河道清淤疏浚以及垃圾清理工作,加强河道整治重要性宣传,提高广大农民的配合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傅强.农村河道整治及生态治理措施探讨[J].水利规划与设计,2016(11):23-24+48.
[2]邢维仲,王堂振.河道整治及生态治理措施的探讨[J].科技经济市场,2017(04):25-26.
[3]李佩云.新农村河道生态治理的关键措施[J].吉林农业,2017(15):108.
[4]陈昕.我国农村河道治理问题研究[J].科技与企业,2016(08):118-119.
论文作者:罗文斌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9
标签:河道论文; 农村论文; 生态论文; 职能部门论文; 政府论文; 生态环境论文; 治理工作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