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党建以创新为中心--对农村基层党建创新的调查与思考_党建论文

基层党建以创新为中心--对农村基层党建创新的调查与思考_党建论文

基层党的建设重在创新——对创新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调查与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党的建设论文,党建工作论文,农村基层论文,基层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26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175(2007)02-0070-03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的战斗堡垒,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着领导核心作用。如何以创新精神解决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面临的一些突出问题,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关键。2006年8月,中共中央党校“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课题组赴山东菏泽、滕州和山西高平进行了调研,对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尤其是工作机制创新问题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一、创新对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党的建设和党的领导的方式、方法,也必须相应地加以改变或改进。创新对于新时期农村党建工作来说,意义重大。

第一,没有创新就没有吸引力,更谈不上凝聚力和战斗力。从一般意义上讲,任何一个组织如果没有在成员、设置、规则、方式等方面的更新,只是墨守成规,就很容易失去生命力,从而逐步失去存在的价值。仔细研究创新与组织兴衰相关性的机理就会发现,没有创新,会造成成员对组织的依恋性下降,组织对成员的吸引力降低。因此,积极培育成员对组织的兴趣,提高其依恋性是提升组织生命力的关键,只有有了吸引力、生命力,组织的战斗力才有了真正的依托。

第二,没有创新就不能够巩固领导核心地位。目前农村工作面临着许多新的困难,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农民增收困难,政策的推动作用在弱化,农村基层党组织能否把党员、群众团结起来,运用集体智慧,动员全体力量,找到适合自身实际的发展道路已成为农村发展的关键。其中的核心问题,是党组织首先要把党员团结好,在农村基层党组织内部营造一个民主、团结、和谐的环境,在党员发展上要及时把觉悟高、有能力的积极分子发展成党员,在组织设置上充分体现便于工作便于管理的要求,在活动方式上力求丰富多样,吸引党员参与。这种根据实际进行的组织变革正是基层组织创新的基本原则和要求,只有这样,农村基层党组织才能有号召力和战斗力,才能真正起到农村各项事业领导核心的作用。

第三,以创新谋改进、以创新谋发展是农村基层党组织面临的迫切任务。从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现状看,必须承认,还有大量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处于涣散软弱状态,难以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村党支部书记素质低、工作方式简单粗暴甚至贪污受贿,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矛盾重重、难以形成合力,党员忙于经商办企业、难以履行党员义务,受村经济落后条件限制、村组织无力开展服务活动、缺乏声誉和威信等等,对此,更需要以创新发展思路来谋求现状的改变。因此,必须对党组织的组织方式、领导方式、活动方式、党员队伍进行大的改进,以改进促改变,以改变促发展。

二、山东菏泽、滕州和山西高平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创新方面的经验

调查中我们发现,创新在许多地方基层党建工作中已经成为共识,尤其是山东菏泽、滕州和山西高平在这方面的经验值得学习和借鉴。

第一,大力倡导以实绩用干部。从全国范围看,能人治村越来越具有普遍性,在我们调查的几个市地,能人治村的情形也很普遍,其能人治村的比例甚至高达60%以上,效果显著。如山东省滕州市张汪镇大宗村走的就是一条典型的能人治村的路子。宗成乐同志1987年当选为村支部书记后,就暗暗给自己立下誓言:一定要让大宗村脱贫致富,一定要让村民过上好日子,当支部书记就有义务带大家共同富裕。十几年过去了,如今的大宗村拥有企业18家,固定资产8.4亿元,实现年销售收入10.2亿元,人均纯收入达到9000元,家家住上了别墅式的小洋楼,农民喜气洋洋,群众安居乐业。宗成乐同志也先后荣获“全国优秀乡镇企业家”、“全国星火科技带头人”、“全国劳动模范”等一系列荣誉称号。

第二,大胆吸收经济能人入党。把能人中的先进分子吸收到党内来,可以改善农村党员结构,更好地发挥他们的作用。为此,菏泽市创造了以“双培双带”促进能人入党的经验。所谓“双培双带”,就是“把党员培养成致富带头人,把致富带头人中的先进分子培养成党员,党员带领群众共同发展,党组织带领致富能人不断进步”。他们的做法一是通过加强培训、具体指导、政策扶持,努力把党员培养成致富带头人,大力提高农村党员队伍的致富能力和整体素质。二是通过发展新党员增加农村党员队伍中致富能人的比例,优化农村党员队伍的能力结构,提高农村党员整体的致富带动能力。菏泽市委自2004年起,在全市范围内提倡把政治素质好的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勤劳致富的优秀党员培养成村干部,把党员干部培养成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模范。截至目前,全市农村已确定入党积极分子8000多名,“双带”型党员干部培养对象3800多名,先后有1100多名致富能手加入党组织,450多名党员致富能手被确定为后备干部,400多名后备干部被选拔充实进村班子。这一做法,开阔了育人、选人、用人的视野和渠道,提高了党员队伍中致富能人的比例,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内动力和带动力,同时又很好地实现了带动群众致富的目标。

第三,广泛开展设岗评星活动。围绕如何发挥普通党员作用,这些地方普遍采取了“设岗评星”的办法,使农村党员人人有岗,人人有责,并辅之以必要的考核激励措施,充分调动了普通党员服务农村、服务群众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实践证明,这一举措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这一做法的主要内容包括:一是科学设岗。以行政村党支部为基本单位,充分考虑党员的年龄、特长、职业及群众在新农村建设中关心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设立10个党员工作岗位:生产发展岗、生活服务岗、新风建设岗、村容管理岗、民主监督岗、党建工作岗、扶贫帮困岗、普法宣传岗、民情恳谈岗、诚信和谐岗,供党员申请认领。二是合理定岗。党员设岗情况公布后,党员申报选岗,支部研究定岗。既可一人多岗,也可多人一岗,视本村党员数量、能力、水平、特长和本村新农村建设的实际而定。总的原则是量才使用、人尽其才,确保不空岗,确保最佳人员搭配,确保最佳人选上岗。三是公正考评。即按岗设星,一岗一星,内容细化,分值量化,每星满分10分。对党员履职情况“半年一初评,年终一总评”。无论是半年初评还是年终总评均采取党员自评、党员互评、群众参评、支部评定的方式,确定每个上岗党员的星级,并将评星结果张榜公布。四是严格奖惩。对评议为8星级以上的党员,由上级党委进行表彰,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对5星级以下的党员,要求党员向党组织写出整改报告,明确改进措施和整改时限,并由支部指定专人帮助指导。开展“设岗评星”极大地增强了党员身份感、责任感和荣誉感,使主动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的风气蔚然形成,党员的威信得到很大提高。

三、着力做好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创新这篇大文章

创新既是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一个基本目标,也是促进农村党建工作的一个抓手,一个途径,因而地位重要,作用突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创新大有文章可作。其中要注意这样几个突出问题。

第一,准确把握创新的内涵。创新就是使我们的工作努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以更好地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形势和任务的需要。推进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创新,就是要在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理念、组织设置、制度构建、工作方式、领导体制等方面不断探索新思路,尝试新方法,取得新经验,以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工作,不断改进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工作状态,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工作效果。工作理念创新就是我们开展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必须从过去偏重强调党员管理、强调服从的工作理念,转变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逐步树立讲求服务和民主的理念。要把服务农村、农民作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基本任务和开展工作的切入点,努力做到“上级党组织为下级党组织服务,党组织为党员服务,党组织和党员为群众服务”,通过创新服务组织和服务机制,把服务农民、教育农民、组织农民结合起来,用服务团结党员群众,凝聚党心民心。组织设置创新就是根据目前农村党员分布特点和流动规律,在坚持原有党支部设置模式和哪里有党员、哪里就要建立党组织以及必须有利于发挥党员作用的原则前提下,合理设置农村基层党组织,尤其要注意在农民党员集中的乡镇企业、农民协会建立党的基层组织,以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引导作用。工作制度创新就是通过健全完善工作制度,实现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的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通过健全完善制度,使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创新积极稳妥、卓有成效地进行下去。工作方式创新就是适应农村党建工作实际,改进党组织进行思想、政治、组织领导的方式,以保证党组织职能作用的有效发挥。其中尤其要注重发挥村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协调处理好党支部与村委会的关系;实行村务公开、民主决策,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不断探索党建工作的新机制,在保证、决策、组织、利益协调、民主、服务、监督等方面取得新进展。领导体制创新就是进一步理顺乡镇党委和村党支部、村党支部和村委会之间的关系,不断增强村党支部领导党建工作和经济文化建设的能力,进一步扩大农村党支部的自主权,努力做到既发挥好上级领导机关的职能,又使基层党支部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形成推进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强大合力。同时也要看到,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其中理念创新是开展工作创新的前提,只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党建工作才能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设置创新是开展工作创新的基础,首先必须合理设置党组织,才能有利于其职能和作用的发挥;工作方式创新是关键,党建创新最终都要落脚到具体工作上,只有取得实实在在的成绩,创新才能取得成功;制度、体制创新是保障,没有合理、顺畅、有力的制度、体制保障,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就会事倍功半,甚至一事无成。

第二,以宽容的态度对待创新。2005年,深圳市人大通过了一个鼓励改革创新的条例,旨在通过以宽容态度对待改革创新、允许出现失误、保护改革创新者的权益来营造一个鼓励改革创新的良好环境。由此提出了如何对待改革创新的问题,是宽容还是苛责,是鼓励保护还是求全责备,这无疑会带来完全不同的后果。农村党建工作创新也是如此。大凡创新都是别人没有做过的,而党建工作创新由于人们意识上感觉禁区较多,因而对各种创新之举难免议论多多,敢于创新者也难免会存在种种顾虑,这样就需要我们更加大胆地鼓励创新,以宽容的态度对待创新,对于创新中出现的问题也要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先进行调查研究,弄清原委,再下结论,切不可过分指责,更不能一棍子打死。正如邓小平强调的,要鼓励试,大胆地闯。当然,也要看到党建工作毕竟不同于一般的经济工作,其政治性、原则性要更强一些,因此要遵照党章要求,遵守相关制度,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创新,特别要注重实效,绝不能把创新做成政绩工程,做成表面文章,这就背离了创新的原则和精神,也会对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产生不好的影响。

第三,积极营造创新氛围。一个地方创新氛围的营造关键在党组织,关键在党组织的主要领导,这是我们在调研中一个最深切的感受。的确,农村党建创新工作的好坏与当地主要领导的认识和态度密切相关,如果当地主要领导重视创新、鼓励探索,并积极宣传推广创新经验,那么一个地方的创新工作就会得到很好的开展,反之,如果主要领导对创新抱无所谓的态度,或缺乏基本的敏感性,不知哪些具体做法是创新,有价值,值得推广,那么,创新工作也就很难搞好。在调研中我们发现,三地的主要领导,菏泽市委书记陈光同志,滕州市委书记牛启忠同志,高平市委书记王树新同志对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创新都积极鼓励、大胆支持,而且对本地党建工作的创新之举如数家珍,娓娓道来,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当然最根本的是要在制度规范保障上下功夫,既要完善鼓励创新的相关制度,同时也要健全创新的民主决策程序,使创新工作既体现个性创造的一面,又符合必要的工作程序和规范,从而把个人出主意与组织论证实施结合起来,把个人积极性主动性和发挥组织职能结合起来,使农村基层组织创新工作的开展生动活泼、积极有序。

总之,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创新是一个贯穿农村党建工作始终的大问题,也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创新才有活力,才有生命力,才会有战斗力,开创农村党建工作的新局面必须从创新开始,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

标签:;  ;  ;  ;  ;  ;  

基层党建以创新为中心--对农村基层党建创新的调查与思考_党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