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索沃战争后的美欧俄地缘战略关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科索沃论文,地缘论文,战争论文,战略论文,关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世人瞩目的科索沃战争虽然已经结束,但是它对国际关系尤其是欧洲局势的影响是广泛和深远的,其中非常值得关注的一个问题就是,美欧俄地缘战略关系将可能受到什么样的影响。这里想就此谈一些看法。
一、美欧俄三角关系将更趋复杂
由美国、欧盟和俄罗斯形成的三角关系是构成当前欧洲安全框架的最重要基础,主导着欧洲地区形势的发展。这次科索沃危机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了美欧俄三角关系发展的新动态。
不论美国找什么样的借口,对南斯拉夫动用武力都掩盖不了其背后的战略企图。美国的战略也不能说考虑不深远。美国利用科索沃危机挑起事端既可以肢解南联盟,分化和削弱俄罗斯的势力范围,为下一步北约东扩铺平道路,又可以制约西欧国家,维护美在欧洲安全问题上的主导地位。但是,美国这些意图本身也存在许多矛盾的地方,未来的欧洲局势不仅不会完全按美国的意愿发展,并且由危机带来的问题会更加复杂,其中一些甚至有失去控制的危险。比如,美国如果要继续限制打击南联盟,要削弱俄罗斯,仍必须获得欧盟(其中大多数是北约成员国)的支持,问题在于南联盟位于欧洲,搞乱了巴尔干,欧盟国家也不会安宁,因此它们追随美国是会有限度的。实际上,科索沃战争后,欧洲在建立自己独立而有效的防务这一敏感问题上,已经加紧了动作。再比如,在北约东扩以及科索沃危机中,美攻俄守的态势非常明显,这种态势有可能继续维持相当长的时间,可是如果对俄罗斯的压力过大,就很可能促使俄国内民族主义更强劲反弹,这是美国不愿意看到的。这一点影响深远,而在实际上一些倾向已经显现出来,俄美之间的矛盾在一些领域已难以协调,俄白加强联盟就是对美国和北约咄咄逼人态势的一个回应。
美国对俄罗斯的战略目的本来在于促使其向“民主化”的方向发展,而不是要把俄罗斯扶植成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美国近年突出了对俄罗斯限制的一面,即限制其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削弱其经济军事实力,使其长期处于“二流大国”的地位。俄罗斯当然不会甘心如此,因此美俄之间限制与反限制的斗争将日趋激化。如果再考虑到俄罗斯未来的潜力和利益,有理由认为未来的欧洲潜伏着力量结构的新调整和由此可能带来的冲突。
从目前来看,巴尔干地区的问题并没有因为科索沃战争的结束而得到实质上的解决,许多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科索沃以及整个巴尔干地区的自然和人文背景十分复杂。科索沃的民族问题已经存在了几百年,北约多年来的努力没有成功,一场战争同样也没有能够解决问题。并且关键还不在于此,科索沃背后也同时牵动着巴尔干地区乃至整个欧亚大陆的地缘局势。阿尔巴尼亚族的问题不仅存在于南斯拉夫,也存在于马其顿、希腊等国,而在巴尔干地区,错综复杂的民族问题、历史边界争端也广泛存在。美国及其北约支持南联盟的民族分离主义,很有可能遗患整个地区的未来,并给美欧俄三角关系的发展增加许多不确定因素。
二、美欧俄的较量仍将主要在中间地带展开
美欧俄三方的角逐,其本质在于三方利益关系的冲突与协调。在目前可以看到,这种利益关系的调整一般还不会带来相互之间直接的冲突和对抗,而是表现为在中间地带的争夺和较量,因为美欧俄任何一方都不可能承受得起由于直接冲突和对抗而带来的损害。这里所谓的中间地带是指介于主要地缘力量之间的不稳定地区,在当前的情况下,东欧的大多数国家就属于这个范围之内,其中巴尔干地区则首当其冲。
按照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莱特的说法,“北约东扩不是一个事件,而是一个过程”,既然迈出了第一步,就要迈第二步。如果未来的发展果真如此,中间地带将长期处于不稳定状态。由于历史上的渊源关系,俄在南斯拉夫拥有独特的利益,北约要限制俄的发展空间,就要扫除南斯拉夫这个障碍,正因为这样才有美俄之间在巴尔干的较量。另外,俄认为独联体能为俄罗斯的国家安全提供天然屏障和缓冲地带。俄罗斯曾多次强调,原苏联地区是俄罗斯的“特殊利益地区”,反对西方染指。但西方无视俄的警告,在苏联解体后一步步向这一地区渗透。西方支持乌克兰在独联体内自搞一套,怂恿外高加索三国与俄离心离德,支持波罗的海三国倒向欧盟和北约,为北约向前苏联地区扩大铺路作准备。针对西方的渗透和北约东扩的势头,俄罗斯通过建立多边安全保障机制和发展双边军事联系两种途径,试图取得在独联体内的军事安全主导权,同时对波罗的海三国奉行强硬政策,反对它们加入北约,表示了明确态度。
在西方与俄罗斯之间,东欧国家处在夹缝之中,在北约东扩以及科索沃危机中有自己的苦衷,其中一些国家追随北约也许是不得已的选择。其中有三种因素不能不考虑。第一是力图从机制上寻求对国家安全的保障。华约解体后,尽管各国对目前的俄罗斯的疑惧心理有所减弱,但俄不稳定的局势仍然使各国希望能够从机制角度获得安全保证。第二,华约解体后,东欧国家或在边境问题上,或在同邻国的民族矛盾方面,都存在着许多纠纷,而这些纠纷蕴藏着诱发武装冲突的可能性。加入北约,这些国家就可从组织体制上得到不再陷入战争的保证。第三,加入北约的最大吸引力在于巨大的经济利益。在这些国家看来,只有融入到西方国家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才能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
事实上,东欧国家并不会由于冷战的结束而自动加入到西方经济政治一体化的过程中。这里不说这些国家与西方国家之间存在的巨大的经济和政治差异以及彼此间仍然存在的种种疑虑,就是现有的世界市场乃至整个国际关系体系也远远没有能够给这些国家提供比较广阔的发展空间。人们只要看一看世界经济发展中的诸如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差距在扩大以及世界相对贫穷的人口比例在增加就不会盲目乐观了。直到目前,东欧国家加入欧盟的路程还长,条件还不具备,欧盟已推迟吸收成员的过程。相反,近年来包括欧盟主要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大国,都对那些经济增长较快同时能够提供较多发展机会的极少数发展中国家的市场给予了异乎寻常的关注,积极参与这些地方的发展过程,寻求加强自身竞争地位甚至摆脱经济困难的可能。
三、美欧俄三角不会演变成西方对俄罗斯简单的双边关系
从表面上看,美国及其北约盟国在这次对南联盟动武这个问题上基本还是统一步调的,但如果仔细分析就会发现问题并不那么简单。美欧俄三角不可能演变成为西方对俄罗斯简单的双边关系。
即使在北约内部,欧洲一些国家也并不是没有其他的打算。欧洲国家不会看不到,美国正是通过营造区域性的紧张局势,来增强欧洲对美国的依赖,弱化其政治作用和消耗其经济实力,只是美国充分利用了欧洲国家担心危机扩大从而影响欧洲稳定的心理,迫使欧洲国家还必须跟随美国行动。由于一时挥之不去的超级大国的阴影,欧洲还不那么愿意承担责任。
然而,情况不会总是如此,特别是在遇到必须面对的困难和危机时,欧洲国家应该意识到只有自己才会更切身关心欧洲的问题,只有更多地依靠内部的努力才能解决欧洲的问题。在1998年10月科索沃问题出现激化的征兆时,就连一贯与美国保持“特殊关系”的英国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布莱尔曾多次指出,欧洲不能把安全保障的全部希望寄托在美国身上。英国如此,其他一些国家更有自己的考虑,在危机越演越烈乃至北约确立新的战略概念之后,法国仍坚持主张,应将北约置于联合国的监督之下。
欧洲的盟国不可能与美国总坐在一条船上,更准确说,欧盟本来就具有很大的独立性。实际上也正因为如此,才有美欧俄三角关系的存在,并且难以想象美欧完全联合协调一致对付俄罗斯,这与日益增强的欧洲意识不相符合。
由于美欧俄三方在欧洲都拥有重大的战略利益,并且任何一方的实力对欧洲乃至世界都举足轻重,这种情况不是短期能够改变的,因此美欧俄三角关系将在较长时期里主导欧洲地缘形势的发展,并在运行中保持自身较强的逻辑和惯性。必须强调的是,这种逻辑和惯性在总体上摆脱不了世界局势发展的宏观约束,美国也必须在国际关系的整体中确立自己的位置,不能一意孤行。
标签:科索沃战争论文;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论文; 北约成员国论文; 军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