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和完善反腐败监督体制和制度设计_舆论监督论文

改革和完善反腐败监督体制和制度设计_舆论监督论文

改革和完善反腐败监督制度和体制的设计,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体制论文,制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2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962(2002)07-0033-02

实践证明,腐败问题已成为世界各国难以医治的顽症,中国共产党人有能力有信心通 过健全制度和体制创新来遏制腐败现象的滋生和蔓延。至于如何通过健全制度和体制创 新来遏制权力腐败,由于这个问题刚刚提出来,其设计方案需要根据中国国情和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运行的规律,认真研究,精心设计,才能拿出一个操作性强的方案来。

1.建立和健全对高中级干部和“一把手”权力过分集中的约束制度

高中级干部手中握有比较大的权力,这样很容易造成他们滥用权力谋取私利的机会。 大量中高级干部因犯贪污受贿罪受到党纪国法惩罚的事实表明,光靠道德的自我约束是 远远不够的,必须有强有力的硬约束机制才能遏制住他们对权力的滥用。党政“一把手 ”在领导班子中居于“帅”位,负总责,加上有些人对民主集中制的片面理解和缺乏科 学的运用,受“家长制”、“一言堂”的影响过深,往往出现“一把手”说了算或实际 上存在“一把手”权力“无限”的问题。众多人有事求助于“一把手”,因求者目的不 同,采取的方法和手段也各不相同,现实生活中往往出现以各种手段对“一把手”的权 力反复施加影响的现象。这样“一把手”的道德和自我约束防线很容易被冲破,久而久 之,由小错聚成大错,由违纪发展到违法。这一现象和规律,也被许多案例所证实。

从近几年一些高中级干部和“一把手”因贪污受贿而成为历史的罪人来分析,证明了 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不受监督的权力必然产生腐败,绝对的权力产生绝对的腐败。根 据中国国情和权力腐败中所表现出的突出问题,如何科学设计反腐败监督制度和体制, 就成为遏制权力腐败十分重要的问题。一是健全民主集中制,对“一把手”“减权”和 “分权”,真正克服领导班子中的“家长制”、“一言堂”的不良习气,领导班子成员 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真正达到相互之间进行监督;二是逐步建立一个在中央统一 领导下的反腐败监督垂直领导体制,省、市、自治区以下纪检、监察、检察机构实行垂 直领导,地方监督机构同地方党政机制平构设置;三是地方监督机构具有独立权,有独 立的立案权、查案权、惩办权,人、财、物独立;四是建立中央对地方的监督监察巡视 制度,巡视人员有比地方监督机构更大的弹劾等权力。以上设计,主要解决小监大,低 监高的问题,造成被监督者害怕监督者的威慑心理。

2.改革和完善对干部的选拔任用制度,减少委任制、扩大选任制

根据跑官买官现象的屡屡发生,急需改革和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扩大选任制,减 少委任制,按照民主、公开、竞争的原则,推进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真正形成干部对 上负责对下更要负责的工作机制。一是党的常委会,特别是书记办公会不能单独做出干 部人事任免和重大事项的决策,必须由党的委员会投票决定;二是改革和改变当前委任 正职领导干部,公选副职的做法,逐步建立公选正职、聘任副职的制度;三是公务员和 领导干部公开招聘、公开考试、竞争上岗、择优录用、试用考评,真正实现选贤任能; 四是建立健全干部选拔测评体系,以“三个代表”和“三讲”的思想为指导,对干部的 政治品德、工作能力、年龄结构、任职年限、基导领导工作经历等进行综合测评,凡达 不到测评指标的干部,不能纳入选拔范围或降职使用。改革和完善用人制度,主要是杜 绝任用干部上的不正之风,选贤任能,提高干部素质,避免干部产生腐败的内因。

3.改革和完善舆论监督体制,把反腐败监督纳入法制轨道,加大新闻媒体对反腐败监 督的力度

舆论监督体制的改革,使要被监督的权力主体达到害怕舆论监督的程度。有一部分滥 用权力和违犯党纪、政纪和法纪的干部,不怕内部批评和通报,不怕罚款和处分,就怕 新闻媒体对他滥用权力和违纪违法行为曝光,新闻媒体对他的行为一曝光,他再玩什么 花招也玩不赢了。由此可以看出,舆论监督在遏制权力腐败中的作用。改革和完善舆论 监督体制,首先是舆论监督要有法律保障,以法实施监督。这就要求酝酿出台新闻媒体 监督法,明确规定舆论监督的权利、义务、性质、任务,以及对滥用权力的制裁等,使 舆论监督制度化、法律化;其次,舆论监督机构保持相对的独立性,其监督只对事实、 法律、党和人民的事业负责,排除法律以外的干扰;其三,全社会要为舆论监督创造一 个好的环境,充分发挥舆论监督的效能。舆论监督是为党、为社会主义事业负责,为人 民立言,权力持有者要接受舆论监督,全社会要把它看成是促使社会良性运行发展不可 缺少的部分。新闻工作者要站在人民和社会主义事业的立场上,坚持正义、主持公道, 不怕吃官司,敢于碰硬,敢于向滥用权力者作斗争。

4.加快财政制度改革,强化管理和监督

改革财政制度,对其强化管理和监督,不给或者少给滥用权力、贪赃枉法、贪污行贿 者以可乘之机,避免或减少这方面管理和监督不严产生的权力腐败现象。一是建立强有 力的财政和监督制度,使权力的运行都按财务制度办事,同时建立严密的强有力的财务 监督制度,一旦发现滥用权力违犯财务制度的行为,视其情节轻重给以不同程度的处理 ,任何个人和单位都不能姑息养奸;二是改革和完善党政机关的工资制度,把从严治吏 与提高工资相结合,工资待遇与所负责任及对社会的贡献相一致,对公务员退休以后社 会保障要逐步加大,造成搞腐败“高风险、低效益”的威慑心理;三是党政机关和事业 单位福利待遇要规范化、制度化,取消其利用各自的职权所从事的“创收”和设立的“ 小金库”问题,杜绝滋生腐败的条件和土壤;四是解决地方保护主义、部门保护主义, 最大限度地限制和根除行业垄断问题,严肃处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领导者,保 证中央的政令畅通。

5.改革有利于人民群众监督的制度,加大人民群众监督的力度

只有从制度上、体制上创造有利于人民群众监督的条件,才能加大人民群众监督的力 度。一是加大群众监督,遏制权力腐败,最根本的一条是让人民群众真正当家作主人, 具有决定干部升迁的权力,解决权力主体对上负责对下不负责的问题;二是权力的运行 让人民知道,要人民监督,这就要求政务透明,政务公开;三是要改革举报制度,如实 行密码举报等,真正发挥千万只眼睛监督权力主体的问题;四是实施不公开的人民监察 员制度,造成权力主体不敢滥用权力的心理压力。

要遏制住权力腐败,必须根据中国国情,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在改革 和完善腐败监督制度和体制上下大功夫,这正如邓小平和江泽民所指出的,好的制度和 体制,可以有效地制止腐败现象的发生,不好的制度和体制,则会导致腐败现象的滋生 和蔓延。我们只有按照邓小平和江泽民的思想去设计反腐败监督制度和体制并将其运用 到实践中去,才能从根本上遏制住权力腐败。

标签:;  ;  ;  

改革和完善反腐败监督体制和制度设计_舆论监督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