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巧印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门诊采血室 830000
【摘 要】目的:分析门诊采血室护士针刺伤的危害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期间我院门诊采血室出现的20次护士针刺伤事故进行回顾性研究,研究内容为针刺伤危害表现,以及导致危害产生的相关因素。结果:危害:(1)致护士感染。各种肝炎(甲、乙、丙)和AIDS等传染性疾病发生率为60.0%(12/20),HBV发生率为10.0%(2/20);HIV发生率为15.0%(3/20),HCV发生率为15.0%(3/20);(2)所有护士的心理状况受到重大影响,发生率为100.0%。结论:导致门诊采血室护士针刺伤事故产生的主要原因有工作量大、安全意识薄弱、缺乏专业化的操作技能、采血器材的质量较差等。因此,应采取相应措施予以解决,尽量降低危险发生率,促进后续工作的开展。
【关键词】门诊采血室;护士针刺伤;危害;危险因素
【中图分类号】R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3-247-01
在门诊采血室内进行采血工作,护士针刺伤现象较为常见,其中最主要的刺伤危害是血液污染[1]。据调查可知,来我院接受采血的人员,可能会自身携带各种传染性疾病,一旦出现针刺伤,护士受到感染的风险较大,会给护士的身心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为避免势态扩大,本文特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期间我院门诊采血室出现的20次护士针刺伤事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门诊采血室护士针刺伤的危害及危险因素,以望在未来工作中,避免此类现象产生。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期间我院门诊采血室出现的20次护士针刺伤事故进行回顾性研究,我院门诊采血室采血护士共计9人;年龄:28-55岁,平均年龄:(35.2±5.8)岁。单日采血人数达到500人次。
1.2 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采取两种方式进行:(1)调查我院门诊采血室的每日工作记录,统计2014年5月-2015年5月期间发生护士针刺伤事故;(2)与相关护士人员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其工作状态和心理状态;与采血室管理人员沟通,了解护士对采血操作的熟练情况[2]。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采用计数资料使用 检验,用%具体表示,计量资料用( )表示(平均值±标准差),用t进行检验,当P<0.05时,则组间差异显著,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研究意义,当P<0.01时,则组间差异极显著,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研究意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 结果
门诊采血室护士针刺伤的危害:(1)致护士感染。据统计,12次感染血液性传染病,包括各种肝炎(甲、乙、丙)和AIDS等传染性疾病,发生率为60.0%。护士被针刺伤后,0.004ml血液内含HBV病原体,则会导致护士感染HBV,发生率为10.0%(2/20);经HIV污染后,锐器将护士刺伤,会导致护士感染HIV,发生率为15.0%(3/20)。经HCV污染后,锐器将护士刺伤,会导致护士感染HCV,发生率为15.0%(3/20)。肝炎(甲、乙、丙)和AIDS等传染性疾病的发生率高于HBV、HIV以及HCV(P<0.05)。
护士的心理状况受到重大影响。经针刺伤后,护士多半会表现出悲观和恐惧心理,特别是受到乙肝等传染性疾病感染后,影响更为严重,部分护士可能会因此而对工作失去信心,甚至对生活产生绝望情绪,表现为不与人交际,性格孤僻,易激动,情绪波动较为明显。
3 讨论
门诊采血室护士属于医疗业的排头兵,由于不恰当的采血操作造成了多起自身被感染的事件,对身心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在本次研究中,亦可得到证实,所选取的20次针刺伤事故中,12次因针刺伤感染血液性传染病,比如肝炎(甲、乙、丙)和AIDS,占总数的60.0%;另有2次感染HBV,占总数的10.0%;分别3次感染HIV和HCV,各占总数的15.0%。以上几种类型相比,感染肝炎(甲、乙、丙)和AIDS等传染病的人数大于其他类型(P<0.05)。
门诊采血室护士针刺伤的危险因素:(1)工作量大。尤其在门诊高峰期,人流量较大,患者较多,而护士人手相对不足,面对庞大的工作量,护士难免会出现考虑不周,安全意识减弱等现象。在本次研究中,每天采血人数达到500人次,而我院护士不到10人,人均每天需采血50次,加上采血时间相对集中,以致采血工作出现混乱,给自身造成了巨大伤害。基于以上问题,笔者建议,应建立健全排班制度,合理安排值班人员,做到忙中有序,合理采血,避免操作失误,减少伤害;(2)安全意识薄弱。护士在采血过程中,未充分意识到针刺伤的危害性,采血不规范,缺乏专业化技能,工作不认真。另外,部分护士为加快工作进度,前一次采血工作结束后,未及时更换针头,便进行下一次采血工作,从而造成交叉感染。基于以上问题,建议护士上岗前需接受相关方面的综合培训,增强安全意识,提升操作技能,规范自身行为,时时刻刻把操作的安全性放在首位。比如,采血结束后,严防在套针帽的过程中,刺伤手指,而且使用后的针头需放置于指定容器内,不得重复使用;(3)采血器材的质量较差。采血器材质量差会直接导致护士在工作中被针刺伤,建议选择可收缩针头的注射器,而且注射器需携带保护性针头护套。选择先进的采血器材可有效降低针刺伤发生率;(4)采血环境与繁重的采血工作不契合。采血工作量大,同时采血室内空间较为狭窄,护士共处一室,噪音干扰导致采血护士注意力无法集中,从而出现采血差错,被针头刺伤。笔者建议,医院可适当扩大采血室的规模,或者另设一处采血室,分担采血工作,减轻采血护士的工作量,保证护士在高度集中的状况下合理操作,不至被针头刺伤。除此之外,作为采血室护士应端正态度,加强自我保护,避免被针头刺伤。一旦出现针头刺伤,血液被污染后,切勿慌张,应立即接受相关治疗,同时寻求同事的心灵关乎,作为同事要给予一定的心理支持,帮助其度过难关。
综上所述,导致门诊采血室护士针刺伤事故产生的主要原因有工作量大、安全意识薄弱、缺乏专业化的操作技能、采血器材的质量较差等。因此,应采取相应措施予以解决,尽量降低危险发生率,促进后续工作的开展。
参考文献
[1]陈云,傅强.血液中心采血护士针刺暴露原因调查及防护对策[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02(32):825-826.
[2]刘先敏.血站采血护士职业暴露预防[J].吉林医学,2012,02(13):934-935.
论文作者:李巧印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6年第2卷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8
标签:护士论文; 针刺论文; 门诊论文; 工作论文; 针头论文; 率为论文; 发生论文; 《中西医结合护理》2016年第2卷第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