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体育学院附属体育医院 四川 成都 610041)
【摘要】目的:探讨静脉留置输液后局部静脉炎的发生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10月骨科病房690例应用静脉留置输液的临床资料,其中发生局部静脉炎42例。结果:本组资料局部静脉炎发生率6.09%。其中,静脉炎0级3例、1级9例、2级14例、3级16例、4级0例;药物因素40例、其它因素2例;均及时拔除留置针,并予以湿敷,均在24~72h内痊愈。结论:药物因素是导致静脉炎的首要因素。根据药物的不同性质正确的选择留置针型号、穿刺部位、留置时间、严格无菌操作、加强置管后护理,才能有效防治静脉炎的发生。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静脉炎;护理
【中图分类号】R197.3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14-0297-02
静脉留置针因其套管柔软不易刺破血管、操作简单、可长时间留置在血管内,减少反复穿刺,并便于抢救,因此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输液治疗中。但在方便医务人员、减轻患者痛苦的同时,静脉留置输液也有不足,易致静脉炎便是其不足之一。现将我院2015年1月至10月在骨科病房使用静脉留置输液后发生静脉炎42例的资料分析总结如下,以便同仁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使用静脉留置针690例,其中发生局部静脉炎42例。42例中:男16例,女26例;年龄35~76岁,平均年龄52岁;上肢35例,下肢7例;药物因素40例,其它因素2例;药物因素中:甘露醇27例,甘油果糖氯化钠注射液13例;发生时间均为置管后12~72h;留置针均为美国BD公司生产的22G、24G静脉留置针。
1.2 处理方法
发现静脉炎后立即拔除留置针,停止在此部位继续输液;抬高患肢于高于心脏的水平,垫软枕,保持患肢功能休息位;局部湿热敷,红肿严重者用50%硫酸镁溶液或95%酒精局部湿敷,每次20分钟,连续3天。
1.3 静脉炎的评判及分级标准
采用INS(美国输液护理学会)分级标准。0级:无症状;1级:输液部位发红伴有或不伴有疼痛;2级: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或红肿;3级:包括2级,条索状物形成,可触摸到条索状的静脉;4级:包括3级,可触及的条索状静脉长度大于2.54cm、有脓液流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结果
42例患者中,静脉炎0级3例、1级9例、2级14例、3级16例、4级0例。发生静脉炎后均及时拔出留置针,其中10例重新更换留置针及穿刺部位,32例改为普通头皮针并更换穿刺部位。42例静脉炎患者均采用抬高患肢,湿敷处理,均于24~72h痊愈。
3.讨论
3.1 原因分析
3.1.1药物因素 研究[1]证明静脉炎的发生与药物的酸碱度、渗透压、浓度、药物本身的毒性有关。本组静脉炎有40例为药物因素导致,占比95.24%,也再次说明药物因素是静脉炎的首要因素。当然,这可能与骨科住院患者身体一般状况较好有关。有文献[2]报道,反复静脉滴注20%甘露醇,2d内静脉炎的发生率为45.69%,2d后静脉炎的发生率达100%。这是由于临床使用甘露醇时多强调快速滴入,引起了血管过度缓冲应激,使血管内膜受到刺激而导致静脉内膜炎。分析本组40例,主要与药物稀释不足导致溶质浓度过高刺激血管,使血管内膜受损,管壁通透性增加有关。
3.1.2穿刺部位及患者性别因素 在置入静脉留置针时,应根据病人的年龄、病情合理选择血管,一般选择弹性好、无静脉瓣、较粗直的静脉穿刺,以减少静脉炎的发生。有研究[3]证明女性发生静脉炎的可能性是男性的2.43倍,这可能与女性较之男性运动偏少、肌肉欠发达、血运相对较差有关。本组资料也显示女性发生静脉炎的危险性高于男性,为男性的1.62倍,因此对使用静脉留置输液治疗的女性患者应加强巡视和观察,以便早期发现静脉炎征兆,早期干预。
3.1.3无菌意识淡漠 护士在操作前不注意手卫生及未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穿刺部位消毒不严或消毒后再次用未消毒的手触摸穿刺部位血管,均可能导致局部感染,使尘埃及定植细菌进入血管,从而导致血管变硬、发炎;护士置管时反复穿刺,破坏了血管内膜完整性造成损伤,也是引起静脉炎的重要因素。本组资料中,根据护士长回顾,其中8例患者存在重复穿刺,但因是回顾性资料,此点记录不全,故未纳入一般资料中。
3.1.4环境和温度影响 环境温度过低,寒冷刺激会造成血管痉挛,局部供血不足,导致组织缺血缺氧,从而发生静脉炎。本组资料中,2例其它原因者,患者均为2月份在院病人,或许其静脉炎的发生与此有关。
3.2 护理对策
3.2.1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 静脉血管的选择直接影响穿刺的成功率与渗液静脉炎的发生。要尽量选用粗直、弹性好、血流丰富、无静脉瓣,易于固定和观察的血管为宜。避开关节部位和硬化、受伤、感染的静脉,不宜选用手背小静脉。
3.2.2严格无菌操作 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无菌要求应比普通静脉穿刺更为严格。护士应高度注意手卫生及物品卫生。消毒范围宜大,以进针点为中心消毒皮肤,直径为8cm*8cm,2%碘酒消毒两次,75%酒精脱碘。穿刺成功后用无菌透明敷贴紧贴皮肤固定牢固,套管拖出部分勿再送入血管。每次输液时,要严格针帽等连接部位的消毒。留置输液期间多加巡视,加强观察,早期发现皮肤刺激等静脉炎先兆。
3.2.3留置时间 一般以不超过3~4d为宜。
4.小结
静脉炎是静脉留置输液的常见不良反应。药物因素是骨科住院患者静脉炎的主要因素,根据药物的不同性质正确的选择留置针型号、穿刺部位、严格无菌操作,以及尽可能短的留置时间,可降低静脉炎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黄文红,于杭英.自控静脉镇痛泵致局部静脉炎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5224.
[2]张莉,金玉华.静脉留置针致静脉炎相关因素及防治研究进展[J].当代护士,2014,5:6-7.
[3]周迎春.静脉留置针输液患者发生静脉炎的危险因素分析[J].护理学报,2010,5(17):51-52.
论文作者:李秀英,樊海英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5月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25
标签:静脉炎论文; 静脉论文; 发生论文; 血管论文; 因素论文; 部位论文; 药物论文; 《医药前沿》2017年5月第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