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昆江
身份证号码:43042119850XXXX553
摘要:目前我国建筑行业一直在持续发展之中,同时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工作也越来越被重视,而其作为一项系统性工程,企业管理者和施工工人的不懈努力非常具有关键性。工程企业应当科学地应对现存的工程管理和施工质量方面的缺席,采取先进技术和管理理念,重视施工管理人才的培养,全面加强施工质量控制的力度,提高工程管理水平,促进建筑行业进一步发展。接下来将对于可以显著提升建筑工程管理与施工质量的方式进行概述分析。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施工质量;策略
引言
近期,我国城市建筑总量不断上涨,城市地貌也随之产生了巨大变化。在工程施工过程中,除了要把控好施工质量之外,还需确保及时竣工,以此才能提高整体工程的施工质量。而要保证建筑单位能够顺利进行项目施工,建筑工程管理和施工质量控制这个具有决定性作用的前提条件是离不开的。因此,工程企业应该对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始终保持正确的认识,对其重要性心中有数,从而进一步地以建筑工程实际情况为出发点,对工程管理和质量控制展开优化改善,从而使其在建筑工程建设之中充分发挥效能,提升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
1、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内容及必要性
通过对相关专业文献的参考,同时借助笔者个人的工作经验总结确定,要实施工程管理,就是要对建筑工程中运用的施工技术、施工工艺、施工人员、施工材料、施工机械等方方面面进行全面有效的统筹管理。比如从建筑工程实际情况及施工要求出发,提高施工工艺水准;依据工程施工作业的实际需要,科学分配施工任务,明确每个施工人员自身的责任与任务,促进作业的规范化和合理化;对维修人员对施工机械进行的维修、维护工作进行监管,以保证施工机械的运行状态处于最佳;按照施工工期及工程建设难度,合理规划施工的进度,从而使工程施工作业的进行更有计划;从工程建设实际情况出发,对工程预算、计划、控制、核算等方面进行全面把控,尽量降低工程成本。作为一项复杂繁琐、施工规模巨大、涉及面广的工程,在进行实际的项目建设过程中,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是无法避免的,从而引发建筑质量的下降。然而,确保施工质量控制有效实施,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施工作业受到这些不良因素的影响,降低质量问题出现的可能性,有效提高建筑工程质量。
2 建筑工程管理及质量控制的现存问题
2.1 监督体制不健全
监督体制的建立与发展,是提升建筑工程管理效果的关键。虽然现今我国的监督体制建设较为完善,内外监督的责任划分均非常明确,但是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以及建筑工程管理中需要监督管理的项目的复杂性,现有监管体制下的实际监督工作开展并不顺利。部分现场监督人员由于缺乏监管职业素质,无法及时发现现场的风险隐患,使得实际监督的效果大幅下降,同时责任不明确、监督机制不完善等情况的存在也严重阻碍了监督体制实际效用的发挥。
2.2 施工技术落后
建筑工程中不断推陈出新的新技术、新设备,显著提升了建筑企业施工的进展速度。同时随着工程技艺不断创新,与之所相匹配的对于作业工人的施工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而目前我国大部分建筑工人为农民工,缺乏系统的建筑理论知识,而只能从事一些简单的机械化工作。这将导致施工方式难以系统优化,因此企业的建筑成本无法降低。如果没有专门的管理人才制定科学的施工方案,建筑施工的高效实施就无法保证。同时因为建筑施工中专业技术人才的缺乏,导致各种施工设备长期处于待工状态。所以目前如何将施工人员的专业素养与技能提高,是在建筑管理和成本控制中所面临的主要难题。
2.3 工程管理不到位
当前建筑企业的项目施工,大多依靠不同施工单位的各自优势,将不同的项目环节分配给不同的施工单位。该项目安排方式往往在责任的规范上不详细不完善,从而引发实际施工过程中各个单位互相推脱工作任务的情况。尤其是当建筑工程出现问题时,施工单位会互相推脱责任。还有某些施工人员,因为工期的限制,而不科学地精简施工流程。形式化施工流程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在随后的建筑管理维护工程中,这些问题往往会逐渐显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做好建筑工程管理及质量控制的有效措施
3.1 完善监督体制
从建筑工程本身的特征上我们容易发现,由于建设的内部环节具有复杂性,整体流程中难以避免会牵扯到各行各业,同时施工中还会有多方利益的纠缠和控制,一旦所建立的监督体制出现问题,就很容易出现质量控制失衡以及工程造价失衡等严重问题,严重损害投资方甚至是社会各界的利益。而提高监督体制的建设水平便是改进和解决这个问题的最有效的措施之一。通常来说,一个较为完善的工程监管体制分为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外部监督把政府机构及相关检测机构作为其主要力量,虽然具有一定的威慑力却缺乏时效性,很难对施工环节展开有利指导。与此相对的是,内部监督可以对施工工程进行有效的引导,从而提高工程质量和控制力度。通过在企业内部建立逐层负责的监督体制,改革监督体制并将责任深化到每个人,逐步完善监督体制建设,从而将工程管理中的监督风险降到最低水平。
3.2 提高施工技术水平
目前,存在着施工人员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这对保障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严重不利,为了将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全面提升,应当不断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第一,制定严格的技术规范是必须的,这样才能使得施工人员可以依据明确的技术标准进行施工。第二,对施工人员的技术培训不可忽略,要通过技术培训,切实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第三,给施工人员提供技术试验的机会也是非常重要的,具体的实践和锻炼对于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准意义重大。
3.3 强化质量控制工作
第一,要切实保证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的质量。建筑物主体结构的质量合格良好是每个工人和住户生命安全的首要保障,也关系着项目工程的整体质量。因此保证主体结构的质量是非常关键的;第二,应当做好原材料质量监管工作。在进行材料购置时,务必严格依据国家的相关要求和法律法规,在确保工程设计质量的基础之上,对材料进行分批验收,再三确认合格后才能进入施工现场;第三,加强员工的职业素质建设。在项目的实际施工过程中,员工的基本素质非常关键,因此,施工企业应定期对员工进行职业教育,对员工进行素质培养,使施工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素质得到不断提高;第四,重视新技术新材料的推广。随着建筑工程技术的持续创新,新技术新材料科学也飞速发展,施工企业应对最新信息有所了解,让新型的施工技术能及时投入到实际的工程建设中;第五,应优化技术交底工作。技术交底工作在施工环节中的开展,可以使施工人员实时掌控工程的实际质量状况,并了解实际施工中的技术难点所在。
3.4 加强施工队伍间的协调
当前项目施工过程中的分包情况非常常见,不同项目往往会由不同的建筑单位来进行施工作业,例如在一个建筑物中,防水工程和墙体保温工程就是由不同的两个建筑单位所负责的,但是这两个项目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或多或少有着一定的联系,因此就要求在项目施工的实际过程中各个环节间都应该有有效的衔接,使得负责不同项目的单位能协同构成为一个有机整体,从而进一步明确单位施工环节中的权力划分,同时各种承担相应的责任。首先在工作的开展中科学的项目管理结构需要构建,在工程施工分包环节中,不应只是将建筑工程简单分解为几个小部分,因为这种方式往往会导致后续协调工作的难度提高,同时降低各单位间协调的机动性。其次,应当进一步优化施工单位的管理模式,从而建立起更为严格的协调管理程序,降低对个人能力的依赖性,有效提升工程的质量。
结语
项目施工过程之中的实地管理及工程质量监控是提高总体质量和切实增加企业经济效益的关键所在,也是使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建筑单位一定要重视项目工程监管及工程质量的把控,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切实全面地提升管理水平和控制质量,切实提升建筑工程项目的整体质量,促使我国建筑行业获得持续且良好的发展,提高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汪泽民. 基于BIM技术在施工质量管理中的应用[D].安徽建筑大学,2017.
[2]郭磊,张垚,程怀颖,殷晓轩.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问题的分析与对策[J].煤矿现代化,2017(01).
[3]郑希.市政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分析[J].质量探索,2016,13(01).
论文作者:聂昆江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9
标签:建筑论文; 工程管理论文; 质量论文; 工程论文; 质量控制论文; 施工人员论文; 体制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