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商业银行贷款利率市场化程度比较分析_银行贷款利率论文

中美商业银行贷款利率市场化程度的比较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商业银行论文,中美论文,贷款论文,程度论文,利率市场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资源配置的市场化取决于价格的市场化,且市场对资源的配置是通过资金的配置来完成的,利率作为资金价格,成为备受市场关注的经济变量之一,其形成需服从市场规律。利率作为生产要素价格市场化的重要内容,其市场化是指货币当局放松对利率的管制,将其决定权交于市场,由市场根据资金供求关系以及其他市场因素,通过一定的自主定价机制来确定。但是,利率市场化并不意味着完全的利率自由化,两者并非同义语,货币当局只是制定一些政策如公开市场业务、相关利率政策等来进行间接、宏观的调控,其核心内容是利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总之,利率市场化应是能及时反映市场资金供求状况和金融资产的收益率,使这一稀缺资源——金融市场配置资金,使资金得到合理配置,并能便于货币当局制定相关政策,以使利率发挥宏观调控的重要经济杠杆之一的作用。

贷款是我国商业银行的传统核心业务之一,也是实现商业银行价值最大化目标的主要手段,其贷款定价高低即贷款利率多少的决策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正在逐步由央行向各商业银行倾斜。此前,各商业银行在贷款过程中,将主要精力放在了贷后的一些监控上,而贷款利率的制定只是根据政策来进行简单的变动,对于风险程度不一的客户分类较粗浅,导致银行价值不能实现最大化。从目前趋势来看,今后各商业银行共同面临的一项新挑战即是贷款定价技术,由此,本文从内在动因与外在约束两方面来分别阐释利率市场化已是一项不可逆转的趋势。

一、美国商业银行贷款利率市场化程度分析

(一)美国商业银行以市场化方式决定自身贷款利率。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各行各业都以国际标准衡量自身水平,并不断加快与国际水平接轨的进程,以最大能力抢占市场份额,提高自身的效益。毋庸置疑,长期以来,西方发达国家领衔全球各国共同发展,尤其是美国。同样,在银行业,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多数发达国家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早已走向市场化,其贷款定价技术相对较为合理。在美国,货币委员会主要通过联邦基准利率和再贴现率来传递政策信号,然后金融机构以此来调整自己的最优利率(包括最优贷款利率和最优存款利率),每一次的联邦基准利率和各商业银行的最优贷款利率的调整都是一种同步的关系,以此来诱导市场经济运行的速度和方向。如图1与图2所示。

图1 1988-2000年美国联邦基准利率与银行最优贷款利率比较

数据来源:H.Sonmez Atesoglu.Monetary Transmission:Federal Funds Rate and Prime Rate[J].Journal of Post Keynesian Economics,Vol.26,No.2

图2 2000-2010年美国商业银行最优贷款利率与联邦有效基准利率比较

数据来源:根据Financial Forecast Center数据整理而得。

从图1与图2中可以清楚地看出,联邦基准利率的走向与各商业银行最优贷款利率从1988年至今的走向大体相同,其实,在1988年之前,这两者之间的走向也是大体相同的。这说明,在美国,政府只是间接地引导市场,而不是用行政命令来左右市场的走向。因此,在这样的一个市场化过程中,美国的各个商业银行根据每个借款人的收入、消费习惯、职业、房屋地理位置、年龄等情况决定最终的最优贷款利率,即可能对每个借款人都有不同的最优贷款利率,即使是同一家商业银行对不同借款人或不同商业银行对同一借款人都有可能采用不同的最优贷款利率。

(二)美国商业银行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分析。

从图3可看出,从2000年至2010年,美国商业银行最优贷款利率上浮幅度都在50%以上,在2004年,上浮幅度高达300%,在2008年到2010年,上浮幅度更是平均在1500%以上,这与我国商业银行贷款利率浮动幅度形成鲜明对比。贷款利率越高,收益则越高,表明借款者风险越高,这说明,美国商业银行基本涵盖了所有范围的借款对象,在风险可控范围内,其收益必然也能达到最大化。

图3 2000-2010年美国商业银行最优贷款利率上下浮幅度

数据来源:根据Financial Forecast Center数据整理而得。

(三)美国及全球主要商业银行收入来源分析。

由图4可知,在美国,从2000年至2010年,作为商业银行传统业务主要收入来源的利息收入占收入比重都在80%以下。同时,投资收益占比在20%以上,这与我国商业银行利息收入和投资收益的情况有着明显的差别,尤其是至现在,我国商业银行利息收入始终占到总收入的90%左右,而投资收益占比却不到10%。此外,据有关文献描述,非利息收入在美国商业银行中呈现上升趋势,从1992年至今,上升幅度达到50%以上,而在我国,却是蜗牛式的爬行,上升幅度远低于50%。

图4 美国商业银行主要收入比较

数据来源:http://www.federalreserve.gov/releases/h8/。

二、中国商业银行贷款利率市场化程度分析

(一)中国商业银行贷款利率市场化的相关政策。

关于中国商业银行贷款利率市场化的相关政策在1998年至2005年期间出台较为频繁,如1998年至1999年央行连续三次扩大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各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对中小型企业贷款(短期贷款和中长期贷款)利率最高上浮幅度扩大到30%,最低下浮幅度10%保持不变。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最高上浮幅度50%保持不变,对中小企业的贴现贷款利率不得超过上浮后的同期同档次法定贷款利率,对大型企业贷款(短期贷款和中长期贷款)利率最高上浮幅度10%,最低下浮幅度10%保持不变。个人住房贷款、优惠利率贷款、政策性银行贷款、国务院确定的512家大型国有企业贷款利率不上浮。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市场经济结构转型的脚步不断加快;2000年9月21日,央行将外币贷款利率及结息方式完全下放于各金融机构,由各金融机构根据国际市场的利率变动情况及其资金成本、风险差异等相关因素自主定价。为进一步推进商业银行贷款利率市场化改革,2004年1月1日,央行取消按照企业所有制性质和规模大小分别确定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限制,并再次将商业银行和城市信用社贷款利率的浮动区间扩大至[0.9,1.7],即商业银行和城市信用社对客户贷款利率的下限为基准利率与0.9的乘积,上限为基准利率与1.7的乘积。同时,将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的浮动区间扩大至[0.9,2],即农村信用社对客户贷款利率的下限为基准利率与0.9的乘积,上限为基准利率与2的乘积。同年10月29日,央行进一步放宽各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的浮动区间,强调原则上不再设定上限。此时,一切条件基本成熟,唯有继续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才能逐步达到预期目标,因此,2005年1月30日,央行发布《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报告》,要求各金融机构依据“按照风险与收益对称的原则科学确定风险溢价,完善定价制度,改进定价技术”的目标制定贷款利率,并要相应提高抗风险的能力。

(二)中国商业银行贷款利率现状。

首先,戴国强等学者(2006)通过比较中西方贷款政策及贷款利率的不同,并通过研究贷款利率粘性理论,结合实证研究发现,我国商业银行贷款利率与货币市场利率不存在相关关系,即不存在贷款利率的粘性。其次,从各商业银行历年对央行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政策的执行情况来看,虽然贷款利率正逐步向市场化方向迈进,但步履维艰,效果甚微,表现为各商业银行自主定价能力较小。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商业银行贷款利率尚未完全市场化,需加大改革的力度,其主要表现如下:

1.我国商业银行收入主要来源于利息差。纵观我国商业银行历年经营收入结构,不难发现,其高度依赖各种形式的利息收入,几乎占总收入的90%,主要有存贷利差、同业之间往来业务净利息以及债券投资净利息,而存贷利差又是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收入的主要来源,占其总收入的60%-80%,具体如图5和图6所示。由于数据的可得性,以下以部分上市商业银行的近两年主要收入数据作为分析对象。从图中可以明显看出,我国商业银行主要收入来源是利息净收入,占有很高的比例;其次,除工商银行净利息收入上升幅度较大外,其他银行利息净收入上升幅度都很小,并且占比也很小,这与国外商业银行有很大的区别。

图5 2008年部分上市商业银行主要收入

数据来源:清华金融研究数据库。

图6 2009年部分上市商业银行主要收入

数据来源:清华金融研究数据库。

2.我国商业银行贷款利率不能自主定价。我国中小企业贷款困难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商业银行贷款利率尚未完全市场化,不能自主定价,只能按照央行规定的政策执行,且各贷款企业与银行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以及贷款风险难以把握,使得银行业不敢过多放贷给这些企业,导致各企业只能望之兴叹,进一步阻碍我国经济发展。

3.贷款利率区间集中,自主定价能力弱。由图7可知,自2008年以来,我国商业银行贷款利率多数是按照央行规定的基准利率执行,在所有贷款利率区间中,2008年3月份以基准利率执行的高达36%以上,至2010年3月份,也平均都在28%以上。此外,贷款利率区间多集中在下浮幅度0.9%至1%之间,平均概率为24%左右;而上浮幅度超过2%区间的概率却平均不到4%,贷款利率在其他浮动区间平均不到16%。很明显,我国商业银行自主定价能力较弱,且贷款利率区间较集中,使得自主定价弹性较小,获取的利润相应较小,这与美国商业银行贷款利率情形形成鲜明对比。这更进一步说明我国商业银行在贷款利率定价方面还有很大发挥空间,还有很大动力去寻求更多利润。

图7 我国银行业贷款利率区间

数据来源:清华金融研究数据库。

三、结论

第一,由图3和图7对比可知,中国商业银行贷款利率最高上浮幅度即2%以上的比例不到4%,而美国最低上浮幅度基本都在50%以上,由此我们可判断,中国目前仅是微利率市场化或半利率市场化条件。

第二,中美商业银行经营业务不同。我国商业银行多从事传统的商业银行业务,而较少涉及其他信托业务、基金业务、保险业务、投资银行业务、证券经纪业务等业务,但西方商业银行则经营包括传统业务在内的所有业务。这说明,我国商业银行还有很大潜力与动力去开拓更多领域的业务。

第三,我国商业银行贷款领域不均衡。我们大体将我国银行业的贷款领域分为中小型企业、证券市场农户、大型项目。由各种资料及文献可粗略得出,我国商业银行的贷款领域基本都集中在大型项目这一区域中,因为在中国,大型项目一般由国家做担保,具有较高的信用度,并且收益率一般也较高,所以很多银行都较青睐这一投资领域。而对于农户这一领域,虽然风险较小,但由于农业一般具有收入的周期性和不确定性,且贷款额度较小,所以商业银行一般也较少在这一领域投资,这也是遏制我国“三农”快速发展的瓶颈之一。同样,对于中小型企业,由于起步晚,规模小以及产品的不确定性,导致风险较高,信用度较低,毋庸置疑,商业银行也很难在这一块投注大量人力和财力,所以这也是中小型企业融资难的原因之一。而对于证券市场,我国对商业银行有相关的限制政策,所以商业银行在这一领域的发展也较缓慢。但纵观国外商业银行发展史,我们不难发现,他们其实早已瓜分完这四块领域的蛋糕,而且各项工作已经完成得相当成熟,这归结于他们较高的事前自主贷款定价能力和较完善的事后风险监控制度,这是值得我国银行业今后借鉴的地方。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不断转型成熟,银行业不断开放,对外资企业入境条件不断放宽,我国微利率市场条件下的银行业正经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首先,多数外资企业是国外完全市场化条件下的产物,这对尚未转型成功的我国企业来说是一种挑战;其次,由于受到行政命令的约束,银行业不能自主定价,不能触及所有的市场份额,致使利润不能多样化、最大化,发展则受限;最后,我们认为,在今天竞争如此激烈的经营环境和市场特征正发生巨大变化的经济背景下,每个企业唯有改变传统的经营模式,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新变化,才能实现持续健康的发展,才能在新的竞争中获胜。需要强调的是,这种竞争的焦点首先应该是占有商机,即每个成功的企业都应有预测性和前瞻性,要能充分看到未来发展趋势,即中国各商业银行也必然向完全市场化方向前进。由上文表述,我们也完全相信,中国银行业完全市场化已是不可阻挡的潮流,所以各商业银行应看到这一趋势,即需要提前修炼“内功”,做好充足的准备,这样才能在未来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抢占市场先机,获得丰厚回报,实现可持续化的健康发展,并与国际水平全面接轨。

标签:;  ;  ;  ;  ;  ;  ;  ;  ;  ;  

中美商业银行贷款利率市场化程度比较分析_银行贷款利率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