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及其当代启示

浅谈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及其当代启示

摘要:在新时代背景下,全面深化改革到了至关重要的时刻。我国突出的行政干预过多问题,阻碍了改革开放进程,导致人们对国家的本质、地位和职能等产生了困惑。国家应特别强调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释放社会活力。无产阶级的国家应继续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理解。为了更好地坚持无产阶级民主专政,阐明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以及对当代的启示与基本内涵的理解,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无产阶级国家权力。文章阐述了国家学说的发展进程和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的具体内容,分析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当代价值,提出我国应该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释放和增强社会活力的建议。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国家学说 简政放权

一、国家学说的发展进程

1.自由主义国家学说

伴随着自由主义国家学说在欧洲的诞生,文艺复兴、智者运动、启蒙运动和宗教改革等一系列的思想解放运动相继蔓延,让人们开始关注自我意识,追求个人存在的价值。由于宗教势力和政府权威的压迫,人们进行大规模反抗,自由主义国家学说随着时代发展的需求,提出了“经济贸易自由、建立完善的市民社会、政治主权在民、追求思想自由”等核心思想。

在近代,自由主义国家学说得到了发展,突出了“人”的价值,强调了国家的权利来源于人民,反对神权政治,促进民主,从根本上摧毁了宗教。

2.黑格尔国家学说

黑格尔提出,哲学主要或者纯粹是为国家服务的[2],应实行君主立宪制,以推动国家发展。黑格尔的国家学说在很大程度上为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奠定了基础;他将“国家”与“市民社会”分离,否定了自由主义国家学说中“国家”与“市民社会”视为同一物质的观点。

3.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诞生

马克思在1842年担任《Rheinische Zeit》编辑期间,发表的第一篇政治文章《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已经开始讨论国家问题。马克思关于政治斗争和经济问题的研究,为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奠定了基础。但马克思尚深受启蒙学者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他认为国家是政治和法律的理性实现。

第三,促进开放互动,形成合力凝聚。为解决子机制之间相互独立、不成系统的问题,需在行动目标和行动逻辑上建立联系,促进机制间的协作。一是突出各机制的行动目标的一致性。将腐败存量与增量问题设为顶层战略目标,各子机制在顶层目标之下对自身目标进行定位,理清子目标与顶层总目标的关系和各机制子目标之间的关系。二是突出各机制间行动逻辑的一致性。官僚运行系统中决策链、行政链与评估链之间是一种衔接与循环关系,相应地,附属于整个运行链的各子机制之间也应建立动态衔接循环关系。在实际操作中,各子机制间应保持开放配合。

4.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延伸

俄国十月革命在以列宁为主要领导人的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下夺得了伟大胜利。革命期间,列宁以实际行动捍卫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并结合实践经验和历史,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进一步发展。由于马克思的早期著作没有流传到当时的俄国,列宁忽略了“国家”与“市民社会”的区别;因为受到恩格斯的影响,列宁在《国家与革命》中提出一种不分对象不分情境地采取“机械化社会编制”方式来替代“市民社会”的设想。

一个国家的功能体现了国家和利益、意志和统治阶级的需求的性质。国家职能可分为内部和外部功能,内部功能占主导地位,不同性质的国家有不同的功能。

二、马克思主义国家观

1.国家的起源

恩格斯说:“国家无非是一个阶级镇压另一个阶级的机器。”“现代国家,不管它的形式如何,本质上都是资本主义的机器,资本家的国家,理想的总资本家。”他认为,国家就是暴力统治的工具,国家的本质就是国家在其治理模式或统治模式上的类型归属。

资产阶级无法克服资本主义私有制中的内在矛盾,即生产资料私有制与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资产阶级剥削压迫无产阶级的社会状况不可能从本质上改变,从而导致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马克思认为,无产阶级应该通过暴力革命的方式来推翻资产阶级国家的政权。无产阶级想要获得国家权力,首先将生产资料转化为国有财产,而不是私人占有。无产阶级通过这种方式,消除了无产阶级本身,消除了所有的阶级差异和阶级对立的状态,也消灭了国家。

2.国家的本质

资本主义国家的功能是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作为社会主义国家,中国的宗旨是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内部功能主要是:政治上保持稳定,经济上促进国家经济建设和文化等发展。公共服务的主要方面是保护公民安全,创建和谐社会。外部功能主要体现在: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防止外敌侵犯;创造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有利于发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维持和保护世界的和平稳定,促进共同发展。

3.国家的职能

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引入,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中国共产党成立时,明确指出有必要把时代的国情与马克思列宁主义相结合,引导中国的革命,马克思国家主义学说在中国革命进程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从国家性质的角度来看,只有统治阶级才能掌握国家权力。这表明国家是统治阶级压迫被统治阶级的暴力工具,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随着国家的出现和发展,人们对国家的了解也在加深。它是用来管理另一个类的工具,它依赖警察、军队和宪兵实施的公共权利暴力机构,它代表统治阶级的利益。

4.国家的演变

区分政府和市场的关键是权力下放中的权利的归属。市场可以做的事,就交给向市场去做;社会能够做得好的事,就移交给社会。政府管理它应该管理的东西。在中国,简政放权一直困难重重,这使政府的简政放权进展缓慢,迫切需要得到彻底、恰当、迅速地解决。

5.国家的消亡

在该体系的应用中,施工单位的管理人员需要对当前的管理体系进行研究,找到安全事故发生与管理制度缺失之间的关系,并针对这种关联对当前管理体系中的各类项目进行深度分解。例如当前的管理体系中只要求施工人员佩戴安全保障设施,在后续的优化中可对佩戴的设施内容进行规定。在完成该项工作后进行实施,并通过对管理体系运行结果的研究分析对管理体系进行进一步完善,最终实现对整个管理体系的优化。需要注意的是,戴明环体系在应用过程中往往需要经过多次循环,并需要拥有数据支持,所以施工单位需要建设数据收集平台实现对各类施工数据的全面记录。

三、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当代价值

1.权力下放的紧迫性

马克思和恩格斯认识到国家不是从来就有的,它的形态也是变化发展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国家属于上层建筑,它的发展随着生产方式的变革而不断变化。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培育了传统的国家,现代国家出现在大工业时代。

有形的时间,通过投射的对象,形成了文化记忆的磁场。怀旧、感伤的历史记忆早在汉代西域就由远嫁和亲的细君公主发出了“愿为黄鹄兮还故乡”的思乡感慨。此后,大抵进入中原的羁旅者,无论何种身份,都留有“故园东望路漫漫”的慨叹之情,这种选择性的描绘,是西域留给大家的一种身份印记,延续到今天,也不自觉地会进入到移居者的话语体系中。

2.简政放权的时代性

马克思主义国家观因其科学性和实践性而具有顽强的生命力,为现代的现代国家建构指明了方向道路。中国要有强大的生命力,就必须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情与新时期社会的主要矛盾结合起来,着力解决人民关心的民生问题。国家应该简化权力管理,并降低进入门槛;监管机构必须进行严格监督,促进公平竞争。政府部门必须提供有效的服务,创造便利的环境,通过社会动力机制维护党的执政基础,激发社会发展活力,协调利益合法机制,以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利益,以维护社会稳定与和谐。

在新时代,简放权利将遇到新问题,也将面临新挑战,当然有新的机遇。十九大以后,按照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宏伟计划,遵循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深入挖掘符合新时代国情的国家治理理论基础,结合新时代的国情,建设更强大的、更有效的实施和监控体系。在马克思主义民族主义的指导下,我国应该进一步解放思想,发展社会生产力,释放和增强社会活力,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也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目标。

其次,由于事权与立法权的限制,部委规章和地方性立法不能对知识产权评议的法律性质、法律效力、法律责任等一系列关键性问题作出规定。这就导致一方面,知识产权评议游离于现有的行政管理体制与行政程序之外,处于非常态化和非协同化的状态;另一方面,由于缺乏法律效力与法律责任的“武装”,已经实施的知识产权评议也缺乏必要的约束力,处于“没有牙齿”的窘境。为此,必须及早通过法律的形式,对于知识产权评议的法律性质、法律效力、法律责任等作出明确规定。

参考文献:

[1]何义珍.马克思国家学说的溯源[D].中共上海市委党校,2018.

[2]张秉夫.论马克思主义民主观的创立[D].社会主义研究,1991.

[3]曹和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人本取向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14-0226-02

作者简介:殷蓉,重庆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政治教育;徐园媛,重庆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责任编辑:杨国栋

标签:;  ;  ;  

浅谈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及其当代启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