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下三大板块的匹配_素质教育论文

素质教育下三大板块的匹配_素质教育论文

素质教育下的三个板块配套,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素质教育论文,板块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作为跨世纪的教育改革工程,上海市课程教材改革的最大特色之一是课程设置由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3个板块构成。抚今追昔,我们不仅看到了过去我校改革实践的意义,更对3个板块配套在对学生素质培养与发展所起的作用有深层次的思考与认识。为了使我校在今后的改革实践和素质教育实践中能继承传统,勇于开拓,不断发展,拟将在素质教育中落实“三个板块”配套工作中的一些问题提出来,抛砖引玉。

一、3个板块的配套,关键在于指导思想。

3个板块配套是基于学生素质培养这一指导思想。3个板块配套应包含教师配套、计划配套、学科内容配套、空间场地配套、实验器材配套、时间配比配套及管理体制配套等诸项内容。在教师配套方面,应广开才路,充分调动教师承担3个板块教学任务的积极性,并用相应的教师考核、评价管理机制加以保障。在计划配套方面既要有百花齐放过程,又要有纳入到总体素质培养要求上来的管理,学校应根据本校特色提出明确的目标计划要求,要落实好计划,以保证目标的最终落实。在学科内容配套方面,对于高中应根据高中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和改革方案中的“二·一分段,高三分科”的构想,根据3个板块应始终围绕学生的能力培养与素质提高这一根本点,着眼于选修课、活动课与必修课的有机配套。总之3个板块配套,不能以板块论板块,要有总体构思,要有明确的指导思想,既要有舍得牺牲一些的思想,又要有充分挖掘潜力提高效益的办法,3个板块在配套机制上要处理好加强基础、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提高素质之间的关系。

二、3个板块的落实,关键在于教师、教材以及学生的主动积极参与。

3个板块的落实,如果离开了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那只能是空的。从我校课改3个板块的落实工作来看,不仅涉及到直接上课的教师,还涉及到了实验室、图书馆等其它诸多部门的教师与教职工,各部门教职工的主动积极参与是形成课改良好氛围的充分条件,也是3个板块落实的充分条件。另外在改革过程中,许多承担3个板块教学工作的教师经常是面对无合适或无系统教材,需自编自选教材进行选修课的活动课教学。对习惯于承担一个板块必修课的老师而言,要担负起2个板块或3个板块的教学任务,确实是一个全新的教学课题,开始的时候无疑会负担倍增,但只要了解一下新时期对老师的素质要求,若仍然想躺在原有单一必修课的教学模式上是没有出路的。若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如没有一点为改革而作探索的牺牲精神,没有一种对学生高度负责的责任心和积极进取的精神,不重视选修课和活动课的真正落实,则素质教育仍然落不到实处,观念转变又会成为一句空话,甚至还会出现大面积质量下降的严重后果。

教材也是素质教育落到实处的极其重要的因子。一般情况下,学校特色不同,情况不同,选修课、活动课的开设自由度大,绝大部分教师想找到适合本年级的选修课、活动课教材,往往是无功而返,因此最好是自选自编,这就十分需要教师发挥主动性与创造性。从课改实践来看,如果离开了这一点,教师是不能承担起素质教育的重任。

3个板块落实作为课改的精髓之一,今后在素质教育中将要长期坚持,这不仅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对学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包括家长也都要努力转变观念,把素质教育化为自己的自觉行动,把课程教材改革作为成才的契机,主动积极参与,努力成才。

教师、学生、课程与教材是素质教育中的几项重要要素,从课改试验情况看,如果一位教师没有一定特长和特色,不能开出相应的选修课和活动课,今后就很难适应教育发展、素质教育的需要。如果我们的教师都能对3个板块的教学工作游刃有余,那么整个教育事业和学校素质教育的落实状况就会有极大改观。而学生的主动积极参与,需要我们进行充分、有效的引导与周密安排,还需要抓住有利的教育时机,这是落实素质教育中的一个非常活跃的要素。

三、3个板块配套,应疏通心理渠道,强化育人环境。

3个板块配套过程中,学生首先要有一个心理适应过程,要让学生们在作出选择之前,明白3个板块之间的关系及3个板块如何在本校加以落实的,也要让家长们知道,以便家长们配合学校指导学生顺利进入3个板块系统。要让学生和家长们明白3个板块配套的意义。从试验情况来看,要使学生真正进入3个板块的意境之中,在每一板块中都能学有所得,在“修”字上会下功夫,有所特长。第一要循循善诱,作好引导工作,疏通心理渠道,在统一思想、形成共识的前提下,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老师,很有必要在平时或利用班会课作好宣传引导工作,并能作好家访工作,以解决学生和家长在3个板块配套选择中存在的一些疑问,帮助他们根据素质教育要求和实际情况选择好选修科类和活动课目,以真正从社会需要和素质培养的角度去设计自身的发展。在3个板块实施过程中,还应不断引导,特别要加强学习心理指导,以真正使学生学会合理支配时间,懂得学习方法,自觉做学习的主人。在都富有营养的二类餐食面前,能用好主餐(必修课),食好营养强化餐(选修课),并在培养和施展自己能力的活动课中充分锻炼和表现自己,不虚度年华。第二要强化育人环境,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培养出有较高素质、个性得到健康发展的适合社会主义事业需要的接班人。从学生在校时间上看,每天在校的时间,几乎全部可纳入到3个板块的体系之中,也就是说,3个板块课程设置模式实际上构成了学校的育人环境。按照三线一面和三位一体的德育体系,应把德育渗透在学校一切工作之中。问题的关键在于真正落实。我们每一位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指导思想、我们每开展一次活动的指导思想,都要紧紧围绕素质提高这一根本宗旨,把握住“两个改变、三个突破”的改革期望目标。否则,就可能遇到问题会动摇,摇摇摆摆乱方寸,就可能淡化了已经建立或尚在建立素质教育的育人环境。由此,我们要正确处理好各种关系,如考核分数与学生能力之间的关系、素质提高与今后升学率的关系、特色学生与特色学生的总体评价问题、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等等。要想方设法把我们所要达到的目的变成学生的自觉需要,如在学习上要诱导学生“我要学”自觉学,并能进入到刻苦会学的境界。在行为规范上,要让学生养成自我约束、自动自觉的良好习惯。在理想抱负上,要引导学生早立志,会自我鞭策,朝高的目标发展。这些都需要我们教师抓住教育时机,不断强化,并能在我们的教育对象中产生“共振”效应,使育人环境不断优化,使素质教育得到落实。

四、3个板块配套,也要注重对学生基础学力的考察,全面正确地评价学生。

基础学力,包括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知识。过去对学生知识学科的学习评价侧重于知识掌握这一静态指标,而学习态度、学习能力这些动态指标反映不够,甚至没有反映。由于学生的学习态度是通过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相关的情感与行为反映出来的,因此在新的教育体系下,我们教师更要注意对学生的全面观察,要综合各种评价因子,对学生作出较为客观的正确评价,以利对学生的素质提高和个性健康发展作出正确引导,以利对学生特殊能力的培养和特长的发挥。

五、3个板块配套,教师要加强角色互换意识。

教学过程一般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在过去的必修课教学中,教师当主角的多,学生为主角的少,而现在教师承担了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3个板块的教学工作,因此,教师就应认真体会必修课、选修课和活动课在教学活动过程中的不同之处。另外,课程教材改革还要求教师在教学上要注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更新与改善,注意多媒体教学和即时信息的引入,以适应新教材体系和新的课时安排,据此,教师应加强角色互换意识。其一,教师要能感受到学生在3个板块中学习心理和活动心态,使教学内容和所运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更能易于学生接受与掌握。其二是教师在某些课型中,应能从主角位置中解脱出来,让学生充当主角,从而既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主意识,提高学生的素质与能力,又能达到教学相长、教师劳而有功的目的,使教学过程趋于最优化状态。

六、3个板块配套,要有一个长远考虑计划。

由于每个学生的素质提高和个性发展与3个板块配套紧密相关,因此,每个板块的课程设置要考虑到学生的今后发展。根据我校学生今后绝大部分准备升入大学这一实际情况,除必修课的设置按市里统一规定以外,选修课、活动课的设置就应根据我校实际情况,注意衔接;注意选修课、活动课与必修课的配套,注意本校师资、设备的特点和形成本校的特色,长远考虑、合理选配。就目前而言,我校试点年级已形成了数、理、化、文科、外语、技能、体艺类的7个学科群,在客观条件上,对今后的衔接和学生今后的选科打下了较好的基础,也为学生素质真正提高、发展个性特长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素质教育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学校工作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育人,3个板块配套仅仅是素质教育系统工程中的一个子系统,素质教育还需要有许多子系统来加以配套,如课程设置、教材建设、师资培训与师资队伍建设、学校管理、德育工作、科研工作、评价工作、升学招生工作等等。而本文仅从素质教育下3个板块配套这一角度论述了一些相关问题,以期理清有关思路,供大家发现其中一些问题,为素质教育的真正落实而不断改善3个板块的配套。

标签:;  

素质教育下三大板块的匹配_素质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