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达国家职业教育集团化的教育资源及启示_德国职业教育论文

发达国家职业教育集团化的教育资源及启示_德国职业教育论文

发达国家职业教育集团化的教育资源及启迪,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启迪论文,职业教育论文,发达国家论文,教育资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目前,职业教育院校与社会的关系日趋密切,其中与行业企业的结合正向着深度和广度的方向发展。职业教育的这种关系直接表现为集团化,即职业教育在办学的整体运作中与行业企业之间保持着客观的、内在的、必然的联系,其实质为职业教育对行业及企业资源的依赖性和相关性。了解发达国家职业教育集团化中职业教育资源的构成特点、共享途径和互利关系,对于探索我国职业教育学校与行业企业在教育资源方面如何实现共享、合理利用,互利双赢,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职业教育资源的内涵

职业教育资源是指全社会投入职业教育领域,用于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所有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管理资源和信息资源的总和。它是一个组成、维持、参与并服务于职业教育的资源系统。

职业教育资源的构成,一般来讲,可以分为学校要素和社会要素。

1.学校要素是指校内各种有利于学生、教师与学校发展的显在与潜在的教育资源

它们包括:(1)由教师资源和学生资源构成的人力资源;(2)由学校品牌资源、示范专业品牌资源、特色专业品牌资源、骨干教师品牌资源构成的学校品牌资源;(3)由教师群体资源、教研中心资源、信息中心资源、班级资源构成的团队资源;(4)由实习、实训场地资源、设备管理资源构成的硬件设施资源;(5)由物质文化资源、制度文化资源、组织文化资源、精神文化资源构成的文化资源。

2.社会要素指政府、企业、行业、民间团体等相对独立而又关联的资源

它包括政府财政资源、企业技术和设备资源、培训基地资源、社区资源、联办学校资源、机遇资源等等。

职业教育资源的学校要素中品牌资源是核心资源,有了好的品牌资源,人力资源、财力资源和信息资源才能发挥作用。所以,许多国家搞校企合作,其实质就是引进或者输出品牌资源,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做到优势互补。

二、发达国家职业教育资源的共享途径

1.从实训师资方面实现人力资源的共享

发达国家职业教育大多以集团化的模式存在;他们在实现职业教育集团化的过程中十分重视从实训师资方面实现人力资源的共享。

在企业中,培训师傅是最大的人力资源,他们负责指导学徒的培训。他们不仅向学徒传授专门的技能,同时还向学徒讲解必要的理论知识。培训师傅资格的取得必须通过国家统一的师傅考试,培训师傅不仅要具有娴熟的职业技能,还必须具有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劳动法等方面的知识。

在职业学校里,实训教师由本校专业教师与从企业聘请的培训师傅共同担任。他们不仅应具有丰富的本岗位及相关岗位的理论知识并达到大专以上的水平,同时还要具有熟练的操作技能和技巧,达到高级以上的技术水平,还要有丰富的生产知识和实践经验。通过钻研教育理论,熟悉教学大纲,熟悉掌握生产工艺流程和教学中各课题的加工工艺、操作规程,使制作产品(制件)达到规定的精度。实训教师还应熟练安全使用有关生产设备、工艺装备,熟悉生产管理知识和生产管理过程,具有管理经验及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领导能力。

2.从实训设施方面实现物力资源的共享

德国的“双元制”是世界上最成功的校企合作的职业教育体系之一,双元制职业教育的特点之一就是在实训教学方面实现先进设备、先进工艺、创新机制等物力资源的共享。

双元制的一元——企业,主要提供设备精良的培训场所。这些企业利用先进的教学设备和良好的教学条件及技术训练学生,学生操作的是最先进的设备,学到的是最先进的技术,使学生在学习期间就能熟悉企业的生产环境、产品、设备及工艺流程,以保证上岗后能适应发展需要,同时,也为将来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另一元——职业学校,主要负责课堂教学,提供形式多样的教具和多媒体教学手段。形式多样的教具为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提供辅助,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多媒体教学形象逼真,信息存储量大,能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

3.从吸纳教育经费方面实现财力资源的共享

国外职业教育的经费来源于两个渠道,一部分是企业及跨企业的培训费,另一部分来自政府对职业教育的投资。

企业资助是职业培训经费的主要渠道。美国的社区学院为企业培训在职人员,根据企业的需要设置课程。这些措施吸引了企业的参与,企业为社区学院提供经费。德国政府还通过给参与职业教育的企业一定的财政补贴来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德国企业建立职业培训中心,购置培训设备并负担实训教师的工资和学徒的培训津贴。

国家资助是政府利用国家财政资助职业教育发展的主要形式。在德国和美国,国家资助主要是通过州政府、联邦劳动局和联邦职业教育研究所向各类职业学校,跨企业培训中心和职业继续教育机构提供的。在国外,搞好校企合作的目的在于为企业培养更多的技能型人才的同时获得更多的企业、政府资助,使职业教育的教学团体得到更大的发展。

4.从制度保障方面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

为了促进职业教育,加强学校和企业间信息资源的共享,澳大利亚、英国、日本、德国等国家政府提高了职业资格的地位,建立了职业资格证书体系,使职业资格证书获得者与学位获得者待遇平等。职业资格证书是“由认可机构颁发给个人,明显与工作相关,能为就业、接受继续教育和训练提供凭据的关于个人能力的证明书,由经过国家职业资格委员会批准的颁证机构颁发。职业资格证书强化了职业培训机构和用人企业的职责和社会义务。同时各国在规范职业教育法律法规方面,促进了职业教育中校企合作的开展;德国政府通过立法,建立了校企合作、企业为主的职业教育体制,在《职业教育法》、《教育法》中严格规定了学校和企业的权利和义务。企业把职业教育作为企业行为来看待,不仅有专门的生产岗位供学生生产实习,还有规范的培训车间供学生教学实践;不仅有充足的经费,而且有完整的培训计划、合格的培训教师和带班师傅。

三、发达国家职业教育集团化资源共享的成果

1.学校与企业相互受益

职业教育是为企业(行业)培训技能型人才的办学形式,不能离开学校与企业的共同参与。德国、美国、澳大利亚、韩国等国家,在职业教育方面实施的是教育资源共享的形式——校企合作,他们的职业教育组织形式由两个不同的培训部门合作,在同一时间培训同一批学员,职业学校担负学生的基本理论知识的传授,企业承担学生的专业技能培训,整个教育过程由职业学校和企业共同完成。校企双方既实现了教育资源的共享,又实现了经济利益的互惠、互利、双赢。

2.企业得到最大的发展

德、日、美、加、韩、法、英、瑞士等许多国家的大企业、大公司不满足于间接地参与,而是根据自身丰厚的企业资源、实训基地资源、社会资源、商业机遇资源等独立创办与企业生产、经营基本一致的职业技术学校,如日本丰田公司的丰田大学,松下电气公司的松下电子工学院、松下商学院,日立制作所的日立横滨工业专科学校等。中小企业也根据本企业的职业教育资源的具体情况,单独或联合开办企业学校,培训自己的职工。他们的职业教育为市场运作形式,办学动机来自企业,办学主体是企业,学校成为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过程和学生参加工作的过程融为一体。学生进校时同时具有学校学生和企业徒工的身份,毕业后留在企业工作。这种职业教育模式培养的职业人才具有高专门化、高针对性的特点。这不仅增强了企业职工整体素质,还为参与世界经济竞争增加了实力。

3.社会是最大的受益者

澳大利亚、德国、韩国等职业教育为行政管理形式,办学动机来自政府(社会),企业虽参与职业教育,但办学主体为政府,国家发挥很大作用,实施权威的行政管理方式。

在德国,政府出面干预,使校企合作制度化,学校和企业相互支援、共同受益。一方面,企业要按给予学校的财力支援比例来分享教育成果;另一方面,学校要通过培养企业所需人才,来接受企业的资金援助。同时,政府设立“产业合作委员会”,对企业和学校双方进行控制和监督,对与学校合作的企业给予一定的财政补偿,对不依靠大学培养人才的企业则增加一定的税金,并公开因教育水平低而不能满足企业需要的学校名单,减少或停止对其的财政支持,以此来促进企业与学校间的相互合作。所以,美国、澳大利亚、德国等国家政府认为,加强职业教育中的校企合作是解决职业教育资源合理利用、优化配置的关键所在,这种校企合作中职业教育资源共享的结果将最终惠及社会。

四、启迪

1.组建职业教育集团

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人才培养模式要采用工学结合。特点是要求学校必须与企业紧密结合,为企业服务,以获得企业的支持、帮助和参与,形成共赢的良好态势,职业教育才能获得广阔的发展空间。目前,我国高职教育与企业界相脱节现象比较严重,企业参与高职教育的积极性不高,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理论教学与实习相脱节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研究德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美国等国家在校企合作中的成功模式。通过政府搭台,走校企合作、校校合作办学之路,按照平等自愿、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组建职业教育集团,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凡自愿遵守章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职业院校和企业单位均可加入集团,成为集团理事成员单位。成员单位根据共同制订的集团章程承担规定的义务并享有相应的权利。形成由学校提供教学管理场所和基础理论课教师,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实习实训基地、兼职教师和就业机会的校企合作办学的格局。

与此同时,职业教育集团还可以根据不同专业、不同职业教育培训项目和学习者的实际需要,改革教学体制,采取灵活的学制和学习方法,积极推行学分制等弹性学习制度,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为企业员工和学生工学结合、半工半读、顶岗实习分阶段完成学业等创造条件;为学生良性就业提供可靠的保障,进一步增强职业教育的办学活力。

2.构建职教实体

(1)构建东西部贯通的职教实体

我国是人口大国,13亿人口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如何使中国巨大的人力资源变成巨大的人才资源,发展职业教育尤为重要;财政部计划在“十一五”期间投资140亿来支持职业教育的发展,同时,财政支持力度向西部倾斜。如何运用好国家的财力资源及中国西部大开发的政策,笔者认为,借鉴德国“双元制”职教模式,可构建东西部贯通的职教实体;一是采取东部职业技术学院与西部企业联合开办以学校为主体的“双元制”职业教育,以东部优质的教育资源带动西部企业的发展。二是东部企业与西部职业院校联办以企业为主体的“双元制”职业教育,以东部丰厚的物力资源提升西部的职业教育的发展。

(2)构建连接城乡的职教实体

建设新农村,缩小城乡差距、构建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达到7.96亿,占全国总人口的62.3%,要解决农村问题,就要促进城镇化进程;大量转移农村劳动力,就要统筹城乡发展,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为利用好国家对新农村建设的政策、财力资源和农村丰富的人力资源,借鉴美国职业教育模式,在城乡结合部成立职业教育社区学院,一方面,为进城务工人员提供职业技能培训,提升进城农民工的职业素质;另一方面,为支援新农村建设的城市人员提供农村建设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

标签:;  ;  

发达国家职业教育集团化的教育资源及启示_德国职业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