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煤矿采掘工作面顶板管理的问题及处理方法论文_张勇奇

分析煤矿采掘工作面顶板管理的问题及处理方法论文_张勇奇

瑞平公司张村矿 河南省平顶山市 467000

摘要:煤矿采掘工作面的管理是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顶板事故的危险性决定了采掘工作面管理的必要性。在实际工作中,要适当的加大管理力度,定期进行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同时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专业技能,在每一个工作阶段都要合理安排,并且不断优化,同时采取合适的预防措施,避免事故的发生。基于此本文分析了煤矿采掘工作面顶板管理的问题及处理方法。

关键词:煤矿采掘工作面;顶板管理;问题;处理方法

1、煤矿采掘工作面顶板事故原因

1.1、岩石性质

在采掘面顶板安全事故中,最为常见的事故就是冒顶。冒顶事故的发生与周边岩石结构有密不可分的关系。特别是在掘进过程中碰到软弱岩石结构时,整个巷道的结构稳定性都会受到影响,工作面容易发生应变。如果顶板的应变超过阈值,过大的应力就可能破坏顶板结构,酿成冒顶事故。此外,岩石结构、地质结构和工作面结构相互影响,还有可能发生离层冒顶或者是冒落事故。

1.2、开采深度

通常来说,采掘工作面的相对深度越深,顶板变形或垮塌的可能性就越大。这是因为煤矿井的开采深度越深,采掘工作面上部的土层、岩层厚度就越大,因而顶板所承受的重力就越大。所以开采深度越深,就越应该重视顶板管理问题。

1.3、煤层倾角

煤层倾角对于工作面顶板事故也有诱发作用。特别是在急倾斜煤岩层开采时,煤层顶板很可能会出现抽条现象,底板也经常会出现滑落现象。而在水平煤岩层开采时则更容易出现顶板冒落的事故。因此,要根据采掘工作面的煤层倾角采取恰当的顶板管理措施。

1.4、地下水的影响

地下水的相关运动以及相关岩层结构中含水量的高低同样也会对于煤矿采掘工作面顶板产生较大的干扰,其最为常见的影响机制就是容易带来岩块滑落并且导致顶板出现冒落现象,同时也会降低岩石的强度,导致工作面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受损,同样也需要进行详细的勘察分析。

1.5、煤壁周围的冒顶

煤炭在地下经过复杂的理化反应和时间才得以形成,受到地质作用的影响,部分存在原生裂缝的直接顶中很容易出现裂缝,造成各种形状各异的游离岩块,加之开采过程中的振动,容易造成煤层松动,若是在薄弱的地方就会出现煤壁坍塌的情况,或者由于顶层来压,支护存在问题,煤层自身强度不足,都很容易引起顶板事故的出现。

2、顶板管理问题处理方法

2.1、煤矿采掘工作面棚顶顶板的管理

就当前我国煤矿企业对采掘工作面棚顶顶板的管理来看,方式方法颇多,在管理研究方面也逐渐深入,最常见的做法便是根据端面距离的长短以及煤层顶板的高度来确定可靠性更高的支护措施。在端面与顶板之间的距离相隔1米时,一般采取临时钻眼插钢针的方法强化棚顶工作。对采掘机顶棚进行支护时一般是端面距离与冒落高度超出了安全允许值,此时需要强化对“零皮”的预防,以免对人体造成危害。在煤矿防冒落工作时,必须先从冒落区的一侧出发,于输送机挡煤板的外侧设置工字钢梁,在这里要注意,设置的高度必须要与采高相同;于冒落区的另一侧则需要顶住煤壁,并进行敲帮问顶,以便于有效掌控顶板骤增的压力幅度。此外,还需要于悬臂梁的煤壁附近预先放置平行于煤壁的长方木,长方木的高度应该以置顶高度为参照,与煤壁平行的高度上搭设一层长方木。为了避免顶板发生二次冒落事故,需要于煤机轨道内部搭接单体液压支柱,对钢梁和木料的支护效果加以强化。在支撑假顶时,需要于煤壁与前探梁紧贴着的方木上插入钢针,钢针的针距约为0.5-0.7米,以铁丝作为辅助加固强化。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加强局部煤层的顶板管理

在进行工作面顶板管理工作中,对于局部煤层的支护也要给予足够的关注,因为随着煤矿采掘高度的增加,煤层之间的压力也会逐渐加大,进而导致煤岩层离层、顶板压力超负荷以及稳定性下降等问题的发生,所以施工人员也要加固局部煤层的支护,以有效的减少冒顶事故的发生。

2.3、设置恰当的支护方式

为了较大程度上提升顶板的稳定性效果,还需要采用合理的支护方式进行处理,这种支护结构的应用也就能够更好地提升顶板的受力稳定性,对于可能影响顶板安全的各个作用力进行分析,判断其可能存在的威胁效果,进而也就能够在此基础上选择最为合理的支护结构进行作用力的平衡,防止顶板在应用过程中出现冒落或者是冒顶等问题。

2.4、及时处理事故

在煤矿采掘的过程中,如果发生了事故,一定要尽力弥补,将事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最大程度的减少顶板事故带来的危害,首先要支撑处理边缘地带,以避免危害的扩大,同时,及时抢救受害群众,并且密切关注发生事故的地方,尽可能的防止事故的再发生。

3、煤矿采掘工作面顶板管理的强化

3.1、强化人员控制

煤矿采掘工作面顶板管理中,人员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因素,要对顶板管理中的所有工作人员采取强化控制的方式。在工作人员群体中树立顶板管理的意识,包括质量管理、安全管理等,不论是矿井人员还是管理人员,都要具备顶板管理的能力,定期组织人员群体实行管理培训,找出顶板管理工作中的不足之处,运用生产技术培训的方式,要求工作人员达到一定的管理水平,加强人员控制力度,才能实现顶板管理的强化,通过人员的主动性控制,参与到实际采掘工作中,由此发挥人员控制的管理作用。

3.2、维护管理

顶板管理条件的整体性和完善性是维护顶板管理的基础条件,能够提高煤矿采掘工作面的安全水平,营造高效、优质的采掘环境。管理条件的维护重点要放在日常管理上,因为日常管理中的风险因素很多,最容易发生安全事故,所以工作面顶板管理期间,工作人员要详细记录日常的管理信息,通过日常管理信息,发现潜在隐患,有针对性的实行整改,而且要在保证工作面顺利采掘的前提下,落实整改措施,维持采掘工作面现场的安全性和正常性,反馈日常管理信息中的异常因素,表明顶板管理现场的实际情况,体现维护管理条件的作用。

3.3、安全管理技术

煤矿采掘工作面顶板管理中要实行安全管理技术,当工作面和厚煤层相遇时,煤层之间会出现离层结构,顶板对煤层造成压力,直接影响煤壁的实际稳定,也会干扰下沉速度,致使顶板发生掉落、脱落。此时,就需要选用回采支护等类型的方法,在顶板环境中,营造大范围、稳定性的控制方式,用于支撑煤矿采掘工作面顶板结构。顶板中的安全管理技术比较倾向于支撑、支护,以此来维护采掘工作面的安全性,逐步落实到煤矿采掘工作的安全管理中。除此以外,采掘工作面顶板管理的支护中,还会选择木垛、单柱的支护方法,根据木垛、单柱的自身特点,应用到恰当的采掘工作面顶板管理内,实现顶板的稳定控制,为煤矿采掘工作面提供安全、稳固的管理方法。

总之,在煤矿采掘工作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顶板管理,严控事故发生。为切实展开采掘工作,杜绝顶板事故,相关企业必须要严抓每一个安全生产环节,加强对顶板工作的管理,并且加强施工环节中的安全性和高效性,从而确保煤矿安全生产管理。

参考文献:

[1]贺立岳,种志敏.煤矿采掘工作面顶板管理问题的处理策略研究[J].科技尚品,2016(01):21.

[2]尚海龙.关于煤矿采掘工作面顶板事故解决措施研究[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5(05):92-93.

[3]蔡勇.煤矿顶板管理的探索与思考[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4(06):95+99.

[4]曹燕涛.浅议煤矿采掘工作面顶板管理[J].能源与节能,2016(6):187-188.

论文作者:张勇奇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3

标签:;  ;  ;  ;  ;  ;  ;  ;  

分析煤矿采掘工作面顶板管理的问题及处理方法论文_张勇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