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云县人民医院 675800
摘要:目的:探究冠心病治疗中应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的不良反应。方法: 盲选本院收治的64例冠心病患者,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观察组32例、对照组32例,观察组实施40mg/d的阿托伐他汀,对照组实施20mg/d的阿托伐他汀,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血脂水平的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血脂水平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TC、TG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HDL-C上升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依次为9.39%、12.50%,无差异(P>0.05)。结论:对冠心病患者实施较大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其临床疗效比实施小剂量的阿托伐他汀更好,而在不良反应方面,无明显区别。
关键词:冠心病患者;不同剂量;不良反应;阿托伐他汀
冠心病是一种频发于中老年人群的心血管疾病,且其死亡率与致残率均较高,极有可能会危及患者的生命[1]。由于我国目前已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所以,近期是我国冠心病的高发时期。为改变这种不良现状,学者们将加大对冠心病药物的研究以及对用药剂量的检测,其中,阿托伐他汀的应用频率较高,且不同剂量的药物具有不同的疗效。为探究冠心病治疗中应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的不良反应,本文对2016年3月~2018年12月64例冠心病患者进行分组研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筛选2016年3月~2018年12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64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抽取法将其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32例、对照组32例。观察组男18例,女14例;年龄分布范围是51—77岁,平均(63.34±7.87)岁。对照男17例,女15例;年龄分布范围是52—79岁,平均(64.12±7.98)岁。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基线资料比较,无差异(P>0.05)。
1.2治疗方法
对两组患者实施基础治疗,时刻关注患者情况,并对有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给予针对性治疗。此外,观察组用药情况是:每天用阿托伐他汀一次,每次40mg;对照组用药情况是:每天用阿托伐他汀一次,每次20mg。两组患者的治疗时间均为两个月,在此期间,要嘱咐患者健康饮食,少食高脂、高盐食品,多食清淡食物[2]。
1.3观察指标
(1)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各项血脂水平TC、TG与HDL-C的变化情况。
(2)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患者可能会出现的不良反应有腹胀便秘、肌肉疼痛、消化不良和皮肤瘙痒。
1.4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软件SPSS 18.0统计分析研究资料,计数资料与计量资料分别用百分数(%)与“?x±s”表示,并分别用χ2 与t检验,P>0.05,无差异。
2.结果
2.1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脂水平变化情况的对比
治疗前,两组血脂水平无差异(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血脂水平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TC、TG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HDL-C上升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讨论
临床中,冠心病的主要发病机制为脂质代谢紊乱导致血液中脂质沉积于动脉内膜上,进一步引起冠状动脉血管粥样硬化,最终诱发血管腔阻塞[3]。通过医药人员的不懈努力,发现阿托伐他汀是有效治疗冠心病的主要药物。有研究表明,虽然此药的功效喜人,但也存在一定的弊端,需要实施准确、合理的药物剂量,才能发挥出最佳疗效。因此,必须了解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可能会带来怎样的临床效果。张娜[4]对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在冠心病治疗中的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了探究,对选取的60例冠心病患者进行分组,试验组患者给予40mg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20mg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TG、TC及HDL-C水平明显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患者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0.00%,试验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3.33%,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和本文一致。本文的研究数据表明: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血脂水平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TC、TG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HDL-C上升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此外,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依次为9.39%、12.50%,无差异(P>0.05)。
综上所述,对冠心病患者实施较大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其临床疗效比实施小剂量的阿托伐他汀更好,而在不良反应方面,无明显区别。
参考文献:
[1]郑琳,范宸榕.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在冠心病治疗中不良反应的临床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6(24):39,42.
[2]陈荣.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在冠心病治疗中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45):167,177.
[3]吴博华.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在冠心病治疗中的不良反应观察[J].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7, 27(10):111-112.
[4]张娜.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在冠心病治疗中的疗效及不良反应[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2(34):49-50.
作者简介:李兴坤 民族:佤族 职称:主治医师 主要从事:长期从事心血管内科临床。
论文作者:李兴坤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9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3
标签:冠心病论文; 不良反应论文; 剂量论文; 患者论文; 对照组论文; 两组论文; 疗效论文; 《健康世界》2019年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