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哲学思想在医学生德育教育中的应用价值研究论文_邱勇

中医哲学思想在医学生德育教育中的应用价值研究论文_邱勇

云南中医学院 云南昆明 650500

摘要:中医哲学的主要思想是人与天地相统一的整体观、阴阳平衡的中和观、五行生克制化的联系观。其思想内涵和价值取向,为当代大学生认识世界本原提供了具有中华民族思想特色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医学生德育教育的一种思想工具,能够帮助医学生从整体联系和对立统一等方面看待问题,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改革发展与矛盾曲折的相互关系,从而坚定社会主义理念信念。

关键词:德育教育;中医哲学;应用研究

中医哲学思想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它继承并弘扬了中国哲学思想中的优秀成份,在长期的社会历史进程中铸就了自身价值。当代医学生的德育教育,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下,充分发挥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化作用,培养造就大批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医务工作者。中医哲学无疑是在医学生德育教育中具有重要影响作用的思想源泉。

一、中医哲学思想概述

中医哲学的主要范畴包括“气—阴阳—五行”,核心观点是人与天地相统一的整体观,阴阳平衡的中和观,五行生克制化的联系观。

整体观最早来源于我们祖先天人一体的认识,是中国传统哲学的重要范畴,对中华民族的思想、思维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在天人关系问题的发展过程中,中医哲学继承并形成了人与天地相统一的整体观和思维模式,提出“人与天地相参”的命题,指出“浊阳为天,浊阴为地”,天地为人体生命的物质基础,由此视角研究人体生命运动与自然的关系,进而形成人作为天地万物的一部分,应遵循天道,尊崇自然的价值取向。

中和观是中医哲学思想的重要特征,认为事物运动和人体生命活动的最佳状态是平衡协调。运用到中医学的防病治病中即为调整阴阳五行的动态制衡,达到人的形神和谐统一。由中和观形成的中和思维要求,在观察、分析和处理问题时,要注重事物发展过程中各种矛盾关系的和谐、协调、平衡,既重视矛盾的对立性,又重视事物的关联性,以平为期,以和为贵。

联系观是古代先人们从“五”的分类中,抽象形成“木、火、土、金、水”作为构成宇宙万物的五种物质,并根据其特性解释说明人与自然、与社会,人自身各系统间的生克制化关系,进而说明宇宙万物间的关联性、物质性的哲学思想。

中医哲学的整体观、中和观、联系观,深刻地影响了中华民族的价值取向、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认识世界、分析世界和内省修身的重要思想基础,是优秀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中医哲学思想在医学生德育教育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德育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按照教育的基本规律,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过程中必然要发生心理活动,把教育者的思想、观点、方法等接受并内化为自己的思想认识,继之固化为自觉行为。其中,学生的自身内化活动与学生既有的思想基础、思维模式有着密切联系。

中医哲学思想继承了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我国各民族的精神生活和文化活动的思想基础。中医哲学思想从天、地、人的范畴中形成人与天地相统一的整体观,主张从整体、从全局看待问题,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包括人自身的内在关系;从阴阳对立的矛盾中追求和谐与协调,主张和合,反对对抗,主张用协调与平衡的方式处理矛盾;从五行生克制衡中说明事物的关系与运动,主张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看待事物的存在与变化。这些认识充满了朴素的辩证唯物主义,是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具体应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作出“四个全面”的部署,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构想。这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的重大战略,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和精神追求。实现既定目标,需要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力量,把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思想统一到党的战略部署上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现时期,我们还走在深化改革的道路上,一些不协调、不平衡、不可持续的问题还需要努力解决;如何统筹全局,着力处理好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等问题,还需要有强大的思想基础来增进共识,需要有共同的精神家园来凝聚力量。这是当下我们面临理想与现实的客观问题

大学生的德育教育不能脱离党和人民的事业,不能脱离现实而空谈和说教。在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途上,如何正确看待发展目标与存在问题,如何正确看待改革与冲突等,都是在德育教育过程中需要帮助广大学生解决的思想认识问题。中医哲学从深厚的民族思想出发为我们提供了世界观和方法论,能够帮助广大学生从整体观的角度思考和认识事物发展中的全局性;从中和观的角度修炼自身和合处世,正确处理矛盾与冲突;从联系观的角度分析事物的相关性,正确认识团结统一和统筹发展的重要意义等。这是中医哲学思想在当代大学生德育教育中的价值所在。对于医学生而言,因专业教育中本身就包含有中国传统医学的哲学思想,因此,中医哲学思想是医学生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份,具有专业教育和思想教育的双重属性。中医哲学思想中的很多经典,如“大医精诚、医乃仁术、仁术济世”等思想影响和造就了大批医家,用具体的实践证明中医哲学思想中优秀中华传统道德精神是名医大家活的灵魂。

当前,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调动并汇集全民族的一切力量,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德育教育的主要任务。其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公民、社会三个层面作出价值回答与要求,中国梦从国家、民族、人民三个维度作出部署与规划,充分体现了不同层面的价值同一性、目标统一性和利益整体性,蕴含了整体观的内涵。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深入,我们作出了“五位一体”布局,提出了“五大发展”理念和“一带一路”战略等,越来越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整体性、统筹性与协调性,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已经进入全方位谋划,全面推进发展的历史时期。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展大学生德育教育,如果能够在教育实践中把中医哲学思想的整体观、中和观、联系观应用其中,必然会起到促成作用,能够帮助广大青年学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实践中正确分析和处理理想与现实问题,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改革发展与矛盾曲折的相互关系,从而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三、发挥中医哲学思想应用价值的对策思考

结合中医哲学思想的特点和应用价值,在医学生德育教育中注重发挥其应有作用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在此从方法论的角度作一些对策思考。

第一,把学习中医哲学思想融入到德育教育过程中。德育教育是通过长期的文化熏陶、理论引导、道德示范和纪律约束后对人产生“知”与“行”合一的过程。这是一个长期的思想碰撞与行为实践反复统一的过程。中医哲学思想作为我国特有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思想渊源。大学生德育教育就是为培养社会主义的可靠接班人和建设者服务的,把我国在长期历史积淀中形成的优秀传统文化思想融入到德育教育中,必将在巩固思想,增进共识方面起到积极推动作用,必将能够帮助广大青年学生筑牢思想底线,坚定信念与追求。为此,在医学生的德育教育中应把中医哲学思想列入其中,结合医学生的专业特点和未来的职业特点,引导广大学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下,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行为体现在切实的学习和工作中,使广大学生在发展与曲折中始终不忘初心、坚定信念。

第二,在大学校园中广泛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德育教育的特点决定了文化思想熏陶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在我国长期历史进程中反复选择与固化凝练形成的,是我国民族精神凝聚的纽带。我国自实施素质教育以来,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即在各教育层次中引起重视,在中央提出文化软实力战略后,传统文化教育从形式到内容等方面都得到大幅提升和加强。目前,正值社会转型、深化改革进入深水区,中央明确作出“文化自信”宣言,这个“文化”就是植根于中华民族心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包括在改革开放实践中形成的社会主义文化。大学校园是我国优秀文化传播的主阵地,大学阶段是学生思想成熟、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在大学校园广泛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既是使命,也是需要,是社会主义大学的内在要求。

第三,注重提高德育工作队伍的中医哲学素养。身教与言教是教育工作者必须处理好的一对关系,作为德育工作者,其身教的作用更为重要。中医哲学思想是围绕人的和谐,探讨天人关系、人的阴阳平衡,用中和的方法解决冲突,达到和合境界的一种世界与方法论。这种世界观与方法论始终围绕人自身来展开,强调人自身思想认识和价值取向的重要性,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从内修身达外处世思想的具体化。作为大学德育工作者自身,中医哲学思想提供了一种修身理念,作为德育工作,中医哲学思想提供了一种思想工具,都直接有利于德育教育的开展,应该把它作为提升德育工作队伍思想素养的一个方面加以强化。

第四,加强传统文化对大学生修身育德实践的研究。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反复强调,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要求要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强调要深入开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用中华传统文化瑰宝中的丰富营养,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勤学、修德、明辨、笃实,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但现在的社会是大开放、大发展的社会,传统文化教育如何在当代大学生的德育教育中真正发挥作用,还需要从内容与形式、方法与措施等方面加强实践和研究,不断在经验总结与推广中发挥中华传统文化的正向价值,绽放我国文化自信魅力。

参考文献:

[1] 杨金长,李艳,张会萍.中医哲学概论[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

[2] 程雅君.中医哲学史[M].成都: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2009.

论文作者:邱勇

论文发表刊物:《西部医学》2017年5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8/24

标签:;  ;  ;  ;  ;  ;  ;  ;  

中医哲学思想在医学生德育教育中的应用价值研究论文_邱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