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战略与当代国际关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国际关系论文,可持续发展战略论文,当代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一种全新的发展观已逐渐为世人接受,追求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国际潮流。作为迈向新世纪的目标依据和行动纲领,可持续发展不仅对传统的发展观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而且必将从价值观念、思维模式、行为方式等各个方面对人类产生极其深刻的影响。这一跨世纪的主题正在影响着世界历史的进程,也深刻地改变着国际关系的本质及内涵。
一
可持续发展思想是在80年代针对由于片面追求经济高速增长而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人类在享受着传统工业化和经济繁荣的同时,也面临一系列灾难性的社会问题。环境、人口、能源已成为世界性、时代性的难题,繁荣与灾难并生,机遇和挑战共存。因此,如何探索出一条人口、经济、社会、环境相互协调发展的道路,便成为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早在1987年,以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为首的世界环境和发展委员会在《我们的共同未来》一书中第一次正式使用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并将其定义为: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自身需求能力。这一定义目前已被广泛接受和认可,并逐步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重视和运用。到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通过了《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以及《21世纪议程》等一系列关于可持续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可持续发展战略终于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
可持续发展不能单纯地理解为经济层面的持续发展,它应涵盖三个相互联系的单一层面和一个综合层面。
首先,可持续发展强调经济发展。经济发展不仅关系着世界各国人民的利益和愿望,也影响和决定着整个人类的前途和命运,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发展权尤其重要。发展不仅仅注重发展数量的增加,还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既注重数量增长,又注重质量增长的全面发展,是各国经济增长内涵的扩大和质量的提高。
其次,可持续发展是一种环境与社会协调发展的界定。人类在环境和资源等方面受到的严峻挑战已经成为人类发展的重大制约因素,因此,保护生态环境不仅是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也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再者,可持续发展是对后代人利益的重视。它既要满足当代的发展需求,又要不对后代人的生存需求构成危害,亦即不能牺牲子孙后代的利益来换取当代人的需要。可持续发展可谓是一种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战略思想。
最后,可持续发展以人类全体利益为核心,以国际社会良性、协调发展为归宿。可持续发展对单个国家而言是一个面向21世纪的重大战略举措,而这一战略是重视人类整体利益的逻辑产物,它着重探讨人类社会发展活动与自然之间的相互关系,调整人类的思想、观念继而调控人类的社会行为,寻求人类与自然的协调发展,重塑国际社会的发展模式,因而必然对当代国际关系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
可持续发展因其崭新的发展观和深刻的发展理念,不仅在日益改变和影响着人类的经济行为和生活方式,而且它将有关经济、生态、能源、环境以及伦理等新问题在国际政治经济范围内联系起来,并深刻影响着当代国际关系的发展和演变。
(一)深刻影响国际关系的本质的转变。
首先,国际关系的认识和发展基点的转变。正如美国学者丹尼斯·皮雷奇斯所言,“工业革命以及与之相互联系的增长和丰裕时期的国际关系目前正在转变为一种机会有限的国际关系”。人们第一次认识到,为控制并操纵国际关系中事态发展进程而做出决策的限度出现了某种令人不安的性质——有限性。国家间关系的发展和演变必须基于对地球有限性质的认识和对各国休戚相关、彼此依赖的认识。国际关系将是更多地体现生态和经济因素,如人口、能源、环境、科学技术对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的影响。
其次,国际关系的中心命题的转变。传统国际关系的中心命题是战争与和平,现代国际社会与人类生存有关问题正在成为取代传统的中心命题。一方面,经济问题在各国对外政策中的地位明显上升,另一方面,生态和环境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瞩目,“绿色政治”已成为当前国际关系中的一个重要问题领域。国际事务 的焦点正在向新的方向转移,国际关系正在出现一个崭新的变化,世界在选择新的发展战略和模式的同时,必然选择新的国际关系。
再者,国际关系的发展趋向将会转变。国际关系将由工业文明的失衡架构走向生态文明的制衡关系,国际政治的理性状态将是人类的合理选择,国际社会将在新的与自然的和谐中走向美好的明天,这也正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最终宗旨之所在。
(二)为国际关系注入一整套全新的观念和行为准则。
首先,对权力的认识发生了变化,军事力量已不再被认为是国际权力结构中最主要的因素。对于权力的来源以及权力的运用准则有了改变,自然资源以及对资源的控制成了权力的一个重要来源,国际关系的权力结构形式将由金字塔型转变为网络型。国际体系存在和发展的一个重要依据就是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权力的运用必须遵循这一必然逻辑。
其次,相互依赖成为国际关系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可以说每个国家只顾自己不顾别人的时代即将过去,因人口爆炸、资源匮乏、生态平衡被破坏而使人类面临共同的威胁。世界各国的命运越来越紧密相联,全球观念、整体意识是追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产物,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转变加强了人类全球主义的意识和人类作为整体的共同繁荣与发展的相互依赖。
第三,人类的价值观念将发生极大改变。当今人们面临诸如“经济中心与生态平衡、人类需求的无限性与自然生态承受力的有限性、人的价值取向与自然生态规律等多种矛盾观念,过去的发展已造成资源的进一步枯竭和生态环境恶化的局面,人类在矛盾与痛苦中选择了可持续发展,追求和尊重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这本身就是价值观转变的一个重要标志。但是,决非仅此而已,人类必然进一步追求旧观念的改变、新观念的形成,并寻找将新观念变成制度、策略和战略的方法和途径,从而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扩张主义国际关系态势。
(三)导致国际关系运行机制的转变。
首先,参与机制是国际关系的重要特点。在国内层面上,可持续发展不仅是政府的战略,更重要的是公众的参与支持,这是推进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而国际层面上,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非但使各国的平等参与显得重要,而且各小国的权力将会加强,因为一些弱小民族和发展中国家也将能够影响整个系统的平衡,因此必然给他们以发言权,给他们以更大的满足,各国平等地共同参与国际事务将在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中变为现实。
其次,协调机制是国际关系的运行主轴。面对着人类的“极限”,霸权地位、领导者形象将会弱化,军事的作用进一步下降。有限与无限、人类与自然、南方与北方、东方与西方、工业与农业等等方面,只能以“协调”二字去解读和重构。如果说以往的国际关系是以抗争为特征,那么未来的国际关系将以协调为主轴。
再次,国际关系的动力机制也会随之改变。传统的权力追求和安全目标不再适合当今国际社会,科技、生态等因素成为国际关系发展的新动力。环境问题的区域性转移及全球性特征,使得各国首先是被纳入区域系统内部的广泛联系和相互传递机制而彼此影响、相互作用,进而区域又作为全球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形成一个与自然相互交换物质与能量的动态网络,从而促进国际社会的一体化发展,显示出可持续发展战略下的国际关系的双边、地区、全球三层次的和谐、良性发展。
(四)促进国际竞争与合作关系的新发展。
可持续发展客观上要求各国政策在越来越大的范围内和越来越深的程度上相互协调,竞争与合作相互交织的关系将会呈现出更加复杂多变的局面。一方面各国将在新的层面上展开国际关系固有的新的竞争,尤其要全力争夺科技前沿的制高点,培育新的更具活力的经济增长点,加快提高各国的国际竞争力,这可以说是各国争相制定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出发点。另一方面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一目标应是各国的共同利益之所在,世界上没有任何人和任何国家有足够的力量和能力单独去实现这一目标,或者能够为了自身的特殊利益而去损害他人的利益,因此,人类只能考虑并通过广泛的合作去实现这一使命和目标。通过相互合作去赢得发展的效率和人类的和谐及永恒生存,这将是未来国际关系占主导地位的发展力量。
(五)引起各国安全观念的新变化。
目前,经济安全业已成为国家安全的主要基础和内容,就是各国追求可持续发展在国际关系上的明确反映。同时国际环境安全研究的兴起和日益深入,也向人类昭示,世界环境安全业已受到关注。人类的生存没有“孤岛”,谁也不能与世隔绝而“独善其身”。事实上,笔者在这里要强调的是未来安全观念的变化,将会出现一种生态安全模式,它将涵盖经济、政治、安全,而且将是超地缘性的,也就是,从总体上讲,在环境、人口、能源压力的背后,在可持续发展的深层,当代人类将怎样在一种新的安全模式中求得生存与发展。这恐怕绝非是一个观念的转变问题,而应是一个“起而行之”,制订战略对策的问题。它是国际关系的深层次发展,也是国际关系不变的主题。
三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讲,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值得我们深刻思索的。
思索之一,国际关系研究的新视点与新方法。在这方面,美国马里兰大学的政治学教授丹尼斯·皮奇雷斯他在《国际关系学的新内容——全球经济政治学》一书中,将“全球经济政治学”界定为“关于经济、生态、环境以及伦理问题的新的国际政治学”,认为这是一种新的理论范式,即“一系列全新的观念和行为准则的总括”,而且他在论及粮食、能源、人口、矿产、科技和发展的问题时,重点不在这些问题本身,而在于它们对国家间关系的作用与影响。同时,当我们打开保罗·肯尼迪的《未雨绸缪》一书,再回想他在80年代的巨著《大国的兴衰》时,也会注意到,在政治家们为21世纪做准备的同时,国际关系学者也在而且应该在为21世纪做准备,为未来的国际关系研究和发展作出“风满楼”的应战。
曾几何时,战争建构了国际关系,殖民政治和霸权主义塑造了国际关系;核力量重构了国际关系;科技在构筑新的国际关系时,亘古就有而今新生的生态问题也急于跃上舞台,科技与生态将是未来国际关系的主题,也是国际关系的两大重构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确立,正明示了这一主题的意义,它给国际关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也意味着现代国际关系最终将会被重新构筑,我们必须在拓展国际关系研究的新领域、新视角的同时,寻找国际关系研究的新方法。
中国的国际关系研究在权力政治时代相对落后,我们没有任何借口在国力日益强大的今天再度落伍。新时代、新问题、新机遇、新挑战,我们该如何做,已经是必须冷静思考、沉着应战的关键时刻了。首先,我们要避免单纯以政治权力为中心的分析方法。要在研究、分析主权国家及其国家利益的同时,强调对世界的整体性研究,注重国际社会的总体功能的分析,加强对地区性和全球性共同利益的研究。其次,加强对国际关系学的新兴的分支领域的研究。如国际政治经济学、国际关系伦理学、国际生态学等,也应是新时期中国国际关系研究的重点。这既是中国国际关系学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国阔步走向21世纪的需要。第三,在基本的研究方法上,我们既要从传统的政治、历史、地理、经济、文化等角度上研究,也要从科技、生态等新角度去分析;要做到理论与应用相结合、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力图从总体上把握国际关系的发展和演变。第四,要将西方的系统整体观和中国古代的有机自然观结合起来。笔者认为,无论前者还是后者都是当代国际关系研究中可借鉴的、极为重要的思维架构,尤其是面对21世纪的重大课题——可持续发展,国际关系的实在载体已经变为一个复杂的有机系统,人与自然的关系第一次真正成为国际关系的主题,我们必须转换思维模式。中国古代的有机自然观是极为注重整体性、协调性和自发性的研究,虽则以朴素辩证法的形式表现出来,但它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思辨性探讨,是值得我们借鉴的。中国的国际关系研究既要从借鉴西方的理论模式和思维方法,又要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精华,推陈出新,建构有中国自己特色的国际关系研究模式,也许现在就是我们面临的最好机遇。
思索之二,中国的战略定位。从发展战略角度而言,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可持续发展工作。1992年,李鹏总理率团参加了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并签署了《21世纪的议程》和《里约宣言》等一系列文件。1994年国务院通过了《中国21世纪议程》,将其确定为“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作为指导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纲领性文件。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我国也把可持续发展战略与科教兴国战略摆到了同样重要的位置。战略上的正确选择必将使我国在未来的发展中先拔一筹。不仅如此,而且我们应该认识到,可持续发展模式必须将自身置于全球人类活动中,从生态系统的角度来加以界定,它是文化、制度、社会经济以及国际关系的全维度的集成,全球问题研究,是可持续发展所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如果缺乏一种全球角度的战略研究与定位,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将会失去后劲;如果没有建构各方面理论层面上尤其是国际经济政治及国际关系层面的支持系统,那么中国可能在抓住一个机遇的同时,失去应战能力。我们在必然选择面前,已经选择了可持续发展之路,我们就必须振奋精神,承担责任。正确的战略定位,必将为我国开创一个广阔的前景,也将对人类作出巨大的贡献。我们要从中国的眼光看待世界,也要从世界的眼光来看待中国,世界是我们的,我们也是世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