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亟待开拓的市场——中非经贸合作研讨会综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非论文,非洲论文,经贸合作论文,研讨会论文,市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由外经贸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与江苏省南京市外经贸委共同举办的“中非经贸合作研讨会”5月中旬在南京市召开。 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院长郑志海在会议总结中指出,我国同非洲国家的经贸合作始于50年代。长期以来,我国一直注重与非洲国家的关系。在经贸合作中,我国一贯坚持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与其互通有无,取长补短。特别是自1979年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同非洲国家经贸合作不断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郑志海说,中非双边贸易近年来显著增长。自1991年我国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以来,非洲市场是我国开拓的重点市场之一。针对这一地区市场特点,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大拓展力度,从而使双边贸易状况大为改观。1998年中非贸易总额达55.36亿美元,虽然比上年下降了2.4%,但我国出口额达到创纪录的40.59亿美元,增幅为26.5%。1998 年与我国贸易额超过1亿美元的非洲国家有14个,其中南非15.58亿美元,埃及6.07亿美元,尼日利亚3.85亿美元,苏丹3.51亿美元,摩洛哥2.52亿美元,安哥拉1.90亿美元,科特迪瓦1.76亿美元,贝宁1.57亿美元,加蓬1.57亿美元;津巴布韦1.33亿美元,突尼斯1.30亿美元,加纳1.20亿美元,肯尼亚1.20亿美元,阿尔及利亚1.17亿美元。与这14个非洲国家的进出口贸易额为44.46亿美元,占中非贸易总额的80%。 其中南非是我国在非洲的最大贸易伙伴,占中非贸易额的28%。南非是非洲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其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000亿美元,约占全非国内生产总值的1/4;年进出口贸易额超过500亿美元,也占全非贸易总额的1/4。
郑志海说,我国向非洲国家出口的商品以轻纺产品为主,近几年来我国机电产品向这一地区出口呈显著增长趋势。1998年我国对非洲机电产品出口额达14亿多美元,比上年增长28%,约占我国对非洲出口总额的35%,已经成为我国对非出口的第一大类产品。
郑志海指出,我国在这一地区的承包劳务合作也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从1979年至1998年底,我国公司在非洲地区签订承包劳务合同累计总额达122亿美元;年末我国在那里从事工程承包和劳务的人数达3.8万多人。
90年代以来,在我国政府的推动下,我国企业越来越重视拓展非洲市场,派出许多经贸团组,去那里考察或推销商品,寻求合作,并在那里开办独资或合资公司,派驻代表,为发展双边经贸合作作出了积极贡献。迄今为止,我国在非洲已经成立了150多个贸易公司和代表处, 由于有了常驻机构和代表,企业可根据驻在国市场特点,灵活开展经贸业务活动。在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中,我国针对非洲市场的特点,在这一地区有关国家建立了不少综合性的贸易中心。至今除在南非、多哥建有贸易或分拨中心外,我国还陆续在埃及、马里、几内亚、加蓬、喀麦隆、科特迪瓦、尼日利亚、坦桑尼亚、赞比亚和莫桑比克等国建立了中国投资开发贸易中心。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对非洲地区进行了大量非贸易性的投资。 到1996年底我国在非洲投资的项目计221个,中方投资金额为1.76 亿美元,平均每个项目的中方投资金额达80万美元。从总体上看,我国在那里的投资零散,规模普遍较小。但90年代特别是援外方式改革后,我国一些大中型有实力的国有企业使用援外合作基金承担那里的一些资源性项目,使我国投资规模有所扩大。
郑志海说,我国党和政府高层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和主管部门采取的有力措施是发展我国同非洲经贸合作的主要保证。近几年来,我国高层领导人相继出访非洲地区,特别是1996年江泽民主席对非洲六国进行了历史性访问。此外,非洲国家领导人也频频访问我国。这种友好的政治关系为我们今后更好地开展经贸关系也将是一个非常好的促进作用。
从总体上看,我国同非洲国家的经贸合作虽然取得了显著成就,但合作的总体水平仍尚低,双边贸易额仍然较小,互利合作规模不大,双向投资才刚刚起步,我国向一些国家提供的援助也很有限。中非经贸合作潜力巨大。
中非双方经济上的互补性很强,非洲地区有丰富的矿产资源,黄金、钻石、铁矿砂、铜、锰、铅、铬、铝矾土等在世界上都占有重要地位,非洲现已成为海湾之外的第二大石油出口地区。此外,渔业、林业资源丰富。非洲地区人口近7亿,是个巨大的消费市场。 这个市场消费层次多样,主要以中低档产品为主。我国生产的日用消费品因价廉物美,深受这一地区的消费者喜爱,特别是机电产品较适合这一地区国家的需要,但我国商品在那里的市场占有率仍较低,是我有待开发的一个重要市场。我国的工业门类齐全,技术水平适中,在这一地区投资办厂,搞境外加工贸易很适宜这些国家的需要,我国不仅可以在石油、农业、林业、矿产等资源开发领域与非洲进行合资合作,而且可在轻纺、家电、机械等行业进行加工装配。中国拥有的实用技术和人才在这一地区的经济振兴中也大有用武之地。发展我国同非洲国家多领域的经贸合作既互有需要,也有可能。
近几年来,在各方面的大力推动下,中国企业的积极性很高,纷纷赴非洲开展业务。大多数企业是有目的性的,但也有一部分企业目的性不强,有的甚至是盲从。一些企业事先没有做好调查研究,到当地了解到一点皮毛后便轻率作出经营决策,导致经营中出现很多问题;有的企业则认为非洲消费水平低,对产品质量要求不高,将伪劣产品销往非洲,导致我国产品的整体信誉受损。这些做法和认识必须改变。实际上,今日的非洲同几十年前已大不一样,有的国家如南非的人均国民收入已超过3000美元,还有10多个国家的人均国民收入在1000美元以上。这些国家人民生活有了明显改善,对产品的质量也非常看重。出口到非洲的商品档次可以是中低的,但质量必须合格。我国企业从根本上注重的更应是不断提高自身竞争力,努力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在保持一般商品出口增长的同时,积极发展附加值高的商品向这一地区出口,以适应这一市场发展的需要。
为此,在开拓非洲市场方面,既要全方位,又要有重点。应以南非,埃及等非洲经济较发达国家为重点,以两头带动广大中间地带。可以在一个国家搞一两个大项目,然后带动一些小项目,这样双边经贸就会出现一个全面发展的局面。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开拓市场的主体。我国有实力、有信誉的企业要进一步转变观念,充分利用国家的优惠政策,筹措资金,到非洲去办合资或独资企业,勇于到这个富有潜力的大市场上去寻找商机,持之以恒,寻求发展。同时,一定要树立“大经贸”的观念,加强内部协调与配合,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合力,全面拓展。经过我们的努力,我国同这一地区的经贸合作将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