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留肋间臂神经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临床意义论文_许志平,宋彬,姜子荣,明鹏

保留肋间臂神经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临床意义论文_许志平,宋彬,姜子荣,明鹏

许志平 宋彬 姜子荣 明鹏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宁德市医院肿瘤外科 福建 宁德 352100)

【摘要】 目的:探讨保留肋间臂神经在乳腺癌术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自2013年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入院的112例乳腺癌患者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采用保留肋间臂神经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不保留肋间臂神经。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中淋巴结清扫平均数目等以及术后患侧上臂内侧、腋下、肩胛区等部位感觉情况。结果:研究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为、术中淋巴结清扫平均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64例患者出现上臂、腋下、肩胛区等部位感觉异常在术后发生率与对照组48例患者术后同期相应部位感觉异常的发生率比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O1)。结论:乳腺癌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不影响清扫彻底性,可明显减少术后患侧感觉异常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 肋间臂神经;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中图分类号】R73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7-0127-02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女性生命健康。改良根治术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治疗方法,其中最重要的操作就是彻底清扫腋窝淋巴结。肋间臂神经(intercostobrachial nerve,ICBN)的主要功能就是控制上臂内侧和腋窝部位的皮肤感觉,在改良根治术中,虽然并未强制保留肋间臂神经,但是该神经被切除之后很可能会引起该部分的皮肤感觉的异常,给患者的生活造成极大的困扰[1]。为了探讨早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保留ICBN的临床意义和价值,我院从2013年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前来就诊的112例乳腺癌患者进行研究分析,临床意义显著,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将选择我院自2013年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前来就诊的112例未行新辅助治疗的乳腺癌患者给予临床分析,按照随机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即研究组与对照组。所有患者均为女性,其中研究组64例,年龄27-58岁,平均(40.1±1.2)岁。按照2003年UICC TNM分期标准其中I期患者21例,II期患者40例,III a期患者3例。对照组48例,年龄29~57岁,平均(40.8±1.1)岁。其中I期患者16例,II期患者28例,III a期患者4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分期、教育背景以及社会经历等方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两组均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并对患者腋窝部位进行淋巴结清扫措施。研究组给予手术保留肋间臂神经治疗措施。首先对患者腋静脉周围的淋巴脂肪组织进行清除,之后沿患者胸壁进行清扫,待清扫至患者第二肋间时,可见肋间臂神经位于前、侧胸壁交界处,且该神经较胸长神经较粗,走向与胸长神经相垂直,并穿出肋间,此神经即为肋间臂神经。之后沿肋间臂神经分离清扫腋窝淋巴结组织。对照组给予乳腺癌手术不保留肋间臂神经措施,即在对乳腺癌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时,对患者进行淋巴清扫时将患者体内肋间臂神经一并切除。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如手术时间、手术中淋巴结清扫平均数目等,以及术后患侧上臂内侧、腋下、肩胛区等部位感觉发生情况,并给予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

1.3 疗效判断和评估标准

观察指标1)手术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清扫淋巴结数目。2)术后对2组患者随访1年,观察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手术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乳腺癌患者进行不同手术方法后,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淋巴结清扫平均数目等情况对比分析,具体结果见表1。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表1 研究组和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出血量和淋巴结清扫数目对比x-±s

组别 例数手术时间(min)出血量(ml)清扫淋巴结数目(枚)

研究组64 112.4±12.5 88.5±25.5 18.4±6.5

对照组48 107.3±14.5 76.4±27.9 17.3±8.2

P值>0.05>0.05>0.05

由表1可知,研究组平均手术时间为(112.4±12.5)min,术中出血量为(88.5±25.5)ml,术中淋巴结清扫平均数为(18.4±6.5)枚,与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107.3±14.5) min、术中出血量为(76.4±27.9),术中淋巴结清扫平均数为(17.3±8.2)枚,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并发症发生情况:

对研究组与对照组乳腺癌患者均进行12个月随访,随访率为100.00%。术后对所有患者患侧上臂内侧、腋下、肩胛区等部位感觉情况进行询问,结果发现,研究组64例患者出现上臂、腋下、肩胛区等部位感觉异常在术后发生率为12.50% (8/64) ,均在手术完成后2~5个月内上述症状完全消失,局部皮肤感觉恢复正常;而对照组48例患者术后同期相应部位感觉异常的发生率分别为93.75% (45/48)在手术完成后6个月上述症状均有所改善,但未完全消失。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O1)。具体数据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肩胛区、腋下、上臂内侧感觉异常比较

组别 例数无感觉异常疼痛麻木烧灼感觉减退

研究组64 56 4 2 1 1

对照组48 3 11 16 12 6

χ212.08718.6225.4353.3214.754

P值<0.010.05210.02110.01320.062

3.讨论

乳腺癌改良根治手术的目的是在确保手术效果的同时最大限度减少手术对乳房功能及外观的影响,从而提高乳腺癌患者术后生存质量[2]。ICBN在胸小肌外侧缘后方第二肋间穿出,经过肋间肌和前锯肌,于胸背动静脉浅面行走,穿过腋脂垫和背阔肌上部前缘,进入上臂,分布于上臂内侧和腋部皮肤,但分布存在个体差异。ICBN根据分支情况不同可大致分为5种类型:缺如型,单干型,单干分支型,两干型,三干型[3]。腋窝淋巴结清扫是乳腺癌手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既往对乳腺功能及相关神经解剖认识不深刻,传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无意或有意损伤了ICBN,相应区域的皮肤麻木、腋窝无汗症及出现ICBN综合征[4],表现为腋淋巴结切除术后患侧上臂内侧后方及腋窝皮肤麻木、无痛感,或腋窝、上臂内侧及肩胛部持续刺痛或灼痛,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加重心理负担[5],从而影响手术效果。乳腺癌腋淋巴结清扫术中保留ICBN,是在不影响根治性切除病变的前提下,完整地保留ICBN,从而保存了该神经的感觉功能,只要熟悉神经的解剖,并不增加手术的难度,整个游离过程仅需8~12 min[6]。此外,术中应妥善保护该神经,不能过度牵拉及钳夹以免引起挫伤,本文研究组患者出现上臂内侧麻木刺痛等异常感觉,可能与过度牵拉ICBN有关。如果腋窝淋巴结较多或有融合、粘连,为避免影响手术效果,建议放弃保留神经[7]。综上所述,我们认为通过手术技巧的改进,保留肋间臂神经是完全可行的,可降低乳腺癌患者术后的焦虑程度,有利于改善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同时不影响腋窝淋巴结清扫的彻底性[8],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Cunnick GH,Upponi S,Wishart GC.Anatomical variants of theintercostobrachial nerve encountered during axillary dissection [J].Breast.2001,10 (2):160-162.

[2] 潘成武,陈刚,李辉等.乳癌根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应用体会[J} 淮海医药,2013,31(6):519-520.

[3] 安丰英,王晓秋,林长虹心理干预在乳腺癌患者抑郁中的应用[J] 吉林医学,2010,31 (2) :214

[4] Ito Y. Doi H,Tsuji H.et al. Malignant melanoma of the breast: N-isopropyl-p-(123)iodoamphetamine 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123)I-IMP SPECT)is useful for the detection of metastasis[J] J Dermatol 2010 37 (9) :849-51

[5] 张恒伟,刘芳,刘慧等乳癌手术保留肋间臂神经对术后并发症的预防田中国误诊学杂志,2005,5 (3) :478.

[6] 李顺龙,焦良和,孙进等.乳腺癌根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的应用体会田.中国肿瘤外科杂志,2011. 3 (6) :375 376.

[7] 蒋成军.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避免运动神经损伤的体会[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4):62-63.

[8] 武春梅,王圣应 新辅助化疗在乳腺癌保乳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探讨[J]中华内分泌外科杂志,2012, 6 (5) : 338-340.

论文作者:许志平,宋彬,姜子荣,明鹏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1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8/10

标签:;  ;  ;  ;  ;  ;  ;  ;  

保留肋间臂神经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临床意义论文_许志平,宋彬,姜子荣,明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