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万亿元存量资产怎么办?,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存量论文,资产论文,万亿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年来,由于历史的、体制的、市场的以及企业信息渠道不畅等多种原因,我国不同领域不同类型的企业在生产、流通过程中相继出现了大量的产品库存积压。根据国家有关部门提供的资料,1999年全国乡级以上企业的库存产品总值达到2万6千亿元,加上流通领域的积压商品,总量达到了3万7千亿元,相当于全国国有资产的50%,相当于全国银行贷款的50%。也就是说,全国国有资产、银行贷款的一半都被压在了仓库中,这是个相当惊人的数字。盘活这些存量资产,拓展市场流通,变死钱为活钱,对加速企业的结构调整、推动企业改制创新、重振国有企业雄风、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存量资产形成的基本原因
原因之一:我国的工农业生产由完全的供不应求发展到完全的供大于求的巨大转变。由于十年动乱,国民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在商品供应全面紧缺的窘境下,只有采取限量供应,从人民穿的布料到食用的米、面、油、盐、酱、醋、茶、糖果等日常生活用品都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按人头发放数十种票证,全部凭票供应,出现了无票证不能生活甚至不能生存下去的状况。随着党和国家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确立了我国经济建设三步走的战略部署,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各方面体制的改革,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改革开放以后的20年,国民经济年均增长9.8%,从1990年至1999年的10年间国民经济的年均增长速度达到了10.4%,提前实现了翻两番的战略目标,创造了我国经济发展速度世界第一的记录,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上了一个大台阶。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市场供求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结束了短缺经济的历史,买方市场初步形成,经济发展由受资源和供给约束为主转向了受市场需求约束为主,市场经济体制在逐步形成过程中,自然地取消了各种票证,市场上的货物全面敞开供应,逐渐出现了一般性产品供大于求的突出矛盾。全国600多种商品中现已没有一种商品是供不应求的,100%的供大于求或供求平衡,这就形成了商品积压越来越多的新的不良趋势。
原因之二:工业经济的结构性矛盾突出,企业技术装备老化的矛盾加剧,致使一些粗放型的低级产品、雷同产品、一般化产品,无竞争力产品购买力下降,市场有效需求不足,生产越多积压越严重。加上企业重生产,轻营销;重视组织适销对路产品的销售,忽视组织积压产品的销售,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供求关系的恶性循环。尽管20年来我国经济呈快速发展态势,生产资料和生活物资丰富了,但是,从总体上说毕竟带有经济恢复性发展的性质,生产力水平还是比较低,出现的是供求关系中结构性的暂时过剩,并非是过剩经济。人们在经济发展程中逐步从解决温饱向小康转变,生活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对商品的花色、品种、型号、质量的选择大都以高加工度、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高新技术产品为重。
原因之三:闲置设备的积累,是商品库存积压的一个重要方面。在组织经济运行发展过程中,计划和市场的关系很不协调,各地盲目地增加投资来扩大生产能力。尽管生产能力大幅度地提高了,但是生产能力的利用率却偏低,近年来全国的生产能力的平均利用率只有70%左右,其中相当一部分生产能力,特别是加工制造业的利用率只有50%左右,有的行业的生产利用率甚至不到30%。大量的闲置设备未得到利用,其中有些闲置设备随着生产设备的技术改革和创新,逐步被淘汰,累计起来是个相当可观的数目。
原因之四:物抵债的商品。现时经济往来的债务关系,不仅是三角债,而且是多角债,连环锁链债。往往一笔债务中有多个债权人,有多个债务人,你囊中有我的一部分,我囊中有你的一部分,构成一个错综复杂的债权债务网络。企业欠债无资金偿还,往往就用多余的物资作抵押,这样债务越来越多,各单位堆积的物资也随之越来越多。西部有个建工集团应收债款12亿元,但欠款单位用房屋、汽车、服装、陶瓷、牙膏等作抵押,抵押物资的数量、品种、型号之多,真可以开一个百货商场;与此同时,该集团又欠水泥、钢材、砖瓦、机械等单位的款项达数亿元,也拿物资作抵押,致使各单位抵押积压的物资与日俱增。
大量存量资产带来的负面影响
国有企业由于产业结构不合理,生产相对过剩,供需关系失衡等许多复杂因素,导致了企业的产品大量库存,资金严重积压,这些问题成了国有企业的通病,进而影响了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转。大量的库存积压产品长期占据着企业的流动资金,使不少企业出现了资金回笼慢,银行贷款不断增加,企业负担日益加重的现象,经济效益每况愈下。库存产品积压,实质上是资金积压,将有限的交易流动的资金变成沉淀呆滞的死钱,致使企业扩大再生产,生产设备的技术改造,生产结构的调整难以实施,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生产生存环境。一些库存产品积压比较严重的企业,往往是效益差,经济不景气的企业,其自我积累,自我改造和自我发展能力弱化,在如此状况下靠银行投融资也回天乏力。
如今生活和生产资料升级换代频繁,材料、技术、产品日新月异,致使库存积压产品不久便成为被淘汰的产品。企业仓库积压的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随着时间的转移,虫蛀、鼠害、锈蚀、潮湿、气候、季节变化等不良因素,使之逐渐地退化变质,最终成为劣质和废旧物品,给国家和企业造成了大量的不可弥补的损失。企业大量积压的产品,还占用了大面积的堆放场地,占用人力物力去储存保管,这又成为企业背着的一个沉重的包袱。
盘活存量资产的有效途径
途径一:堵住库存资产积压的源头,是解决库存资产积压的根本途径。存量资产积压比较多的企业,往往是产品结构矛盾突出,生产经营质量和效益不高的企业。生产中的结构性矛盾只有通过调整生产经营结构来解决。企业是整个国民经济中创造财富的部门,而创造财富的过程是一个非常艰难的过程,是要面对残酷竞争的过程。市场就是战场,是不流血的战场。市场形势瞬息万变,一夜之间很好的企业可能会关闭、破产;一夜之间市场可能会被其他企业占领;一夜之间固定的客户可能会被其他企业抢走;一夜之间畅销的产品可能会变成滞销产品。因此,企业在生产领域要加快工业改组改造和结构优化升级,要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技术进步为支撑,不断创新,树立超前意识,进行生产结构的调整,运用集约型的发展模式,运用高新技术,开发生产出新产品,做到你无我有,你有我优,顺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不仅适应今日的市场,更要主动适应明日的市场,留住和扩大客户,不断提高创新能力,质量效益和规模效益,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不再增加存量资产,既堵住了存量资产的源头,又为消化盘活以前的存量资产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途径二:发挥调剂网络机构的作用。国家经贸委、国家工商总局、国家统计局等8部委联合倡议并批准成立了全国库存商品调剂网络中心,各省、市、自治区先后分别设立了调剂网络中心,还有多个行业分中心。省市调剂网络分中心下面的地区分中心及其调剂市场,是以搞活商品流通,拓展流通渠道,解决企业库存产品过剩问题为宗旨的综合性、服务性协调机构,是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营手段来促进存量资产流通。我们相信,这项数目浩大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在按市场规则进行运做的过程中,上靠政府的积极支持,制定一定的优惠政策,使其已经成立起来的机构发挥其信息服务、易货调剂、实物投资、信用融资、对外贸易的功能;下靠有关的企业主动参与,协同配合调剂,各方携手合作,一定能够创造出一个企业盘活存量资产的良好外部环境。
途径三:充分利用现代化的网络系统,在全国范围的大市场进行调剂交易。以现代通讯技术、电子技术、信息网络以及远程数据传送技术为基础采取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相结合,通过计算机建立起一套完备的辐射全国的互联网交易和调剂市场。充分利用全国各地现有的仓储场地、展览场所建立起遍布全国的有形市场,企业可以通过计算机查询和现场看样定货,进行库存商品的交易和调剂。这种方式有效地改变了企业单独开辟市场信息不灵,信用度不高,手段单一的状况,大大提高了商品流通速度,扩大了交易范围,减少了流通环节,实现了信息流,货币流与商品流的统一,这样我们完全可以而且能够把存量资产减少到最低点。
途径四:扩大外贸渠道,开展广泛的易货交易。全国的库存资产品种多、数量大、覆盖面广。实践证明,这些库存商品既可以与不发达国家和地区进行易货交易,也可以与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进行易货交易。但重点是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进行易货交易。通过有组织的走出去,请进来的形式,选择东南亚、西亚、东欧、非洲、拉丁美洲的有关国家开展贸易,我国有些存量资产正是这些国家所需要的,有广阔的适销对路的外部环境。输出存量资产有多种形式。首先是直接贸易,实行等价交换;其次是实物投资,在国外求发展;再次是输出设备。将我国现有的家电、汽车、摩托、建材、日用百货等,有选择地在国外建立生产线,进而建立中国工业园区,既拓展了限制设备的利用空间,又能扩大对外贸易的发展规模。在这方面,目前我们已经取得了可喜的进展,但进展是初步的,规模和力度都不够。
与美、英、日等发达国家做交易也是切实可行的。把国外先进的技术和先进的生产线引进来,所需的资金用国际易货的方式解决。有关机构已有这方面的实践,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美国直接从事易货贸易的公司有1300多家,有几百万个会员参与易货,在美国总交易额中有17.8%是易货交易来完成的。我国开展易货交易工作还处在初级阶段,加大国内外易货交易的力度,拓展易货交易的规模,相信对盘活存量资产会有极大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