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表现而美丽,因创作而生动论文_陈建卫

因表现而美丽,因创作而生动论文_陈建卫

陈建卫 浙江省温州市洞头区东屏小学 325000

【摘要】为什么要这样“表现”!该如何“造型”? 面对学生的美术作品,我们应该怎么做?作为美术教师,尤其接触到太多这样由个体思维呈现出来的丰富的视觉意像图形,我们开始思考 ……

【关键词】美术作业;学习活动;造型•表现;美术能力

中图分类号:G68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9)05-118-01

“造型•表现”学习活动的框定。“造型•表现”学习活动实践的思考:搭建学习活动平台,引领学生美术作业;把握学习内容梯度,有针对性指导作业;转换思想角度,像画家一样思考;用作品展示说话,将美术能力兑现;以学生能力为资源,引领团队专业成长。

◆“造型•表现”学习活动的框定

不论是远古时代的陶盘,还是现代儿童的涂鸦、不管学生的临摹还是大师们的珍品……或写或刻,或画或涂,或工笔或写意,或有情或无意,种种抒发个体生命的喜怒哀乐,描绘自然的春夏秋冬等等,如此这般表现出丰富的视觉意像……从我们会拿笔状物开始的涂涂抹抹,“造型与表现”的学习活动就已经开始了。为我们带来视觉上的享受和思考,由此学习活动的意义便开始呈现。

1、“造型•表现”学习活动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强调:“美术课程改变单纯以学科知识体系构建课程的思路和方法,从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角度,根据美术学习活动方式划分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美术学习活动大致可分为创作和欣赏两类。为了便于学习,将创作活动再具体分为“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两个学习领域。“造型•表现”是美术学习的基础,其活动方式更强调自由表现,大胆创造,外化自己的情感和认识。”这段话出自《标准》的课程设计思路第一条,“以美术学习活动方式划分学习领域,加强综合性和探究性”,把四个学习领域的关系表述清晰。

2、“造型•表现”学习活动内涵外延

造型•表现的学习活动要选择基础的、利于学生发展的美术内容,结合过程和方法,并通过有效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逐步体会美术学习的特征,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造型•表现的学习活动要与文化与生活相结合,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通过美术学习活动,让学生了解人类文化的丰富性,在广泛的文化场景中认识美术的表现形式和造型特征,并逐步形成热爱祖国优秀文化传统和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价值观。

3、“造型•表现”学习活动目标

⑴、观察、认识与理解线条、形状、色彩、空间、明暗、肌理等基本造型元素,运用对称、均衡、重复、节奏、对比、变化、统一等形式原理进行造型活动,增进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⑵、通过对各种美术媒材、技巧和制作过程的探索及实验,发展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

⑶、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敢于创新与表现,产生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造型•表现”学习活动实践的思考

我们应该怎样导引学生的学习活动?我们应该如何引导学生的美术作业?我们应该给学生怎样的作业?好作品和好技能能画上等号吗?学习活动的组织和开展能形成造型表现能力吗?在我看来,好作品不是“教”出来的,而应该是“活动”出来的,好的技法技能可以教,要画的像样是没有问题了。但是好作品不单单是像而应该是有思想和表现力的。而这些美术能力的提高就要学生用自己“学的活动”来得到。

1.搭建学习活动平台,引领学生美术作业

引领学生美术作业能力成长的有效途径,就是有意识的学习活动组织,尤其是以“用”带学和以“做”带学的学习活动。学生的“表现力”意识很快提高表现出很强的学习欲望。他们情愿在美术活动中展现作品,愿意在班级中彰显自己的能力。美术作业应该是老师导演的让学生学习和获得能力的舞台。

2.把握学习内容梯度,有针对性指导作业

“艺术成长的不同时期是一个不断重生的递进过程。”这句话是说学生的思维成长是有不同的发育阶段的,一个心理发展阶段结束,另一个心理阶段随之而来。在学生艺术发展的每个学习领域,内容标准要求应该考虑到不同学段学生学习的内容和能力的发展层次特征。《标准(修订稿)》将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学习划分为四个学段,分别对应小学的低、中、高三个年级和初中。这种学段的划分方式是为了尊重孩子的认知发展规律。同时,学科目标和内容通过四个领域呈递进关系,显示出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

(三)探究,传承美

分组采用不同方法用表现一幅作品。让学生注意画面的山水位置布局及墨色轻重规律是怎样的,学生认真观察后进行讨论,组内交换意见后分别用不同方法画出指定作业,我对学生作业进行指导批改,学生学习传统泼墨山水的绘画方法。

3.转换思想角度,像画家一样思考

教学的实践和经验促使我们不仅仅在堂课教学或是技能训练中转换思想角度,像画家一样思考。还要用心在我们的生活中努力使观察与表现成为学生的一种艺术习惯,转换学生的思想角度多接触画家的名作,设身处地的了解画家独特的视角,拓展学生的视野。强调学生在历史场景中了解名作的基础上,像画家一思考,像画家一样作画,在动手作画的过程中体会名作的思考方式,深切感受画家的情感世界,提高观察品质和造型艺术修养。

4.用作品展示说话,将美术能力兑现

学生艺术成长是一种无法定量的情感思想和技能成长过程,美术能力它即看不见又摸不着,比如说“观察能力”比如说“表现能力”比如说“造型能力”,我们怎么去了解和肯定?只有美术作业和美术创作一直伴随着学生的艺术发展。我们要把美术教学定在“能力”兑现上,用心寻找美术教育的核心价值。而且要强化,具体体现在观察力、想象力、表现力上……。让学生学会用作品说话!让学生用作品来解释能力!

5.以学生能力为资源,引领团队专业成长

在一个班级中,大家的表现难免参差不齐,这时候,要以评价为手段促进学生向其他同学学习。学生的作品是最好的教学资源。在对照学生的手上功夫的同时,他们开始产生新的图示。我尝试着把自己做专业示范的效果与学生示范的效果对照,发现学生对自己同学的关注度远远超过对老师的关注。

结语

从无意识地涂涂抹抹,到有意识地创作表达,只要是造型,它的意义在于存在,在于直观。无论写生的、临摹的,还是创新的图像、表现出形式和内容新颖的作品,这都是“造型•表现”,或写意,或写实;或再现,或表现。这些宝贵的视觉意像将为我们带来视觉上的享受和思考。在思考中表达,在表达中思考,你会发现,“造型•表现”这么简单,这样有亲和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

[2]尹少淳,《小学美术教学策略》,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1版.

论文作者:陈建卫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5月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8

标签:;  ;  ;  ;  ;  ;  ;  ;  

因表现而美丽,因创作而生动论文_陈建卫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