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论文_喻蓉,袁劲松

关于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论文_喻蓉,袁劲松

喻蓉 袁劲松(重庆市忠县石宝中学 重庆 忠县 404300)

摘要:江泽民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教育是21世纪一门重要的研究课题。面临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新形势,如何深化语文教学改革已成为人们关心的热点问题。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观念;创新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7.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6715(2019)07-257-01

未来世界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的创造力的竞争。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创造性、开拓性的人才辈出,那么在世界强林中很难立足、发展、自强。因此,“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的动力”。为适应国际形势和社会发展的潮流,《新课标》中明确要求中学语文教学要展开创新教学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下面我们就创新教育本质和方法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创新教育的本质

相对传统教育而言,创新教育是一种超越式教育。相对应教育,创新教育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教育。从另一层面讲,创新教育则是指导学生面对现实环境,以超越现实的理想去审视并改造现实的过程,并向人类已经获得的现成的东西提出新的挑战,展现新的世界。人即是社会的创造物,也是自己的创造物,人在创造社会的同时也在创造自我。创新教育就是提升本身所拥有的创造意识,培养人把创造意识变成现实的能力。创新教育的超越性应具备以下三个特征。

(一)张扬学生的主体性和个性。创新是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也是创造性思维的结果。他是对现成环境所给予的重新组合具有强烈的主体个性色彩。因此,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也应从两个方面体现创新的本质要求:一是充分发挥主体精神,二是培养学生的独立个性。通过自我意识的突现使他们在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实践活动等方面,显现出强烈的创造欲望,从而不断自我开拓,自我发展,自我完善。

(二)张扬学生的主体性和个性。新课程中强调的三维目标本身就体现了开放的精神。创新教育从根本上说就是人以新的视角、新的方式、新的综合,展现出新的发现、新的思想。在创新教育的过程中,学生的主体精神得以实现,个性的独特性得以外化。“新”需要一个开放的“教”。由于语文学科人文性和主观性的特点更需要一个高度自由和开放的思维空间,通过开放自由的主体活动,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主观性才得以充分发挥,主体创造能力才能充分的挖掘。

(三)在课堂活动的实践中超越。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实践活动对创新的作用是人所共知的,自然科学如此,社会科学也不例外。因此只有通过实践,创造性思维才能转化为现实;只有通过实践,创造性思维才能得以培养。实践为人们的创新提供了必要的问题情境。人类发展史上的许多发明创造都证明了这一点。

二、创新思维的培养

教育的本质在于教人创新而不是复制。一切天性和诺言都不如创新的习惯更有力量。人的创新潜能的发展来自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一)不断充实学生的知识储备是培养创新思维的前提条件。任何一种创造,都是以对所学知识进行科学的加工和创造性的劳动为前提。掌握的知识越多,越容易产生新的联想,新的见解,新的创造。学习不仅是为了记忆知识,更重要的是为创造活动作铺垫、作准备。学习是手段,创新才是目的。偶然的创造灵感不是绝对的偶然,而是平时知识积累从量变到质变的必然,因此老师应该遵循新课程的教学思想,重视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积累与培养,并根据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进阅读室,走进丰富多彩的生活,开拓学生的视野,广泛汲取各种知识,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造前提条件。以作文为例,学生只有博览群书,博采众长,并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不断积累素材,才有可能写出有思想,有创意的好文章。没有一定的知识积累而谈什么创新只能是闭门造车。

(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培养创新思维的关键。自学能力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觉地总结自己学习活动的方式、规律,有效地组织、利用影响自己学习活动的各种因素以成功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让学生养成自学的学习习惯,培养他们自学的能力,是适应新课程关于自主学习的需要,也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人才的需要。只有让学生学会自学,才能使学生具有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获得更多新知识的能力。所以自学能力的培养是培养创新思维的关键。语文教学的任务,不只是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而其中最重要的是自学能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为了使学生在课堂上学到更多的知识,教师在教知识的同时还要教给学生学知识的方法。学生感悟到学习方法以后继而进行能力迁移即学会用法,这便是自学能力的形成。自学能力形成以后,一方面学生在课堂上利用老师还给他们充分的空间和时间获取更多的知识;另一方面学生利用自学方法扩大学习范围,走进生活实践,积累大量的新知识。知识多了见识广了,再回归到课堂上参与讨论,发表意见,思路就开阔了,便可产生许多联想和独到见解,从而使其在听、说、读、写等方面形成创造性思维。

(三)培养学生敢想、敢说、敢做的精神是创造教育不可缺少的一环。俗话说“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说明具有创造性思维的人必须敢想。丰富神奇的想象力能给人的幻想插上翅膀,经过不断的实践印证,能把幻想变成现实。正如十九世纪法国科幻作家凡尔钠所说:科学幻想的东西,只有有人想得到,早晚有人干得出。

具有创新思维的人必须敢说。“说”是语文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这个“说”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说,而是具有创新的说。也就是说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敢于标新立异,不迷信,不盲从,不唯书,有创意。

具有创新思维的人必须敢做。只有敢于实践,才能够不断有新的认识,新的感受,新的发现。好的创意才能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在创新中不断发展。

论文作者:喻蓉,袁劲松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7月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23

标签:;  ;  ;  ;  ;  ;  ;  ;  

关于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论文_喻蓉,袁劲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