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南岸区人民医院内二科 重庆南岸区 400060)
【摘要】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对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选择2014年1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97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要求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给予基础干预措施和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对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对照组的护理总有效率为66.7%,观察组的护理总有效率为89.8%,观察组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生活质量评分为(70.2±1.8)分,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为(90.2±1.9)分,观察组的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应用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其优势明显,能明显减少临床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冠心病心绞痛;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06-0252-02
冠心病心绞痛是当前临床研究中常见的症状,临床表现为胸腔疼痛,甚至会迁移到其他部位,对患者自身有严重的影响。如果不及时进行治疗和干预,则会衍生其他不良症状,病情严重的患者会出现频死感,给患者心理和生理造成极大的影响,直接影响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由于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年龄比较大,认知度比较低,护理难度比较大。在后续护理阶段给予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能满足患者的具体要求,优势明显,医护人员要按照护理要求进行落实,满足患者具体要求。为了分析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对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效果,选择我院收治的97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要求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给予基础干预措施和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对应用效果进行分析。详细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本次研究中选择2014年1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97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要求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8例患者,观察组49例患者。对照组中男26例,女22例,年龄在45~76岁,平均年龄(58.5±2.8)岁,病程在2~8年,平均病程(5.8±1.2)年。观察组中男27例,女22例,年龄在46~77岁,平均年龄(59.8±1.7)岁,病程在1~8年,平均病程(4.8±1.0)年。两组患者年龄在年龄和性别等常规性资料方面无明显差异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对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
1.2 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对照组应用基础护理方式,按照临床护理要求落实。观察组则应用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如下:
1.2.1心理护理 冠心病心绞痛属于慢性疾病,病程比较长,对患者自身有严重的影响,很多患者由于长期接受治疗会衍生很多不良心理,包括担心和焦躁心理等,该病容易反复发作,不良影响比较大。针对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医护人员必须从实际情况入手,及时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和分析,结合护理指标要求及时应用有效的护理方式。在日常护理过程中进行心理疏导和帮助,让患者保持平和的心态,避免情绪出现比较大的波动 必要时通过握手或者肢体接触等安抚患者情绪,避免出现情绪波动大的现象,增加后续护理难度[1]。
1.2.2健康教育 很多患者对疾病本身缺乏认知,对于不同发病机制、临床分型以及患者的性格特征等需要进行适当的健康教育和指导。在查房或者给药阶段进行适当的疏导,提升患者自身免疫力。对于出现便秘症状的患者要做好饮食指导,多食用含有纤维素的新鲜果蔬,增加肠胃蠕动力、在服药期间要掌握相关注意事项,服药后可能出现不良反应,属于正常现象,要保持良好的心态接受护理[2]。
1.3 临床疗效评价
显效:经过有效的护理后,进行心电图检查,ST段压低或者T波倒置恢复正常。有效:经过护理后,患者心电图T波倒置变迁多于50%。无效:没有达到理想的应用指标。总有效率指的是显效和有效人数比例。
1.4 统计学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采用SPSS24.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当 P<0.05 说明比较结果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本次研究中,对照组48例患者中,有效人数32例,总有效率为66.7%,观察组49例患者中,有效人数34例,总有效率为89.8%,观察组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如表。
对照组的生活质量评分为(70.2±1.8)分,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为(90.2±1.9)分,观察组的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冠心病也称为是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由于心脏动脉管壁形成粥样斑块,会出现血管腔狭窄或者心肌细胞供氧不足的现象,进而出现严重的病变。针对其特殊性,在临床研究中需要从具体情况入手,掌握各类影响因素,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满足临床护理干预要求。心绞痛则是和血小板聚集、血管收缩以及内膜出血等存在联系,考虑到冠状动脉供血不足以及其他不良反应,需要及时对患者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疗,避免出现严重的并发症[3]。
临床实践证明,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年龄比较大,由于病程比较长,因此心理压力比较大,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可能出现其他不良症状,增加治疗难度。因此在实践过程中需要从具体情况入手,做好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工作,满足后续护理要求。部分患者心理压力比较大,受到其他干预性因素的影响,衍生很多其他不良症状,医护人员需要适当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和帮助,按照护理要求落实[4]。部分患者认知度比较差,对疾病的发生机制和衍生症状存在认知差的情况,因此要进行适当的健康教育,提升其认知度,让患者能积极配合接受预后护理。适当有效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能提升临床治疗的依从性,在日常生活中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提升生活质量评分,进而促进患者康复[5]。
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6.7%,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9.8%,观察组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应用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其优势明显。
综上所述,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能缓解冠心病和心绞痛的不足,患者对该治疗方式满意率比较高,生活质量有所提升,值得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姜川兰.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1,28(15):157-158.
[2]仝义娜.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应用于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效果[J].生物技术世界,2015,12(03):146.
[3]吴慧,江海娇.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运用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的效果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26(14):158-159.
[4]梁凤梅.系统化心理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影响观察[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30(01):261-262.
[5]斯琴图雅,娜仁图娜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应用于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94(12):355.
论文作者:游芳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27
标签:患者论文; 心绞痛论文; 冠心病论文; 健康教育论文; 心理论文; 对照组论文; 统计学论文; 《心理医生》2017年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