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腹腔镜;开腹手术;胃十二指肠穿孔;临床效果
本次研究笔者为探讨腹腔镜与开腹手术修补胃十二指肠穿孔的效果差异,共计选取出82例符合研究要求的患者作为研究主体,具体研究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运用随机数字法在我院行胃十二指肠穿孔修补术患者中选取出自愿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时间范围为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共计选取出82例符合研究要求的患者,根据手术干预手段的差异性将入选者分成参照组及干预组,各组例数均为41例,参照组接受开腹术干预治疗,干预组则接受腹腔镜术干预治疗。参照组中男性患者占比为51.2%(21/41),女性患者占比为48.7%(20/41),病程2小时至18小时,平均(11.2±1.2)小时,腹腔平均积液量为(381.2±12.2)ml;干预组中男性患者占比为53.6%(22/41),女性患者占比为46.3%(19/41),病程2小时至18小时,平均(11.2±1.2)小时,腹腔平均积液量为(381.2±12.2)ml;入选患者均符合胃十二指肠穿孔临床诊断标准,并表现出胃十二指肠穿孔临床症状。入选患者的基础资料间对比,数据间无明显差异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行开腹术干预:术前为患者进行气管插管,并留置尿管,进行常规手术铺巾,全身麻醉。手术切口选择在患者的右上腹处,牵拉患者皮肤进入腹腔,运用吸引器将患者盆腔及膈下的积液彻底吸干,充分暴露胃(十二指肠),细致观察穿孔位置并明确其具体位置,运用可吸收缝合线进行手术切口缝合,闭合穿孔,同时为接受手术干预的患者进行常规术后抗感染联合治疗,行常规心理护理,饮食指导及胃肠减压护理[1]。干预组则接受腹腔镜术干预治疗:为患者建立气管通道,取平卧截石位,留置尿管,全麻。需要选择4个手术切口,第一个手术切口选择脐部上方,切开1至3厘米切口后,将腹腔镜及套管针(10mm)置入;第一个手术切口为剑突左侧下方,置入10mm套管针;另外2个手术切口分别为上腹锁骨右中部位及右肋前线下腋处,分别置入套管针。借助腹腔镜视野将探查腹部,并将腹腔中的积液吸净,明确病症的具体位置、大小及形态,然后剪掉穿孔部位边缘,对病灶进行彻底清除,同时运用大网膜进行覆盖,采用大量生理盐水冲洗患者腹腔,确保其腹腔内液体全部吸出后留置引流管,术后抗感染联合治疗,行常规心理护理,饮食指导及胃肠减压护理[2]。
1.3评价标准
观察分析患者的手术指标及术后并发症情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4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23.0 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收集的数据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统计。研究数据中的计量资料使用(x-±s)进行表示,标准差则运用±表示,将t作为数据检验;使用率(%)表示研究数据中的计数资料,并使用χ2进行检验。当P<0.05则表示数据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观察分析两种患者的手术指标差异
干预组41例入组患者接受腹腔镜手术干预后,手术出血量为(26.5±6.1)ml,住院时间为(4.8±0.5)天,肠蠕动恢复时间为(2.3±1.0)天,下床活动时间(2.5±1.2)天,手术时间为(85.1±10.2)分钟;参照组41例入组患者接受开腹手术干预后,手术出血量为(60.5±12.1)ml,住院时间为(9.8±0.6)天,肠蠕动恢复时间为(3.7±0.4)天,下床活动时间(3.8±1.4)天,手术时间为(80.6±11.2)分钟;除手术时间外(参照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干预组,数据差异性显著p<0.05),干预组在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肠蠕动恢复时间及下床活动时间等指标上取得的结果均明显有参照组,取得的数据具有明显的差异性(p<0.05);
2.2观察分析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
干预组41例患者中无一例患者出现肠粘连及切口感染现象,仅1例出现腹腔感染现象;参照组41例患者中2例患者出现肠粘连,1例出现切口感染现象,3例出现腹腔感染现象;干预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2.4%(1/41)明显低于参照组的14.6%(6/41),取得的数据具有明显的差异性(p<0.05)。
3讨论
胃十二指肠穿孔属于消化系统常见的急腹症,而手术修补最直接有效的干预手段,传统较为常规方法的手段为开腹手术,但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腹腔镜逐渐得到推广及广泛应用,其具有手术创伤小、操作简单及患者预后效果理想等优点,得到人们的认可[3]。本次研究结果显示:除手术时间外(参照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干预组,数据差异性显著p<0.05),干预组在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肠蠕动恢复时间及下床活动时间等指标上取得的结果均明显有参照组,取得的数据具有明显的差异性(p<0.05);干预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2.4%(1/41)明显低于参照组的14.6%(6/41),取得的数据具有明显的差异性(p<0.05)。
综上所述,与开腹手术干预方法比较,腹腔镜手术方法更加安全可靠,手术各指标更加理想,且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预后效果更加理想,值得推广使用[4]。
【参考文献】
[1]罗卿, 杨绘筠. 腹腔镜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修补术后治疗效果分析[J].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2016, 25(7):1089-1092.
[2]李科. 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老年胃十二指肠穿孔的临床疗效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 2016, 11(23):73-74.
[3]吴刚, 吕明. 腹腔镜与开腹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的临床疗效比较研究[J]. 中国现代医生, 2016, 54(3):77-79.
[4]刘敬炳. 探讨腹腔镜下穿孔修补术和开腹修补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临床效果[J]. 中外医疗, 2016, 35(12):112-113.
论文作者:蔡岷
论文发表刊物:《大众医学》2018年11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
标签:手术论文; 患者论文; 肠穿孔论文; 差异性论文; 时间论文; 腹腔镜论文; 切口论文; 《大众医学》2018年11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