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新教材中选修内容的处理之我见_初中化学论文

初中化学新教材中选修内容的处理之我见_初中化学论文

初中化学新教材中选学内容的处理之我见,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我见论文,新教材论文,初中化学论文,内容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初中化学新教材中的选学内容较多,一般都是对教材中一些知识点的补充和深化。所以,这些内容对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长学生的见识,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若在教学过程中能正确灵活地处理这些内容,既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兴趣,又可以开阔视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索精神。

由于这些内容属选学的,若在课堂上全部讲述,则占用太多时间,且主次不分,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若全部丢弃不管,对学生特别是一些“尖子生”又是一次大损失,这样做会让这些学生失去更多的摄取知识的机会。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我们作了一些尝试研究,现介绍如下:

一、自学为主 讨论深化

选学内容中有一些与教材中的理论知识联系特别紧密,对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所学知识有很大帮助,对这样的内容我们采取了“自学为主,引导铺路,深化巩固”的十二字方针。具体做法如下:如第三章讲到《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时,有一段有关“水对生物的重要作用”的选学内容。我们先让学生在课堂内迅速阅读,然后就水在自然界的分布做些介绍,从而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水是生命之源,要加以保护。在讲述完整节内容后,引导学生讨论,如何节约用水和保护水资源,使课本中的“死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联,最后再提出水对生物体是否重要的问题,学生自然而然地就能得出肯定的答案。这样做既巩固了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又对他们进行了环境保护意识的教育,可谓一举两得。

又如教材中“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本属选学内容,但教材在此之前已将“氧化反应”、“还原反应”两个概念单独分裂出来讲述过,学生在学过之后疑问很多,不易弄懂。为了让学生深刻理解这两个概念,在讲到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选学内容时,我们先让学生复习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并提出问题“两个概念有何联系?”再让学生仔细阅读有关教材,随后在讲述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引出“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让学生觉得容易接受。最后,再次强调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中的关键字眼“与氧反应”、“氧被夺去”等,强化学生的记忆。这样做在课堂内占时间不多,也可以让一些“尖子生”吃得饱,做到两者兼顾。

我们用类似方法处理了教材中其他一些选学内容,如第三章中“宇宙中氢的含量”,第五章中“干冰的妙用”,“溶洞的形成,硬水”,“水煤气”,“温室效应”,第八章中“NaCl溶液的导电”。其中“干冰的妙用”、“水煤气”、“温室效应”等部分内容,还可以让学生在课外多搜集资料,整理一些有关内容,让每班每学期出一张化学小报,把学生集体智慧的结晶展示出来,以供所有同学学习、借鉴。这样做不仅能在全体学生中营造一种勤学好学的学习氛围,而且还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上进心,从而对化学学习有一种亲切感和愉悦的心境,有利于全方位教学活动的展开。

二、课内粗读 课外精研

有一部分选学内容,由于涉及的知识面宽,且与初中化学基础知识的学习没有必要的联系,但却与日常生活及高中的内容联系较紧。我们对这些内容采取的是课堂内简单介绍,课外重点阅读;并要求一些“尖子生”较详细了解,以便开拓他们的视野,为他们参加化学竞赛等活动作铺垫。如第三章中“启普发生器”,第五章中“人们是怎样知道金刚石的组成?”、“糖、脂肪、蛋白质”、“肥皂和合成洗涤剂”,第七章中“重结晶”,第八章中“元素周期表简介”等内容都可以这样处理。

三、择优组合 指导实践

有一部分选学内容与日常生活及工农业生产密切相关,通过实验和动手操作,能较好地进行验证和观察学习。由于环境和实验条件的限制,我们在学生中采用“择优组合、课外实践”的办法,着重培养兴趣、提高能力。即先通过考试(笔试和实验操作考试两方面内容),选出8-10名学生,组成几个化学课外小组。确定小组负责人,制订活动宗旨、准则,并规定相应的活动时间、地点及对各位组员的要求,特别在要求中强调每个组员必须有自己的活动记录(即每次活动后每个人必须用文字将自己的收获、体会记录下来,特别是一些新的发现和问题等)。然后,由活动组长每月收集整理,我们再批阅后装订成册,作为资料保存下来。例如,有关“黑火药”的选学内容,我们就采取这种方法处理,先让小组成员到实验室,组织他们阅读教材中的有关内容,弄清黑火药的组成及特性,然后具体讲解一些有关黑火药的配制方法及步骤,特别强调安全知识和注意事项;接着就放手让学生亲自动手配制黑火药。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我们从中做些技术指导和帮助,如木炭粉一定要非常细且非常干燥,而KNO受撞击易发生爆炸,只能研细,不能猛烈撞击它等等。这样,在一种紧张而又充满好奇心的氛围中,黑火药就配制出来了。由于学生比例未掌握好,配成的黑火药不易点燃,不符合要求,在此基础上我们再次讲述他们操作中的失误和注意事项,然后学生再去配制。当学生用火柴点燃自制的黑火药后,不小心被涂上木炭的脸上仍露出那种高兴劲和自豪感,令我们感到欣慰。因为,在这样的活动中培养了他们细心的学习态度和敢于探求新知识的品质,我们仿佛从那袅袅飘起的烟雾中,看到了我们的学生一个个都上了领奖台正朝我们微笑呢!

还有,在学完教材中“CO[,2]的实验室制法”后,有一段有关“灭火器”的知识,我也采取了同样方法。事先从附近供销社仓库借来三种不同的灭火器,对着实物边讲述,边让学生观察,然后让学生仔细阅读教材,对各种灭火器有个大致了解。最后请仓库的管理员为学生逐一操作各种灭火器灭火,并在操作中讲述一些注意事项,而且让一些组员亲自动手操作一下。活动结束后,布置几道思考题:如何使用不同的灭火器?不同的灭火器能扑灭哪类火灾?等等。这样不仅把理性的知识与感性认识有机结合起来,还有利于学生巩固知识,而且还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求知欲。其他相类似的选学内容,如“有机物的应用”可以告诉学生如何鉴别一些布料,特别是如何鉴别真假羊毛衫和皮鞋等等有关知识,为学生提供一些必要的生活常识。“农药”、“一些常见的化学肥料”与农业生产息息相关,我们先布置学生回家做一些相关的社会调查,各自将自己所在地农民所用的农药种类,杀死哪些害虫,有什么危害等内容,及所在地的土壤适宜施用什么肥料,现在农民常用哪些肥料等问题弄清楚,做好记录。返校后,再让各组成员总结各自的调查材料,指导他们写出一份有关本地农药、化肥使用情况的调查报告。让他们从中总结对本地农业生产的一些建议和改进措施,以此提高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为今后深入的学习化学知识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四、教材引路 广泛阅读

选学内容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对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着重要的作用。这些内容包括第一章中“稀有气体的用途”、“臭氧”,第二章中“原子和分子的发现”、“生物组织中的元素”,第二章中“氢能源”,第五章中“铅笔上的H或B”,第六章中“金属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等内容。我们让学生课外阅读,并用专门的笔记本做些必要的笔记,过一段时间后利用课余时间,组织一次趣味化学知识竞赛,内容包括这些选学内容,适当补充相关基础知识,并自制奖品对优胜者给予鼓励。形式有多种多样,如猜化学谜语,玩“化学用语扑克”,抢答等。每学年举办一次化学知识讲座,题目可以是“我们身边充满了化学”,“紫罗兰与指示剂”,“鬼火真是鬼做怪吗?”“CO[,2]的心声”等。重点讲述一些化学典故、史料和一些化学家的伟大创举,以此来激励学生立下远大志向,并在年青时培养刻苦钻研、力争上游的习惯。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乐于吃苦的精神品质。

综上所述,我们分类处理这些选学内容,不仅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思维综合能力、想象力和实验操作技能,既分清了主次,突出了重点,又未全都丢弃。在活动中,我们特别重视了学生对每个环节的文字记录,使学生能在活动中自觉地将经验体会记下来,促使他们对一些知识的理解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起到了举一返三、触类旁通的作用,这样就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面向二十一世纪的人才提供了一种新型的“催化剂”。

标签:;  

初中化学新教材中选修内容的处理之我见_初中化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