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份制商业银行经营困境透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商业银行论文,股份制论文,困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股份制商业银行是我国经济改革和金融改革深化的产物,并进一步推动了我国经济和金融的发展。作为体制外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产生和快速发展逐步打破了金融领域的垄断,有效地推动了公平、公正、充分、有序的金融竞争环境的形成,并在质的层面上改善了我国金融的运行效率,为建立现代金融企业制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随着金融市场化改革的快速推进,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发展速度明显减慢。这固然与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竞争意识明显提高、市场竞争力不断提高导致股份制商业银行机制和体制的边际产出逐步减少有关,但关键因素是股份制商业银行内在管理和经营存在缺陷,导致经营效率损失。
(一)对股份制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困境的透析
股份制商业银行制度、体制和运行机制禀赋的优势正在逐渐丧失,取而代之的是经营和管理中涌现的问题不断增多,更深层次的矛盾逐步暴露,主要表现在:
1.缺乏明确的市场定位。股份制商业银行作为中小金融机构,其市场定位是为“两小”经济提供金融支持,其经营特点是体制灵活,面向基层,适合经营金融零售业务,在为中小企业提供及时、周到的金融服务方面,发挥着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不可替代的作用。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市场定位是由金融市场发展的客观情况决定的,也是由其自身的资源禀赋决定的。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利用机构广、人员多的资源优势吸收了大量的社会资金,又依赖雄厚的资金实力和国家的制度倾斜与大中型企业建立了业务上的“血肉”联系。可以说,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客户未必天然是大中型企业,但大中型企业在货币市场上取得信贷资金的渠道必然是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不仅是因为大中型企业与国有独资商业银行间的“裙带”关系,而且是因为大中型企业往往是资本密集型企业,在目前的“拨改贷”的体制下,需要大量的信贷资金,只有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才有能力承担资金供应的压力以及资金风险的压力。相反,由于所有制的差异使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在占有中小型客户群方面不占任何优势。对股份制商业银行而言,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劣势则成为其发挥作用的优势,通过对“两小”经济提供金融支持,股份制商业银行不仅可以在不与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拼网点、拼人员、拼资金的前提下走出自己的规模效益发展之路,而且有利于分工合作、功能互补、平等竞争金融服务体系的最终形成。
但事实恰恰相反,目前股份制商业银行普遍执行跟随型市场战略,在产品经营的种类、范围以及业务创新方面与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具有高度的重复性。与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拼规模,比网点,挣所谓的优质大户。拼规模、比网点导致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经营成本逐年上升;争夺所谓的优质大户导致借贷双方的地位失衡,信贷市场成为优质客户的买方市场,借贷双方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进一步突出,银行的贷款“三查”制度无法严格执行并有效落实,经营风险突出。
2.经营理念和意识落后,发展模式相对粗放。监测数据表明,近年来股份制商业银行资产盈利率、资产负债息差率等指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而收入成本率则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以上数据表明股份制商业银行面临的竞争环境日益严峻,生存发展空间不断缩小。这不仅与股份制商业银行经营理念和意识落后有关,而且与其粗放的经营模式有关。
新成立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急于快速发展,而许多股份制商业银行在发展问题上陷入了盲目“讲规模,求数量”的粗放经营误区,片面追求传统存贷款业务的发展规模,忽视了业务的发展质量和业务创新,没有根据金融改革深化的需求,在经营理念上确立以“经营效益为先,风险控制为重”的战略思想。因此导致经济效益停滞不前,资产风险问题突出。截至2001年末,全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平均不良贷款比率竟高达12.94%。
另外,作为机制先进、体制灵活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没有充分发挥体制和制度的优势,而是热衷于在特定的辖区和业务范围内与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和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争夺市场和客户,力求取得区域竞争优势,结果导致竞争过度,违法违规经营的现象严重,多败俱伤,金融效率受到严重破坏;没有从金融全球化和金融开放的角度出发,按照现代金融企业制度的客观要求进行自我改造和完善,为参与全球金融竞争奠定坚实的基础。
追求短期效益的思想在股份制商业银行体现得尤为明显,重经营、轻管理,重发展、轻规范的现象普遍盛行,主要表现在内控制度不完善以及内控制度形同虚设或得不到有效的执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内控机制的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信贷、资金和财务管理等方面。在贷款业务方面,“三查制度”落实不到位,不重视对贷款风险的审查,对已形成风险的贷款清收力度不够。在会计业务方面,会计核算指标体系不统一、不健全,账务处理不规范,对资金流量缺乏必要的控制手段,对结算人员和科技人员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以至于违规账外经营和各种违规经营屡禁不止,大案要案时有发生。
3.内部激励机制的设置存在缺陷。激励机制是关于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如何分享经营成果的一种契约,有效的激励机制能够将企业经营者与所有者的利益统一起来。激励机制应当实现以下目标:对经营者有很大的吸引力并能使其安心工作,使经营者追求企业的长期效益以及增强长期盈利能力。
目前,股份制商业银行内部激励的途径主要有两种:金钱激励及股票期权激励。因为股票期权激励的有效实施需要良好的资本市场、健全的经理市场、良好的融资条件、个人信用制度和可操作性的量度指标,而我国当前实现规范的期权制度的条件尚不成熟,所以期权制度的实施空间和范围仍然有限。因此,股份制商业银行所有者对经营者和职工的激励方式主要是金钱激励。不可否认,在特定环境和特定时期,金钱激励机制具有一定的意义。但也应当看到金钱激励存在边际效益递减的规律,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如果仅产生于金钱激励的被动效果,那么这种激励缺乏持久性。要使企业员工保持忠诚度,产生凝聚力和向心力,必须培育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和成熟的企业文化,正如美国管理学家劳伦斯·米勒在《美国企业精神》一书中指出企业经营的第一原则是“目标原则”。
从西方国家激励理论的演进过程来看,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激励机制基本处于泰勒的工资制激励阶段。在该模式下,银行职工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法,使用特定手段,实现工作环境的标准化;以经济收入(金钱)作为激励职工工作的主要手段。相反,忽视了银行职工的情感和追求等特殊要求,没有创造一个激励职工奋发向上的管理环境。在这种银行所有者、管理者和基层之间仅通过经济契约联系到一起的契约集合体内部,由于缺乏情感交流,银行员工普遍缺乏归宿感和凝聚精神。由此导致部分股份制商业银行客户经理带着客户跳槽,技术骨干被人挖走,管理人员受高薪引诱不辞而别。可以预见,如果股份制商业银行不改革和完善激励机制,培育成熟的企业文化,随着外资银行的全面进入,部分股份制商业银行员工将出现高度的流动性,人员将更加不稳定。
4.创新能力、深度和水平严重不足。近十多年来,股份制商业银行尽管取得了快速发展,但其业务创新远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占股份制商业银行营业收入的平均比重不超过10%,不仅与西方发达国家商业银行创新业务收入占比(40%以上)有较大的差距,而且无法对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形成较大的威胁,不能成为拉动业务和业绩增长的主导因素。
股份制商业银行不仅创新能力不足,而且创新空间狭窄。一方面,我国金融业实行严格的分业经营和分业监管,商业银行不得从事保险、证券、信托、期货等业务,不得向企业投资,这决定了股份制商业银行创新空间狭窄。另一方面,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体制和机制尽管较新,但其业务系统比较传统,金融创新工具严重匮乏。表现在:各行的业务品种基本是较为传统的存贷款业务及少部分中间业务。虽然在承诺服务和计时服务等方面有所创新,但业务品种少以及机构网点少,难以在全国推广令公众满意的全方位服务;在金融技术创新方面,科技投入较少,科技开发能力较弱且各自为战,技术的兼容性较差,使用率不高,造成了科技资源的浪费。
最关键的是股份制商业银行创新的路径过于单一。截至目前,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创新主要集中于业务创新和金融新产品的创新,而忽视了产权制度创新、经营体制创新、组织体系创新、市场结构创新和管理创新等内容,没有充分挖掘创新的潜力。固然产权制度创新、经营体制创新、市场结构创新等需要较高的成本,需承担更大的经营风险甚至政治风险,但是风险的背后蕴藏的是更高的收益和更多的机遇。实践证明,产权制度和经营体制的创新一旦取得成功,创新的效益将是长期性的,将对银行的长期和可持续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5.机构、组织的设置不合理。在机构设置方面,股份制商业银行普遍沿袭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机构设置模式,采取总分行制,个别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甚至达到6个层级,其组织架构的安排没有遵循经济、效率和集约的原则。由于组织架构链拉得过长,层级过多,导致委托代理成本过高,信息传递缓慢;加之部分行对下级分支机构业务的授权过严、过死,导致下级分支机构对市场变化的反应迟钝。
在内部组织的设置方面,股份制商业银行是按照金字塔的结构设置内部架构,没有根据扁平化的原则尽量减少管理人员和管理机构的数量。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股份制商业银行多数是以当地政府为依托,通过吸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管理人员和经营人员,以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制度体系、组织机构和治理结构为参照发展而来。因此,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和运行模式与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没有本质的区别,没有摆脱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弊端。
机构和组织设置存在的问题造成股份制商业银行内部责任制无法落实到位,成本意识薄弱,成本控制弹性较大,浪费严重,非生产性支出急剧膨胀。
(二)制度改革与政策建议
1.坚持依法合规经营,实现稳健、可持续发展。为此,要处理好以下二个关系:第一,处理好规范与发展的关系,牢固地树立“规范先行”的思想,实现在规范中发展,在发展中进一步提高规范化管理水平。第二,正确处理短期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要制定长远的发展目标和战略规划,科学地进行市场定位。要严防短期经营的行为,甚至为追求短期利益而违法经营。
2.创新经营理念,坚持走精简、高效的集约化经营道路。在发展理念上确立以“经营效益为先,风险控制为重”的战略思想,在经营过程中坚持以效益最大化为指导原则,通过经营效率的提高实现经营效益的增长,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3.加大创新力度,坚持向创新要效益。一是技术创新,借鉴国外商业银行和国内同行业的先进经验,对现有的操作、管理系统进行技术改造,建立完善的信息平台,利用及时、可靠的信息提高工作和决策效率。二是业务创新,坚持走引进、改造和研究开发相结合的创新道路。三是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新产品开发战略,加强市场调研,细分市场,把握客户多元化的金融需求,为不同目标客户群提供个性化服务,建立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新型银企关系。除提高传统业务水平外,还要通过新型业务的开发提高资产运用的潜质,主要是大力发展表外业务,改善业务和收益结构,扩大市场份额。四是实现金融创新的多元化,进行必要的经营创新和制度创新,可以根据需要在不同商业银行之间组建战略联盟,实现优势互补,克服股份制商业银行之间群龙治水、各自为政的不利局面。
4.强化管理,以此推进制度改革。强化管理,实现管理创新必须实现三个转变:由分散管理转向集中管理,由经验管理转向科学管理,由目标管理转向过程管理。在加强管理的基础上,加大人事制度改革和奖惩制度改革力度。为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发挥员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必须进一步强化激励机制。在人力资源配置方面,建立不同用工方式之间“优升劣降”的动态置换机制;引入适者生存、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竞争机制;充分运用职位管理和劳动合同制度疏通人员进出渠道。在人才的引进、培养和储备方面,要以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复合型为方向,同时兼顾对改革创新型、经营管理型、市场开拓型、科技开发型等各类人才的实际需要。
5.不断完善内部控制机制,提高内部控制的充分性和有效性。首先,要科学地设计内部组织机构,按照相互制衡、相互协调和成本效益的原则合理配置业务部门、管理部门和监督控制部门,特别要保证对要害部门和重要岗位有充分的制约和监督。其次,要建立以风险评价和控制为核心的风险管理部门,完善风险防范和化解机制,提高抗风险能力。最后,要以人为本抓内控,增强员工的自律意识、风险意识、法治意识和责任意识,提高自觉执行制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做到在内控制度的执行中不留任何死角。
6.增强忧患意识,制定长远的战略规划。股份制商业银行必须尽快制定长远的战略规划,制定具体的实施措施,狠抓落实,严密推进,确保经营目标和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只有这样,才能赢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才能取得竞争优势。
7.优化资产存量,严格控制增量,改善资产质量。资产质量较差、历史包袱较重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在扩大业务规模、增强资金实力和竞争能力的同时.要努力做好自身资产存量的优化工作,借此提高资产质量,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增强后劲。优化资产存量的核心是压缩无效资产规模,增加盈利资产规模;要加大对不良资产的消化、转移工作,并降低贷款和风险的集中程度,为提高自身资金运用效率、增强获利能力创造有利条件。在资产增量的控制方面,对贷款的发放要做到责任落实到人,加大责任追究力度,要与内部培训和后续教育相结合,增强职工的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培育成熟严谨的信贷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