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艺术设计教育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专业基础课程从最早的图案课、纹样设计课程等注重工艺、造型的课程逐步向注重形态构成的课程转化。但是由于我国从事艺术设计教育的高校众多、背景各异,层次不同,基础设计类课程还在不断完善中,还有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其中,设计基础课程是问题较大、争议较多的一个板块。
一、艺术设计基础教育的现状
我国的现代设计教育脱胎于传统的工艺美术教育。我国上世纪90年代中期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设计专业,不过当时都隶属工艺美术学科。工艺美术专业的课程大都是一些传统课程,比如图案课、工笔画技法、国画装裱等,针对设计的课程很少,对专业设计课没有太多方法,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与社会需求存在较大距离。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通常是一年的时间,以素描、色彩、速写和平面构成、立体构成和色彩构成等为主。按类型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造型课;主要解决学生的审美和专业表现问题,既是训练技巧也在培养审美眼光;另一类是构成课,通过对构成原理的认识,训练学生针对形态的构成能力,培养创新思维。从理论上讲,这两类课程搭配作为艺术设计的基础课程是很科学的,造型课不止是训练学生的技巧,同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构成课可以运用构成原理来进行作品的创新,同样包含技巧的成分,关键是让学生清楚以点、线、面、体为形象基础的构成法则和构成法则的的灵活性、创造性,通过构成习作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或创新意识。现在普遍存在的问题是:1、教学方法老套,没有针对性;2、教学过程程式化,没有创新;3、上课教师对课程的理解僵化,导致学生学习教条化,片面理解所学知识;4、对设计基础课程创新探索缺乏必要的理论总结;5、不重视基础教育,课程安排蜻蜓点水。这些问题都是目前在艺术设计基础教育中困扰各高校的突出问题,有教学计划的问题、教师的素质问题、教学管理的问题和教学方式的问题等等。
二、艺术设计基础教育的变化
从本世纪开始,很多高校开始对艺术设计专业基础教学的改革,从重视学生造型训练、重视技法逐步向重视创意、作业过程的教学方式转变,但是,在全国范围内这种改革探索由于起点不一样、呈现出不平衡和多样化的特点,直到今天各高校对艺术设计基础教育的改革还在进行或还在进一步完善中。在造型课程方面的变化有如下情况:1、有的学校继续重视造型能力的培养,加大了造型课程的比重, 2、有的学校课程内容没有变化,而是革新了教学方法,把传统的临摹、写生与创作相融,以命题的方式指导学生完成造型作业;3、有的学校直接更改了课程名称,完全打破传统的授课方式,打破专业界限统一把专业基础课程分为上、下两个阶段,由老师集体合作完成,这种改革强调对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培养,把造型课程与构成课、理论与实践结合在一起,老师与学生互动、学生与学生互动、学生与市场互动,通过多元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再就是对"三大构成"课程的改革有如下情况:1、合并或压缩了 "三大构成"课程,简化教学内容;2、修改"三大构成"课程的名称,在教学方法上做一些相应的改革;3、彻底抛弃三大构成,根据实践课程来培养学生对专业的认识,这些改革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教学实践,结果有利有弊,不论怎么改,最终还要回到培养人才的轨道上来。
现在的最常见的问题是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设置的比例不科学,一是课程设置的问题,课程与课程之间没有连续,课程间的关系应是承上启下的关系。另一个是老师的问题,任课教师没有全局意识,他要清楚基础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作用,有责任对学生进行解释和启发。另外,还有很多老师对设计专业的基础缺乏研究。这类教师都是来自于油画系、国画系或者是版画系等造型专业,对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教学没有研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高校艺术设计基础教育改革的对策
1、优化课程的设置
基础课程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为核心,课程要让学生知道设计的原理、艺术表现的内涵,提升学生对抽象形态创新的认知和思考,养成抽象思维的习惯。这对于这些未来的设计师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基础课程设置不仅需要将设计理念传递给学生,还需要通过教学来开拓视野、触类旁通不断提升学生的眼界。把基础课程的开设时间贯穿到培养的全过程,可以多开一些基础选修课程,让学生们可以自主选择学习。
2、转变传统教学内容
教师需要不断探索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方法,提前设置一些课题课程,改变灌输式教学方式,采用互动式教学,让学生们变被动为主动,自觉的进行学习。专业基础课程要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教师不但要管理好教学过程,注意每一个阶段的学校成果。还需要强化课程设计,通过项目化课程学习让学生们自然的参与设计实践,与市场有机融合。这样能够培养学生们的创造性思维,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3、设立工作室制的专业基础教研室
工作室制的教育运行体系可以改变以班级为单位的封闭式教学模式,基础课老师采取群体负责制,打破班级界线让不同方向的学生混合在一起分小组统一教学,这样的模式能够实现学生自主选择发展方向,是一种灵活的教学模式。另外,工作室都需要明确专业基础课程的最终目的,以及将来与专业课程的衔接。从教学方法来看,要重视作业的过程管理,做到课内检查辅导、课外安排问题,激发学生们的思维创作和集体合作精神,要让学生通过学习认识到艺术设计专业的特性。
4、重视学生设计实践能力的培养
艺术设计教育的目的就是让学生们真正具备可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们走出去,进行市场调查,将所学知识与市场运用结合起来,让学生们的作业能够更加贴近于社会专业市场。教师可以用课题教学替代课程教学的方式,即为构建由易到难的课题,将系统艺术设计所需要的知识利用教学课题的方式传授给学生们,进而培养学生们的专业创新能力。构建综合性的设计教学模式主要是以设计为核心重点,即为以课题为中心,将其有机编排,以此来提升学生们的艺术综合设计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高校设计教育的发展,对艺术设计基础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我们需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艺术设计教育,将科学与人文知识当作艺术设计教育中的重要部分之一,立足于当前的基础教学实践,积极构建科学且合理的艺术设计基础教育模式,同时设立与其相互适应的艺术设计人才培养体系。
参考文献:
[1]林进仙. 艺术设计教育发展的深层思考--评《新世纪高职艺术设计教育改革模式探索》[J]. 中国教育学刊, 2017(08):145.
[2]胡祎琳. 刍议当下高校平面艺术设计专业教育存在的问题与改革途径[J]. 教育教学论坛, 2017(41):193-194.
[3]赵秀艳. 高等继续教育院校专业课"理实一体化"改革思路思考[J]. 科技资讯, 2018, v.16;No.508(07):178-179.
[4]陈多政, 丁玲. 创新教育视角下的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构成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7(3).
[5]黄振宇. "互联网+"模式下艺术设计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效果探析[J]. 艺术科技, 2018, 31(05):272.
[6]黄喜雨, 范冰玉, 侯利霞. 高校设计艺术教育改革与文化创意产业培育研究[J]. 艺术教育, 2017(Z7):113-114.
[7]翁倩. 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双语教学模式的思考 --以泰州学院艺术设计概论双语教学实践为例[J]. 艺术科技, 2017(7).
论文作者:杨晓翔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工》2019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4
标签:课程论文; 艺术设计论文; 基础论文; 专业论文; 学生们论文; 学生论文; 造型论文; 《中国教工》2019年第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