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顾城是著名的朦胧诗人,他的的诗歌闪动着灵性的光辉,他以一颗金子般的童心向我们娓娓叙说着关于人间自然的美好,关于纯净童真的种种向往。顾城对大自然,对世外桃源的钟情缺乏广泛性的眼光,也许无法将它上升到宇宙意识和生命形式的更高层次,但是,他用率真的个性和执著的童心,为读者铸造了一个独特的诗歌王国,彰显了他在诗歌领域的超凡才气,和不可替代的独特魅力。
一、诗人简介
顾城1956年出生于北京。他十几岁时,随父顾工下放山东昌北火道村,在那里,他写下了许多小诗,由此拉开了自己的诗歌创作之路,那些诗歌的一部分被他抄在一个小本子上,并统一命名为《无名的小花》。
1974年,顾城回北京,并于当年在《北京文艺》、《山东文艺》、《少年文艺》等报刊上。零星发表自己的诗歌作品。1977年,重新进入写作,在《蒲公英》小报发表诗作后,在诗歌界引起了强烈反响和巨大争论,一跃而成为朦胧诗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1980年初他所在的单位解体,从此顾城就过起了漂游的生活。198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87年应邀出访欧美进行文化交流、讲学活动。1988年赴新西兰,讲授中国古典文学,被聘为奥克兰大学亚语系研究员,后来辞职,隐居在激流岛。
1992年,顾城获得了德国学术交流中心(DAAD)创作年金。1993年,他又获德国伯尔创作基金,在德国写作。1993年10月8日于新西兰所居岛,因为离婚事件,顾城与他的妻谢烨发生冲突,结果他杀死自己妻子后自杀。
二、顾城诗歌的创作阶段
在1992年底,顾城在德国波恩接受《袖珍汉学》杂志的编辑采访时,曾把自己的诗歌创作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1969—1974年间的自然创作阶段,1977—1982年间的文化阶段,1982—1986年间的反文化阶段,以及1986年以后的无我创作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诗人顾城童年时期的创作,主要是跟随他的父亲在山东昌北火道村下放时写下的许多诗歌。这一阶段的诗歌创作倾向于童心写作,即是站在孩童的立场去书写自然和身边的事。
诗人顾城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的诗歌创作,明显受到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什么样的时代产生什么样的文学,文学源于生活,必然受制于现实生活。文化大革命的影响较为深刻地在顾城的心里打上烙印,最具代表性的诗歌莫过于那首《一代人》。诗人顾城发表于1979 年曾风靡全国的朦胧诗代表作《一代人》:“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短短的两行诗句,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仅仅是二十几个字,却揭示了在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中青年一代的共同命运。
第四阶段是诗人顾城的无我创作阶段,所谓与我创作,是一种理想的创作手法,也就是把自己超脱于现实之外,跳出生活束缚,一心经营自己的理想王国,用一个名词来形容就是乌托邦。顾城认为:“大诗人首先要具备的条件是灵魂,一个永远醒着微笑而痛苦的灵魂。”舒婷在《童话诗人》里也曾说过类似的话,舒婷说:“你相信了你编写的童话/自己就成了童话中的幽蓝花……以纯银一样的声音/和你的梦对话/世界也许很小很小/心的领域很大很大。”
三、顾城诗歌的艺术特色
(一)诗歌意象丰富
意象是构成诗歌的一个重要元素。诗歌意象的运用在顾城的诗歌中尤为丰富,尤其是在他后期的诗歌创作中表现得更加明显。比如名诗《一代人》就运用了大量的意象,“黑夜”、“我”、“黑色的眼睛”等感性的意象,它们既有其本身的客观意义,所代表的内在含义又都超越了这些词汇固有的客观意义。加上题目的指示,因而具有了强烈的象征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即“黑夜” 象征文化大革命置于那一代人心灵上的阴影,就像黑夜一样挥之不去,每当夜幕降临,“黑夜”随之而来。“眼睛”则象征了那一代人探索的眼睛,不再是某一个具体的人的眼睛,成了最广泛的象征的眼睛。而诗中的“我”则象征着那一代人,经历过文化大革命的那一代人。
(二)想象奇特
想象是诗歌的翅膀,没有想象力的诗人是蹩脚的诗人,在所有诗人中,顾城恐怕是想象力最丰富的那一个,他的想象力就好像是孩童的想象力,永远是那么新奇,那么独特,使读者常常分不清他的诗歌哪一句是真实,哪一句是他的想象所为。
比如《生命幻想曲》:“把我的幻影和梦/放在狭长的贝壳里/柳枝编成的船篷/还旋绕着夏蝉的长鸣/拉紧桅绳/风吹起晨雾的帆/我开航了……/黄尾的太平鸟/在我的车中做窝/我仍然要徒步走遍世界——沙漠、森林和偏僻的角落/太阳烘着地球/像烤一块面包”诗人顾城把梦和幻影放进贝壳,用柳枝编一叶小舟,他出发了,去到世界的每个角落,至死不渝。把看似不相干的事物生动地连接起来,为读者创造了一个遥远而唯美的意境,想象力丰富,语言清新活泼,读来让人浮想联翩,连连称赞。
(三)理想主义色彩浓厚
顾城的理想主义不仅表现在他的诗句里,也表现在他的品性里。诗句里的理想主义很容易在他的诗篇里找到证据,比如《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我想涂去一切不幸/我想在大地上/画满窗子/让所有习惯黑暗的眼睛/都习惯光明……我还想画下自己/画下一只树熊/他坐在维多利亚深色的丛林里/坐在安安静静的树枝上/发愣”,任性的孩子才会想涂去一切不幸。
诗人品性里的理想主义可以从他妻子的话中找到答案,顾城的妻子谢烨不止一次地说过,“我的身边就像养着一个大孩子。”如此推断,顾城确确实实是一个长不大的孩子,他只想被人爱着,宠着,包容着,他不愿意长大,不管是出于环境的影响,还是因为他自己的意愿,总之,他就是一个“大孩子”。
(四)泛灵手法
顾城对大自然情有独钟,因此,被人们形象地称为童话诗人,灵性诗人。在现实中,诗歌是诗人的一切,在诗歌中,自然是诗歌的一切。顾城远离城市的喧嚣,用心灵的细腻和敏感进行诗歌创作,他笔下的各种意象,在内容上无不充满童真童趣,因此,显得更加丰富生动。从他诗歌创作的背景来看,顾城从小在自然的环境中长大,阳光、海浪、沙滩等意象是他所熟悉的,他因此将那些随处可见的意象作为了创作的主题。独特的成长环境,塑造了他独特的人格魅力,因而让他的诗歌具有了朦胧、纯粹、自然简单的特点,充满了童真情趣,充满了灵性。
结语
无疑,顾城是我国近当代最为著名的朦胧派诗人,他的生命虽然短暂,但是,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却创作出了无数脍炙人口的诗作,近两千余首诗歌,类型大都是朦胧的、童真的,他在诗歌领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同时造就了他创作艺术的辉煌,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坛上不可磨灭的崇高地位。
顾城用意象建构了一个属于自己的纯净的童话世界,用一双稚幼的眼睛观望着外面的世界,时而陶醉,时而忧伤,那种纯真的忧伤里又带着些许的期许。在他诗歌中的那种简单,那种童真,那种干净,就像他本人一样是那样地真诚,将他的心完全放在大自然之中。他在自然中找寻自我,感悟生命。如果你想走进他,走进他构造的童话世界,一定会让你在富有自然生命力的诗行中流连忘返。
参考文献
[1]舒婷.《童话诗人》[M].广东教育出版社,1998.
[2]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M].三联书店,1994.
[3]顾城.《顾城文选:别有天地》[M].北方文艺出版社,2005.
[4]顾城.《顾城的诗》[M].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
[5]《无目的的“我”———顾城访谈录》,顾工编《顾城诗全编》,上海三联书店,1995.
论文作者:张继友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9月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8
标签:诗歌论文; 诗人论文; 自己的论文; 意象论文; 文化大革命论文; 阶段论文; 代人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9月3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