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吡格雷联合氟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观察论文_张金玲

氯吡格雷联合氟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观察论文_张金玲

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0

【摘要】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氟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8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脑梗死患者48例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患者氯吡格雷联合氟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血脂水平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显效13例,占54.17%;有效9例,占37.5%;无效2例,占8.33%;总有效率91.67%;对照组显效5例,占20.83%;有效12例,占50%;无效7例,占29.17%;总有效率70.83%,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氟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氯吡格雷;氟伐他汀;脑梗死

脑梗死不仅对患者脑血管功能造成影响,同时影响脑部神经功能,降低患者生活质量。本研究通过对2016年2月~2018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脑梗死患者采取氯吡格雷联合氟伐他汀治疗,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2月~2018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脑梗死患者48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偏瘫、肢体功能障碍等症状,经临床CT或MRI检查明确诊断,并符合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患者对本试验知情同意。排除脑出血患者、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患者、药物过敏患者、合并其他严重脏器疾病患者。将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男13例,女11例;年龄51~76岁,平均(64.1±3.1)岁;发病到就诊时间2~36h,平均(15.7±2.3)h;对照组男14例,女10例;年龄52~74岁,平均(63.7±3.2)岁;发病到就诊时间2~34h,平均(15.5±2.1)h;两组患者在基本资料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可进行临床对比研究。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患者吸氧、控制血压、抗血小板凝集等常规治疗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患者氯吡格雷联合氟伐他汀治疗,口服硫酸氢氯吡格雷片75mg,每日1次,共服用15d;同时口服氟伐他汀40mg,每日1次,连续用药6个月。在治疗期间嘱患者禁止食用刺激性食物,戒烟酒,保持良好的心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观察两组血脂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包括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疗效判定根据患者症状改善情况进行判定。显效:治疗后患者肢体活动正常,肌力可达到Ⅳ~Ⅴ级,未出现后遗症,患者可自行行走,生活完全自理,无神经功能障碍;有效:治疗后患者症状有所转好,肌力提高超过2级,生活基本可自理,有轻微性神经功能障碍;无效:治疗后患者肢体功能无改善,肌力提高在2级以下,生活不能自理。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取SPSS25.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取均数加减标准差(χ±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取卡方检验,当P<0.05时,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疗效对比

观察组显效13例,占54.17%;有效9例,占37.5%;无效2例,占8.33%;总有效率91.67%;对照组显效5例,占20.83%;有效12例,占50%;无效7例,占29.17%;总有效率70.83%;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血脂指标变化对比

治疗前,观察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分别为(5.92±1.15)mmol/L、(2.08±1.03)mmol/L、(3.59±1.18)mmol/L、(1.04±0.38)mmol/L;对照组分别为(5.84±1.17)mmol/L、(2.13±1.01)mmol/L、(3.48±1.09)mmol/L、(1.07±0.41)mmol/L;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分别为(4.08±0.79)mmol/L、(1.44±0.85)mmol/L、(1.77±0.72)mmol/L、(1.45±0.36)mmol/L;对照组分别为(5.58±1.04)mmol/L、(1.91±0.82)mmol/L、(3.36±1.05)mmol/L、(1.15±0.53)mmol/L;P<0.05。

3讨论

脑梗死为神经内科常见疾病,该病主要为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脑血管疾病,脑梗死的致残率和病死率较高[1],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同时在动脉硬化后易出现血栓,血小板聚集呈粥样斑块,出现血栓或斑块脱落现象,会对动脉血管进行阻塞,导致脑供血不足,出现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临床研究显示,脑梗死发生的最主要原因为血小板聚集,积极控制血小板聚集,控制血脂,则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降低脑梗死患者的致残率和病死率。氯吡格雷为二磷酸腺苷受体阻滞剂,该药物可对血小板外膜进行作用,降低血小板、血栓的粘附能力,从而达到降低血小板聚集的效果[2];同时该药物安全性较高,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氟伐他汀则可抑制胆固醇的合成,从而有效降低血浆中胆固醇含量[3]。两药联用不仅对血小板聚集进行抑制,同时改善血液环境,使血液粘稠度降低,从而降低了血栓的发生率。本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91.67%;对照组总有效率70.83%,P<0.05。观察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体现出氯吡格雷联合氟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疗效确切,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吕苏花,鞠德峰,王聪聪,等.氯吡格雷联合氟伐他汀在脑梗死治疗中的临床疗效研究[J].医药前沿期刊,2011,22(24):209-210.

[2]梁国华,赖宝瑜,苏赤,等.氯吡格雷联合氟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8):36-38.

[3]王英海,解春丽,张爱华,等.氯吡格雷联合氟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7(22):42-43.

论文作者:张金玲

论文发表刊物:《世界复合医学》2019年第0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6

标签:;  ;  ;  ;  ;  ;  ;  ;  

氯吡格雷联合氟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观察论文_张金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