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病人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功能的分析及基因突变的检测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病人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功能的分析及基因突变的检测

张春妮, 李克, 季晶[1]2001年在《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突变的研究进展》文中指出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突变是引发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主要原因。近年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快速发现新突变及对突变的大规模筛选上 ,建立了多种新检测方法 ,发现了许多新突变以及人种或地区常见突变类型 ,为预防、诊断和治疗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提供了便利。

赖宏[2]2009年在《一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家系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突变及临床表型研究》文中提出[目的]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amilial hypercholesterlolemia FH)是一种常见的常染色体单基因显性遗传性疾病,以血浆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明显增高为特征,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和早发冠心病的最重要危险因素。其发病机制是由于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ow density lipoproteinreceptor,LDLR)突变,导致血LDL-C清除障碍,血浆LDL-C水平明显增高。为探讨FH患者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可能的致病基因,分析FH患者LDLR突变与临床表型之间的关系,探讨FH的分子病理机制,本研究采集了一个经临床诊断为FH的家系,对其家系成员进行体检、血脂等临床检测分析,眼底、心电图、心脏血管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并对其载脂蛋白B100(ApoB100)基因及LDLR基因的突变进行了研究。[方法]以一个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家系为研究对象,对其成员进行常规体格检查、血脂等生化指标的测定,并对先证者亲属进行了心电图、眼底、心血管超声等更为细致的检查。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扩增启动子和全部18个外显子片段,产物电泳鉴定后直接序列分析,检测LDLR基因突变,结果与GenBank公布的该基因正常序列比对,找出突变并检索FH突变数据库。(www.ucl.ac.uk/fh),以确定是否为新突变。同时PCR扩增ApoB100基因包含3500、3501、3531和3480位点的序列,产物电泳鉴定后测序,以排除家族性载脂蛋白B100缺陷症(Familial defective apolipoprotein B,FDB)。[结果]临床查体及心血管超声检查发现先证者及其弟妹、父母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动脉硬化。DNA测序发现先证者及同胞LDLR基因第10外显子的第1581位碱基发生G>A纯合突变,导致第496位密码子由GGG改变为GAG其编码氨基酸由甘氨酸(Gly)变为谷氨酰胺(Glu)。其父母相同位点表现为杂合突变,家系第一代存活成员未见突变。同时未检测出先证者ApoB100 R3500Q、R3531C、R3501W和R3480W突变。[结论]1.先证者及其弟妹、父母为FH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动脉硬化。2.该患者ApoB100基因包括3500、3531、3501和3480位点在内的片段未见突变,可排除患家族性载脂蛋白B100缺陷症(FDB)的可能性。3.本研究通过对一例临床诊断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相关基因的分析,发现先证者及其弟妹LDLR基因第10外显子1581位点G>A纯合错义突变(G496E),G496E为新突变,为该家系致病性突变。突变分别来自于父母的遗传。

郦明芳[3]2002年在《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病人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功能的分析及基因突变的检测》文中认为目的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amilial hypercholesterolemia,FH)是由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受体基因缺陷引起的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纯合子FH病人中有很多在十几岁到二十几岁时就会发生很严重的心血管事件;杂合子FH病人患心肌梗死的机会较同龄的正常人也高得多。但到目前为止,尚未建立完善的诊断方法。本研究旨在通过LDL受体功能分析及LDL受体基因检测来达到确诊FH的目的。方法 分离FH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利用流式细胞仪观察淋巴细胞结合和摄取DiI-LDL的情况。抽提FH患者外周血基因组DNA,进行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SSCP)及DNA序列分析。结果 共对4个FH家系外周血淋巴细胞的LDL受体功能进行了分析,发现均表现为LDL摄取障碍。对一家两例临床诊断为FH纯合子的患儿及其父母从基因水平进行了进一步研究,发现LDL受体基因突变是位于第6外显子的移框突变,导致终止密码子TGA的提前出现,从而不能表达正常的LDL-R,体内胆固醇的代谢发生障碍。结论 FCM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表面LDL受体活性的方法与常规方法相比,具有快速、简便、损伤小等特点,且可以预知大致的基因突变类型。PCR-SSCP分析技术检测灵敏度高,可用于检测单碱基置换、数碱基插入或缺失等基因变异,是检测LDL受体基因突变的有效手段。上述两种方法的合理配置可用于大规模人群筛查,并可能发现地方性常见的LDL受体基因突变类型,从而有助于建立简便的FH基因诊断方法。

陈康[4]2006年在《单基因遗传性高胆固醇血症家系的收集和基因分析》文中指出单基因遗传性高胆固醇血症包括载脂蛋白B100基因缺陷性高胆固醇血症(FDB)、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杆菌蛋白酶9(PCSK9)基因缺陷导致的高胆固醇血症(FH3)、常染色体隐性高胆固醇血症(ARH)、罕见的遗传性高谷固醇血症(sitosterolemia)以及最常见的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基因缺陷导致的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这五种类型的疾病在临床表现上极其相似,均具有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临床表型,表现为血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增高、腱和皮肤黄色瘤的出现、患心肌梗死的可能性增大。杂合子FH病人患心肌梗死的机会较同龄的正常人明显增多,而纯合子患者在十几岁甚至几岁即可能发生较严重的心血管事件,甚至死亡。其中载脂蛋白B100(apoB-100)、PCSK9、LDLR基因缺陷导致的高胆固醇血症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而PCSK9基因突变目前尚未有纯合子的报道。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是最常见的单基因常染色体遗传性疾病之一。其致病的主要原因是LDLR基因存在突变而引起其表达的LDLR蛋白存在功能障碍。LDLR位于肝细胞膜表面,可以结合血液中的LDL-C并内化进入细胞,使LDL-C在肝细胞内代谢。LDLR基因的缺陷导致LDL-C不能进入肝细胞而在血液中聚集。本研究以一例临床诊断的显性遗传性高胆固醇血症纯合子患者为线索,通过对先证者所在家系及相关资源的收集,初步建立相关家系资源的收集方法,并采用PCR扩增结合DNA测定对候选基因如apoB-100和LDLR基因进行检测,以探讨该家系发病的可能分子机理。 一、 家系及相关资源的收集 目的是通过一例临床诊断遗传性高胆固醇血症先证者所在家系资源的收集,初步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系统的、规范的家系收集方法;为以后

管晓翔, 郦明芳, 范乐明, 陈琪[5]2003年在《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纯合子家系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功能检测及基因突变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 分析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 (familialhypercholesterolemia ,FH)患者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owdensitylipoproteinreceptor ,LDLR)的功能改变及基因突变。 方法 分离FH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 ,用流式细胞仪观察淋巴细胞结合和摄取荧光标记的低密度脂蛋白的情况。抽提FH患者外周血基因组DNA为模板 ,进行聚合酶链反应 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 ( polymerasechainreaction singlestrandconformationpolymor phism ,PCR SSCP)及DNA序列分析。 结果 对一家两例临床诊断为FH纯合子的患儿及其父母的外周血淋巴细胞LDLR功能进行了分析 ,发现均表现为低密度脂蛋白 (LDL)摄取和结合障碍。进一步从基因水平进行了研究 ,发现LDLR基因突变是位于第 6外显子编码第 2 97位氨基酸的碱基发生缺失 ,导致移码突变并使得终止密码子TGA在第 3 69位提前出现 ,从而不能表达正常的LDLR ,体内胆固醇的代谢发生障碍。结论 对 1例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纯合子家系应用流式细胞仪方法初步发现LDLR功能缺陷 ,进一步结合PCR SSCP方法证实其LDLR存在新的突变类型。

王坤[6]2006年在《LPL、LDL-R、CETP基因与新疆哈萨克、蒙古族心血管主要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新疆博尔塔拉州哈萨克族和蒙古族心血管主要危险因素发生情况及聚集情况,发现多民族聚集区危险因素的特征,为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病提供依据。 探讨脂蛋白脂酶Pvu Ⅱ基因,低密度脂蛋白受体Ava Ⅱ基因,胆固醇酯转运蛋白TaqIB基因多态性在哈萨克,蒙古族的分布情况,明确是否有种族差异性。 分别探讨脂蛋白脂酶Pvu Ⅱ基因,低密度脂蛋白受体Ava Ⅱ基因,胆固醇酯转运蛋白TaqIB基因多态性与新疆博尔塔拉州哈萨克族和蒙古族心血管主要危险因素(向心性肥胖,高血压,糖代谢异常,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叁酯血症,低的高密度脂蛋白血症,高的低密度脂蛋白血症)的相关性。 方法:以新疆博尔塔拉州两县一市的30岁及以上哈萨克,蒙古,维吾尔和汉族居民为研究对象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测定身高,体重,腰围,收缩压,舒张压,血总胆固醇,甘油叁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和血糖。哈族647人,蒙族556人,提取白细胞基因组DNA,分别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和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RFLP)技术,检测脂蛋白脂酶Pvu Ⅱ基因,低密度脂蛋白受体Ava Ⅱ基因,胆固醇酯转运蛋白TaqIB基因多态性。 结果:本研究中最常见的危险因素依次是腹型肥胖、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叁酯血症,而低的高密度脂蛋白血症最少,其中

许瑛杰, 王绿娅, 蔺洁, 吴成爱, 勇强[7]2008年在《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家系低密度脂蛋白受体活性及其基因突变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对1例临床诊断为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纯合子患者家系进行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活性研究及其基因突变分析,旨在探讨其分子病理机制。方法:对先证者及其父母进行血脂、颈动脉超声等检查;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先证者及其父母外周血淋巴细胞LDL-R表达量和功能;以先证者基因组DNA为模板,扩增载脂蛋白B100(ApoB100)基因3500区域片断,PCR产物进行核苷酸序列分析,排除由该突变导致家族性ApoB100缺陷症;用降落式PCR方法,在同一程序中分别扩增LDL-R基因的启动子和全部18个外显子片段,扩增产物进行核苷酸序列分析;发现突变后验证其父母是否存在相同基因突变。结果:先证者血清TC和LDL水平明显升高、颈动脉内中膜明显增厚;LDL-R的表达量和结合功能显着下降(分别为正常人的13.6%和21.1%);ApoB100基因3500区域未见突变,LDL-R基因第1864位碱基T取代了G发生纯合错义突变,导致第601位氨基酸天冬氨酸变成脯氨酸(D601Y)。其父母LDL-R基因发现了相同的杂合突变,经检索该突变在我国未见报道。结论:证实家系先证者存在LDL-R基因突变,分别来源于父系和母系的遗传,该突变可能是家系发病的分子基础;D601Y也可能是我国FH患者LDL-R基因一种新的突变类型。

马斐斐[8]2006年在《一例“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LDL-R功能及致病基因突变筛查》文中研究指明【目的】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amilial hypercholesterolemia,FH;MIM143890)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是脂质代谢疾病中最严重的一种。主要临床特点为胆固醇水平异常升高、皮肤肌腱黄色瘤和早发的冠心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FH主要病理基础是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ow 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LDL-R)基因突变。新近发现,FH存在一些亚型,其纯合患者临床表现与FH极为相似。为探讨FH患者LDL-R功能特点及可能的致病基因,分析FH患者LDL-R结合活性与临床表型之间的关系,揭示FH的分子病理机制,本课题(一)采集了一个经临床诊断为FH的家系,对其家系成员进行血脂检测、心血管超声等临床检查:(二)建立先证者及其父母的永生化细胞株并对其表面LDL-R的表达、结合与摄取LDL的活性进行分析;(叁)对先证者及其父母外周血DNA进行Apo B100、LDL-R和衔接子蛋白基因突变进行筛查,探讨发病机制与临床表型的关系。 【方法】 以一例临床诊断的“家族性隐性高胆固醇血症”先证者为研究对象,对其成员进行常规体格检查、血脂等生化指标的测定,并对先证者及其父母进行了心血管超声等检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分离培养先证者及父母外周血淋巴细胞建立永生化细胞株,以含无脂血清培养基诱导其LDL-R的最大活性后,加入异硫氰酸荧光素(fluorescein isothiocyanate,FITC)标记的LDL,分别于4℃和37℃孵育2小时,流式细胞仪检测其细胞表面结合、摄取LDL的平均荧光强度。同时,检测了患者及其父母淋巴细胞LDL-R蛋白水平。提取先证者及父母外周血淋巴细胞DNA,运用PCR与直接测序法检测同一反应体系和循环参数扩增LDL-R基因

蔺洁, 王绿娅, 夏军辉, 张筠婷[9]2007年在《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新的致病基因——PCSK9基因突变分析》文中研究说明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是一种严重的常染色体单基因显性遗传性疾病,血浆胆固醇大幅增高、皮肤黄色瘤和早发冠心病为其典型临床特征。FH的主要病理基础是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基因突变。新近发现FH具有遗传异质性,多种基因的变异均可导致FH样临床表型。本

朱大明, 陈在嘉, 陈保生, 陆宗良, 寇文镕[10]1998年在《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点突变检测方法的建立及一例新发现的突变》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amilial Hypercholesterolemia,FH)是冠心病的一种很重要的危险因素,早期发现FH患者,进行预防和治疗,就能减少心肌梗死的危险性。但是只根据临床表现不足以作出准确诊断(尤其是杂合子患者),所以,对其病因即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ow 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LDL-R)基因突变的研究非常重要。本研究将PCR-SSCP与银染技术相结合,建立稳定的PCR-SSCP检测条件,以期对LDL-R基因的全部18个外显子进行点突变的筛查。 方法:从外周静脉血中提取基因组DNA。参照文献共设计了19对引物,分别扩增LDL-R基因的18个外显子。其中外显子4片段较长。因此设计了2对引物,分别扩增外显子4的5′和3′部分,以提高SSCP的敏感性,SSCP分析:将6μl扩增产物与2倍体积的变性液混合,95C变性5~10min,冰中骤冷。用夹心式垂直电泳槽进行8%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交联度49:1)电泳,4C 180V电泳3h左右。凝胶的硝酸银染色:固定

参考文献:

[1]. 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突变的研究进展[J]. 张春妮, 李克, 季晶.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2001

[2]. 一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家系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突变及临床表型研究[D]. 赖宏. 山东大学. 2009

[3].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病人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功能的分析及基因突变的检测[D]. 郦明芳. 南京医科大学. 2002

[4]. 单基因遗传性高胆固醇血症家系的收集和基因分析[D]. 陈康.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 2006

[5].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纯合子家系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功能检测及基因突变分析[J]. 管晓翔, 郦明芳, 范乐明, 陈琪.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2003

[6]. LPL、LDL-R、CETP基因与新疆哈萨克、蒙古族心血管主要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研究[D]. 王坤. 新疆医科大学. 2006

[7].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家系低密度脂蛋白受体活性及其基因突变分析[J]. 许瑛杰, 王绿娅, 蔺洁, 吴成爱, 勇强.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2008

[8]. 一例“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LDL-R功能及致病基因突变筛查[D]. 马斐斐. 南华大学. 2006

[9].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新的致病基因——PCSK9基因突变分析[J]. 蔺洁, 王绿娅, 夏军辉, 张筠婷.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2007

[10].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点突变检测方法的建立及一例新发现的突变[J]. 朱大明, 陈在嘉, 陈保生, 陆宗良, 寇文镕.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1998

标签:;  ;  ;  ;  ;  ;  ;  ;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病人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功能的分析及基因突变的检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