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县人民医院 湖南湘潭 411228)
摘要:目的 探讨质量控制小组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0月开始实施手术室护理质量控制管理模式,随机选择2015年10月前的手术100台为对照组,同时随机选择2015年10月后的手术100台为观察组。比较两组间护理差错率、管理质量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的护理差错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的管理质量评分和护理满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质量控制小组能够有效减少护理差错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和质量管理评分,有利于手术室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质量控制小组模式;手术室护理;护理满意度
近些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各种术式的广泛应消除了患者病痛,给患者带来了福音。手术室护理是手术治疗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手术室护理人员较多,工作时间集中,对专业素养要求高,依靠传统的护士长管理模式很难对手术室护理工作进行科学、规范的管理[1-2]。我院手术室根据科室实际情况,制定并实施“专科护士长-护士长-质控组长-科组组长”四级质控体系的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取得了院内外一致好评,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10月开始实施手术室护理质量控制管理模式,随机选择2015年10月前的手术100台为对照组,同时随机选择2015年10月后的手术100台为观察组。对照组手术对象有男性患者59例,女性41例,患者年龄16~80岁,平均年龄45.7±3.2岁;其中有29例为急诊手术,71例为择期手术;有腹部手术43例,心胸外科手术24例,骨科手术16例,脑外科手术17例。观察组手术对象有男性患者57例,女性43例,患者年龄16~80岁,平均年龄45.6±3.5岁;其中有31例为急诊手术,69例为择期手术;有腹部手术40例,心胸外科手术25例,骨科手术15例,脑外科手术20例。两组选择的患者年龄、性别、手术类别等一般资料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质量管理小组模式主要有以下几方面构成。
1.2.1 构建质量控制管理小组,完善管理体系
根据护理部各季度交叉检查内容,在手术是护理人员中组建6个不同职责的质量控制小组,分别为教学组、5S管理组、消毒灭菌组、压疮护理组、护理文书组以及监督检查小组。各小组分工不同,教学组检查护理培训计划落实情况,进修、轮转以及实习护士的教学工作,安排并检查科室护士学习情况;5S组负责检查科室内工作流程、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及应急预案等落实情况,以及检查手术室各区域划分、物品摆放、环境、标签等是否按要求进行;消毒灭菌组负责整个手术室护理手术用具的消毒和灭菌;压疮护理负责评估、预防和记录压疮情况;护理文书组负责检查各项护理文书书写是否符合规范;核查手术文书记录是否全面、规范监督小组负责对各组护理情况以及日常工作进行监督[3-4]。每个组常备2名质控人员,负责对手术室护理人员进行理论知识、操作技能以及仪器操作进行检查和考核,质控员通常要求中级以上职称和20年以上的工作经历。质控设置专科护士长-护士长-质控组长-科组组长模式的4级管理体系,护士长的智者是对手术室护理工作及质控工作的全面掌控,质控组长负责对各小组质控质量的把握,质控员负责对各组进行质量控制,科组组长负责每个小组的日常工作,同时对手术中的护理质量进行把关和调控。整个4级质量管理体现中,无论哪一级一旦发现问题,应该立即向上级护士、组长和护士长进行反馈,及时处理异常,自检原因并及时解决。
1.2.2 业务学习、专业培训
安排各组成员以及全科护士进行统一的护理手术室培训,邀请资深专家讲解手术室质量管理的必要性和意义所在,从思想上提高护理人员对质量管理模式的认可和重视,切实提高护理人的主观能动性和护理责任感,使每个护理人员明确自己的职责。此外,质量管理小组成员进行单独培训,发放质量控制管理表格,讲解各小组职责和相关内容,同时收集小组成员反馈意见,及时优化不合理的内容和(或)制度;各组组长对小组成员进行分工,明确组员职责。
1.2.3 护理质量检查管理控制
质量检查小组要切实负责其对整个质量管理小组和手术室护理工作进行检查,观看手术操作,对手术室及各组工作进行评估,指出并记录不规范指出,并要求其进行整个,违规严重者可对相关人员进行护理知识培训和考核,对常见问题在手术室护理会上进行讲解。要实施奖惩措施,不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考核,对考核优异者进行奖励,对考核不良的护理人员进行约谈。
1.3 观察指标
比较质量控制小组模式实施前后的手术室护理差错率、管理质量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管理质量评分由院内专家组成评审小组进行评价,100分制,得分越高越好。护理满意度由入组患者和手术医生对书中护理配合以及护理服务进行评分,100分制,得分越高越好。
1.4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均以平均值±标准差(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如有理论T值<5则使用校正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表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手术室质量控制小组模式实施前后护理差错率比较
观察组的入组手术在实施手术室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后进行的,100台手术中仅2台出现了护理差错,差错率为2%,而实施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前的100台手术中有12台出现了护理差错,差错率为12.0%。观察组的护理差错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手术室是医院抢救危重疾患、治疗重大疾病的核心场所,在临床外科疾病的治疗中发挥着不可磨灭的作用。手术室工作主要有三大部分工作构成,即外科医生手术、麻醉医生提供麻醉、手术室护士提供护配合和护理服务,其中手术室护理工作为手术的顺利进行发挥了重要作用。手术室护士工作量大、护理难度高、对护理人员专业素养和体力、脑力均有较高的要求,护理服务中稍有差池,就会造成护理事故,严重者可导致患者疗效减弱、甚至是无效死亡,引发医患、护患甚至是医护矛盾[5-6]。优质有效的护理质量管理体系与护理服务的提高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加强对手术室护理的管理必不可少。
目前,我国临床包括手术室在内的绝大多数科室的护理管理模式比较单一,多为护士长统筹管理,以常规护理目标作为导向进行的一种护理管理活动,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这种会方法护理目标模糊,管理过程未能积极调动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管理机械化,在当今人们对护理服务质量要求日益提升的背景下,显得不合时宜[7]。尤其是在手术室这个对护理人员专业素养和责任要求较高的科室,传统的护理管理模式较难达到我们的预期目标。
护理质量管理模式是护理管理的核心,而对质量实施有效的控制是质量管理的重要手段。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是一种新型的管理方法,通过在手术室构建管理小组,对手术室护理工作实施4极化管理,对几个不同小组进行明确分工和划分责任,设立监督、考核和奖惩措施,提高护理人员自身积极性,化被动为主动,有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同时,质量控制小组模式对各项护理服务设定了严格而清晰的质量标准,改变以往质量管理检查标准模糊不清,提高了护理服务的标准化。质量控制小组人员由护理人员和专门的质控人员两部分构成,可以充分发挥个人的管理能力和护理才能,有利于管理小组整体质量的提升[8-9]。同时,手术室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可使管理过程趋向标准化、制度化,大大减少了护理差错率的发生。而质量监控针对手术室内教学、管理、压疮等各领域进行监管,因此可有效提升各领域的护理质量[10]。
本研究发现观察组的护理差错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的管理质量评分和护理满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质量控制小组能够有效减少护理差错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和质量管理评分,有利于手术室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洪海珠,林凤,陈连娣.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临床医学工程,2013,20(5):619-620.
[2]朱运添,谢丽香,林秋讯.风险管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4):127-128.
[3]吴娟,谢月霞,招坤兰.分组护理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13):103-105.
[4]周倩,宋锦平,向代群,等.护理质量管理信息简报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护理学杂志,2011,26(5):73-74.
[5]葛志娟,花卓君.软技能在手术室管理中的应用体会[J].护士进恃杂志,2012,23(73):213-215.
[6]韩淑萍.新形式下如何做好手术室无菌管理[J].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12,32(24):205-207.
[7]霍丽民.手术室的护理质量管理探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3,48(26):78-80.
[8]李建荣.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4,30(23):164-165.
[9]仉京华,王青春.实行质量控制与改进小组管理持续提高护理质量的体会[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1,28(4):68-69.
[10]刘靖萍.手术室护理管理中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应用价值[J].吉林医学,2014,35(19):4366-4367.
论文作者:贺丹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23
标签:手术室论文; 小组论文; 质量控制论文; 手术论文; 差错率论文; 管理模式论文; 质量论文; 《航空军医》2017年第1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