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现状与对策论文_李敏瑜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现状与对策论文_李敏瑜

(乐山市井研县马踏镇中心幼儿园,614000)

摘要:幼儿的身心特征只能接受符合其心理特征的教学内容。小学的内容往往会对孩子的身心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幼儿教育小学化是幼儿教育中的一个不良现象。基于此,本文研究了幼儿教育的现状,分析了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解决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现状与对策

幼儿教育的小学化倾向是指幼儿教育中过早的把小学教育的教学内容和管理方法的应用,使幼儿必须按照小学教育的方式学习。事实上,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不符合幼儿的成长特点和规律,也不利于儿童的学习和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可以看出,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是一种不科学的教育模式,必将影响未来幼儿的健康成长。

一、目前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具体表现

从国家的角度来看,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变得更加严重,影响了幼儿的身心健康。 “小学”倾向主要体现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课程时间表上。在教育内容方面,幼儿园为幼儿教授了太多的知识点。幼儿教师只注重知识的量化要求,却忽视了幼儿的理解能力。由于幼儿的思维能力仍处于较低阶段,他们对知识的接受主要是通过表现形式获得的,对困难内容缺乏相应的理解能力。而幼儿教师并没有按照此阶段启蒙教学的要求,将小学教育中的内容提前到幼儿教育阶段讲授,忽视了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程度。在教学方法方面,有相当一部分的幼儿园把游戏教学环节取消了,取而代之的是以课堂教学为主要的教学手段。据调查显示,游戏活动是幼儿接受知识的最有效途径,符合其身心发展的特点。所以,对于幼儿的教育应该以游戏方式为主,而以课堂教学为辅。那么这样看来,很多幼儿园颠倒了两者的关系,通过课堂教学的方式把小学教育的知识提前灌输给了幼儿。这不仅影响了幼儿教育的质量,同时也阻碍了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在课程时间安排方面,有很多幼儿园在教学课程安排上时间过长,对于幼儿的特长教学开发过度。从整体上看,一些办学规模较大、软硬件设备条件较好的幼儿园,时常通过开设特长班来吸引幼儿家长的眼球,以达到扩大生源的目的。幼儿一方面要学习课堂上教师讲授的知识,另一方面还要参加各种特长班,幼儿每天根本消化不了如此之多的内容,大大增加了幼儿的学业负担和心理压力。

二、避免幼儿教学小学化倾向的建议

1.加强幼儿园教师自身水平的修养和提高

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幼儿园教师不仅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也是孩子们相处的伙伴。因此,在幼儿教育发展过程中,要注重提高幼儿教师的水平,加强幼儿园教师相关工作的实施,确保幼儿园教师的“小学”倾向得到抑制。例如,对于幼儿园教师颁发相关资格证书,有关部门要加强监督管理,严格遵守幼儿园教师资格证书的规定。学校还必须严格控制幼儿园教师的就业程序,选择在各方面具有明显优势的专业技能人才,保证幼儿园教师的素质。学校或有关部门也应为幼儿园教师制定全面的培训和考核制度。比如,可以运用网络平台将幼儿教育的相关知识,如游戏教学、幼儿心理学等设置成网络课堂,让每一位幼儿教育工作者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相关的课时标准,并且不定期地对其进行考核,督促幼儿教师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同时也可以组织与幼儿教育理念相关的讲座供教师学习,从而确保老师在实际教育过程中能够运用正确的教育观念,避免“小学化”倾向的出现,确保幼儿教育顺应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同时幼儿园教师自身也应该利用课余时间不断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水平,尽量从幼儿的兴趣爱好以及思维角度设置合理的教学内容,从而从源头上避免“小学化”倾向的出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开展家园共建活动

开展家园共建活动可以有效避免幼儿教学小学化倾向,积极动员学校和家庭两个不同的教学主体,共同促进幼儿在两者之间的协同下健康成长。首先,幼儿园需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明确社会责任,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其次,需要充分重视和调动家庭对幼儿教学的重要性。由于幼儿自身心理生理发展的不完全性,幼儿对于家长在物质和心理上都会有很大的依赖心理,家长立足于对孩子心理,行为特征的了解,需要在日常的生活中以自身的言行为孩子树立榜样。最后,需要加强学校与家长之间的内在联系,在两者的有效互动,沟通交流中共同寻找出适合幼儿健康成长的方法。

3.遵循孩子天性

由于儿童年幼,对学习和理解的特点有较深的理解,儿童教学机构有必要根据自己的特点制定适合儿童健康成长的针对性教学方案。在幼儿教育的发展过程中避免小学化教学倾向并不意味着忽视与小学教育之间的内在连接,应该避免幼儿被小学教育所裹挟,需要强调与突出幼儿教学的特殊性,采取适合幼儿的课程教学方案,以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因此,幼儿教学的老师需要注重培养孩子学习的兴趣,热情,帮助幼儿顺利的进行小学学习奠定一定的心理与行为基础。

4.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幼儿教育的内容必须具有启发性、丰富性和广泛性。同时,要注意幼儿学习的适当性和合理性,做好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工作。我们需要注意这样一个事实,即我们倡导消除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并不意味着我们也要消除幼小衔接问题,而是需要重视,并保证幼儿教育不会被小学教育的要求“绑架”,要重视幼儿教育有其自己的特殊性质,幼儿园不能够为了小学教育而小学教育,需要依照幼儿自身的发展规律,应用最适合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方式进行教学,这样才能够推动幼儿的健康发展。同时,幼儿教育不能够完全排斥小学教学,而是以为小学教学打好基础的目的进行教学,以活动或者游戏的方式培养孩子的动手、动脑能力,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5.加大政府的监督力度

学前教育对儿童的身心成长和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基础意义。它要求政府和有关部门加强对学前教育和资本投资的重视。为了纠正幼儿园教学小学化的倾向,政府的管理部门需要明确自身的责任,出台避免幼儿教学小学化的相关文件,细化幼儿教学的课程内容,教学方式以及作息时间,对于违反相关规定的幼儿教育机构进行一定的惩处,坚决禁止幼儿园强迫学生参加兴趣班。与此同时,幼儿教学机构需要创新变革教学理念,课程呈现方式,提高整体的师资队伍质量,以实现幼儿课程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

三、结束语

总之,在改善幼儿教育的小学化倾向问题的过程中,幼儿教育工作者应树立科学的幼儿教育观念,根据儿童身心的发展规律,合理开展幼儿园的各种教育活动,通过家长沟通互动,为幼儿教育创造和谐愉悦的教学环境,为促进孩子打下良好的基础,实现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金日勋.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表现、原因及解决对策[J].学前教育研究,2011(3):43-45.

[2]陈艳荣.浅析“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1(1):27-28.

[3]何善平,杨淑丽,张新娅.论学前教育小学化的成因及去小学化的策略[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11(4):23-27.

论文作者:李敏瑜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4中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8

标签:;  ;  ;  ;  ;  ;  ;  ;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现状与对策论文_李敏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