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大姚县妇幼保健院,云南大姚 675400
摘要:目的:探讨剖腹产术中出血的原因,并针对性地制定预防措施,为临床降低剖腹产术中出血发生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45例剖腹产术中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病情需要采取药物治疗、缝扎止血、宫腔纱条填塞、子宫切除术治疗,总结出血原因和预防措施。结果:本组45例患者术中止血成功的有43例,成功率为95.6%。宫缩乏力和胎盘因素是造成剖腹产术中出血的主要原因,分别占31.1%和22.2%。结论:造成剖腹产术中出血的原因较多,在临床治疗中,应该根据患者的病情、分析出血原因,同时结合医疗条件,制定科学的剖腹产术中出血的止血方案,确保母婴的安全。
关键词:剖腹产;术中出血;止血;原因;预防
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社会观念的逐步转变,阴道分娩不合适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通过剖腹产手术进行分娩。在妇产科临床中,剖腹产率在不断攀升,但是作为创伤较大的手术,剖腹产并发症也相对较多,术中出血是剖腹产手术最为常见的并发症。如不进行有效的止血操作,会给产妇和胎儿生命产生威胁,因此,对如何防治剖腹产术中出血进行深入探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对我院收治45例剖腹产术中出血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出血原因和预防措施,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6月-2014年9月在我院进行剖腹产出血病例45例,采用容积法、称重法并结合目测法测量出血量,术中24 h内出血量均≥500 ml产妇,年龄22~38岁,平均年龄(25.3±2.7)岁;初产妇25例(55.6%),经产妇20例(44.4%);单胎妊娠40例(88.9%),双胎妊娠5例(11.1%);择期剖宫产28例(62.2%),急诊剖宫产17例(占37.8%);剖腹产手术出血量:500~1000 ml 38例,1000~2000 ml 6例,2000 ml以上1例。
1.2方法
1.2.1出血量测量方法:根据手术中吸入贮血瓶中的血量、手术台上布垫及布类所染血量以及手术完成后阴道内的积血量推测术中出血量。
1.2.2止血方法:术中根据病情需要采取药物治疗、缝扎止血、宫腔纱条填塞或子宫切除术止血等止血措施。本组产妇根据出血量的大小和身体素质行缝扎止血22例,纱布宫腔填充止血10例,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止血13例。所有患者术后采用药物治疗,在新生儿娩出后,子宫肌层注射20单位的宫缩素,后采用20单位静脉滴注。另外,在药物止血的过程中还可以辅以按摩子宫,将子宫提到腹壁切口之外,然后用温热盐水纱布将子宫体部覆盖,轻轻按摩子宫,使得子宫质地变硬,从而减少出血量。
2结果
2.1止血效果观察
本组45例患者术中止血成功的有43例,成功率为95.6%,其余2例产妇因病情较重,止血效果不是很理想,为了挽救产妇生命,实施子宫次全切除手术。另外,在其余产妇中有2例产妇在剖腹产术中出现失血性休克,后采取积极地抢救措施,予以纠正。
2.2剖腹产术中出血原因
造成剖腹产术中出血的原因有宫缩乏力、胎盘因素、凝血障碍、子宫肌瘤以及切口撕裂等。其中宫缩乏力和胎盘因素是造成剖腹产术中出血的主要原因,在本组研究中所占比重分别是31.1%和22.2%。详情见表1。
3讨论
剖腹产手术术中出血较为常见,对产妇和胎儿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要有效止血必须先对出血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在临床医学中,剖腹产术案例也不断增多。经过大量的医学实践,医学界对剖腹产术中出血的原因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宫缩乏力、切口撕裂、凝血障碍、胎盘因素、子宫肌瘤等是导致剖腹产术中出血的主要原因[1-3],本次研究也证实了这点。同时,医学界对剖腹产术中止血方法也进行了总结,在止血方法上,应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采用的子宫切除、宫腔砂条塞填、缝扎止血、药物治疗、子宫动脉结扎等止血措施。结合本次研究总结出血原因和预防措施如下:
3.1出血原因
剖腹产术中出血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子宫收缩乏力。子宫收缩乏力是导致产妇剖宫产术中出血的主要原因之一,一般情况下,产妇产程过长、妊高征、双胞胎等都会导致产妇子宫收缩乏力[1]。(2)胎盘因素。胎盘因素中前置胎盘是导致术中出血的重要原因,因为胎盘附着子宫部位收缩较差,所以产时出血较多。一般经过多次刮宫或者是人工流产的产妇此类现象出现较多,可以采用宫腔填塞纱布止血,效果较好[2]。(3)子宫切口异常。子宫切口位置过高,肌层组织相对较厚,出血量就大;子宫切口位置较低,切口周围的结缔组织较多,就会造成子宫收缩力下降,从而引发大出血。(4)凝血障碍。产妇本身血小板数量较少或者是患有再生障碍性贫血,剖腹产术中就会出现切口和子宫血窦出血量较大。
3.2防范措施
针对剖腹产术中出血现象,除了在出血之后采取相应的止血措施之外,还应该在出血发生之前做好有效的防范措施,具体措施有[3]:(1)如果在术前检查中存在高危因素,例如双胎妊娠、羊水过多、胎盘前置等问题,在剖腹产手术中待胎儿前肩娩出之后,应该使用宫缩剂,预防术中出血。(2)剖腹产手术操作水平也是影响术中出血的重要因素,医生要具备高超的技术,保证切口位置准确,根据产妇和胎儿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切口长度。(3)当胎盘娩出之后,发现产妇的子宫收缩差,视情况使用宫缩剂,加强产妇宫缩力度。(4)在妊娠中加强对孕妇妊娠知识的教育,提倡引导分娩,尽量避免剖腹产是有效防止术中出血的重要措施。
综上所述,造成剖腹产术中出血的原因较多,胎盘因素、凝血障碍、宫缩乏力、子宫肌瘤、切口撕裂剖是剖腹产术中出血的主要原因,在临床治疗中,应该根据患者的病情、分析出血原因,同时结合医疗条件,制定科学合理的止血方案,术中合理予以宫缩剂预防出血,并且按摩子宫,对出血患者及时进行缝合,压迫止血,补充血容量,可大大减低子宫切除几率,减少死亡病例的发生,确保母婴的安全。
参考文献:
[1]付俊明.剖腹产术中出血临床治疗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0,12(1):92-93.
[2]张涛.剖腹产术中出血临床经验总结[J].中国健康月刊,2011,30(6):136-137.
[3]刘青建,刘彩萍.50例剖腹产术中出血的临床分析与预防措施[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36):116-117.
论文作者:张德菊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28
标签:子宫论文; 产妇论文; 切口论文; 胎盘论文; 原因论文; 预防措施论文; 乏力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3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