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如何适应并满足学生的这种需要,是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决定因素之一。数学教学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启发学生积极地进行数学实践活动的过程,应让学生高高兴兴地进入数学世界,在探索中激起兴趣,从发现中寻求快乐,主动地获取知识,体会数学知识的价值。
问题意识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呼唤。素质教育不仅需要我们改变教法,更要求我们的老师去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提升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亚里士多德有句名言:“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常有疑点,常有问题,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创新。”哈佛大学师生中也流传着一句名言:“教育真正的目的就是让人不断提出问题,思考问题。”
一、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营造自主探究的学习氛围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指导者和合作者,应当充分地认识到自己的教育对象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是有感情、需要被人尊重和激励的个体,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首先应建立一种新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这种关系是师生间心灵的相互沟通和理解。其次,学生的认知活动常受情感、态度等因素影响,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学生自主学习、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的催化剂。再次,我们还要尊重每位学生,倡导“思维无禁区”,鼓励学生异想天开,真诚地对待每一位学生,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可以信赖的朋友。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消除胆怯、依赖的心理,才会无拘无束地表现自己,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不怕出错,不怕失败。学生有了这样的安全感、自由感,才能真正进行自主探究的学习,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另外,我们还应主动地走到学生中间,与学生平等对话,多提提“你是怎样想的?”“你想怎样解答这道题?”“你想听听其他同学是怎样想的吗?”“这道题你还有其他解法吗?”这些话,在学生听来就是老师对他们的尊重与信任,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随之高涨,自主探究知识的欲望也更强烈了,学生必定会全身心地投入到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去,由“要我学”自然而然地转为“我要学”和“我爱学”。
二、创设适宜的问题情境,激发自主探究的兴趣和动机
爱因斯坦也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学中,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是进行自主探究的前提,因为这往往是学生发现和创造的萌芽。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学生有了问题才会对其作出猜想,才会进行科学探索。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另外,还要从学生的实际生活知识出发,创设适宜的问题情境,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课堂上有一种跃跃欲试,产生获取知识的欲望,这样才能诱发出学生自主探究的思维活动,产生一种积极发现问题,积极探究问题的心理取向,从而诱发探究的意识,进一步激发他们勇于探索、大胆创新的兴趣和动机。又如:教学“年、月、日”中,在学生已经知道了“一年有几个月?其中有几个大月和几个小月?各有多少天?”和“二月份为什么有时有28天,有时又有29天?”后,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小明12岁了,但只过了3次生日呢?”然后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进行自主探究学习,最后学生达成了共识,因为小明的出生日期是2月29日。通过创设适宜的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和动机。
三、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获取知识
我们在教学中要适当设计一些开放性的习题,开放性习题强调对信息材料的判断和选择,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化,问题答案不唯一。适当设计一些开放性习题,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能培养学生乐于钻研、善于思考、勤于动手的习惯,能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增强他们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多种解题策略的运用,更能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例如:一张正方形纸的边长是10厘米,在它的边上剪去一个长4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后,剩下的纸的周长是多少厘米?这样的练习就为学生提供了展示创造性才能的舞台。由于答案的不唯一,学生的思维活跃,课堂上高潮迭起,不时地擦亮创新的“火花”。
要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探究知识,教师就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探究的时间。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的,就要让学生自己去获得;凡是能通过小组合作解决的问题,就应通过小组交流取得共识。当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学习都不能很好地解决时,教师再适时指导、点拨,这样才能使学习真正成为学生自主的活动。
四、着力进行学法指导,提高自主探究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就是交给学生独立地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自学能力的形成、发展和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自学信心、自学习惯的培养和形成。我们要想方设法让学生从被动听,转变为主动学。大家都知道,从书本上获取知识是学习的途径之一,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应注意指导学生养成看书的习惯,看懂书上的内容,抓住重点词和句,理解抽象句子的含义,从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自主探究的能力。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中还要从实践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追本溯源,探讨知识的来龙去脉,细心体会,找出规律,强调逻辑的思维方法,要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掌握知识的来由。
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要以“新课标”理念为指导,活用好教材,体验数学学习过程;以摄影师的眼光,捕捉学生的思维深处,了解学生的情感世界,捕捉教材的创新因素,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让学生欣赏自己,激起再创造,教师跟着学生走!
论文作者:张苗苗 孙坦坦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7年5月总第2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23
标签:学生论文; 自主论文; 知识论文; 思维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才会论文; 学生自主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7年5月总第22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