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磊磊 孙晓晨 延安市人民医院口腔科 716000
【摘 要】目的:浅究临床上快速成型技术对口腔修复的疗效。方法:选择医院在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口腔修复治疗的患者11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方式进行口腔修复,观察组则采用快速成型技术实施口腔修复,对两组患者的修复治疗临床效果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修复满意度(71.11%)明显低于观察组患者修复满意度(93.33%),对照组总体有效率73.33%,观察组总体有效率95.65%,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具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78%,观察组为6.67%,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但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口腔修复患者实施快速成型技术能够有效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将患者的口腔问题有效改善。
【关键词】快速成型技术; 口腔修复; 临床效果; 效果评价
所谓快速成型技术就是通过对计算机技术的使用将工件进行三维模型设计,并通过设计快速形成实际模型,这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时诞生的一种制造技术,自身具有柔韧性高、制造速度快、制作各种复杂样式物件等特点,在制造行业得到广泛采用[1]。而此技术运用到医学领域的时间大概在20年前,主要针对诊断模型和模拟手术模型的制作。在口腔医学领域中,常用的快速成型技术有多种,包括立体喷墨印刷技术、选择性激光熔化技术、选择性激光烧结技术、光固化成型技术和熔融沉积制造技术[2]。本次研究中,笔者对比了快速成型技术和常规方法在口腔修复中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现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抽选医院在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接受口腔修复治疗的患者110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中包括了男性30例,女性25例,年龄在35-80岁之间,观察组患者中包括男性26例,女性29例,年龄在39-86岁之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在入院后均实施常规性的检查,然后在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性口腔修复,观察组则实施快速成型技术进行治疗。实施快速成型技术治疗的具体方法如下:首先,采用扫描仪对患者口腔进行全面扫描,获取关键的数据;其次,使用计算机技术进行三维模型的制作;再次,分层处理建立的三维模型,产生加工路径; 第四,分层处理模型文件获得截面轮廓,由计算机控制,利用对应的成型头逐层堆积材料; 第五,粘结各层材料,得到产品原型;第六,对产品原型进行打磨、抛光和二次固化以保证美观和强度; 最后,定期复诊,根据患者使用感受进行调整和修正。
1. 3 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l5. 0 软件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数据对比采取 χ2校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 果
2. 1 对两组患者实施修复后的临床效果比较:观察组患者在修复总体有效率以及修复满意度上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修复治疗临床效果比较n(%)
组别例数 患者修复满意度治疗总体有效率
对照组55 40(72.73) 42(76.36)
观察组5552(94.60) 53(96.36)
X2值 7.6841 8.5689
P值 P <0.05 P<0.05
2. 2 修复治疗后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对照组患者中有10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其发生率为18.18%,观察组患者中有4例出现不良反应,其发生率为7.27%,两组对比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观察组患者,但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快速成型技术是采用计算机技术进行模型设计并快速形成任何一种三维实体模型的技术,主要是通过扫描仪对物体扫描后通过获取的数据制作相应的模型,然后通过切片软件制作成三维模型,从而获取各个界面层的轮廓状态,实现三维与二维数据之间的转换。二维信息可以转换成加工命令,控制加工机头选择性的将材料喷射堆积成实体模型,且每一层面都符合原体的截面轮廓。该技术自 20 世纪 80 年代兴起以来,制作工艺和材料学不断发展,现在的快速成型技术不受模型形状复杂程度的限制,不需要特殊加工设备和对应模具,制造效率高且模型精度高。目前,该技术已经在工业制造、医学和电子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在口腔修复中,可以使用快速成型技术制作桩核、冠桥、可摘局部义齿金属支架和全口义齿、种植修复体等,通过实验都得到了高精度、低成本、少消耗、良好机械性能、外形更加复杂的口腔修复体。
传统的口腔修复成型技术主要是通过人工对整个过程进行操作,在操作过程中会受到来至各个方面因素的影响,这就导致形成的模型无法有力确保其精准度,直接影响修复治疗的最终效果。此外,人工操作耗时长、过程复杂,制作效率低下、受到模型形状限制和材料限制。相比之下,快速成型技术能够精确复制模型,制作过程简单,制作速度快速,材料不受限制,形状不受限制,显示出了数控技术的极大优越性。在本次研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口腔修复方法;观察组采用快速成型技术进行修复,比较患者治疗后对修复结果的满意度、两组修复治疗总体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为 72.73%,总体有效率为76.36%,而观察组两组数据分别为94.60% 和96.36%,对照组明显差于观察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18%,观察组则为 7.27%,组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参考文献:
[1]张昌峰.快速成型技术在口腔修复中的应用[J]. 中国实用医药,2014,9( 8) :73 ~75.
[2]陈炜,李国华,龚振宁,等.快速成型制造技术制作个体化桩核的适合性分析[J]. 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 电子版) ,2011,5( 3) :47 ~50.
[3]陈小冬,邢文忠.快速成型技术及其在口腔修复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2013,6( 6) :326 ~330.
论文作者:孙磊磊,孙晓晨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6年1月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4/12
标签:患者论文; 技术论文; 口腔论文; 快速论文; 对照组论文; 模型论文; 统计学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2016年1月第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