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民主监督在监督体系中的优势和作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政协论文,民主论文,体系论文,优势论文,作用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民主监督是人民政协的三项主要职能之一,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我国政治体制的一大特色,在我国政治生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江泽民《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五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人民政协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形式,它人才集聚,联系广泛,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包容性,实行以协商讨论和批评建议为主要形式的民主监督,具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和作用。”
一、政协民主监督的基本内涵
在人民政协的发展历史中,继1949年成立人民政协而出现政治协商职能之后,又于1989年和1994年先后提出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这两大职能。从时代背景来看,政协民主监督,既是在新中国的政治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又是新时期人民政协工作实践中推现出来的一个新生事物。政协的民主监督源于中共与各民主党派合作共事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关系,它最初体现在“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之中。随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及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进一步扩大的时代需要,民主监督被赋予了新的历史内容,并被作为政协的一项主要职能提了出来,成为党团结全体人民群众、集中全体人民智慧、凝聚全体人民力量,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途径。其工作目标,就是人民政协所承担的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维护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以及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这一政治使命。其工作内容,主要是对国家宪法、法律和法规的实施,重大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进行监督。其工作途径,主要是通过建议和批评来进行监督,江泽民同志进一步将其概括为“协商讨论,批评建议”八个字。
在我国社会主义政治体系中,已经形成了包括人民政协民主监督、纪检部门的党内监督、人大的法律监督、行政监督、舆论监督这样一个多层次、多角度的社会主义监督体系。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相对于党内监督、法律监督、行政监督,是一种非权力性监督,它通过批评建议等形式对决策机关形成一定程度影响,但不具有法律的制约力。与舆论监督相比,它的监督作用,不是来自群众自发的行为,而是通过有法律制度保证的人民政协的组织行为所产生,是政治层次较高、民意体现较为广泛的一种组织监督。民主监督作为有中国特色的人民政协工作的一项重要职能,由政协的政治定位和民主监督自身特点,决定了它的优势和作用。
二、政协民主监督的优势
1、作为权力机构之外的组织监督,有高度的客观性。
它源于群众监督而又高于群众监督,有别于政体内的监督而又与政体内的监督并行不悖,既体现统一战线的需要又展示民主建设的进程。位置超脱,很少受到部门利益的局限,具有视点多、兼容性强的特点,易于与其它监督形式相结合。如舆论监督,具有快捷、形象、覆盖面广的特点,民主监督与之结合,有助于群众心声快速、有力地表达,扩大政协的社会影响。同时,也使舆论监督提高了质量。
民主监督与党内监督、法律监督、行政监督结合可以优势互补。现在虽有纪检、监察系统的监督,但权力关系的制约性也带来了关联性,使监督效能受到牵制。有种说法:“查上面问题,怕位子难保;查同级问题,怕关系难搞;查下面问题,怕选票减少。”这反映了同体监督的局限性。政协监督的超脱和广泛性,开阔了监督视野,特别是直接对方针政策的实施效果做出反馈,使决策、执行、检验构成了闭环,体现了监督体系的完整性。
2、政协民主监督与参政议政、政治协商相互结合, 体现批评与建议、监督性与参与性的统一,具有高度的建设性。
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作为人民政协的三大职能,虽然各有其内涵,但是三者之间又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互相促进,是互为条件、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政治协商是对国家和地方的大政方针以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问题在决策之前进行协商和就决策执行过程中的重要问题进行协商。民主监督是对国家宪法、法律和法规的实施,重大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通过建议和批评进行监督。参政议政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的拓展和延伸,是组织参加政协的各党派、各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以多种形式参与国家政治生活。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主要是在协商、讨论、建议和批评过程中实现的,既具有参政性,又具有协商性,是参政性与协商性的有机统一。
3、以民主和团结为主题,反映人民的根本利益的一致性, 具有高度的全局性。
团结和民主是人民政协工作的主题。建立在统一战线基础之上的政协民主,是与团结有机结合、以团结为前提并以团结为依归的一种民主形式。民主和团结有机结合在一起,是中国民主的一大特色。离开团结的主题,就背离了政协民主监督存在的政治依据。
民主监督职能的履行,以协商讨论、批评建议为具体途径,使人民政协团结主题体现在工作的各个环节之中。广大的政协委员和各界人士积极而又有序地组织起来,将蕴藏在广大人民群众中的聪明才智和积极因素切实而又有效地调动起来,人民群众的各种批评意见顺畅而又快捷地与党政决策机关的工作形成联动效应,人民群众的各类建议较多而又较好地通过决策机关的行为,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从而,政协和监督对象、各界人士之间形成一种互相监督、真诚合作、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的政治氛围和工作机制。这与西方政党以对抗对立的形式争取各自利益的最大化,形成社会分裂局面,有本质的区别。
4、政协的广泛性和代表性,使民主监督具有广泛的民意基础。
虽然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不同于党内监督,也不同于法律监督,不具有法律的强制性和行政的约束力,但由于人民政协包括了各党派、各团体、各界别的代表人士,体现了民主所需要的各方的参与,能够充分反映社会各个方面的看法。人民政协汇集了社会各个层次、各个方面的代表人士,人才荟萃,智力密集,在政协的30多个界别中,许多界别内还包含若干专业,也是一个高层次的智力库;政协委员由各方面郑重协商产生;其产生母体和方式,保证了成员的高素质,能够提出切实的、深刻的意见,成为联系各界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三、政协民主监督的作用
1、政协委员能够在较高层的重要决策中发挥作用, 促进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
非权力性监督,直接反映着全社会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呼声和利益,是监督体系发展的主流,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政治昌明、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政协的民主监督,处于非权力监督的地位,由于与权力监督紧密结合,能够寓于政治协商、参政议政之中,使政治协商、参政议政都包含着民主监督的意义,使民主监督在政治协商、参政议政中得以体现。对国家监督体系中其他监督的补充不仅必要,而且有效地增强了其他监督的效率和效果,一定意义上,也是对权力监督的监督。
2、协调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 维护和发展团结稳定的政治局面。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经济结构和社会关系发生变化,出现了社会层化现象和利益关系重组,新的情况、新的矛盾层出不穷。对各种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必须高度重视,通过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教育等各种手段,妥善加以解决,避免矛盾激化。人民政协作为广泛联系社会各界的重要组织,在民主监督的过程中,加强与各族各界代表人士的联系,做好通报情况、沟通思想的工作,保持了反映社情民意渠道的畅通。通过参政和监督的统一,协助党和政府进一步做好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理顺情绪、凝聚人心的工作,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维护国家的安定团结、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
3、可以增进理解、扩大共识, 使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成为大多数人的自觉行动。
作为人民政协完成其政治使命的一个主要工作途径,民主监督处于人民政协的整体框架中,通过各项工作措施,都要达到有利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推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目标。在统一和巩固的政治基础之上,政协民主监督来自群众的特点,组织监督所体现的积极效果,一旦为群众所认识和理解,就会激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直接产生为共同理想和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的积极性。
4、促进廉政勤政和执政党建设。
西方的政党政治,通过对立与抗争实现政党所代表和维护的利益,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关系是合作与协商的关系,是执政党与参政党的关系。在长期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民主党派和共产党的诤友关系,对共产党成为执政党后的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江泽民同志指出,“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主要是民主党派监督共产党。”执政党的最大危险是脱离人民群众,权力缺乏有力的监督,必然滋长官僚主义和特权思想。政协民主监督在更大范围上,检验政府、人大、执政党的工作效果是否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和规律,符合法律政纪的规范;把人民群众的呼声和要求,政府、人大和党的建设的问题,及时做出高层次的反映,是抑制官僚主义的有形压力,是防止各级权力机构产生特定利益追求的一道防线。政协的监督作用是低振动、低成本、高可靠性的环节,现在的监督力度还有待提高,但随着民主监督的完善和发展,它的特定作用将日益突出。
四、发挥政协民主监督优势和作用,提高民主监督的效能
1、坚持党的领导,为民主监督工作提供根本保证。
提高民主监督效果的关键,在于坚持党的领导。首先,政协不是权力机关,因此,不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中,它的规章制度、工作联系对有关部门的约束力不是很强,实际操作中随意性也很大。这就需要通过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建立制度并强化实施。二是通过组织措施,保证政协的民主监督和党内监督、行政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有机地结合起来,和参政议政、政治协商结合起来。坚持选配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人士担任各级政府、有关部门以及司法机关的领导职务。三是要把接受民主监督作为党风廉政建设的一项内容,要求各级党组织自觉接受政协民主监督。四要围绕民主的主题,在政协内外创造民主和谐的环境和氛围,切实保障提出批评的自由和发表不同意见的自由,使各方面人士能够把意见、要求、批评和建议充分反映出来。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保证民主监督富有成效,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改进政府工作。
2、健全制度,推进民主监督的规范化、制度化。
民主监督作为我国政党之间相互约束的形式,必须靠制度维系。目前,民主监督的机制和保障手段还不健全,存在较大的随意性,有些地方政协委员的民主权利得不到保障,挫伤了委员开展民主监督的积极性。解决“两化”问题,是一个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的问题,要使民主监督的规范化、制度化贯穿于民主监督的整个过程。要从制度上着手,建立长久、可行、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和保障手段,确保委员提出批评、进行举报、发表不同意见的自由。要建立监督的运行机制,对民主监督的范围、内容、方式、程序、采纳落实、及时反馈、检查效果等办法做出明确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规定,做到民主监督有章可循,按章办事,健康运行。要建立民主监督的保护机制,制定委员行使民主权利的保护措施,保证政协委员在政协会议上发表各种意见的民主权利。对委员的批评、举报进行压制、打击和报复的行为,应视为侵权行为,依法严肃处理。要建立监督的激励机制,对于坚持真理,勇于监督,善于监督,在履行民主监督职能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委员和自觉接受民主监督、虚心采纳政协意见、积极改进工作的党政部门予以奖励,以达到典型带动、整体推进民主监督的目的。
3、突出民主监督的优势,发挥两种结合的整体作用。
民主监督是我国整个监督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发挥其他种类的监督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同时也不可能独立地发挥作用。一方面,政协的民主监督要发挥大的作用,就必须与政府机关的行政监督、人大常委会的法律监督、纪检监察部门的纪委监督和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密切配合,相辅相成,共同发挥整体监督效能,相互增强监督效果。另一方面,又要注意把民主监督贯穿、融合于协商讨论、参政议政的过程之中,发挥政协的整体功能。在制定工作计划、开展调研视察、提出提案和建议案、组织重要活动中,都要充分考虑如何体现和突出民主监督的特色,有意识地加重民主监督的分量,加大民主监督的力度。
要从党和国家的全局工作着眼,注意突出重点抓大事,抓提高影响力。加大民主监督力度,并不是向权力性的监督形式过渡,而是提高有效性和影响力。民主监督是一项范围广、政策性强的工作,参与程度高,可选择余地大,这就需要我们坚持既积极工作又量力而行的原则,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出发,善于抓住重点,分清轻重缓急,找准发挥政协优势的结合点。要搞好推进性监督,紧紧抓住那些事关全局的、党和政府亟待解决的、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难点、热点问题,特别是国家大政方针和本地区重大战略部署的贯彻落实情况,通过民主监督的方式,推进问题的解决、工作的实施、目标的实现。
4、创新民主监督的途径和形式
履行民主监督职能,贵在不断创新。近年来,各地政协组织积极开拓创新,总结和坚持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民主监督形式,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1)开展民主评议。 政协组织有选择地对一些行政部门或司法部门,通过现场视察、听取汇报、收集社情民意等方式,进行面对面的协商评议、提出批评和建议。民主评议的结果以政协组织的名义,送达党委、人大、政府,作为他们对被评议单位的工作及其工作人员进行评价、考核的重要参考。(2 )跟踪提案办理。提案交办后,政协组织对有关部门的提案办理情况进行检查和监督。(3)委员受聘监督。政协委员接受有关部门的聘请,担任执法监督员、行风评议员等职务,以及应邀参加党政机关组织的廉政、执法、纠风等专项检查活动,对有关部门的执行政策法规、勤政廉政、行风建设、内部管理等事项进行监督评议,或者提出建议、批评和举报等。(4 )合办政协论坛。政协组织与新闻媒体合作,开办“政协论坛”、“委员之声”之类的评论专栏,邀请政协委员、专家学者、政府官员等对社会热点问题进行评说,反映群众呼声,针砭时弊。(5 )反映社情民意。政协组织发挥自己联系面广的优势,运用信息渠道充分地、及时地把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和建议反映给党政领导机关。同时,加强信息的跟踪反馈力度,尽可能使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人士的真知灼见能够进入党政决策程序,促进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
作为政协一项基本职能的提出,民主监督只有十几年的历程。在当前政协的实际工作中,政治协商逐步规范,参政议政不断活跃,比较而言,民主监督依然是政协履行职能的一个薄弱环节,还缺乏深入的实践,理论建设也明显不足。应当着眼于宏观性、前瞻性和建设性,解答一系列基本的发展和创新的问题。深化对民主监督的认识,建设民主监督科学的方法论体系,如民主监督的目的性,需要我们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正确认识和发挥政协的优势和作用,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理论与实践中做出创造性的探索和发展。